APP下载

五四精神引领大学生意识形态建设的路径研究

2021-01-15方喜

大学教育 2021年12期
关键词:五四精神意识形态大学生

[摘 要]五四精神作为一种民族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脉相承的,在大学生意识形态建设中其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逻辑一致性和价值统一性。五四精神是青年精神的凝聚,其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可以筑起新时代青年学生自觉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消费主义、西方民主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等西方社会思潮侵蚀的思想防線。把五四精神融入全员全课堂育人、校园文化建设、网络意识形态建设和职业生涯规划等实践路径中,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思想认知,从而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坚定“四个自信”,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关键词]五四精神;大学生;意识形态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1)12-0133-03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新时代建设的生力军,是历史的见证者与创造者。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全球化交流日益密切,西方形形色色的社会思潮如洪水般涌入,各类利益矛盾交织,于无形中影响着学生理想信念的树立,影响着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与践行。五四精神所蕴含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精神有助于大学生有效抵制西方多元思潮的侵蚀,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念,筑牢主流意识形态的根基。

一、五四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逻辑起点的一致性

在民族危亡之际,五四青年人以“苟以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精神向时代发出青年人的最强之音。五四精神是一种民族精神, 它是我们复兴中华民族的“精神助推器”。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五四精神,是新时代青年依然要坚守和践行的价值观。爱国是五四精神的核心,进步是五四精神的基础,民主是五四精神的要义,科学是五四精神的动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1]。“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是引领精神建设、塑造精神力量、坚定精神信念的主流意识形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要义,是对五四精神的传承与发展。五四精神是一代代青年人的精神接续,经过时间沉淀,已经成为一种精神符号被青年人认同与铭记,能够引起青年人的情感共鸣。两者在内容和精神价值上具有一致的逻辑性,因此,在新时代大力弘扬五四精神,就是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培育与践行,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提升精神涵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对大学生意识形态的建设具有强大的价值引领作用。

二、五四精神引领意识形态建设的价值目标

社会主义建设迈入新时代,社会改革进入深水区,利益结构逐步调整,加之市场的开放性,人们的精神层面面临各种思想的冲击,西方社会借机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进行渗透。而作为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大学生一直是西方社会意识形态工作的重点渗透对象。在诸多西方社会思潮中,除了最常见的历史虚无主义,其他有影响力的有民主社会主义、后现代主义、新自由主义、消费主义等[2]。这些社会思潮与五四精神所宣扬的价值背道而驰,如不加以防范和抵制,必定会影响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确立,从而影响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建设。

(一)用爱国精神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侵蚀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不断向好,国家实力日益增强,西方社会不断通过所谓的“学术”“重读历史”等幌子,对近现代中国革命的历史、党的历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进行有目的的解读。同时,通过恶搞英雄人物、戏说历史等,以期达到动摇主流意识形态、消解人们对社会主义制度认同的目的。五四精神的核心就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五四精神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爱国精神的感染,让学生可以更为理性地辨析各类思潮背后的真正价值目的,明辨是非,加强对中国共产党的拥护,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可,能够有效地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价值虚无,以振兴中华为己任,自觉化爱国之情为报国之志和爱国之行,以一生的真情投入、一辈子的顽强奋斗来体现爱国主义情怀。

(二)用进步精神抵制消费主义思潮的侵蚀

消费主义主张过度消费、无节制消费,以享受当下为宗旨,滋生出了物质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想,这些思想严重干扰了大学生的消费观和价值观,让大学生在物质丰裕的市场经济时代迷失自己人生的奋斗目标,失去进步前行的勇气。大学校园里的攀比消费、物质崇拜等不良现象屡见不鲜,部分大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沉浸于消费的快感,从而卷入“裸贷”“套路贷”的万丈深渊。五四精神倡导进步精神,激励青年人不断追求进步,勇于担当时代使命。追求进步是一种长久且利于发展的人生态度,是一种不满足于现状的昂然之态,是青春激情应有的活力与节奏。鲁迅先生说,青年“所多的是生力,遇见森林,可以劈成平地的,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的,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五四的进步精神始终让青年一代警钟长鸣:没有进步,就失去了强大的机会,就只能沦落。在物质生活如此充裕的时代,金钱的诱惑无时不在,消费欲望让人麻木堕落,但青春是用来奋斗的,民族复兴的使命要靠奋斗来实现,人生理想的风帆要靠奋斗来扬起。

(三)用民主精神抵制西方民主主义思潮的侵蚀

西方民主主义思潮主要以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为代表。民主社会主义打着社会主义的旗帜,具有很强的迷惑性。民主社会主义是反马克思主义的西方资本主义思潮,是资本主义的一种模式,其反对社会主义的一元主导,提倡多元化。新自由主义的核心是鼓吹三化,即私有化、市场化、自由化,认为个人是完全自由的,有自由的选择权,不应该被干预。社会主义发展的不同过程因制度模式等改革优化,会影响到部分既得者的利益,导致内部矛盾的局部激化。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借此抨击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民主,从而误导大学生对民主的正确认知,动摇青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我们说民主社会主义不是社会主义的一种模式,就是因为民主社会主义反对和否定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3]。五四精神所弘扬的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的,是民主集中制下的民主。只有社会主义的民主才能保证我们当家做主的权利,才能保障我们的利益不被他们侵犯,才能给予我们真正意义上的自由。

(四)用科学精神抵制后现代主义思潮的侵蚀

后现代主义否定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式,过分夸大现代化的弊端和不良后果,奉行相对论和非理性的方法论,强调“不确定性”“非中心性”“非整体性”等。这种反现代、反理性的思潮冲击着大学生对科学思维方式和科学理性的认知,引起其价值观的冲突。同时也会导致青年学生不断地否定自我,沉湎于当下各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中,迷失奋斗的方向。五四运动的科學精神是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辩证主义唯物世界观,是一种不断与时俱进,始终坚持科学理性的实践观,是一种注重科技,重视人才,敢于正视现代化问题,并勇于创新,善于挑战的人生观。青年大学生应该秉持五四精神,用科学思维分析与看待问题,珍惜韶华,增长才干,使自己的思维视野、思想观念和认知水平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大学生要学会理性批判,不要满足于对事物表象的认知,要敢于钻研,勤于钻研,脚踏实地,勇于承担起社会责任,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服务人民,为社会做出贡献。

三、五四精神引领大学生意识形态建设的实践路径

五四精神是青年学生精神的内核,是当代青年学生的精神食粮,它可以为青年学生提供持久的精神助推力,并指引学生的实际行动。在意识形态教育中,要把五四精神要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互交融,全面渗透于大学生意识形态建设的各个维度,为大学生补足精神养分,确保其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情感认同,让大学生自觉抵制西方各种不良思潮的侵蚀,明辨是非,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信念。

(一)五四精神要融入大学生全员育人体系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课堂相互渗透、协同发力

大学生育人体系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学校各层面、各部门应统筹全员育人工作机制,做好顶层设计,在育人过程中主动融入五四精神的要义,承担起育时代新人的责任。五四精神是一代代青年人的精神传承,在青年当中能引起更多的情感共鸣。应全力打造学生教育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课堂,促进多课堂联动,在不同的渠道给予形式多样的教育传输方式。首先,抓紧思政课堂这个主阵地主渠道,提升课堂效果,避免宏观叙事和单调的灌输式教育,加强互动体验,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吸引学生参与,帮助学生在内省中提升精神修为,恪守正道,保持定力。把第一课堂的理论知识与第二、第三课堂的实践活动有效结合,提高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度。同时,更加重视第四课堂的育人力量。随着出国交流项目的增多,越来越多的学生有了出国游学和参加夏令营的机会,而思想尚未成熟的大学生较易被西方社会的一些表象所迷惑,进而被一些社会思潮所裹挟的价值观蒙蔽。高度重视第四课堂这个具有时代气息的思政教育载体,抓住每一个环节,融入五四精神的价值要义,帮助学生筑牢精神上的防火墙,让大学生对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有更深刻的认知。

(二)五四精神要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积极发挥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育人功能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4]。校园文化主要包含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次构成一个相辅相成的有机体。五四精神融入校园文化,首先要在校园文化制度中予以一定的体现,从制度层面规定校园文化要承载五四精神的内涵,保证校园文化的品位与教育功能,避免其成为低俗平庸的迎合文化。其次,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中,将五四精神的要义镌刻在文化长廊上,并将五四青年典型人物与事迹在物质建筑文化中直观呈现,让学生能够耳濡目染,充分发挥物质文化的育人功能。最后,重视校园精神文化的感染作用。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对学生的精神塑造作用最大。校园活动要结合重要时间点,将新时代五四精神与青年榜样事迹进行宣传与展演,用榜样的力量深入影响周围的学生,如青年人物展演、与青年对话等,让学生感受到信仰的力量、精神的传承。同时可以举办如“寻找身边爱国的青春”“民主我来说”等互动多元主题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活动过程中让学生感悟五四精神的内涵。

(三)五四精神要融入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建设中,运用网络新媒体技术,占领网络育人的思想阵地

当下,网络已成为意识形态交锋的重要战场。西方意识形态借助网络平台与新媒体技术优势进行传播,消解学生对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认知,淡化其理想信念,促成其对国家制度和社会认知的偏差。网络的复杂性、及时性、隐匿性、交互性等特点,决定了互联网的普及应用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5]。在网络意识形态建设中,要主动把五四精神作为精神武器,对那些反马克思主义、非马克思主义观点和错误的言论敢于亮剑,帮助大学生明辨是非、认清事实。此外,要运用网络新媒体技术,主动发声,丰富形式,围绕五四精神的内涵设置议题,激发大学生讨论的兴趣,吸引他们进行学习,在相互交流中增进学生对五四精神的理解,增强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在人人都是发言人的自媒体时代,要以五四精神的自觉性去遴选一批意见领袖,主导舆论的方向,保证舆论生态的风清气正。在网络意识传播中,要多研究网络青年的用网习惯和用网心态,避免过度单向理论灌输,使之成为“悬浮在空中”的思想,让学生产生抗拒心理。

(四)五四精神要融入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让学生在生涯规划中凸显时代精神和社会价值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认识职业和社会,这也是对自我价值、社会价值的一个衡量与匹配的过程,其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确立自己的人生理想与信念。马克思在其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指出,每个人都有一个目标,这个目标至少在他本人看来是伟大的,而且是最深刻的信念,即内心深处的声音[6]。而在现实中,由于物质的诱惑和生活的压力,很多学生在职业选择中表现出了功利主义、个人主义。将五四精神融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中,可以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五四青年的榜样情怀,感悟他们的崇高理想与人生信仰,从而将其逐步渗透在自己的职业规划中,将自己的个人理想与祖国的现实需求相匹配,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之中,不断追求进步,升华人生境界。职业生涯规划中融入五四精神的元素,可以让时代青年站在更高的视角去审视自己的人生发展,让个人梦想与中国梦高度融合,从而拓展更多的可能性,让其职业规划显现出青年的朝气与担当,展示出新时代青年的家国情怀,将青春奋斗的汗水洒满祖国大地,让人生理想之花开满祖国的大江南北。

四、结语

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五四精神。这种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脉相承的,其对当代青年学子精神的塑造有着更强的牵引力与感召力。五四精神是新青年学生的精神铠甲,有了这层精神铠甲,当代青年能更有底气地抵御西方各类社会思潮的侵蚀,并始终保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理性看待国内发展现状,爱党爱国,肩负时代使命,脚踏实地,砥砺前行!

[ 参 考 文 献 ]

[1] 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2] 高延春. 直面高校中的西方社会思潮[EB/OL].(2016-01-07)[2020-05-08]. http://ex.cssn.cn/xr/xr_rw/xr_rwxl/201601/t20160107_2815591.shtml.

[3] 人间正道是沧桑:从壮阔70年看中国路[EB/OL].(2019-09-20)[2020-04-19].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9-09/20/c_1125019246.htm.

[4] 茅海燕.全媒体时代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路径探析[J].江苏高教,2014(6):53-55.

[5] 王永进.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8.

[6] 马克思恩格斯论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责任编辑:陈 明]

[收稿时间]2020-07-26

[基金项目]2019年浙江省教育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题结题论文(课题号:Y201942435)。

[作者简介]方喜(1988-),男,浙江杭州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五四精神意识形态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养浩然正气 为青春导航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五四精神”的当代价值及传承发展
意识形态、文艺、宣传与百姓生活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二胎题材电视剧的多维解读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西方涉华纪录片意识形态的建构与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