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做好农村学校的幼小衔接工作

2021-01-15徐慧娟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52期
关键词:幼小笔者儿童

徐慧娟

2021年5月,广东省教育厅印发《广东省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攻坚行动方案》,明确在幼儿园做好入学准备,小学实施入学适应教育;要防止和纠正把小学的环境、教育的内容和方式简单搬到幼儿园的错误做法;将入学适应教育纳入一年级教育教学计划等。儿童进入小学后,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持续的学习才能成为一名小学生,这是教育家们的共识。笔者理解的是:一年级小学生不能很快把自己当作小学生看待,需要小学教师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引导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小学生,此时的小学生称之为“儿童小学生”或许更为准确。因此,幼小衔接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不仅要解决儿童的哭闹问题,更重要的是解决学生在校成长的问题。

笔者一直在农村小学工作,农村入学儿童有相当部分没有上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更为困难。每当开学季,有个别家里的孩子几乎天天不肯去学校,有的从开学第一天开始几乎都是哭闹的……如果幼小衔接不好,哭闹的学生是显性,不哭闹的学生并不一定完全适应。为了更多人关注农村学校幼小衔接工作,下面笔者谈一谈自己的想法与做法。

一、在幼小衔接中要基于儿童立场

要有适于儿童的场所及设施,如设置滑梯、跷跷板等适合低年级学生的设备,为儿童成长提供过渡的环境。此时的学生应是儿童小学生,不能一下子以小学生的标准看待,否则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上过幼儿园的或没上过幼儿园的,六岁儿童的学习都以游戏为主,好动好玩,喜欢熟悉的人物和场景,因而学校要尽其所能地在教学活动中站在儿童的视角。笔者在教学中有时利用操场等场所以玩乐的方式進行,有时在上课中安排室内室外的切换进行教学,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只有把儿童看作是儿童小学生才能激发其对学校的期待和憧憬,使之能在学校找到精神家园,实现归属感和满足感,快乐开启学校生活学习历程。如爱因斯坦所说:“教育所给与的东西应让学生当作是宝贵的礼物去领受,而不是当作艰苦的任务去完成”。

二、设置衔接课程

幼小衔接仅靠一节入学礼或一堂入学前教育是不够的,仅限于向新生提出过多的要求也是不可取的,要计划好整个一年级的衔接课程的安排。如,熟悉校园,了解高年级同学,游戏课程或入队课程等。通过一系列课程开设,使小学生获得安全感,满足好奇心,对校园生活充满美好的期待。校园里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人对一年级学生来说都是神秘的,他们都有兴趣。笔者通过自己思考设计课程,让学生在熟悉校园,了解同学等的过程中,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和安全需要,也让他们学会观察、倾听、表达等。当然,义务课程也是要做适当的转换,以幼小衔接的视角去设计安排。

三、满足被关注的需要

儿童有天生的自卑感,渴望被关注,渴望来自教师给与的热情和温暖。教师不仅要及时回应学生的需要,还要关爱每个学生。如,拉拉手、摸摸小脑袋、不时送出拇指赞、奖励小红花、对学生个人说些鼓励话语(悄悄话)等。又如,在放学时也能跟学生一一击掌说再见。在上学时,笔者每天都会热情迎接学生回校。总之,要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关注。在课堂上更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否则学生会感到失落、无助,认为教师不爱他。比如,有一次,有家长反映他家小孩回家闷闷不乐,原来是教师没有注意到想发言的他。

四、营造安全的课堂氛围

要一年级学生规规矩矩在课堂上40分钟的课是不符合儿童心理、生理特点的,应改变时间长度,采取适合儿童的游戏化课堂。课堂要允许甚至鼓励学生不守规矩,如,坐累了可以放松一下,需要上厕所的报告后再去。教师要认真观察学生的表情变化,及时化解学生心理和生理的困扰,使学生获得安全感。例如,有的学生比较腼腆,会憋着大小便,上课扭来扭去不舒服但是不会说出来,所以教师必须特别细心,注意学生的一举一动和表情变化,及时化解他们的困境。

五、要按规定布置作业

“双减”政策之前,有的学校对一年级学生布置较大量的书面家庭作业,违背了相关规定。笔者给一年级的家庭作业是:每天回家做一分钟家务,和家长一起读10分钟绘本或课文,把今天所看到的想到的讲给家长听。至于对学习水平的考察也应该以游戏化的方式为好。

小学教师一开始不能直接将儿童当作正式的小学生来看待,这是一个需要缓冲的过程,只有用宽容的心态了解学生,走进学生,小学教师才可能理解学生在学校中出现的种种不符合标准的“状况”,才可能恰当地对待学生,不至于造成不良的后果。对于幼小衔接工作,教师重在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工作中充分考虑小学生对爱和安全的需要,对新体验的需要,对赞扬和认可的需要以及被关注的需要,这项工作应贯穿整个一年级。农村学校幼小衔接工作有一定的特殊性,需要更多人关注。

罗曼·罗兰说:“谁要能看透孩子的生命,就能看到掩埋在阴影中的世界,看到正在组织的星云,方在酝酿的宇宙,儿童的生命是无限的,它是一切……”

责任编辑  赵双娟

猜你喜欢

幼小笔者儿童
突破乡镇地区幼小衔接的瓶颈
做好幼小衔接,共促幼儿发展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苦恼的“幼小衔接”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甜蜜欢颜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性能相差达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