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发展模式探析

2021-01-15沈明雅

参花(下) 2021年12期
关键词:传承发展

摘要:文化是一个民族风貌的重要显现,对于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思考是实现民族繁荣的必要之举。而民族民间舞蹈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非语言文字特征的表达方式实现了对民族文化的彰显与民族精神的弘扬。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有着丰富的民间舞蹈资源,本文以云南民族民间舞为核心,探讨在云南地区特殊的自然及人文生态背景下云南民族民间舞蹈传承的路径和主要的发展模式,并进行一定的利弊研究,以期为云南民族民间舞蹈在新时期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云南民族民间舞蹈 传承 发展

云南的民族民间舞蹈以其丰富的种类和深厚的民族文化积淀在民众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对其进行传承与发展是艺术发展的必然,也是人民生活需求的体现。其中,如何传承、如何发展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提出对新时期云南民族民间舞蹈传承与发展模式新的思路与展望,希望云南民族民间舞蹈实现优质、高效的传承与发展。

一、云南民族民间舞蹈概述

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除汉族之外,共有25个少数民族,在漫长的历史演进和发展历程中,各民族创造灿烂的文化,同时也形成独特的民族民间舞蹈,并且种类繁多,形式多样,深受人们喜爱。随着云南当地经济的发展,文化视野不断开阔,民族民间舞蹈的社会作用也日益突出,与此同时,新元素和新内容也被注入民族民间舞蹈,民族民间舞蹈在表演群体、动作姿态、舞蹈表现形式等方面发生变化,使得舞蹈表演愈渐丰富,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云南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

二、云南民族民间舞蹈传承路径

云南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方式有着大多民族民间舞蹈传承方式的共性特征,如在田间地头的民间世代传承,专业舞蹈人员以编舞的方式将民间舞蹈舞台化等等,但又在其传承过程中体现了云南地区民族民间舞蹈的个性特征。

(一)以民间艺人为核心的口传身授

所谓“口传身授”,是指口头讲解结合以身体作为示范,其中“身授”就是实践,边舞边讲解,由于舞蹈本身是一种人体动作的律动艺术,强调动作的直觀性,因此“口传身授”法成为舞蹈教学的重要方式,也是民族民间舞在民间世代传承的重要途径。云南的民族民间舞蹈发之自然,深深地联系着各个民族的生活信仰,成为百姓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艺人在和家族亲人共舞的过程中以口头讲解配合着肢体的示范完成对于民间舞蹈的传承过程。如景颇族的目瑙纵歌活动,其中的舞蹈在每一次仪式中完成了人与人之间的传授与传承,除此之外还有民间的铜鼓舞、象脚鼓舞等。

(二)以编导为核心的民间舞蹈舞台化

民间舞蹈的舞台化是将民间舞蹈由民间的自娱自乐转向舞台艺术表达的重要方式,在这一功能的转变过程中也推动着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我国民间舞蹈的舞台化要追溯到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吴晓邦和戴爱莲的舞台实践活动催生了许多优秀的民间舞舞台作品,如《兄妹开荒》《思乡曲》等等,使得更多的民众了解到其他民族的舞蹈文化,也使得百姓和越来越多的舞蹈工作者认识到民间舞蹈的宝贵之处。

云南的民族民间舞蹈也不例外,作为拥有丰富民族舞蹈资源的省份,诞生了许多优秀的民间舞蹈舞台作品。如舞蹈诗作品《阿诗玛》,以块状的情感色彩作为作品逻辑铺排的方式,展现了云南独特的风情,立足云南,走向了中国。而80年代震惊舞蹈界的作品《雀之灵》,基于传统的傣族舞蹈体态,编导杨丽萍做了大胆的舞台创新,融入了强烈的个人情感和动作的创新,如频闪式的动律、背手转技巧等,实现了传承之上的个体突破性的创造,立足云南,走向中国,迈入世界。

民间舞蹈的舞台化是使得更多人了解到一个民族的舞蹈内涵和文化承载的重要路径,也成为云南民间舞蹈传承的重要方式,这种传承与口传身授的民间艺人在田间地头的传承相比,有了更多的艺术加工与新的创造,一定程度上推动着云南民间舞蹈的发展。

(三)以元素教学为核心的非遗舞蹈进校园

目前,我国多数高校民族民间舞蹈课程仍以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朝鲜族及汉族的典型传统舞蹈为主要的授课内容。地方性民间舞蹈一般在本科二年级或三年级被纳入地域民间舞蹈课程中作为特色教学内容,课程名称通常为“某某地域民间舞”,地域民间舞蹈的授课内容主要是传习一些基础的非遗元素,并且围绕传统舞蹈展开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

云南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种类,将非遗舞蹈融入学生的课堂学习,是防止非遗舞蹈随着非遗传承人离去而消失殆尽的有效手段之一。可将非遗舞蹈以组合形式纳入主干民族舞蹈课程中,或者邀请非遗传承人进行直接授课,例如云南艺术学院便在研究生与本科生教学中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每期更新进入课堂的非遗传统舞蹈,聘请国家级或省级非遗传承人进入课堂进行授课。

(四)以影像技术为核心的舞蹈纪录片制作

“随着摄像技术的发展,通过拍摄舞蹈纪录片,我们可以将民族舞蹈和舞蹈创作过程相对完整地保存下来,成为本民族也是中华民族的一门不朽的艺术。民族舞蹈是舞蹈艺术家所生存时代的精华,通过民族舞蹈纪录片,可以映射出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发展特征,包括人们对生活的渴望、对人情世故的心态、对世间百态的感悟以及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这些都可以舞蹈纪录片的形式保存下来。因此,舞蹈纪录片对我国民族舞蹈发展和传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

云南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也得益于影像技术的发展,以纪录片的形式对舞蹈的表演及幕后做了记录,同时扩大了云南民族民间舞蹈的社会普及度和影响力。如纪录片《杨丽萍<云南的响声>创作历程》中记录了当今云南藏族地区的风土人情,一方面记录了云南的民间舞蹈,另一反面使得更多的受众了解云南民间舞蹈,进而对舞蹈艺术、对云南的民族文化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因此,舞蹈纪录片的制作也是云南民族民间舞蹈的一条具有时代特征的传承路径。

当然,云南民族民间舞的传承路径远不只本文所述这四种方式,时代的发展也不断地为云南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注入新鲜的血液,云南民间舞蹈的传承路径应当得到不断的拓展与丰富,同时相关工作者应当学会借鉴其他学科门类,为我所用,使得云南民间舞蹈在守根中继承,在创新传承中发展。

三、基于旅游业的云南民族民间舞蹈发展模式及其利弊

传承是为了更好地发展,时代的车轮不断向前,发展是云南民间舞蹈保持自身活力的永恒命题。云南民间舞蹈也探索出了多样的发展模式,其中最引人注目和具有自身特色的当属舞蹈与旅游业的结合,笔者在此对基于旅游业的云南民间舞蹈发展的这一模式做相关的探讨。

(一)基于旅游业的云南民族民间舞蹈发展模式

“云南省具有独特的自然环境, 25个少数民族的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各民族风土人情、源远流长的社会历史风貌及他们各自的独特文化等,因此,作为旅游重点的云南这些优势成为发展旅游业的良好基础和先决条件。”[2]

云南“旅游+舞蹈”的模式即基于云南当地的文化特色,编创出反映当地人民生活状态和风土人情的舞台作品,并将这样的作品放置于旅游市场中,成为来云南旅游的项目之一,游客以消费的方式观赏到这样的舞台作品,一方面可以拉动当地经济,另一方面也能够推动舞蹈艺术的传播和民族文化的普及。此外,舞台作品的编创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内含民间舞蹈的艺术加工与创新,也能够推动云南民间舞蹈的创新性发展。因此,结合旅游业,成为云南民族民间舞蹈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式。而文艺与市场的结合也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对民间舞蹈的促进作用,也有在“动机不纯”“操作不当”的情况下出现危害的风险。

(二)以旅游为背景的云南民族民间舞蹈发展模式的利弊

1.云南民族民间舞蹈商品化的作用

将云南民族民间舞蹈放置于旅游背景下,使得云南民族民间舞蹈以商品的形式在市场中交流和普及,一方面有利于有效保护和利用云南传统舞蹈的资源,另一方面,有利于深度发掘云南民间舞蹈传统文化资源的多维价值,从而使云南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得到更有力的弘扬。此外,云南民族民间舞蹈还可以借助市场的交流力量,走向世界舞台,有利于中国的舞蹈乃至传统文化与世界其他文化的博弈、对话和交流,而使双方从中受益,共同得到发展。

2.云南民族民间舞蹈商品化的弊端

然而,艺术并不等于商品,民间舞蹈在商品化和产业化的过程中,必然会受到市场这把双刃剑的冲击,也给云南民间舞蹈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弊端。

为了满足游客来云南旅游的新奇心理,一些导游对少数民族舞蹈的表述不够准确,此外,一些演出中的民族舞蹈所展示的文化变得肤浅化和庸俗化,制造了一些民族地区根本不存在的虚假民族文化。

(三)文旅融合背景下云南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建议

舞蹈是文化的子系统,当借助旅游市场展示民间舞却对民族文化产生亵渎时,便违背了艺术的真正内涵,更谈不上对云南民间舞蹈的发展。因此,如何促进云南民族民间舞蹈能够借助产业化,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实现自身的多元、有效发展是相关工作者应当思考的。

首先,在旅游市场中,艺术工作者应当兼顾民间文化的原生态与大众文化的娱乐性。其次,应当树立文化品牌,支撑文化产业。“舞蹈文化产业的业态支撑点在于文化品牌,舞蹈文化品牌体现了一种舞蹈文化的精神影响力和一个舞蹈文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3]此外,应当遵循民族舞蹈的传承规律,科学地发展云南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产业。“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产业等领域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筑在对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规律及发展趋势研究的坚实的艺术科学研究基础上。”[4]

四、结语

综上所述,云南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有着民间舞蹈传承的共性方式,如“人”传授给“人”的民间口传身授或是非遗舞蹈进校园等,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巧妙结合了云南的地域文化特征,借助旅游业使得民族民间舞蹈在大众中得到广泛传播和发展,正确处理好民族民间舞蹈与旅游市场的关系是相关工作者应当关注和思考的问题。此外,处于科技腾飞的今天,民族民间舞蹈也应当巧妙地借助互联网手段。笔者期待越来越多的舞蹈工作者能够在云南民族民间舞蹈传承与发展的实践过程中,有效借鉴各种方式推动云南民族民间舞蹈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提升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白玉云.舞蹈纪录片对我国民族舞蹈发展的传承作用——以《杨丽萍<云南的响声>创作历程》为例[J].电影评介,2015(20):105-107.

[2]李罗映.云南民族旅游经济与保护传统舞蹈的矛盾关系及其对策[J].民族藝术研究,2001(05):36-40.

[3]孙乙可.浅析舞蹈文化的产业化[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7(12):90-92.

[4]石裕祖.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规律及其发展趋势研究[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7(12):53,56-63.

(作者简介:沈明雅,女,硕士研究生在读,云南师范大学音乐舞蹈学院20级,研究方向:民族舞蹈)

(责任编辑 刘月娇)

猜你喜欢

传承发展
区域发展篇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我们究竟来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