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思想建设的百年历程及基本经验

2021-01-15

贺州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全党马克思主义理论

朱 婷

(杭州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 杭州311121)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1]。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回顾党的奋斗历程可以发现,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艰难困苦而不断发展壮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党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2]74。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时期,我们党始终能够保持强大的生命力、凝聚力、战斗力,领导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取得胜利,都离不开党的思想建设。党的思想建设需用科学理论武装全党,最根本的是进行马克思主义先进理论的武装;思想建设在党的自身建设中发挥着基础保障性作用,能够帮助广大党员及人民群众树立精神支柱,强化理想信念,塑造思想灵魂。

一、中国共产党思想建设的百年发展脉络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探索中实践

从党建立之初到新中国成立,党的思想建设方法与路径在早期探索中逐渐形成。这一时期党的思想建设主要面临的问题是,在一个农民占多数、封建及小资产阶级思想意识浓厚的环境下如何实现无产阶级的领导权。

第一,强调思想入党。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就明确与空想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等非马克思主义划清了界限,并对入党人员提出“承认本党纲领和政策”的基本要求。土地革命时期党内成分复杂,毛泽东认为若无产阶级思想工作没有到位势必会影响整个革命的发展,1929年古田会议首次强调要思想建党而不是从成分上建党,“决议集中体现着从思想上建设党的这一独特的党的建设道路……指明党内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表现、来源及纠正办法”[3]43。在1935年瓦窑堡会议上,认为“党在思想上的布尔什维克的一致,是党的坚强的无产阶级领导之具体表现”[4]549,主要分析在当时中国的阶级情况下如何保证党内无产阶级的思想先进性问题。

第二,重视思想领导。1921年创立之初的中国共产党阶级基础尚不强大、理论准备不足,加之中国共产党是在共产国际的直接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当时专注于组织建设和政治建设,尚未意识到思想建设的重要性,这也是党在这一时期遭受挫折的重要原因之一。大革命时期,国共合作为党团结群众提供了有利氛围,但“党内合作”也对党的思想建设提出了严峻挑战。当时党中央主要将精力放在统一战线以及国民革命上,帮助国民党发展组织而没有扩大自己的党员队伍,担心“国民党误会我们有意拉去他们的党员”[5]225,党的发展一度处于停滞状态。直到1925年中共四大决定将党的工作重心转向自身的组织建设,深刻意识到无产阶级要积极参加革命运动“并且取得领导的地位”[6]41。此后局面才有所转变,这也是党首次明确提出无产阶级民主革命领导权问题。“四大”确立了党建路线并开始扩大党组织和进行独立政治宣传,加上全国革命高潮的到来,中国共产党的党员数量发展十分迅速。之后党的七大也明确提出“党的建设中最主要的问题,首先就是思想建设问题”[7]327这一党建原则。

第三,确立思想路线。在1929年4月,毛泽东与刚从苏联回国担任红四军临时军委书记的刘安恭进行的有关红四军内部争论“实质即为形式主义与需要主义的斗争”[8]48,提出“克服这种思想,以求红军彻底改造,凡有障碍腐旧思想之铲除和红军之改造的,必须要毫不犹豫地反对之”[9]74-75,在此就已提出要从思想路线的高度来解决思想问题。同年6月,毛泽东在给林彪的回信中也指出,这一问题是“历史上一种错误的思想路线上的最后挣扎”[10]74,由此首次提出思想路线这一概念。1931年后王明“左”倾错误持续三年之久,与此同时“也存在着一种与之相对立的从实际出发的革命精神”[10],此时毛泽东意识到思想建设的重要性并强调要从思想路线上彻底清算“左”和“右”的错误。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批判“本本”并提出“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1937年毛泽东写的《实践论》和《矛盾论》批判无论是右倾机会主义还是“左”倾冒险主义都存在主客观不统一的错误,并在此基础上系统论述了科学思想路线,为党内科学思想路线的确立奠定了正确的认识论基础。由于意识到党内出现的“左”倾和右倾错误的根源是主观主义尤其是教条主义,即解决问题尚未从实际出发,1941年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提出“实事求是”,并在党内开展了延安整风这一思想作风建设运动并确立了正确的思想路线。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曲折中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成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环境发生了变化,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思想建党原则,这一时期主要围绕如何继续保持党内思想的先进性及纯洁性,以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改造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扫除思想障碍。以1957年整风运动为分水岭,前期党的思想建设在探索中取得良好成效,后期党采用急进式的群众运动导致党的思想建设出现一些失误。

第一,严肃开展整风整党运动。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员人口猛增,但思想成分复杂,针对党内出现的一些不良作风问题,党内将集中性的整顿和经常性的思想教育相结合开展了整风整党运动。在持续3年的“三反”整风运动中,“共计有41万人被开除出党或被劝告退党,增强了党组织的纯洁性”[3]170。整党和建党相结合,先试点再推行取得了显著成效。1961年“大兴调查研究之风”、1962年“七千人大会”自我批评严肃认真成效甚好。党的八大重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严格党员标准,反对“特权”思想,强调重视思想理论建设、提高全党思想理论水平;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各级组织贯彻执行集体领导原则扩大党内民主,党的思想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第二,着眼于思想改造学习。一是掌握舆论工具。“在接管城市中,把作为舆论宣传、大众传播重要工具的报纸、刊物、电台、通讯社等文化事业,完全置于党和国家的统一领导之下”[3]164-165。二是加强全体党员理论学习。1951年至1953年《毛泽东选集》1-3卷出版,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成立,全党掀起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学习高潮。三是建立三级党校体系。中共中央先后下发《关于轮训全党高、中级干部和调整党校的计划》等文件,开设马列学院、中级党校、初级党校,加强全党有关党的规章制度的学习,逐级开设轮训培训班,推进党员学习教育培训的规范性发展。

这一时期,“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及“左”倾思想对党有着严重影响。1957年党开展整风运动,据统计,截至运动结束,全国共有55万人被划成资产阶级“右派分子”,比中共八届三中全会的透“底”估计还多出40万人[11]642。1957年整风运动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自身建设的有益尝试,其与反右是并行的,甚至“实际上反右占据主导,多少冲淡了整风”[12]89。20世纪50年代后期,由于未能坚持八大提出的正确路线,这一时期党内思想建设出现失误遭遇挫折。“文化大革命”中大批领导干部甚至群众受到了迫害,“全国立案审查的干部竟占到了干部总数的17.7%”[13]60,使党和国家遭受了严重的损失。

(三)改革开放以来现代化建设时期:恢复中前进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国际国内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一时期党的思想建设主要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保持党的坚强领导核心地位。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转折点,党的思想建设重归正确方向,理论学习逐渐规范化常态化,并以政治建设、组织建设来促进思想建设,思想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

第一,解放思想,重新确立思想路线。邓小平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重要讲话,将思想路线由“实事求是”发展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江泽民同志将“与时俱进”概括其中。党的十六大至十八大期间,以胡锦涛同志为代表的党中央大兴“务实”之风,明确提出了“求真务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

第二,发展民主,严格党的纪律。1980年通过的《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把党章的有关规定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具体化”[3]250,十二届二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有力查处违法乱纪案件,清理历史遗留的纪律松弛问题。党的十七大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增设巡视制度、推进党内民主思想发展。

第三,丰富形式,探索思想建设制度。邓小平认为解决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关键要靠制度规范和群众监督,由此提出了制度建设、严格法制以及群众监督的思想建设新思路,提出党的思想建设应当实行一条“靠改革和制度建设的新路子”[14]364。江泽民在1989年的党建理论研究班上强调思想建设是首位建设,开展“三基”教育积极进行思想斗争,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进一步提出“三个不能停留”,在2001年“七一”讲话中提出“三个解放出来”,同时倡导自我学习和自我修养的方式,开创了“三讲”集中教育方式,强调“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以胡锦涛为代表的党中央对党员干部进行经常性的思想教育,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同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国民教育之中,不断推进思想路线学习的制度化规范化。

(四)新时代以来的思想建设:从严中创新

站在“两个百年”目标交汇期,中国共产党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开启全面从严治党新局面。党中央将思想建设视为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来打造,以系统化的思维总结前期思想建设的经验,结合新时代条件下的新挑战,形成规范化、常态化、系统化的思想建设路径。

第一,创造性地统筹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制度治党协调发展。一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党的十九大明确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为坚定理想信念,各级党委将理想信念摆在日常学习的首位。二是加强理论学习。全党上下“把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作为共产党人的看家本领”[15]743,深入学习党史、国史,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三是突出制度保障,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的发展经验转化为党内制度。颁布《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管理工作条例》《2019—202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规划》等文件为思想建设提供保障,同时推动新时代以来各项主题教育制度化发展。

第二,创新思想教育方式的多样性和时代性。新时代以来的思想教育既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度,又有贴近时代丰富的活动形式。思想建设教育受众群体本来是全党内部,但是在新时代环境下大众化的思想建设也成为鲜明特色。在党员干部带头表率的良好氛围带动下,全党思想建设不断得到巩固发展,同时在农村一些基层党支部组织得益于大众化的思想建设形式,基层党务工作稳步发展并不断创新。基层党组织对于党密切联系群众、夯实群众基础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三,创新集中教育融入日常。从抓“关键少数”发展为动员教育广大党员、集中性教育发展为经常性教育。集中教育的落实通过日常教育的持续进行来夯实,日常教育的难点通过集中教育来改进。

二、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思想建设的基本经验

(一)思想建设居“首位”

毛泽东在土地革命时期就创造性地提出了从思想上建党的重要原则,三湾改编时期就普遍建立党的组织,为党实行政治领导奠定了基础。之后的井冈山斗争中,毛泽东清醒地看到“边界各县的党,几乎完全是农民成分的党”,着重指出“若不给以无产阶级的思想领导,其趋向是会要错误的”[16]76,这也是我们党首次提出无产阶级思想领导问题。1929年古田会议上作出“党内教育问题”决议,并首次正式提出“思想建党”,之后延安时期进行整风运动,在党的七大上提出“应该重视理论”“掌握思想教育”。进入20世纪90年代,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始终坚持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这也是保持党的战斗力和先进性的根本精神条件。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面从严治党也强调思想建设的重要性,“对于党员、干部来说,思想上的滑坡是最严重的病变”[17]17。由此可见,将思想建设放之首位是党的优良传统。

(二)信念教育以“铸魂”

秋收起义之后党内弥漫消极气氛,甚至一度出现思想上的不坚定,毛泽东发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来激励广大党员的革命斗志,同时积极宣传我们党的政治目标,这也正是在长期艰苦环境下,广大党员干部能够消散畏难情绪并继续保持昂扬精神状态的关键所在。“进京赶考”前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针对当时党内可能滋生的骄傲情绪提出了“两个务必”以防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18]1438抵御诱惑。之后,刘少奇提出关于共产党员的八项条件并以此为标准进一步推进理想信念教育,“每一个共产党员,必须下定决心,终身英勇地坚持革命斗争。在任何环境下,不退缩,不叛变党,不投降敌人”[19]207。可见,当时党中央已经深刻认识到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恰逢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低潮,加之国际上盛行“历史终结论”,导致一些党员信念动摇,甚至发出了“红旗能打多久”的疑问。对此,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20]382,从“规律论”“曲折论”“两点论”三方面阐明社会主义道路的光明前景,激励广大党员坚定理想信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重视并持续推进理想信念教育,认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21]15,并强调“要把理想信念作为思想建设的战略任务”[22]35。同时,在新时代环境下提出“六个是否”标准推进理想信念教育落实落细。理想信念是“魂”,是党勇往直前的力量源泉。

(三)理论武装以“强基”

由于党建立初期农民占大多数,党内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人员比例较低。早在红军长征抵达陕北之后,毛泽东写的《实践论》《矛盾论》“阐明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形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从思想理论上武装了中国共产党人”[3]71。党中央意识到“没有革命的理论,即没有革命的运动”[5]375,于是六大提出“加紧党员群众的教育,增强他们的政治程度,有系统地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19]77。一是加强马列著作的编译工作。诸如《国家与革命》的全译本、《共产党宣言》全译本等马列著作相继出版,同时,各大报刊大量刊登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文章,也扩大了马列著作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经验的宣传教育。二是创办党校及各级培训班。中共安源党校、中共江浙区委党校、中共北京区委党校、中共湖南区委党校、中共广东区委党校等5所党校是较早创办的,之后创立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延安马列学院、毛泽东青年干部学校等。1929年6月,中共中央通过的《宣传工作决议案》就曾提出:“建立各级训练以造就干部人才”[23]268,“训练班有省委、县委、支部三种类型,分为定期和流动两种方式”[8]55。这一时期创办的各级党校和培训班,在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方面成效显著。

改革开放初期囿于历史及外部环境等因素,全党思想政治水平尚未跟上现代化建设要求,邓小平向全党提出“要善于学习,善于重新学习”[24]147。一是全党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改革开放之初拨乱反正,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专门出版《邓小平文选》《周恩来文选》《刘少奇选集》等并将毛泽东著作确定为必读篇目。同时加大轮训力度,“到党的十二大前,中央党校共轮训、培训党的高中及领导干部、理论干部17838名,相当于“文化大革命”前的2.6倍”[25]27,这一集中学习对于当时全党的拨乱反正从而实现思想解放意义重大。二是推进理论学习的制度化、规范化。建立领导干部学习进修制度、颁布《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暂行条例》,建立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规范化学习研讨、考评、档案等一套学习制度,推进集体学习制度化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26]与此同时,我们还要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理论教育纵深发展,将规范化理论学习常态化,推进理论学习落实落细。由此看来,虽然各时期理论学习的形式不尽相同,但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对于党武装头脑、指导工作发挥着基石的作用。

(四)制度规范以“塑形”

建党之初1923年中共中央就发布《教育宣传委员会组织法》,尝试制度建设以推进思想建设,之后1924年颁布《党内组织及宣传教育问题议决案》通过党内法规制度对党的思想工作进行安排。新中国成立后确立分部分级的干部管理新体制,颁布《关于轮训全党高中级干部和调整党校的计划》,增设“中共党史”“苏共党史”等课程在马列学院之中。改革开放后,党中央在党内法规制度方面发力以“塑形”党的思想建设良好发展。陈云在《关于党内生活的若干准则》座谈会上提出:“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因此,党风问题必须抓紧搞,永远搞。”[27]2731982年党的十二大通过新的《中国共产党党章》,以党章形式规定了党员的八项义务并以制度化的形式作了一系列新规定。1983年中共中央颁布《关于实现党校教育正规化的决定》,通过制度推动党校学制、教材、考核等思想教育工作的规范化。党的十八大后党中央推进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统一发展,在2019年颁发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中增加了责任问责条例,并在《2019—202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中对党内思想建设进行制度部署。

“治理国家,制度是起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作用的”[28]28,将制度融入党的思想建设,推进制度规范化、科学化发展,使全党实现自我改造和自我约束,以此保障马克思主义政党经得起各种考验和诱惑。

三、朝向未来:在新时代持续把党的思想建设推向深入

(一)加强信仰建设:固本培元补足精神之“钙”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29]160,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1]。伟大建党精神必须发扬且必将继续发扬。

赓续伟大精神,培植信仰之土,共产主义坚定信仰的确立是一个长期且不可松懈的过程,共产主义信念和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确立必须经过持久熏陶。第一,学深悟透马克思主义理论,打牢信仰根基。倡导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第二,积极开展党员教育活动,挖掘运用好红色资源。“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29]24,千千万万前赴后继为共产主义献身的革命先烈是最鲜活的例子,开展党员教育活动,将潜移默化与典型示范相结合,激励共产党员内心树立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第三,加强党员道德修养,坚定政治品格。各级党组织要教育党员增强党性修养,对庸俗化思想防微杜渐。党员要自觉同一切不良风气做斗争,培养廉洁为民的道德觉悟。

(二)加强理论建设,坚持理论武装和理论创新相结合

统一思想才能凝心聚力,理论武装才能坚定立场。新时代,党的理论武装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用科学理论武装全党,是保持党自身先进性的必然要求,是组织群众的重要手段,是党经受考验的重要支柱。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深化解决中国社会实践的现实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在思想上成熟的表现。理论创新不能仅局限于理论书本层面,必须在解答时代问题、引领时代前进的过程中焕发生命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党站在“两个百年”的历史交汇点的时代产物,坚持理论成果武装全党,学深悟透、知行合一,才能真正打好思想阵地的基石。

第一,坚定旗帜。在旗帜问题上必须立场坚定。指导思想的一元性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单一性专制性,发展多元文化的同时也并不意味主导思想的松懈。新时代思想建设必须加强舆情管理,敏锐把握线上线下的思想动态,严格把握意识形态发展方向。党的“三严三实”“两学一做”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都具有鲜明的主题以及鲜活的活动形式,新时代应继续推进系列主题教育活动,抓住理论武装的对象,实现理论学习真正“入心”“入脑”。

第二,创新形式。新时代的思想教育更需要利用好网络平台,例如“学习强国”平台、“慕课”平台、“青年大学习”活动平台等,开展好互联网理论教育。开发适应新时代传播趋势的理论学习平台,利用好、发挥好网络信息平台的传播力,创新党员学习常态化的学习方式。同时,还需要加强融媒体的思想引导,搭建自媒体官方宣传平台,发展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形式,引导社会思潮朝正确方向发展。

第三,抓好示范。开展全面系统的理论学习,注重学习的实践导向,强化党员干部工作责任落实制,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和凝聚力。抓好党员干部的工作能力与理论学习之间的关系,常态检查与抽查并举考核党员干部,实现“入心”“入脑”的理想信念学习“落实化”。

(三)加强路线建设,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第一,立足中国当前国情,一切从实际出发。深入中国社会现实问题,把握当代中国的实际情况,加深与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知民情解民意,实现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深入的调查研究“从根本上保证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决策的正确制定与贯彻执行,保证我们在工作中尽可能防止和减少失误,即使发生了失误也能迅速得到纠正而又继续胜利前进”[30]181。

第二,反对各种形式主义。党员干部必须加强自身党性修养,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为民谋利益。习近平要求全党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到工作全过程,“坚持求真务实,既要在‘求真’上下功夫,更要在‘务实’上做文章,尤其要做到讲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31],能否为民办事、是否为民服务才是最终的衡量标准,这也是思想路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新时代环境下,我们党内更应大兴务实之风,弘扬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

第三,坚持群众路线。实事求是是客观性和价值性相统一的过程,不仅是“求真”,更是“为谁求真”的一个过程。只有实事求是,才能作出正确的事实判断;只有为人民服务,才能有合理的价值判断。为人民服务是逻辑起点也是价值归旨,各级党组织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的最迫切利益,开展担当精神教育,强化党员为民服务的宗旨。

(四)加强制度建设,坚持思想教育制度化规范化

开展经常性的主题教育活动,建立思想建设制度化机制,以制度规范来教育全党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第一,加强党内法规和制度建设,确立规范。在民主集中制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方面进行制度规范,保证党的思想建设朝着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前进。制度规范为思想建设提供规范化的原则和标准,在党员思想建设中树立权威,以强制性的形式对全党思想和行为进行约束。通过惩处和奖励的方式,使党员内化规则意识并加深对其理解,从而养成自觉践行的良好风气。

第二,调动各级党组织的主体性,落实责任制。抓好“关键少数”,发挥党员干部的榜样示范作用,带动全体党员共同践行。同时,调动各级党组织的主体性,建立激励机制推动各级党组织打造“样板支部”,督促其建设学习型组织。将思想建设落在实处,通过“关键少数”和基层组织的考核来形成全党上下学风浓厚、思想端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第三,推动思想教育常态化建设,融入日常。经常性地开展党员培训集体学习,通过专题研讨、知识竞赛、报告会等形式,将广大党员纳入学习体系之中。推进党的思想教育规范化、常态化开展,融入全体党员日常生活,形成我们党的独特优势。

思想建设是固本培元、凝魂聚气的基础工程,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就必须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补足精神之“钙”,在理论建设上武装全党,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持续推进党的思想教育常态化规范化发展。

猜你喜欢

全党马克思主义理论
罗亦农——“中国共产党全党党员之楷模”
坚持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神秘的混沌理论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全党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