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凝药物与抗血小板药物的区别

2021-01-14任黔玲

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 2021年15期
关键词:凝血因子抗凝血小板

任黔玲

【中图分类号】R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2107-2306(2021)15--01

现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显著提升,生活习惯与饮食习惯发生明显的变化,因此很多疾病的发病趋势具有年轻化特点,特别是脑卒中、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病症,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健康问题。血栓等心血管疾病是目前导致患者致残的主要因素,抗栓药物治疗的打了广泛重视,但是对病情复杂的患者来说,治疗方案难以明确,特别是部分患者需要联合应用抗凝和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治疗不当将会引发严重的不良心脑血管事件,治疗过度则会引发出血等严重不良反应。因此全面掌握两种药物的适应证以及分辨两者的区别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此展开分析。

1.血栓形成因素

导致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为血液处于流动的状态下,因为血小板活化与凝血因子被激活导致凝固异常。患者机体受损后,血小板与凝血因子的适度活化而导致止血是机体修复的主要机制。血栓的形成属于止血的过度反应。凝血系统与纤维蛋白系统的平衡性决定机体对损伤反应的程度,也被称作止血或者血栓形成。对血栓形成的几个条件进行分析,主要为血流瘀滞、血管内皮受损以及血液高凝状态。

2.抗凝药物

抗凝治疗是临床针对心脑血管病症的常用治疗方式,主要指对血液凝固过程的治疗。血液凝固过程较为复杂,属于蛋白质水解活化连锁反应,诸多凝血因子和酶均参与这一过程,最终导致血液形成血凝块。抗凝治疗的原理为影响血液凝固过程中的部分凝血因子,同时对血液凝固过程进行一定的抑制,达到防治血栓性病症的效果。其中华法林是临床应用十分广泛的抗凝药物,具有代表性,该药物是一种香豆素类药物,结构和维生素K十分类似,可以对抗维生素K参与四种凝血因子的合成作用,使其具有活性凝血因子,进而达到抗凝的效果。

对血栓形成来说,例如静脉血栓或者心房颤动的血栓,不仅包括手术以及机体受损等因素,同时与血流缓慢、局部血液形成涡流等因素存在密切关系,这一类血栓能够转移至其他位置,引发严重后果。比如说下肢深静脉血栓可能会引发肺栓塞、猝死等严重并发症,心房颤动的血栓脱落可能会导致严重的脑梗死。对该类疾病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为抗凝药物治疗,避免血栓形成。现如今临床抗凝药物的治疗主要应用于心脏相关手术、心导管介入治疗、血液透析、心房颤动等,能够有效预防血栓的形成。

华法林是目前临床应用广泛的抗凝药物,能够减少房颤患者脑梗死发生风险。但是需要合理控制剂量,剂量过大可能会导致自发性出血。服药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凝血机制中的血浆凝血酶时间(PT)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进行严密监测,结合INR对用药剂量进行合理调整,避免剂量过高引发不良反应或者剂量过低导致药效不佳。同时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新型抗凝药物得到应用,例如利伐沙班、达比加群酯等。新型口服药物并不要严密监测INR,安全性较好,但是价格较为昂贵。

3.抗血小板药物

通常情况下,血小板对于凝血过程的启动以及血凝块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动脉内膜斑块破裂或者人体出现伤口,主要原因为血小板被激活,之后导致凝血过程。抗血小板药物的作用在于通过相应的方式有效抑制血小板的聚集。

目前临床可供选择的抗血小板药物类型丰富,主要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对于动脉相关血栓病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比如心肌梗死、脑梗死等疾病的防治。同时抗血小板治疗还能够应用于冠心病等动脉周扬硬化或者各类冬梅支架植入后的治疗,效果确切。

本文以阿司匹林为例对抗血小板药物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该药物能够通过抑制体内花生四烯酸代谢途径,最终对血小板粘附、聚集与分泌进行有效抑制。其中花生四烯酸是合成Ⅱ类前列腺素(PGH2)的母体,PGH2能够在血小板内血栓塞A2(TXA2)的合成酶作用下,将PGH2转化为TXA2。TXA2具有非常强的促凝作用,能够促进血小板的聚集,同时与纤维蛋白交联最终形成血栓。阿司匹林药物能够通过乙酰基促进血小板内TXA2合成酶乙酰化,进而导致TXA2酶不具有活性,TXA2的生成明显减少,进而实现对血栓形成和发展的有效抑制。

阿司匹林属于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的一种,长期服用会对胃黏膜产生一定的刺激,可能会导致胃黏膜受损,前列腺素合成对于胃黏膜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是该药物会抑制其发展,同时对胃黏膜屏障的形成造成一定的影响,导致消化道出血。所以如果患者合并胃肠道疾病,通常不建议使用该药物进行抗血小板治疗。如果需要服用,可以使用胃黏膜保护剂,加强对患者情况的监测。

4.抗凝和抗血小板药物的不同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血栓的形成主要为生理或病理因素影响导致血流停滞或缓慢,导致血栓形成,主要出现在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以及长期卧床患者的深静脉系统;另外也会因为血管内皮受损,血小板发生凝集而导致栓子形成,该类血栓主要出现在动脉系统。对前者患者来说,需要采用抗凝药物治疗,对后者来说,需要采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

总而言之,抗凝药物和抗血小板药物均为抗血栓药物,但是两者的药理机制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用药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医嘱,保证用药的合理性。

猜你喜欢

凝血因子抗凝血小板
集束化护理干预联合常规护理对产后出血患者的应用效果及其对凝血因子的影响
心脏瓣膜术后,抗凝药物这么吃才安全!
血小板减少的原因
血小板偏高对身体的危害是什么
哪些食物会影响抗凝
服华法林者要注意 蔬菜可能会影响抗凝效果
比较冠心病合并房颤抗凝与双联抗栓治疗的效果
血小板减少会有“小红点”吗
看恐怖片,血液都被吓凝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