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间文书档案保护与修复方法探讨

2021-01-14李楠杨志国刘晨虹

北京档案 2021年12期

李楠 杨志国 刘晨虹

摘要:民间文书档案是反映乡村社会经济生活的一手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文献和文物价值。由于纸张材质和存放条件,民间文书档案的破损情况较为普遍。不具备古籍修复知识和技术的民间收藏者,对文书档案的处理往往走入误区。这不仅对文书档案造成了二次损害,还增加了其后续修复工作的难度。论文以太行山文书档案为例,总结了几种民间文书档案保护中的常见误区,并以太行山文书中的《郭氏历代文约档案》为例,探讨针对上述误区的修复方法,重点探索运用“湿揭法”修复使用工业胶水粘贴的文书档案和将文书档案粘贴在A4打印纸的情况。

关键词:民间文书档案 古籍保护与修复 太行山文书

近年来,全国各地陆续发现了几批民间文书档案,如徽州契约文书、福建经济契约文书、贵州清水江流域林业契约文书等,这些文书档案成为研究近代社会经济生活的珍贵文献资料。民间文书档案的材质延续了我国传统的造纸材料,以麻纸和皮纸等韧皮纤维纸为主[1],在民间多存放于房梁、墙壁缝隙,甚至被埋于地下,造成文书档案破损情况较为普遍。加之民间收藏者缺乏古籍保护与修复的专业知识、技术,如遇民间文书档案破损,多数所有者会自行粘补[2]。因此他们很容易走入误区,不仅不能延长文书档案寿命,甚至对其造成进一步损害。本文以太行山文书为例,总结了民间文书档案保护与修复过程中的常见误区;同时,以太行山文书中的《郭氏历代文约档案》为例,探讨针对上述误区的相应修复方法,并重点探索运用“湿揭法”修复使用工业胶水粘贴文书和将文书档案粘贴在A4打印纸的情况。

太行山文书是邯郸学院收藏的一批民间社会历史文献,包括大量明清以来各时期的个体文献、宗族文书、村落档案、教育文献书等,对认识、研究明清民国时期的地域历史文化提供了一份华北样本和一个太行山视角。[3]笔者归纳了太行山文书档案在保存与修复过程中的两类常见误区。

(一)保存方式误区

1.旧报纸包裹文书档案。用旧报纸包裹单张或多张文书档案,该方式会加重纸张之间的摩擦,从而加重文书档案的磨损情况。而且旧报纸在包裹文书档案时,报纸上的油墨也会污染纸张。

2.塑料(封)袋包装文书档案。使用塑料袋包装多张文书档案同样会加重纸张之间的磨损。由于塑料(封)袋的平铺面积有限,一些尺寸较大的文书档案往往被多次折叠后才能放进去,年久日深形成折痕:轻者折皱、死折;重者因紙老化或焦脆,形成断裂[4]。

(二)修复方式误区

1.不规范的古籍修复方式。古籍修复技术由来已久,形成了一定的行业要求和技术规范。古籍的修复不能太随意,修复人员都要经过专门的培训才能修复,同时修复过程中要做到各个环节都符合古籍保护的要求。[5]古籍修复的基本原则,即“修旧如旧”“抢救为主、治病为辅”“最少干预”“过程可逆”。[6]

有的收藏者试图使用古籍修复的方式来修复文书档案,但出于客观条件或个人技术的原因,未能遵循古籍修复的原则和要求,从而对文书档案进行了不规范的处理,容易出现以下问题:如补纸材质不匹配问题,收藏者未能识别原文书档案纸张的材质,如用竹料纸补皮料纸,影响了修复后文书档案的平整度,不能起到延长文书档案寿命的效果;又如,帘纹方向不一致问题,补纸帘纹的方向与原纸张的不一致,当文书档案遇到水分后,补纸和原纸张的伸展方向不一致,增加了文书档案撕裂的风险;再如,糨糊黏度过高问题,为保证修复后补纸粘贴的牢固度,使用黏度过高的糨糊,从而影响了文书档案的平整度。

2.用工业胶水粘贴文书档案。工业胶水的黏性高且方便易得,在整理和修复民间文书档案的过程中,有的收藏者很容易使用工业胶水修复文书档案或将文书档案粘贴在A4打印纸上。这种修复形式对文书档案的损害极大,不仅使纸张受到了工业胶水的腐蚀,还加重了文书档案折叠处的破损程度。

以太行山文书中的《郭氏历代文约档案》为例,针对破损情况较轻的文书档案,仅将文书档案的一侧或部分粘贴在A4打印纸上,有单张文书档案粘贴,也有二联式契约文书档案的中缝位置粘贴,也有多张文书档案先用胶水粘贴成一组然后再粘贴。文书档案的尺幅一般都比A4打印纸大,往往出现粘贴后再折叠以适应A4打印纸尺寸的情况。针对破损情况较为严重的文书档案,民间收藏者就将其背面涂满工业胶水,然后粘贴在A4打印纸上。如果文书档案的尺幅较大则将A4打印纸进行拼贴,确保全部文书档案都粘贴在纸上,然后再折叠。

《郭氏历代文约档案》是河北省邯郸市涉县西戌村郭怀顺先生整理的家族文书档案,共有文书37件,累计61页。该文约档案包含九种文书类型,有地契、房契、借贷、当约、放贷、殡葬镇物清单、分单、房地产所有证和换约。它是研究华北山区社会经济生活的珍贵资料,具有珍贵的历史文献价值。[7]笔者以此为例,探讨针对民间文书档案常见误区的相应修复方法。

(一)使用宣纸包裹的方式保存

针对使用旧报纸包裹或塑料(封)袋包装文书档案的情况,可以使用干净的宣纸将文书档案卷起来,和卷画芯的形式一样。这样可以使宣纸帮助文书档案来承担其纸张的重量,也避免了文书档案被二次污染。可以一张文书档案卷一个卷,也可以将多张文书档案卷在一起,但注意文书档案之间要用宣纸间隔开,以减少纸张之间的磨损。

(二)遵循古籍修复的原则修复

1.针对不规范的古籍修复方式。针对使用不规范的古籍修复方式的情况,则需要去掉现有的修复材料,遵循古籍修复的原则进行修复。需要注意的是,与常见古籍不同,民间文书档案在墨块质量和纸张材质方面有自己的特点,因而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两点。其一是在展平步骤,对文书档案整体喷水之前,一定要试色。因为民间墨块的质量通常较差,容易出现字迹洇散的现象。具体方法是使用潮湿且干净的撤潮纸,在可能会脱色的部位按压三四次。如果脱色,就用干净且干燥的撤潮纸覆盖该部位,然后再使用清水对文书档案进行展平操作。其二是在揭补纸步骤,选择揭粘方法时,要充分考虑到黏结档案的实际情况,在确保档案修复质量的前提下,合理且灵活运用揭粘技术,提高工作效率。[8]不论是干揭或是湿揭,一定要在保证文书档案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古籍修复工作应该把“安全性”原则放在第一位。[9]因为民间文书档案的纸张材质一般较差,民间简陋的存放环境会加重文书档案的破损程度,加之不规范的古籍修复方式对其造成的破坏,这种情况下的文书档案纸张已经非常脆弱,所以一定要遵循古籍修复的安全性原则,避免弄巧成拙。

2.针对用工业胶水粘贴文书档案的方式。古籍修复中也会使用到胶水,但大体分为动物胶和植物胶两种[10],并非是工业胶水。民间收藏者费心费力地收集和整理,但由于使用工业胶水“修复”文书档案,反倒是加重了文书档案的破损情况。

古籍修复中的“湿揭法”适用于粘压程度比较严重的书籍或纸张,[11]但不适用于使用工业胶水粘贴多张文书档案的情况。因为工业胶水的黏度在遇水后不会降低,如果使用“湿揭法”就会撕裂纸张。所以只能暂时搁置,留待以后有更好的方法和技术后再进行修复,这也符合“不遇良工,宁存故物”的要求。[12]对于使用工业胶水将文书档案粘贴在A4打印纸上的情况,经过细致观察,发现干燥后的工业胶水会形成薄薄的胶层,而湿润后的A4打印纸可以撕成几层。因此可以借鉴“湿揭法”进行处理,通过对仿制品的尝试后,决定使用湿揭法剥离A4打印纸,然后再进行修复工作。下面结合太行山文书中《郭氏历代文约档案》的修复案例,探讨该类不规范处理方式的修复方法,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步是为每份文书档案建立修复档案,用于记录该文书档案的原始信息并拍摄其原始的影像图片。其中原始信息包括文书档案的编号、名称和原始尺寸,以及纸张的材质和数量,文书档案破损的程度和原因及破损情况的文字性描述。

第二步是撤去《郭氏历代文约档案》的书线。收藏者模仿古籍的装订形式,統一在纸张的左侧打眼,然后使用黑色鞋带装订。因而《郭氏历代文约档案》只有书线,没有纸捻。

第三步是揭去补纸。首先用“干揭法”去除《郭氏历代文约档案》中背面没有胶水的A4打印纸,然后用“湿揭法”去除有胶水的A4打印纸。“湿揭法”的操作方法如下:首先将毛笔轻蘸清水,使笔尖处于潮湿但不滴水的状态,在A4打印纸上轻扫几遍以润湿纸张。在此操作中,需要特别留心观察纸张湿度的变化,一旦变潮湿就停止。然后用钝头镊子将A4打印纸逐层撕下来,将胶水留在文书档案的纸张上,胶水上留有A4打印纸的纸张纤维。遇到A4打印纸和文书档案粘贴特别牢固的情况,则不能强求,以保护文书档案纸张的安全性为先,可以适当保留少量的A4打印纸。

第四步是展平文书。首先需要等有胶水残存部分的文书档案纸张晾干,用干净的宣纸把这部分遮住,目的是防止胶水变湿后再粘住撤潮纸。然后用喷壶向文书档案上方喷水,注意喷壶嘴应向上,让水雾轻轻落在文书档案纸张上,达到均匀湿润文书档案纸张的效果。最后针对褶皱较为严重的地方,可以用毛笔蘸清水对文书档案折痕处等着重湿润,趁着纸张潮湿时用干净的撤潮纸按压,以此来帮助纸张恢复平整。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文书档案纸张中有胶水残存的部分会不平整,从而影响文书档案整体的平整度,但强求纸张的平整就存在撕裂文书档案纸张的风险,所以需要遵循古籍修复中安全性的原则,以文书档案整体的安全性为重。

第五步是修复文书档案,即仅修复文书档案中没有胶水的纸张部分,对于有胶水痕迹的部分就不做处理了。原因是有胶水残存的纸张无法再吸收糨糊,因而也无法再粘贴补纸。首先是选择适合的补纸,民间文书档案的纸张材质以麻纸和皮纸居多,混料纸也不少,应根据文书档案纸张的材质、厚度和颜色,选择材质相似、厚度相近和颜色相仿的补纸。然后是调制糨糊,根据古籍修复“可逆性”的原则,使用小麦淀粉冲制糨糊。在具体的修复实践中,需要根据文书档案纸张的厚度和材质调制糨糊的黏稠度。最终达到修补部位与档案颜色协调,厚薄一致、整齐平整、干燥柔软[13],力求达到“目非向明,举而看之,略不觉补”[14]的效果。个人的经验是首次调制糨糊时可以适当偏稀一些,当发现黏合效果不好时再适当增加黏度。因为使用黏度过高的糨糊会影响修复后纸张整体的平整度,而这是在文书档案全部修复完成后才能看到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修复完成后的文书档案,有胶水残存的部分,其纸张的颜色会稍微深一些,纸张也会相对硬挺一些。

民间文书档案是来自社会基层的文献资料,其纸张材质和保存条件通常都比较差,加之被民间收藏者进行了不规范的处理,因而需要选择相应的修复方法。古籍修复是一门传统且成熟的修复技术,在修复民间文书档案时,需要在遵循古籍修复原则的前提下进行探索和创新,以取得较好的修复效果。民间文书档案常见的保存和修复误区中,工业胶水粘贴文书档案和将文书档案粘贴在A4打印纸的情况是较为棘手的一种,本文尝试使用“湿揭法”进行修复,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希望为各位修复同行提供借鉴。

*本文系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太行山文书的常见保护误区及相应修复方法研究”(201804120504)、邯郸学院社会科学研究课题“经不规范处理后的古文书修复方法研究”(2017107)。

注释及参考文献:

[1]王欢欢,姚娇,刘晨虹.明清时期民间文书档案材质研究[J].档案学研究,2019(4):131-135.

[2]姚娇,李楠,吴波.民间文书修复工作实践与技术探索[J].邯郸学院学报,2019(2):63-69.

[3]孙继民.古文书学视野下太行山文书的定位、特点和价值[J].河北学刊,2014(6):169.

[4]白淑春,蒋银凤,白放良.古籍修复知识及其操作技艺[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14:211.

[5]童芷珍.古籍修复技术[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3.

[6]张平,吴澍时.古籍修复案例述评[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2:7.

[7]李楠,姚娇,邹蓓蓓,等.太行山文书《郭氏历代文约档案》修复始末[J].邯郸学院学报. 2021(1):166.

[8]李钰章.揭粘技术在档案修复中的应用[J].北京档案,2003(7):26.

[9]杜伟生.古籍修复原则[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7(4):79-83.

[10]潘美娣.古籍修复与装帧(增补版)[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62.

[11]杜伟生.中国古籍修复与装裱技术图解[M].北京:中华书局,2013:81.

[12]周嘉胄.装潢志[M].北京:中华书局,2012:126.

[13]张美芳.纸质档案修复质量评估方法的研究[J].北京档案,2010(11):13.

[14]贾思勰.齐民要术[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136.

作者单位:1.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2.邯郸学院经济管理院

3.邯郸学院地方文化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