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音乐教师人文素养摭谈

2021-01-14张维胜

山西教育·教学 2021年12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人文素养

张维胜

新时代人的精神成长,是中国历史性的社会转型中所面临的时代问题。中央近年来大力倡导课程思政、美育、大文科建设等领域的改革,都是应对这一问题的有效举措。在新的历史时期,音乐教育领域高校音乐教师的人文素养亦是其中的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课题。

一、概念的历史性与时代性内涵

从一般的学理意义上来界定,“人文素养”由“人文精神要素”和“人文能力要素”组合而成,精神要素则是人文素养的根本性体现,所以,人们常常在谈论人文素养时,特别突出人文精神。马克思说:“一个无对象的本质是个非本质。”在我们讨论人文素养这个话题时,马克思的这一观点仍然有着方法论的指导性意义,否则,讨论只会流于空泛化与经院化。

人文精神在我国大张旗鼓的向公众宣知,应该是始于1993年学界发起的“人文精神大讨论”。自那时始,人文精神、人文关怀这样的概念就频频出现于各类媒体,甚至频频出现在各行各业的对外交流中。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自1990年之后,大规模的市场经济在中国大陆风起云涌。之前,中国历史虽然非常久远,却基本上一直处于自然经济的经济形态之中,建立在这一经济形态基础上的价值体系成为超稳定的价值系统,虽历经时代变迁却没有根本性的改变。经济基础、生产关系作为20世纪90年代市场经济格局初步形成的根本,令全国各阶层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生存形态发生了变化,也使人们的意识形态发生了结构性重构。这一变化,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都远远超过仅仅从文化层面发生历史性变革而成为中国现代性起跑线的“五四”时期。因此,学界所作的“中国面临几千年或几百年之历史大变局”判断才得以成立。在这一变局中,中华民族久远的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稳定的价值系统面临市场经济的商业文明價值体系的挑战而形成的全民族的价值形态的动荡,才有了20世纪90年代的人文精神大讨论,从而让人文精神这一概念在社会中得以家喻户晓并成为一个具有特定含义的时代性命题。

在20世纪90年代的人文精神大讨论中,各方观点相互对立激烈辩驳,或认为市场经济的商业文明带来了人文精神的失落、道德水准下滑,或认为市场经济商业文明促进了全新的人文精神的形成,建立了新的道德水准,或认为新的时代人文精神建立的价值资源应于民族传统文化中重新寻找,或认为新的时代人文精神的价值资源有源头在欧洲的人文复兴时代,抑或具体到如何面对不同于正统文学的王朔的“痞子文学”,如何面对王蒙对传统理想消解的解说,如何面对张承志、张炜提出的道德理想主义,等等,都引发了当时中国各界从精英到大众的积极参与。虽观点各异,但在日益明确以人为本并在如何对抗对人的精神消损这一点上却是相当一致,并在其后不同的向度上得以不断丰富与深入。本文所提及的人文素养,亦是这一思想脉络的逻辑延伸。

相对人文精神要素而言,在今天这样的一个技术革新的时代,人文能力要素同样不容忽视。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全面展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技术生产、量化复制、直接效益为特征的技术化生产正在迅猛地消损着当今的精神生产。娱乐业及电视领域的模式化快餐式节目,正在以大众文化的面貌堂而皇之地进入千家万户的日常精神生活,各种层级的“学术论文”正在通过各种方法改头换面地以几何数量级快速地平面化生产中,不计其数的人文领域研究,一概被以技术性的“某某某工程”所命名,形形色色的人文类的考核、考试,无一不被数据化、标准化答案所统治,等等,挂一漏万,不一而足。哲学、诗人退场,技术专家们站在了历史舞台的中央。在这样的精神生产潮流中,技术能力取代了人文能力。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强调高校音乐教师人文素养的提升,就有着高于某个专业领域的典型性意义了。

音乐,是人的生命、情感的对象化实现形式,不同的音乐形式,是不同时空下各个民族、区域、群体、个体的生命及情感的不同的对象化实现形式,正因为如此,音乐与生命同在,热爱音乐就是热爱生命,我们也就能够理解为什么孔子会说:“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那是生命、情感酣畅淋漓的对象化的认同与实现。海德格尔说:“语言是存在的家园。”音乐语言,作为语言形态之一,同样如此。高校音乐教师人文素养的精神要素核心,首在于此。明乎此,才能自觉地抵挡住对人文精神的种种消损,坚守音乐教育的本质,无负自己所从事的音乐教育职业。

马克思说:“对于一个没有音乐感的耳朵,任何美妙的音乐都是不存在的。”内容即形式,形式即内容。不同于创作,音乐感的耳朵,来自对音乐本质的理解与实现,是知识形态与价值形态的二位一体有机融合,不仅仅是对音符、旋律、音阶、和弦结构等音乐专业知识的掌握。精熟的艺术专业知识,可以组合、拼装出形形色色的高仿真艺术品,但却永远不能混充于艺术创作。音乐领域亦是如此。这才是高校音乐教师人文素养之能力素养所在。

我们正是在这样的视野和高度下,来对今天高校音乐教师的人文素养现状进行审视与判断,诊断“症候”所在并提出疗救的愿望及相应的建议性举措。

二、高校音乐教师人文精神素养缺失之症候

高校音乐教师人文精神素养缺失症候之一,是其受时风影响,特别是在艺术领域这样名利色彩较重的领域,精致的个人利己主义的特点更为明显。精致的个人利己主义者这一概念,自北大著名学者提出后,风行一时,颇得世人认可。所谓精致的个人利己主义者,是指其智商情商极高,极能迎合八面向度不断变化的时风,随机随风顺势而上,这一特点在高校音乐教师中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是在日常教学及与学生的接触中,在人生及音乐教学的价值取向上,不是以自己所从事的音乐教育譬如古今中外那些经典的音乐作品、音乐人生中汲取营养,并在这种汲取中形成严肃的学术立场、纯正的学术修养、高远的学术眼光、经得起时间检验的艺术评价等等,以此确立并自信于自己的音乐教育者身份,而是一味附和媒体的商业炒作,推崇目下在商业操作中获得成功的明星及作品,甚至对他们的日常生活形态乃至绯闻也津津乐道,完全丧失了一个在高校从事音乐教育的教师应有的品味、立场和评判能力。

其二,在时代的转型中,许多高校顺应历史发展潮流,从原有的研究型、教学型向应用型职业教育转型。在高校教育服务社会的召唤下,有些教师不是以高校音乐教育的品格引领服务社会,而是趋从商业利益,以暂时的经济效益为标准,或带领学生从事商业性音乐实践活动,或将个人精力用于从事家教、从事以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的音乐培训工作,或将自己的主要精力用于在社会上的兼职,再进一步通过兼职获取的社会名望,抬高自己在所在高校中本专业的身价。前者,直接以经济效益为目的,后者,实质是将商业效应在社会效应的包装下得以实现。

其三,在课堂教学中,以培养时尚明星为教学目标,教学的主要重点,是培养能够成为时尚明星或能够在种种大赛中获奖的学生。不能否认,有若干高校的音乐教育是以培养音乐尖端人才为目标,但对尖端人才的培养仍然要警惕,不能与时尚明星所混同,其价值形态的根本性区分,依然是引领或是迁就。同样不能否认的是,形形色色的竞赛大奖,都具有示范性和引领性的积极效应,但这里依然要警惕的是,不能将大赛大奖作为衡量音乐教育的唯一尺度和标准,就竞赛大奖与高校音乐教育二者的关系而言,是前者服务于后者并非后者服务于前者。

在上述的两种不能否认之后,在高校音乐教育中,依然存在如何取舍培养尖端人才与培养基础人才二者关系的问题。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借助植物生态学来说,我们不能否认百年大树的价值,但我们同样不能否认丛林、灌木、小草的价值,在一片荒漠中,不仅百年大树难以生长,群体的林木同样无法生存。高校音乐教育对后者的轻视,使长期从事基础音乐教育培养音乐人才的高校音乐教师劳动得不到相应的认同,高校音乐教师的放弃就不足为奇了。在这种放弃中,我们看到的是高校音乐教师对“人”的放弃,是人文精神的缺失。

说到底,是将音乐赋予精神,把音乐教师作为实现过程中的职业选择?还是将音乐赋予功利,把音乐教师作为实现功利的职业?这是高校音乐教师是否具有人文精神的最根本最深层的区别之所在。

上述高校音乐教师的人文精神素养缺失症候的形成,其来有自,非一日之寒也。

一个时段以来,特别是自市场经济商业文明昌盛以来,就音乐教育来说,国人自小学始,更甚之,从胎儿始,就特别注重于人的物质成长、专业成长、心理成长,但唯独忽略了精神成长的教育。不要输在起跑线,成为家喻户晓的名言。于是,从托儿所开始,争名校(所)、争第一,考试分数第一、专业知识第一,重专业技术教育,轻人生养成教育,重生理、心理、知识成长,轻精神成长,这一特点从幼小一直延续到大学毕业。这样一路成长起来的高校音乐教师,面对商业文明中的時尚“第一”的诱惑,不要说能够挺直腰板以人文精神与之进行有效的抵制与抗争,自觉的清醒意识同样鲜有。

三、高校音乐教师人文能力素养缺失之症候

高校音乐教师人文能力素养缺失症候之一,是轻“道”重“技”。众所周知,音乐专业属于人文学科,音乐是人的生命形态、情感形态的音乐符号的表达,其“道”是人的生命形态、情感形态,其“技”是对之给以音乐符号的表达。但现在高校的音乐教师,比较普遍的是重“技”轻“道”,其最主要、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将自己的主要精力用于音乐的专业领域的学习,至于对哲学、历史、文学、伦理学等学科的学习,则所欠甚多。如何深入理解人的生命形态、情感形态?古今中外有实力的音乐教育工作者,哪一个没有扎实的人文功底?没有肥沃的人文土壤,如何能够开出鲜艳的音乐之花?没有人文滋养的耳朵,如何能够欣赏精妙的音律?而如今,有扎实人文功底和有广阔人文视野的音乐教师也日渐稀少。

相应地,高校音乐教师人文能力素养缺失症候之二,是轻“神”重“形”。中国古代文论一向强调形神兼备而神似重于形似:“画西施之面,美而不可悦;规孟贲之目,大而不可畏,君形者亡焉。”又云:“使但吹竽,使氐厌窍,虽中节而不可听,无其君形者也。”这话是点到要害之处了。但现在的高校音乐教师在专业追求上,往往是重“形”轻“神”。所以,在演唱形态上固然方方面面都无可挑剔,却没有情感,“美而不可悦、大而不可畏、中节而不可听”形色味皆有,独失其真。演唱如此,在音乐专业各个方面的学习及专业的追求上,也是如此。这一失误,也体现在高校音乐的课堂教学上,无论是对学生的单独授课,还是集体性学习,高校音乐教师甚至高校音乐教学的相关评价部门的评价标准,也是偏重于教师的教学技法,这一导向,更强化了高校音乐教师在教学技法上时时花样翻新,以此显示创新与改革,独失其根本。中国古代文论有云,“颊上益三毛,则神采殊胜”。为何“形”失其真,反而神采殊胜?有其“神”也。鲁迅在谈到文艺创作时曾说过:“血管流出的都是血,水管流出的都是水。”真正的教师,其言行举止之间虽不合教法要求,但学生却可以浸染其中,得其艺术真谛。

高校音乐教师人文能力素养缺失症候之三,是重“末”轻“本”,重眼前轻长远。音乐名曲的扎实学习,人文学科相关经典著作的认真阅读,都不如音乐技巧性的学习与对时尚的模仿更容易立竿见影,但在艺术能力中最为重要的,让人感到不可言说、不可捉摸、无从入手、无从学习的是非理性的直觉,而这种直觉却恰恰来自长期自觉理性的学习。似乎是一瞬间的天上飞来的让学习者产生质的飞跃的“顿悟”,其实是来自于长期的积累所达到的阈值。

形成上述高校音乐教师人文能力素养缺失症候的原因大略而言至少有二: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技艺轻学理的特点,二是当今商业文明所形成的浮躁之风,而二者在短平快的层面上,又极易一拍即合、相辅相成。

四、高校音乐教师人文素养之提升

倡导高校音乐教师人文素养之提升,不能是空泛的一般性抽象化的,而应该是针对具体历史时空中出现的具体问题而展开。因之,在简要列出高校音乐教师人文素养缺失之症候之后,就应该有着相应的改进措施予以跟进,虽然这措施的提出与实施同样是不断摸索与完善的过程。

其一,提高高校音乐教师的经济地位及提高高校音乐教师在社会音乐活动中的参与力度。马克思说过:“物质的东西必须要通过物质去摧毁,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在市场经济对经济基础这一社会结构中最根本之处予以变革之后,相应的上层建筑与精神形态,必然会发生相应的变革。不能仅仅用坚守人文精神来要求高校音乐教师,而要通过提高教师的经济地位,通过提高高校音乐教师在高层次的社会音乐活动的评定中的话语权,从而让市场经济的商业文明成为现代人文精神的催化剂。当然,这一提高,是以高校音乐教师具备相应的能力为前提的,但高校音乐教师所具备的这些能力,又是以这一提高作为前提条件。从特定历史时空的特定问题之解决的内涵而言,应以先行提高高校音乐教师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再促使高校音乐教师提高相应能力更为适宜。马克思讲过:“忧心忡忡的穷人对再美丽的自然景色也无动于衷。”精神文明要建立在物质文明的基础之上。这一原理,同样地适用于高校音乐教师人文素养的培育,只有超越了生存之需,只有在物质文明的沃土上,才能孕育出精神文明之花。

其二,要对高校音乐教师分层次分阶段地实施“补课”。列出相应的一定数量规定的人文各学科如哲学、历史、伦理学、文学、社会学等文本篇目,以及相应的有相当数量规定的艺术理论、音乐名作名曲、音乐家等的文本篇目,供高校音乐教师作人文素养“补课”之用并辅之以相应的辅导与考核。

其三,要借助国家强调本科教学工作的春风,重新确立对高校音乐教师的工作考核标准。尊重教育的长期效应,尊重教育对各种人才培养的教育目标,科学地分层次设定教学任务,既注重培养尖端人才,又注重培养基础人才。先进的教育理念是制订政策与制度的依据,而相应的政策与制度则是先进的教育理念得以实践的保证。

其四,任何时代,社会结构、教育结构都是有缺陷的,在有缺陷的生存结构中,有不同的个人站位,而在历史的前行之路上,从来都不乏在这注定有缺陷的生存结构中坚守健全品格的人。在今天这个人文素养被普遍消损的时代,我们一方面要强调对社会作相应的结构性变革,另一方面,要强调在这过程中,个人对人文素养的坚守,并树立学习示范榜样。

上述高校音乐教师人文素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提升的必要与可能,所论及的学术品位被时风和商业利益所消损,所论及的应用型大众教育与专业型精英教育的失衡,所论及的在教育教学中重“术”轻“道”、重“形”轻“神”、重“末”轻“本”在高校各专业的教育教学中,均有着不同程度的体现。所论及的重知识教育轻养成教育,所论及的科技思维对人文素养的冲击,则不仅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甚至在整个教育领域,在全社会的价值体系、形态生成中,也都有着不同程度的体现。所提出的从经济这一基础性结构出发变革结构性的社会弊端,所提出的可操作性的“补课”、重本科教学及传承彰显“个人”奉献精神之传统等相应对策,对切实去除所论及的各种社会弊端、教育教学弊端,也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系2019年山西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音乐赛事对山西文化软实力的影响研究”(项目编号:2019041039-1)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山西大学音乐学院)

(责任编辑 来静)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人文素养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如何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培养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一种文化的自信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