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2021-01-14方园

考试周刊 2021年98期
关键词:渗透德育小学语文

摘 要:作为小学阶段的主要课程之一,语文学科既承载着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情感表达能力等语文本身的教学目标,同时又因其文质兼美的特点,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工作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小学阶段正是帮助学生树立良好价值观的关键阶段,而小学语文在德育教育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因此,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入思考如何将语文与小学生的德育工作进行结合,既有效地完成语文教学目标,

又达到很好的德育教育效果。文章首先论述了通过语文教学材料进行德育教育的优势,然后在此基础上,结合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从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两部分探究了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德育;渗透

一、 引言

语文,是小学阶段最主要的课程之一。新课标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在语文教学课堂中进行德育教育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那么,两者该如何结合呢?有这样一个故事,南风和北风争论谁更厉害,二者打赌,谁能够让人脱下厚外套谁就更厉害。北风开始呼呼地吹,结果,人们感觉冷了,非但没有脱下外套反而裹得更紧了。而南风呢,徐徐地吹,给人带来温暖,结果,人们感觉热了,自然就脱下了厚外套。小学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不成熟,直接告诉他们一些德育的道理或者用“你应该”“你就要”“你必须”等语言和灌输方式去教学,既无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又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反而不利于德育工作的顺利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应该是潜移默化的、能够引起学生思考的,因此,文章提出“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德育教育方式,即在语文教学中,以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渗透德育教育,在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同时,达到良好的德育教育效果。

二、 在语文教学课堂中进行德育渗透的优势

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自觉纪律教育、民主与法制观念教育、科学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通过德育,可以培养小学生健全的人格。小学语文教材,大都文质兼备,并且题材多种多样,内容也丰富多彩。有的教学文本是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歌颂,作者通过歌颂祖国的大好河山来抒发自己的爱国之情;有的教学文本讲述的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案例,比如,帮助了需要帮助的人、遇到困难勇于挑战不轻言放弃等,这与德育教育的内容关系十分密切,为德育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故事案例。并且,从新课程改革对语文学科的要求也可以看出,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以及丰富性特点决定了其在德育方面具有不可替代优势。

(一)人文性特点

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有如下要求: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是语文教学工作中的重点。因此,在语文教学工作中,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要使学生的道德情操以及审美情趣都得到提升。从这一角度来说,通过语文进行德育教学,是每个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做到的,所以,在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要注重德育教育的渗透。

(二)丰富性特点

有句话说,教是为了不教,教育工作就是如此。良好的教育是不应该让学生感到自己在被教育,因此,德育教育也要潜移默化。语文教材中的案例大都生动活泼,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很大的关系,这一丰富性的特点使得学生非常乐于接受并探讨文章中所表达的情感。

三、 语文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具体方法

文章主要从两个维度探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方法,第一是从教学环节中进行德育渗透,比如,课堂导入、课堂总结、课堂练习环节;第二是根据教学文本特点的不同进行德育渗透,比如,通过古诗词、阅读文本、作文写作等不同的文本进行德育渗透。

(一)在语文教学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德育渗透

1. 导入环节

导入环节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良好的导入教学设计,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导入环节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以《升国旗》为例,教师可以播放各种升国旗的视频合集,比如,天安门前升国旗、学校里升国旗、奥运健儿获奖时升国旗等,询问学生产生了什么感受,为什么在升国旗的时候有的人很庄严,有的人热泪盈眶?我们的国歌叫什么名字?国歌、国旗和国徽都是我国的象征,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升国旗》这篇课文,升国旗的时候,你是怎么做的呢?引导学生回答:学校升国旗的时候,我听到了国歌,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立正向国旗敬礼。

以《圆明园》为例,教师可以在正式上课前播放《圆明园》电影中八国联军烧抢圆明园的片段,通过观看这个片段,学生的爱国之情会被点燃,他们有愤怒、有悲伤、有反思,进而会意识到只有祖国强大了才能不受侵略,明白了作为新一代的自己身上的使命感,同时感叹如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使学生的情感体验更加丰富,从而实现德育教育渗透的目标。

2. 总结环节

会总结,才会前进,总结是任何课堂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以《爱祖国》为例,教师可以进行如下总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有责任、有义务爱自己的国家,人民有希望,国家有力量。我们生在一个和平的年代,我们该如何热爱自己的祖国呢?热爱祖国并不是要我们做成一件感天动地的事情,它不是一蹴而就的,是点点滴滴积累起来的。我们作为一名小学生,热爱祖国要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比如,在学校里,看到地上的垃圾,要主动捡起来,教室里没人了,灯还亮着,要主动关上,洗手洗脸的時候要节约用水,这些都是爱国的表现。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点滴做起,努力学习,争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小学生。

3. 练习拓展环节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校和老师倡导课外阅读。良好的德育素材,不仅仅存在于语文课本中,同时也存在于课外的阅读文本中。适当的课外阅读,既能够帮助学生积累知识技能,又能够对学生的道德情操进行锻炼。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课外阅读素材,比如,《居里夫人传》,让学生感受一个人对事业的专注、爱和坚持,以及居里夫人对人类做出的贡献,感受科学家的大爱。比如,通过阅读《逃家小兔》《猜猜我有多爱你》等,让学生感受自己父母对自己的爱和关怀,引导学生感恩父母。

另外,还可以开展专项活动。当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多地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青少年的身心发展

特点决定了他们在看待某一件事情上容易进入误区,所以,关注青少年身心健康,传播正能量,有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成长的烦恼》这个综合性的活动就是帮助学生直面困难,走出困境。在这个课程结束后,教师可以就青少年的烦恼问题开展专项活动,比如,给学生播放一些青少年生活的片子,让学生学会倾诉。同时,教师可以向同学推荐相关的阅读书籍,比如,《男生贾里》,通过阅读,让学生明白自己有烦恼是正常的,但是面对烦恼我们不能沮丧,而应该直面烦恼,找到合适的办法去解决烦恼。

(二)在不同题材的教学文本中进行德育渗透

1. 通过古诗词文本进行德育渗透

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择的古诗词,都是历史长河中璀璨的一部分。古人通过简单的几句诗或者几句词,来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感、思乡之情,前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后有“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些古诗词,都值得各位教师和学生细细品读,探究作者写作的背景,从而产生情感共鸣。这些素材都特别适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也可以为学生良好价值观的建立奠定基础。

以《游子吟》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尽可能详细地对母亲即将为远行的儿子缝制衣服的场景进行描述。这首诗的前两句中,“手中线”和“身上衣”可以形成鲜明的对比,“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这两句诗非常形象地描绘了母亲在缝制衣服过程中的内心活动,最后两句诗词用到了比喻的手法,即将人比作是春天的小草,指身为人子,应该懂得感恩报答母亲的恩情。教师在进行讲解时,可以让学生分享一下自己与母亲相处时的场景,这样既能让学生很好地理解诗词所传递的情感,又能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母亲对自己的付出与爱。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动物如此,人类更应懂得感恩。当代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大多数学生都是被爱的,但是爱别人的能力却比较欠缺,通过这篇文章的讲解,有助于让学生感受到母亲和家人对自己的付出,以及自己应该以何种方式回报这份爱。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打卡活动,比如,连续打卡21天,每天帮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2. 通过阅读文本的学习进行德育渗透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通过阅读教学,既可以让学生获得字词句方面的知识,又可以让学生在充满感情的朗读中去分析文章所表达的情感。情感教学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点,而这种情感并不单纯是老师告诉学生“要有情感地读”,更重要的是学生要自己感受文中的文字,然后用合适的情感进行朗读,所以说,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学生的学习是自发的、自悟的。

以《雷鋒叔叔,你在哪里》为例,在讲解这篇文章之前,口语交际模块里有一部分是“注意说话的语气”,那么在进行这一篇文章的教学时,前面讲解的说话的语气还是应用到了的。教师可以让孩子在寻找雷锋叔叔的过程中、不同的场景中,用不同的感情来朗读。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问题“我们千辛万苦寻找雷锋叔叔的足迹,那么足迹指的到底是什么呢?”同学们一番讨论之后,教师做好总结:其实足迹就是一种帮助他人的精神,是贡献爱心的一种精神。教师可以再问:“在你们的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雷锋叔叔?”让同学进行描述。最后,老师问同学们:“你们想不想成为别人的雷锋叔叔?如果让成为别人的雷锋叔叔,我们需要怎么做呢?”其实这个过程就是通过内化于心转换为外化行动的过程,也能自然实现德育教育的要求和目标。

3. 通过作文的学习进行德育渗透

作文也是小学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作文,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语言,又可以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进行锻炼。通过作文,可以了解到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甚至是世界观。因此,老师在评阅学生的作文时,除了要对字词句的语法结构进行纠正之外,更要分析文字中表达的情感。如果通过文字发现学生有不良的思想或不健康的生活或思维方式,教师要及时找到相应的方法对学生予以帮助,从而使学生树立起积极的、向上的、乐观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进而实现德育的渗透目标。

四、 结语

教育的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由此可见,德育工作是所有教育工作之首,通过不同形式对小学生进行德育,可以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为其今后更好地学习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小学语文的特点决定了其具备进行德育渗透的条件。因此,在实际教学环节中,教师的教学目标除了知识目标之外,还应该加上社会目标或情感目标,通过社会目标和情感目标的达成,实现对学生德育的渗透。德育也许并不像学科知识学习那样能在短期见效,但是其起到的作用却是长期的、无形的,能真正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玉兰.浅谈小学语文德育渗透的方法[J].教育,2016.

[2]常宏伟.多措并举,让德育之花在语文课堂绚丽绽放[J].中华少年,2015.

作者简介:方园,江苏省南京市,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金陵小学。

猜你喜欢

渗透德育小学语文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