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老的神话,在他们身上实现

2021-01-14周一静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钟情荷花研究

周一静

总有那么一群人,不问姓名,不问出处。带着蓬勃的希望和热情,在历史这块荒芜的土地上播种、垦植。他们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愿意奉献自己的一生。

央视纪录频道推出的社会现实类纪录片《不老人生》,讲述了一群与新中国共同成长、有担当的前行者的一生。他们用不灭的信念打造一座座新的里程碑,用沸腾的热血谱写一首首惊心动魄的华章。他们用一生诠释了什么是默默坚守和无私奉献。

90岁的郑小瑛仍然在挥棒指挥大型交响乐《黄河大合唱》,传播交响乐作品;97岁的李德生仍然在研究“非常规油田”,为祖国培养优秀人才;84岁的焦晃仍然活跃在话剧界,在话剧舞台上挥洒激情;80岁的倪光南仍然在为中国自主创新奔走,助力祖国新建设;92岁的张行言仍然在观察记录、整理研究,投身荷花研究事业中……他们都是为共和国做出巨大贡献的人,寻常的勋章不足以表彰他们的成就。时间无法阻挡他们前行的步伐,不老的神话在他们身上实现。岁月在他们身上沉淀下的是超然脱俗的气度,是非凡的智慧。

探索、追寻他们的一生,理解、思考他们的人生哲学。人虽老,但人生不老。

【镜头·人物】

郑小瑛:指挥千军万马

郑小瑛,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个女指挥家,曾任中央歌剧院首席指挥、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主任。在她心里,指挥就是大型音乐作品的工匠。她致力于表演传播优秀作品,用西方的方法来表现中国人的感情,让中国的音乐作品进入世界音乐宝库。

她在指挥演出大量作品的同时,还致力于交响乐普及。在演奏前,她会用二十分钟给听众讲解时代背景和音乐知识。“郑小瑛模式”的创立,始于一次《茶花女》歌剧演出。剧场过于热闹,演奏员根本无法开始演奏凄凉轻柔的序曲。看到这种情况,她无法置之不理,曲高和寡不如“阳春白雪,和者日众”。她最终想出了演出前为观众讲解这个好办法,并坚持了近40年。

回家探亲时,作为客家人,她震撼于土楼的宏大规模,深知客家人的历史迁徙之艰。于是,请了青年作曲家刘湲谱写了交响诗篇《土楼回响》。演出前,郑小瑛动情地讲解着:“一叶扁舟下南洋,生死一线啊!生死全凭真勇气,血汗造就客家郎。”演出时,粗犷的锣鼓声展现客家人远扬中原文化,悠扬的部分则表达了客家人崇文重教的理念。这场精彩绝伦的演出,再现了客家人迁徙途中的生活图景。

“一个人就应该尽自己的所能,回馈你的祖國和人民。”她用一生诠释了这番话。她开创了“音乐车间”的歌剧排练方式和“郑小瑛模式”,传播优秀作品;创办了“爱乐女乐团”,义务演出经典乐曲;创立了厦门爱乐乐团和“郑小瑛歌剧艺术中心”,为全国各地培养歌剧表演人才……90岁又挥棒指挥大型交响乐《黄河大合唱》,她的指挥永不停歇。

【微感悟】曲高和寡,不如和者日众。倘若根本不理解,又怎能发现优秀作品的价值?分享的时候,要注意分享的方式,因人而异。要想善用自己的能力实现价值,就要学会回馈。当你回馈社会之时,会发现你已经在无形中实现了自我价值。

【适用话题】舞台与观众;回馈;分享……

李德生:用脚丈量大地

李德生,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石油地质学家。他一生的追求就是把新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石油生产大国。他为石油事业奋斗至今,97岁的他仍在一线 。

1959年12月,他接到命令来到大庆油田,在技术座谈会上,他赞同余秋里说的三大构造问题,以及提出打预探井的建议。连续三天,他和邓礼让带着测量队来到野外,靠罗盘和地形图找到三个井位,探查后确定大庆油田是一个好油田、大油田。之后,他和同事们对油田进行百万次分析,百万次地层对比,建立扎实的基础资料,为大庆油田开发设计奠定基础。

他一生严谨勤奋,致力于石油地质工作。在接到石油科学研究院给的课题后,他耗费一年的时间和精力,全身心投入研究全国的沉积盆地,编写全国沉积盆地图和说明书。在中国地质图书馆里,他一遍又一遍地翻阅馆藏资料,共调查了219个盆地。这次经历,也使他的视野从大庆扩展到全国。

地质工作,要用双脚丈量大地,看见并准确描述看不见的地质构造。他说:“我们搞石油地质工作的,要扎扎实实地干,图要一遍一遍地描,野外要一步一步地走,在油井上工作,钻井的时候,取上来的岩芯要一米一米地看。”

李德生告诉学生们:“一要立志、有志向,为我们的石油工业潜心地研究。二要敬业,技术不断在发展,碰到的问题会越来越多。第三要勤奋。第四点最重要,要真言、求真务实。”

【微感悟】“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做,天道酬勤,每一步都有它特殊的意义。要想求得真理,就要严谨治学,勤奋努力,要相信实践是通往真理的大门。不要担心犯错,经验是最可靠的钥匙。

【适用话题】勤奋方能成功;敬业;求真务实;脚踏实地……

倪光南:坚持自主创新

倪光南,中国工程院院士,联想集团首任总工程师。他是我国最早从事汉字信息处理和模式识别研究的学者之一,提出并实现在汉字输入中应用联想功能,为计算机在中国大众化普及工作做出了杰出贡献。

现在是创新的最好时代,作为科技人员,他对自己的定位是:从一线转到二线,支持创新。他说:“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能通过自主创新、自主可控的途径获取。”因为只有拥有核心技术,才能在技术领域获得话语权。只有创新,才能争取使中国实现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发展,最终目标实现网络强国。

但是,在国内,外国技术“套马甲”国产化情况比较多,导致真正的国产技术推不出去。他利用测控技术揭露并反对这种“套马甲”的行为,虽然得罪了一些人,但是他不得不做。因为这种事情需要有人站出来去做,去支持国产技术的研发和创新。

“中国人完全可以做自己的软件。”倪光南对着镜头自信地说。正如计算机科学基于0和1,它的组合可以表示任何数,可以组合出来任何信息。计算机有无限的可能,创新也有无限的可能。要培养信心,相信创造力是无穷的。

他80岁仍然在为中国自主创新奔走,助力祖国新建设……

【微感悟】作茧自缚不如破茧成蝶,永远不要把自己的思想束缚在茧里。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创造力是我们最珍贵的财富;创新能将腐朽化为神奇,能实现绝地反击,开辟出崭新的道路;创新,使人重获信心与希望,期待无限的可能。

【适用话题】创新;做领头羊;揭露真相……

张行言:半世情结荷花

张行言,中国荷花研究中心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她和丈夫王其超研究荷花70多年,推广并培育出800多个荷花品种,让中国成为世界上荷花品种最多的国家。他们共发表论文400多篇,其研究成果成为中国荷花研究的里程碑。因而,他们被学界誉为“荷花夫妻并蒂莲,钻石伉俪连理枝”。

1963年,她与荷花结缘。她和丈夫在东湖研究所引种从各地搜集的不同品种的荷花。他们分工合作,她负责栽培记载、品种研究,丈夫负责统筹荷花品种、课题研究。研究荷花的条件非常艰苦,早出晚归,日晒夜露。没有显微镜,全凭眼睛看,全凭自己栽种。每天观察思考,与荷花打交道。

“耄耋老者不知倦,单食瓢饮车上眠。南北奔驰苦中乐,痴荷情结半世缘。”这是丈夫写的诗,也是张行言一生的写照。在丈夫去世后,她仍旧保持每天从报纸上记录天气预报的习惯,积累天气变化的材料。92岁的她仍旧花费大量的时间观察记录荷花,整理荷花相关资料,每年拿出一篇研究论文。

在镜头里,她细致地讲解着各种荷花,玉蝶托翠、栀子碗莲、东湖春晓……如數家珍。每个品种都有自己的照片、名字和编号,里面都承载着她与丈夫的满满回忆。

“做人就要像荷花一样清清白白,出淤泥而不染。”这是她喜欢荷花的理由,也是一辈子研究荷花的信念。她不汲汲于名利,将荷花种子送给中国荷花研究中心。她坦言,只要生命不息,就继续做事,继续为荷花事业做贡献。

【微评论】爱岗敬业,更要爱岗乐业。热爱一项事业,要甘于寂寞,甘于辛劳。因为热爱,所以全力以赴,积极奋进。踏平坎坷,守住初心,终能走出一条康庄大道。“有一分热,发一分光”,不求回报,一腔热血献祖国。

【适用话题】热爱事业;淡泊名利;甘于寂寞……

【素材延伸】

一生钟情一件事

焦晃,作为一名国家一级演员,最钟情的是出演话剧。他认为,一生中最愉快的时刻,是站在舞台上传递美好的戏剧感受。“演员创作角色的能力总是有限的,但表演的事业又要求我们尽量突破极限。”正是在一次次突破中,他拉开了创作幅度,感受到了话剧的魅力。已经84岁的他,依然活跃在话剧界,在舞台上用表演的方式二次创作人物。

河北有那么一群人,他们素不相识,但做着同样的一件事情——守护长城。将一块块青灰色的城砖重新搬回城墙上,将垃圾捡起来放进蛇皮袋中。张鹤珊义务守护长城已达37年。每次来回要走上8公里路,看护31个敌楼。他说:“长城不是我家的,但谁要动它一块砖也不成!”更有73岁承德老人刘宗林义务保护长城40多年。对他们来说,保护长城,是一种打了死结的情结,刻进骨里的事。

雷杜德一生钟情于画玫瑰,最终制成《玫瑰图谱》画册;潘夏皓一生钟情于制作蛋雕,最终成为衢州工艺大师;于漪一生钟情学做老师,最终成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一生钟情于一件事情,心无旁骛,然后做到极致,这便是匠人精神。在急功近利的社会上,这种从容独立、宁静致远的精神境界弥足珍贵。一生做一件事情很难,一生钟情一件事情更难。钟情二字,唯有爱如生命,可以诠释。

【微评论】“学贵专,不以泛滥为贤。”广泛涉猎不如专一研究。一辈子钟情做一件事情,既能将事情做到尽善尽美,又能使身心愉悦。学会摒弃世俗纷扰,去除内心的浮躁,在一方宁静之地享受做一件事情的美好。

【适用话题】专注;钟爱的事;宁静致远……

猜你喜欢

钟情荷花研究
我的意中人
李轶贤
昭通诗人上钟山
Gender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EFL Teaching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荷花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荷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