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选配习题助力初中语文戏剧单元教学

2021-01-14哈尔滨市第九十中学张树伟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屈原意图习题

哈尔滨市第九十中学 张树伟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 张春晖

在初中语文散文、小说、诗歌的单元教学中,试题是丰富多彩的,戏剧单元教学的试题却是单薄的。在编写《资源与评价》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戏剧单元习题,查找资料时,发现一种奇怪的现象:“戏剧”类的习题少得能让人吃惊,能体现戏剧单元特色的,助力戏剧单元教学的习题寥寥无几。

戏剧单元的教学不该受到“冷落”,戏剧教学不该出现“舞台空空”“无戏登场”的局面。初中生较为熟悉的文学样式是小说、散文和诗歌,对戏剧文学相对生疏。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把文学、表演、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综合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正是由于戏剧有这些体裁方面的特征,语文教学工作者应从戏剧的特征出发,围绕这些特性来进行戏剧教学和习题选配,使学生懂得戏剧这种文学样式本身的艺术规律,为学生的后续性发展打下基础。现结合《资源与评价》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戏剧单元习题选配,笔者来谈谈如何让习题选配助力戏剧单元教学。

一、戏剧单元的习题选配要与教材编写意图相契合

语文九年级下册及《教师教学用书》,在“编写说明”中写到:“新编教材创新设计,采用‘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的结构。”所谓人文主题,即课文选择大致按照内容类型进行组合,如“修身正己”“挚爱亲情”“科学探索”“人生之舟”等。所谓语文要素,即将“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因素”,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等。双线组织单元结构,既强调语文与生活的联系,重视主流文化与传统文化的渗透,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又保证了语文综合素养的基本训练。因此在戏剧单元选配习题的时候,要体现与教材契合的“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组织戏剧单元的习题结构。

明确教材的编写意图后,还应明确戏剧单元的单元目标。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的单元目标,可以成为选配习题助力戏剧单元教学的路标:

1.阅读中外剧本选段,了解剧本的基本特点,掌握阅读剧本的基本策略和方法。

2.结合剧情发生的时代背景,对剧本中的人物形象、戏剧冲突、剧本主旨等有自己的理解和体会,从中获得人生的感悟和启示。

3.了解戏剧排演的相关知识,参与到排练、演出实践中,对戏剧演出和欣赏有自己的心得,并能发表评论。

4.了解中国传统戏曲知识,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了解单元目标后,选编题材能让戏剧单元习题选编有的放矢。研究戏剧单元的单元目标有助于明确这一单元的单元目标,紧扣“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组元思想。

在明确戏剧单元目标后,还要明确戏剧单元的单元编写意图。

戏剧单元是全套教材的第四个“活动·探究”单元,在单元设计的理念、意图、具体思路上,与其他三个单元有很多共性,根据戏剧的特点,又有一些富有特色的设计。

语文九年级下册及教师教学用书,在本单元说明中写到:戏剧在全套教科书中是第一次出现。戏剧是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与一般文体相比,戏剧的实践性特点非常突出。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也决定了他们对于戏剧不能只停留在静态的文本欣赏层面,而是要和他们的生活相联系。所以,在导言中,教科书做出如下提示:“阅读中外优秀剧本选段,在此基础上,自主选择合适的剧本,分配角色,合作排练。尝试戏剧演出,给初中生活留下美好的回忆。”明确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编写意图后,在选配习题助力戏剧单元教学时就要落实体现这些意图。

理解了教材的编写意图、单元目标和单元意图后,选配题也就有了方向。戏剧单元教学要求教师能带领学生了解戏剧的基本常识,掌握读戏剧的方法,培养欣赏戏剧的能力。在选配习题时体现戏剧的特色,进一步强化语文综合素养的基本训练。

在对教材和教参进行字斟句酌的研读后,在《资源与评价》第五单元戏剧单元的习题配编注重教材的编写意图和单元目标。

例如:在第17 课《屈原》(节选)课前自主学栏目中我们设计了学习目标、要点提示、自学存疑。

1.了解剧本形式上的特征,梳理主要情节,把握戏剧冲突。

2.了解什么是舞台说明,概括其重要作用。

3.理清人物关系,通过思考人物言行,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人物内心。

4.理解对话或独白的作用,有感情地朗读屈原的独白,理解屈原独白的内涵。

设计意图:目标指引的设计落实了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戏剧单元目标,让学生能够了解戏剧的基本常识,掌握读戏剧的方法,既能强化语文综合素养的基本训练,又能在戏剧学习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明确目标,把握戏剧学习要点是选配习题助力戏剧教学的“路标”,在确定目标后,在要点提示栏目,尝试通过要点提示,引领学生学习戏剧。

第17 课《屈原》(节选)要点提示:

1.了解作者的生平及代表作品,了解剧本创作的时代背景。

2.能够在朗读中把握人物情感及人物性格。

3.赏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体会重点语句的象征意义及其表达效果。

4.学习屈原忧国忧民、英勇无畏的高尚品质。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了解作者的生平及代表作品,了解剧本创作的时代背景前提下,在戏剧学习中把握人物情感、人物性格及重点语句的象征意义,感受戏剧单元独有的魅力。

如果说要点提示有助于学生能在学习剧本时,思路清晰,重点明确,而自学存疑就能使学生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学习。

第17 课《屈原》(节选)自学存疑:

通过预习,你一定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否还有自己感到疑惑的问题呢?请将有疑惑的三个问题写在下面,以便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例如:《屈原》(节选)中的独白在剧中有什么作用?

设计意图:“自学存疑”是为了落实教参中的任务一:“阅读与思考”。主要活动是剧本阅读。强调以自主学习为主,重在掌握剧本阅读策略,把握戏剧冲突,理解人物形象,品味戏剧台词,这是阅读剧本的核心策略。“自学存疑”的设计是从文本学习进人戏剧天地和学生语文世界的联结点。

二、戏剧单元的习题选配要与教材的“活动·探究”相匹配

王崧舟先生说:“社会生活是语文的源泉,也是语文能力形成的土壤。”生活会让戏剧学习变得“鲜活”。在选配题时,让教材的“活动·探究”单元编写理念在社会生活中引入“清泉”,戏剧学习也就有了源头活水。

为了使习题选配与教材的“活动·探究”单元相匹配,编辑《资源与评价》九年级下册《屈原》(节选)这一课的课中同步,思随堂自测栏目,配编了综合性学习题。

例题:为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品味戏剧艺术魅力。“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参演单位,哈尔滨话剧院演员要在下周来你校演出,你能根据所学的戏剧常识,能对学弟和学妹关注的下列热点问题进行解答吗?

热点问题一:话剧以对话方式还是独白为主的戏剧形式?

热点问题二:看话剧时的关注点放在哪里?思考点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了解了中国传统戏曲知识,从而使戏剧学习不只停留在静态的文本欣赏层面,而是和学生的生活相联系,结合学习和查阅的戏剧知识,为学生看懂话剧做准备,实现戏剧学习能与学生的生活发生“交融”,从而期待戏剧学习产生无限的活力和生机。

统编本语文九年级下册教科书活动任务单做出如下提示:“阅读中外优秀剧本选段,在此基础上,自主选择合适的剧本,分配角色,合作排练。尝试戏剧演出,给初中生活留下美好的回忆。”所以,在编辑《资源与评价》,《屈原》(节选)这一课的思维拓展版块时尝试设计了下面的思维拓展题目。

例题:

1.屈原出生在战乱的年代,遭受陷害,但依旧热爱着他的祖国和人民。在端午节的屈原纪念交流会上,你在学习了《屈原》(节选)后,写出你对剧中的屈原最想说的话。

2.将课内读本中故事情节生动、集中的内容改编成剧本,创作课本剧,剧组成员分别担任导演、演员和剧务,在排练后准备演出。

任务一:选定你要创作课本剧的课文,圈画出故事情节生动、集中的内容,将其改编成剧本。

任务二:确定剧组成员,明确剧情和分工,以导演的身份写出第一次剧组会议纲要,为戏剧演出做好准备。

设计意图:任务一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进行思维拓展,只分析文本学生无法完全、充分地把握人物形象。所以,学生自己挑选并改编成课本剧,能更好地理解戏剧中的人物和主题。任务二的设计目的深化学生对剧本的感受与理解,为舞台表演做好准备,感受戏剧单元的独特魅力。

将“学”“思”“悟”“演”“获”,这几个字贯穿于戏剧学习和表演中,学生的生活体验定会丰富,学生感悟到的语文内涵也就更丰富。

三、戏剧单元的习题选配要围绕戏剧,体现戏剧单元的侧重点与衔接点

在编辑《资源与评价》第18 课《天下第一楼》(节选)的课中同步思的子栏目随堂自测版块时,注重了“语文素养”在戏剧基础题型中的落实。

例题:对语句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人生如戏,人生就像是一出没有彩排的舞台剧。

B.戏如人生,一幕剧从开幕到落幕,就像人的生命开始到结束,只不过人生没有之后依照剧本的彩排,也没有最初写好的剧本。

C.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每个人都是主角,演绎着各自不同的人生。

D.善待生命,珍惜时光,才能演绎精彩的如戏人生。

设计意图:将每个选项都设计成与“人生如戏”相关,将戏剧与人生哲理进行融合,落实了教材编写意图——“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的融合。

在选配习题时,找到具有戏剧文本特质的衔接点,让学生在做题中感受戏剧所洋溢的文化气息。让学生在这种文化气息的濡染下,不断地唤醒原有的关于人生、自然、社会、内心的种种经验,既要品出“戏剧的味”,还要学出“戏剧的劲”,让戏剧学习“独具风景”。

在编辑第19 课《枣儿》的思维拓展版块时,尝试由课内到课外进行思维拓展,以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形式与课文的歌谣进行衔接。

例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枣儿甜,枣儿香,要吃枣儿喊爹娘;爹娘给个竹竿竿,打下枣儿一片片;爹不吃,娘不吃,留给娃娃过年吃。

(材料选自部编本教材九年级下册《枣儿》)

材料二:枣,果木名,鼠李科,落叶乔木。品种很多,其果供食用,甘甜可口,可入药,民间有“一日三枣,百岁不老”的说法。此外,枣木材坚硬,可作雕刻原料,以及车、舟、家具等。

材料三:枣,谐音“早”,在中国人心目中,它象征着幸福、美满和吉祥的早日到来。在各种喜庆场合,枣的功能不可或缺,如在新婚典礼中,大枣和花生是必备的果品,寄托祈求多子多福、传宗接代的心愿——“早生贵子”。除夕之夜,守岁时必须准备各种糕点糖果,枣也是必不可少的,寓意为“春来早”。

(材料二,材料三节选自《七彩课堂》河北教育出版社)

任务一:阅读材料一中的歌谣,围绕“枣”完成下面填空。(要求填空字数不能超过4 个字)

枣儿香甜,娃想吃枣____喊来爹娘,( )____爹娘不吃,( )

任务二:请概括材料二所写的主要内容。

任务三:请概括材料三中“枣”的文化内涵。

设计意图:找到剧本中的知识衔接点,并以此衔接点为依托,进行思维拓展。落实“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融合。

总之,在当前戏剧的习题编配不能满足戏剧单元教学的形势下,语文教育工作者要行动起来,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明确戏剧单元的文本特质和侧重点后,做好习题选配。相信经过语文教育同仁的共同努力,戏剧单元的教学不会受到“冷落”,戏剧教学一定会出现“好戏连台”的局面。

本着为学生的戏剧学习做好服务的理念,精心选配能助力戏剧教学的习题,教师携手学生,一起感受戏剧独有的魅力,其必曰:乐亦无穷也。

猜你喜欢

屈原意图习题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原始意图、对抗主义和非解释主义
陆游诗写意图(国画)
一道课本习题及其拓展的应用
抓住习题深探索
制定法解释与立法意图的反事实检验
梦见屈原
端午思屈原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屈原及其《离骚》(外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