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四五”时期安徽省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策略

2021-01-14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十四五安徽安徽省

雷 媛

(安徽建筑大学 艺术学院,合肥 230022)

0 引 言

在国家的大力引导和“互联网+”的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有助于推动创新型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由于环境问题的突出和资源消耗的不可逆性,我国面临着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重任。作为新兴的轻资产行业,文化创意产业附加值高、资源消耗低,是资源和环境友好型产业。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也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需要。曾几何时,“韩流”“日流”在中国风起云涌,中国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倒显得日渐式微。面对他国的文化“软攻击”,为振兴中国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中国亟待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习近平总书记也曾指出,“十四五”时期要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产业。[1]“十四五”时期,安徽省如何利用省内丰富的文化资源,讲好安徽故事,提升文化创意的影响力,走出一条活力满满的文化创意产业可持续发展之路值得深入思考。

1 安徽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1.1 文化资源丰富

安徽省自古以来就是文化大省,文化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文化特色明显。丰富的文化资源主要体现在:地域文化资源丰富、历史文化资源悠久等。安徽文化由徽州文化、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庐州文化四个文化带组成。其中,徽州文化尤为突出。从新安理学到徽州朴学,从徽雕徽剧到徽派建筑,徽州文化给每位安徽儿女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安徽的历史可追溯至距今200万至240万年前的和县猿人、巢县早期智人等。进入文明社会后,安徽省先后涌现出了老子、管子、庄子等思想家,孕育了新安理学、桐城文派、皖派朴学等学术流派。[2]安徽省现有世界文化遗产3处(黄山,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大运河安徽段、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3项(宣纸制作技艺、徽州木结构营造技艺、程大位珠算)[3],以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88项。[4]

安徽省丰富的文化资源为文化创业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安徽省文化产业发展的部分成果有宣城中国宣纸文化产业园、合肥国家数字出版基地、黄山徽文化艺术长廊、芜湖国家级广告产业园、大禹文化产业园、蚌埠玉文化创意产业园、阜阳三宝文化产业园、芜湖国家级动漫产业基地及芜湖方特非遗文化游乐园等。[5]

1.2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不够充分

安徽省传统文化资源丰富,然而,安徽省文化创意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仅居于全国中等水平。[6]在崔舸构建的2015年全国31个省、市文化产业竞争力综合排名表中,安徽位列第21名,排名低于邻省江西、山东、河南、江苏、浙江、湖北,处于全国中下等水平。[5]竞争力排名靠后反映出安徽省文化产业的发展不够充分。安徽省文化创意产业存在以下问题:规模以上文化产业发展相对缓慢甚至有衰退趋势。截止2018年底,安徽省拥有规模以上文化产业企业2453家,仅比上年末增加4家。到2019年底,安徽省规模以上文化产业企业比上年末减少100家;文化及相关产业规模以上法人单位营业收入额在2017年达到峰值2703.8亿元,2018年比上年减少35.5亿元,2019年比上年减少67.9亿元。此外,文化产业对个体文化产业的依赖性较强,2018年,个体文化产业促进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25个百分点,扣除其影响,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仅为3.5%。[7]因此,为充分发展安徽省文化创意产业,应大力壮大规模以上文化产业,加快形成龙头效应,但同时要减少对个体文化产业的依赖。

2 安徽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可行性

2.1 文化创意产业上升空间尚存

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显示,安徽省文化产业总量大幅增长,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创历史新高,位于全国第9位。2018年,安徽省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1537.3亿元,比2017年增长28.5%。[7]文化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创意设计服务、文化传播渠道和内容创作生产在文化产业中的比重都有所提高。然而,文化创意产业仍然有较大的上升空间和发展潜力。

2020年安徽省有两家文化企业入选第十二届“全国文化企业30强”名单,分别是安徽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安徽新华发行(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入围第十二届“全国文化企业30强”提名企业名单。[8]由此可见,安徽省的主力文化企业集中在传统的出版发行行业。虽然有科大讯飞这一人工智能行业领军者,但安徽省仍应加大对新型文化产业如动漫、会展、演艺、娱乐、游戏、创意设计、文化旅游等的培育和扶持力度。

另外,在开发特色地域文化创意产品、打造知名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等方面,安徽省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提起故宫,人们不仅会想起巍峨的宫墙、庄严的宫殿等文化意象,也会想起故宫文创产品,如故宫口红。[9]而提起安徽,人们会想到马头墙、青砖瓦、徽州墨等文化符号,却无法将这些文化符号和文化创意产品联系在一起。安徽省创意文化园区数量较多,但尚未有像北京798文化产业园、上海张江文化产业园、深圳华侨城创意文化园等成为文化现象的创意产业园。安徽省境内旅游资源丰富,如能在规划旅游线路、组织景区讲解词、设计旅游纪念品等方面更加突出安徽省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将会吸引更多的游客来皖参观。

因此,安徽省文化创意产业应走出一条彰显“徽风皖韵”和时代特征的发展之路,增强新型文化创意产业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大力开发富有安徽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打造知名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推动文化旅游的发展。

2.2 文化产业政策导向明确

近年来,安徽省颁布了多项政策和指导性规划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2014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安徽省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行动计划》。该计划将发展数字内容产业、发展文化与旅游融合、壮大文化产业等列入重点工程。[10]

2017年,安徽省文化厅颁布《“十三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根据《规划》的总体要求,安徽省将加快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推进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文化创意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推进文化科技融合创新、支持小微文化企业发展、刺激城乡居民文化消费,进一步提升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11]

2021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印发《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纲要》强调,要通过提高公共文化供给能力、提高公共文化覆盖面、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等繁荣发展安徽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建设创新型文化强省。[12]

由此可见,虽然安徽省文化创意产业仍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但安徽省具有促进文化创意发展的政策土壤,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后劲较足。

3 “十四五”时期安徽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的路径

3.1 加速与互联网的融合

截至2020年12月,中国互联网用户已经达到9.89亿,互联网普及率高达70.4%。[13]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认为,“互联网的下半场属于产业互联网。”展览业、出版业等传统文化行业在受到这次疫情的冲击之后,将会加速与互联网的结合,产生出新的创意增长点。这个方向是符合时代潮流和政策导向的。2017年,《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强化文化科技支撑,充分运用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科技成果,创造新的文化形式。

2020年7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线上经济发展的意见》,提出要着力促进在线文娱的发展。[14]

传统文化创意产业的消费大多是线下消费,如到电影院看电影,去博物馆看展览,到主题公园或是特色文化产业园游玩。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迫使商家引导消费者进行消费模式的改变。如何将人们习以为常的线下消费转移到线上消费呢?这就需要商家打造身临其境的现场感。在疫情爆发期间,多个博物馆提供了在线服务,如“云游博物馆”。“云游博物馆”的魅力在于观众足不出户,即可打破空间、天气、时间等限制,360度全方位、近距离地观赏到诸多文物。线下展览时,年龄较高的观众可能会受体力限制,无法看完全部展览。其他观众也可能因为展馆较为拥挤,无法在听清导游讲解的同时清晰地欣赏展品。线上观展可以弥补线下游览的这些缺憾。

虚拟现实(VR)技术的发展也助力线上文创打造现场感和真实感。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已经尝试运用虚拟现实技术。龙泉寺是北京凤凰岭的一个景区,它推出了一款名为“全景龙泉寺”的虚拟现实应用。这款应用还原了龙泉寺的真实环境和氛围,让处在喧嚣闹市中的人们瞬间沉浸在幽远宁静的千年古寺之中。

安徽传统文化资源丰富,互联网可以助力安徽富有创造性地汲取、提炼这些资源。皖南地区是徽州文化的发源地,借助互联网可以推广徽派建筑、徽菜等。例如,VR技术可以使得远在新疆的建筑学专业学生足不出户地仔细观察徽派建筑。烹饪、品尝徽菜的在线直播可以吸引更多食客成为徽菜的爱好者。在黄山市城市展示馆的梦立方720度全景体验剧场中,观众站在距离地面2.4米的玻璃浮桥上,前、后、左、右、上、下全是景象,可以身临其境地饱览黄山市的30多个自然和人文美景,从云雾缭绕的黄山到清澈如镜的新安江,从碧波荡漾的太平湖到青砖白瓦的徽州古村落,在短短的9分钟内观众大饱眼福。巧用互联网,可以助力传统文化创意产业焕发生机和活力。

3.2 满足互动化和个性化需求

疫情爆发期间,影视、会展、文艺演出等聚众型文化创意产业受到较大影响。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迫使商家创新文化创意产品或服务的供给方式。如果不能把大家聚在一起,如何分散地为观众提供个性化突出且互动性较强的体验呢?随着5G的推广、智能手机的普及和人们版权意识的增强,电影、演唱会、音乐会等临场体验式的文化消费可以被传输到每位订阅者的手中。无论是智能电视,平板电脑,还是智能手机,用户都可以随时随地观看。虽然现场感大打折扣,但是这种私人定制式的体验也有不少亮点。比如,音乐会可以被剪辑成若干个片段,订阅者自行选择喜欢的片段进行订阅。其次,现场看剧时,坐在后面几排的观众几乎无法看清舞台,而在家订阅看剧则可以舒适地、全方位地看清舞台。受众能够在临场体验式的文化消费中与其他消费者或是表演者进行互动,这种参与感是受众所需要且珍视的。如何在个人订阅观看演出时增强互动感呢?在线直播演出弥补了传统录播互动感缺失的遗憾。在线直播演出中,观众可以发评论弹幕、提议表演曲目,而表演者也可以回应观众的评论,响应观众的要求临时表演某节目,或是主动发起与线上观众的互动。

安徽文化创意产业应给受众提供私人定制或是多人定制这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的选择。《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也明确提出了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要求。[15]安徽茶文化底蕴丰厚,旅行社可以根据黄山毛峰、祁门红茶、六安瓜片、太平猴魁、霍山黄芽等安徽名茶的产区设计定制赏景品茶多日游。例如,祁门红茶产地有牯牛降、七彩玉谷、芦溪、松潭等多个自然景观。清明前后正是祁红春茶采摘时节,采茶、观景、品农家土菜这一行程将会是很多茶友周末出行的首选。又如,欧美国家的学生及其家长在选择大学时,经常前往实地进行考察。合肥有54所大专院校,从高考后到填志愿这段时间,旅行社也可以推出定制合肥大学两日游。这样,考生在了解心仪大学的同时,也可以对合肥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有所认识。

3.3 增强社交化和参与感

人是社会的产物,社交性是人的天然属性。以游戏产业为例,组队玩游戏更有趣。即使是最基本的棋牌游戏,人们也更倾向于与人对弈而非没有感情的机器。文化创意产业亦是如此,提升参与的社交感更能吸引并维持受众。成都的宽窄茶会再现古人“曲水流觞”,在品尝茗茶的同时,人们谈笑风生。这种文化活动既向游客普及了四川的茶文化,也将成都慢生活的独特魅力展现给游客。2018年,上海推出了趣味横生的“中国古文明亲子互动展”。展览分为唐、宋、元、明、清五大展区,通过每个朝代的“代言人”(如唐代的杨贵妃、宋代的苏东坡)的视角向观众展示古人的智慧生活。在这个展览中,不仅孩子们学习到有趣的历史文化知识,家长们也可以在亲子活动区享受与孩子相处的宝贵时光。

文化创意产业的社交化不仅体现在线下,也正在向线上发展。在线下,由于时间空间的局限性,人们很难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尤其是一些拥有小众文创爱好的人们,常常苦于找不到知音。豆瓣、网易云音乐等线上平台的出现让人们跨越时空的界限,“飘洋过海”地找到兴趣相投的朋友。豆瓣同城是线上互动到线下互动的巧妙延伸。主办方将诸如戏剧、讲座、聚会、展览、公益等主题活动发布在豆瓣同城上,感兴趣的用户可以选择“感兴趣”或是“要参加”。通过这种方式,线上结识的朋友在线下相聚。

安徽有诸如古井贡酒、口子窖等名酒,人们常在亲朋好友聚餐时把酒言欢,以酒助兴。白酒文化产业园集介绍安徽底蕴丰富的白酒文化、展示精湛的酿酒工艺、体验有趣的酿酒过程于一体。更重要的是,白酒文化产业园是酒友们除了饭店酒桌相聚的好地方,也是他们找到同道中人的绝佳场所。这样,白酒借助自身的社交属性,发展积极健康的白酒文化产业。

3.4 发展乡镇文化创意产业

2019年,安徽农村人口数为总人口数的44.19%,下沉市场文化创意产业商机前景广阔,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挖掘乡镇市场的消费潜力不容忽视。[16]另一方面,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也有利于乡村振兴。

发掘下沉市场的文创产业要素关键在于因地制宜。例如,安徽淮南是豆腐之乡,八公山豆腐早已成为淮南的地理象征。位于淮南寿县的中国豆腐主题文化园依托豆腐发源地的文化资源优势,已成为3A级旅游景区。景区中有豆腐文化陈列馆、豆制品生产展示馆、豆腐文化体验馆、淮南子文化长廊等。游客既可以了解淮南文化,也可以学习到豆制品的生产加工过程。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安徽省乡村特色文化的挖掘可以从饮食文化、民宿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等方面出发。近年来兴起的农家乐、渔家乐等以当地的旅游资源为依托,采用最新鲜的食材为游客呈上口感地道、特色鲜明的乡村土菜大餐。除了前文提及的八公山豆腐,安徽省的特色乡村饮食资源丰富,如佛子岭鱼头汤、金寨吊锅、三河米饺、徽州毛豆腐、无为板鸭等。在大力推广这些地方特色菜肴的同时,要讲好每道菜背后的故事,这样游客既品尝了美食美味,又有所收获,有不虚此行之感。例如,三河是太平天国青年将领陈玉成抗击清军的“三河大捷”的旧址。陈玉成击败清军后,受到三河人民的热烈欢迎,当地的老百姓将形似饺子的点心送给陈玉成的军队,三河米饺好评如潮,流传至今。

民宿设计中体现的人文情怀备受广大旅客的推崇,这种人文情怀来自于对当地文化资源的提炼与升华。徽州民宿多由徽派民居改造而成,“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徽派民居的砖雕、石雕、木雕寄托了主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子孙后代的期望。白天,游客参观西递宏村等徽派古村落,了解徽州文化。晚上,下榻古色古香的徽派民居,品尝徽州小吃,更有梦回徽州的穿越感。

安徽的民俗文化多姿多彩,如凤阳花鼓、池州傩戏、岳西高腔、当涂布贴画、黄梅戏、徽墨宣纸制作工艺等。当今的游客在旅游时已不满足于仅仅是观赏、听导游讲解这种单一被动的模式,而是希望能够亲自参与到、亲身学习到。DIY(自己动手制作)是时下流行的创意消费方式,喜欢书法、中国画的游客可能会对自制宣纸徽墨感兴趣。打造个性化、定制化的DIY民俗游不仅可以满足游客的消费诉求,有利于丰富当地的旅游资源,更是对日益消亡的传统民俗的保护和传承。

安徽是著名的革命老区,红色文化深厚博大,有诸如渡江战役纪念馆、岳西及金寨县红二十八军军部及重建旧址等。红色文化不仅流淌在革命时期先烈的血液中,更是早已深深地嵌入每个华夏儿女的基因里。发扬红色文化,是溯源,是立本,是铸魂。“十四五”时期,安徽省的革命老区如金寨县等应依托自身红色文化资源、讲好红色文化故事、开发红色文化产品、形成一条富有生机的红色文化产业链,让红色文化不仅仅存在于人们的记忆中,而是成为老区人民建设美好家园的精神动力。

4 总 结

安徽省文化资源丰富,省政府为发展文创产业提供了明确的政策导向,因而虽然安徽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有一定的提升空间,文创产业在“十四五”时期大有可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不断壮大,文创产业应加快与互联网的耦合。当下,人们个性日益突出而又注重社交陪伴,因此,文创产业应满足受众个性化、社交化等需求。安徽省下沉市场文创消费前景广阔,应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挖掘乡镇市场的消费潜力。最后,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政策的引导和扶持,安徽省政府应加大对文创产业的政策倾斜力度,助力文创产业扶摇直上九万里。

猜你喜欢

十四五安徽安徽省
《安徽记事》
成长相册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种子田去杂保纯促增收
5.回声
高校“十四五”规划中学科建设要处理好五对关系
“十四五”规划研究的新坐标新方位
中辉大鹏数字电视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