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乳晕切口术对乳腺纤维瘤患者乳晕区感觉神经功能的影响

2021-01-14董向阳黄红梅曹余彦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0年23期
关键词:乳晕象限乳头

董向阳, 黄红梅, 曹余彦

(1. 江西省瑞昌市妇幼保健院 妇外科, 江西 九江, 332200;2. 九江学院附属医院 乳腺科, 江西 九江, 332200)

乳腺纤维瘤是一种常见的乳腺良性肿瘤,好发于30岁以下女性,主要临床症状为乳房无痛性肿块。研究[1-2]认为,该疾病的发生与高糖、高脂饮食和雌孕激素失衡、遗传因素等密切相关。临床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传统放射状切口术治疗效果好,但仍存在一定缺陷,即术后有明显瘢痕,同时易造成乳房塌陷,影响乳房外观。环乳晕切口术切口小,隐蔽性较好,手术美容效果佳,已逐渐被应用于临床。本研究比较了环乳晕切口术与放射状切口术在乳腺纤维瘤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2020年1月收治的80例乳腺纤维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纳入标准: ① 临床检查、乳腺B超等检查确诊为乳腺纤维瘤者; ② 双侧乳腺发育正常者; ③ 无乳腺增生、乳腺手术史患者。排除标准: ① 严重心、肝、肺等功能障碍者; ② 精神疾病或认知功能障碍者; ③ 疑似恶性肿瘤者; ④ 乳腺囊肿、乳腺囊性增生等疾病者。

对照组患者年龄22~29岁,平均(25.39±2.40)岁; 肿瘤距离乳晕边缘0~5 cm, 平均(2.60±0.49) cm; 肿瘤位置为乳头外上象限10例,乳头外下象限13例,乳头内上象限9例,乳头内下象限8例; 24例单发, 16例多发; 肿瘤距离乳头距离<3 cm 23例, ≥3 cm 17例; 25例已婚, 15例未婚。观察组患者年龄21~28岁,平均 (26.10±1.43)岁; 肿瘤距离乳晕边缘0~5 cm, 平均(2.51±0.33) cm; 乳头外上象限15例,乳头外下象限9例,乳头内上象限5例,乳头内下象限11例; 21例单发, 19例多发; 肿瘤距离乳头距离<3 cm 23例, ≥3 cm 17例; 23例已婚, 17例未婚。2组年龄、肿瘤直径、位置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放射状切口术治疗,手术步骤如下: 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局麻后以乳头为中心做放射状切口实施肿瘤切除术,逐层切开患者皮肤、皮下组织等后,用血管钳夹住切口外侧筋膜,沿乳腺组织表面分离至瘤体部位,将瘤体牵引至视野下,暴露纤维瘤,用组织剪切除肿瘤,止血缝合。观察组采取环乳晕切口术治疗: 局部麻醉后,于乳晕边缘做长3~4 cm切口,并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和浅筋膜等,用拉钩拉开切口充分暴露视野,根据大乳管走向沿乳腺包膜分离乳房表皮与乳房组织,确定肿块位置、大小、数量后切除肿块,电凝止血,依次缝合乳腺组织。缝合结束后,以无菌敷料覆盖伤口,并局部加压包扎24~48 h, 置胶管行负压引流72 h。术后嘱患者密切观察伤口,定期对镜自查,如有异常及时复诊。

1.3 观察指标

统计2组手术相关指标如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 比较2组治疗效果(伤口一期愈合率、双侧乳房对侧率、术后并发症情况); 于术后1 d、术后6个月利用棉花轻触法评估2组乳晕区感觉神经功能; 术后2、4、6个月进行随访,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估2组瘢痕愈合程度,量表包含色泽、血管、柔软性、厚度、疼痛和瘙痒6个方面,共0~18分,分数越高表明瘢痕情况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2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瘢痕长度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2.2 2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术后伤口一期愈合率、双侧乳房基本对称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效果比较[n(%)]

2.3 2组术后乳晕区感觉神经功能比较

观察组术后1 d、术后6个月乳晕区神经功能状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术后乳晕区感觉神经功能比较[n(%)]

2.4 2组瘢痕愈合评分比较

观察组术后2、4、6个月瘢痕愈合评分分别为(5.63±0.15)、(3.23±0.05)、(1.81±0.33)分,分别低于对照组的(8.13±1.12)、(3.94±0.24)、(3.41±0.2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乳腺纤维瘤好发于青年女性,临床主要表现为乳房无痛性肿块,少数伴有乳房疼痛或乳头溢乳,研究[3]认为与乳腺组织腺上皮或纤维细胞对雌激素异常敏感从而过度增生有关。动物实验[4-5]表明,注射雌激素可诱导乳腺纤维瘤形成。乳腺纤维瘤的临床治疗以手术为主,传统放射状切口术易造成明显瘢痕、乳房不对称,无法满足女性对乳房外观的要求。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环乳晕切口术受到了关注,该手术在一定程度上可满足患者对乳房外观的需求。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瘢痕长度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提示环乳晕切口术创伤小,与研究[6-7]一致。环乳晕切口术的切口位于乳晕边缘,切口较小,可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和皮肤功能的干扰。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双侧乳房基本对称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瘢痕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乳晕区皮肤含有小丘状皮脂腺结节,存在色素沉着,环乳晕切口术的切口位于乳晕边缘皮肤色差交界弧线上,较为隐蔽,同时乳晕区皮肤较薄、弹性差,切口愈合后瘢痕较为平整柔软,对患者形体影响较小,不会出现明显乳房不对称情况,可最大限度满足患者对外观需求,与相关研究[2, 8]一致。有研究[9-10]发现瘢痕形成与皮肤附属器有关,皮肤附属器较少,瘢痕组织形成不明显,乳晕区皮肤附属器较少,张力小,切口愈合后瘢痕形成不突兀。此外,于乳晕区做切口可以集中切除1个或多个象限病灶,避免多次切口。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术后1 d、术后6个月乳晕区感觉神经功能状况优于对照组,与相关研究[11-12]一致,这可能是因为乳晕区切口创伤较小,对乳晕区神经功能影响较小。研究[13-14]表明,手术治疗乳腺纤维瘤会引起患者乳晕感觉减退,环乳晕切口术并非适用所有乳腺纤维瘤患者,若肿块距离乳晕区较远(直径大于5 cm)时,在游离皮瓣时易损伤皮下血管神经。此外,实施该手术时需手法轻柔,层次清晰,逐层缝合严密,不留死腔,对距离乳晕区较远的腺瘤,可适当延长切口,扩大剥离范围[15]。

综上所述,环乳晕切口术治疗乳腺纤维瘤效果较佳,术后瘢痕隐匿,美观性较好,同时可减轻对乳晕区感觉神经功能的损伤。

猜你喜欢

乳晕象限乳头
勘 误
复数知识核心考点综合演练
浅识人乳头瘤病毒
乳晕上长小疙瘩是怎么回事
常数牵手象限畅游中考
乳晕又大又黑能改善吗?
平面直角坐标系典例分析
乳晕变黑是病吗?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宿主免疫机制
乳头凹陷还是早矫正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