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咸宁市国土绿化推进对策与建议

2021-01-13刘波余义龚倩颖郭爱文方炎明吴杰陈书杭

湖北林业科技 2021年6期
关键词:咸宁市对策与建议制约因素

刘波 余义 龚倩颖 郭爱文 方炎明 吴杰 陈书杭

摘要:在总结咸宁市“十三五”期间国土绿化成效,分析推进国土绿化制约因素的基础上,建议加强科技支撑、开展技术培训、坚持高起点谋划、抓好“四个结合”,创新经营理念、提升森林质量、加大资金投入、完善管护机制,严格科学监管、做好“放管服”,为咸宁市“十四五”国土绿化规划提供借鉴。

关键词:国土绿化;制约因素;对策与建议;咸宁市

中图分类号:S7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020(2021)06-0082-04

咸宁位于湖北省东南部,长江中游南岸,湘鄂赣三省交界处,是南下北上的主要通道,有“湖北南大门”之称。地处东经113°32′~114°58′,北纬29°02′~31°22′。国土面积97.53万hm2,常住人口254.33万人,户籍人口为305.14万人[1]。根据湖北省林业局森林资源监测中心发布数据,2019年咸宁市森林面积51.232 8万hm2,森林蓄积量1 662.85万m3,森林覆率达到52.53%[2]。近年来,咸宁市大力实施绿满鄂南、精准灭荒、长江沿岸造林绿化等工程造林,有力地夯实了咸宁国家级森林城市建设基础。咸宁市委市政府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推进林业增绿、复绿及护绿工作,“十三五”时期咸宁市国土绿化取得明显成效。“十四五”林业发展改革进入新时期,咸宁市将继续巩固扩大绿满鄂南和精准灭荒成果,加快长江经济带绿色生态廊道建设,着力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保护管理体系的生态安全屏障,进一步优化生态空间格局,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逐步增加林地、森林面积,精准提升森林质量,持续提高生态产品供给能力,继续完善生态文明体系,增强生态服务功能和生态承载能力,深入推进林业发展改革,逐步完善林业治理体系。

1咸宁市“十三五”期间国土绿化现状及“十四五”发展目标

1.1“十三五”期间国土绿化现状

咸宁市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建设安澜长江;全域创建自然生态公园城市,打造“山在城中、城在林中、水绕城转、人在画中”的大美画卷;积极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变生态要素为生产要素,既提升绿水青山“颜值”,又实现金山银山“价值”。森林面积发展到51.23万hm2,森林面积增加3.13万hm2,森林覆盖率52.53%,年均增长0.6%以上,超过“十三五”规划年均增长0.15%目标;森林蓄积量1 662.85万m3,增加291.56万m3,年均增长率4.9%以上,超过“十三五”年均增长4%的目标[3]。“十三五”期间,竹林基地面积发展到11万hm2,油茶面积5.3万hm2,2019年全市实现林业产值230亿元,其中,竹产业产值70亿元,油茶产业产值46亿元。完成人工造林10.29万hm2、封山育林2.74万hm2、退化林修复4.58万hm2。全市有12个乡镇被评为“省级森林城镇”、162个村被评为“省级绿色乡村”,35个村成功创建“国家森林乡村”,对全市7688株古树名木进行了建档、挂牌、修剪、防病防虫、安装避雷设施,古树名木保护率100%[2]。

1.2“十四五”发展目标

科学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巩固扩大“绿满鄂南行动”和“精准灭荒工程”成果,加快长江经济带绿色生态廊道建设,着力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保护管理体系的生态安全屏障,进一步优化全生态空间格局,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逐步增加林地、森林面积和湿地保护面积,精准提升森林质量,持续提高生态产品供给能力,继续完善生态文明体系,增强生态服务功能和生态承载能力,深入推进林业发展改革,逐步完善林业治理体系。到“十四五”末全市林业用地面积保持在61.8万hm2以上,森林面积达到52.4万hm2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53.76%以上,森林蓄积量达到2 100万m3以上,年均增长3.0%以上;林业自然保护地面积保持在13.9万hm2以上。到2025年,全市建设油茶高产优质示范林基地达5.4万hm2,规划投资100亿元,建设咸宁竹产业科技示范园。完成封山育林面积8万hm2、退化林修复面积2.67万hm2、天然林封山育林3.33万hm2、天然林抚育1.33万hm2、退化天然林和公益林生态修复1.33万hm2。创建森林乡村100个。建立野生动物救护站3个、野生动植物濒危物种保护栖息地3个,古树名木保护率保持100%[4]。

2推进国土绿化的主要制约因素

2.1造林难度逐步增大,基础设施配套不足

一是后续造林地域自然条件差。后续拓展空间主要在困难立地造林,特别是石漠化地区、矿区或是高地陡坡不易进行栽种的区域,不仅山高路远、林地坡度较陡,土层较薄、土壤相对贫瘠,造林难度大、抚育管理成本高,而且造林后易受立地条件、气候因素等影响,造林成效较差、成林难度较大。二是配套设施落后。部分林区道路、供电、通讯、防灾等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基层林业单位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与森林经营活动配套的水利设施、林区道路、供电、通讯、防灾等设施建设投入不足,林区路网、森林经营作业道密度低、等级差,经营装备落后、作业工具简单,营林生产作业条件差、成本高、效率低,制约了森林经营活动正常开展。三是造林及管护难度逐渐增大。因干旱、高温天气、局部森林火灾、自然灾害、病虫害、人畜侵害及杂草等对幼苗成活影响很大,如不及时对未成林造林地进行补植及抚育管理,严重影响造林成活率。

2.2森林质量不高,存在重造轻管问题

一是区域分布不均。咸宁国土绿化结构还不优,地区之间、城乡之间还有较大差距,城市生态功能和群众生态获得感仍然不强,乡村绿化、通道绿化、门户绿化水平仍有較大差距。二是林分结构亟待提升。竹林、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等纯林面积较大,还存在不少退化林及低产林分,林分质量和林地生产力低;而且森林资源中中幼林面积大,林相较为单一,混交林比重偏低,林分结构和林龄结构均不合理,造成森林生态功能和景观功能较差,制约了森林效益的充分发挥。三是森林经营理念亟待提升。森林经营制度不健全,没有建立长效的森林经营规划体系,没有树立全周期经营理念,导致森林经营难度加大,效果不明显。应根据林分现状制定相应的森林经营方案,营造混交复层异龄林,培养大径材,形成稳定的生态系统。四是重造轻管有待改善。“三分造、七分管”抚育管理是造林成败重要环节,由于造林任务重、管护难度大,普遍存在重栽轻管或只栽不管等现象,单位面积产出率不高,森林质量有待提升。

2.3资金投入不足,融资创新不够

一是科研投入不足。主要表现在种苗培育方面,生命力顽强、适应恶劣环境的乡土树种培育较少,油茶(Camellia oleifera)、园林绿化等苗木为主,应多注意培育乡土树种。苗木种植技术科技转化不够,造林技术相对发展滞后。二是抚育管理投入不足。按照新造林地抚育管理规定及造林经验,新造林地至少应连续抚育管理3年,第1年1次,以后每年至少2次。根据咸宁市用工成本及生产资料价格,抚育管理每公顷成本约在3 000元左右,连续3年抚育管理成本约15 000元,而森林抚育项目补贴每公顷一次性1 800元,补贴费用不到成本的15%,严重影响林农积极性。三是信贷资金争取不足。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的财政投入不足、多元化投入机制有待进一步创新。林业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林权抵押、林地流转等方面等相关政策创新不够,吸引信贷资金支持不足。

2.4生态灾害对森林资源保护存在冲击

对森林资源造成冲击的生态因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森林有害生物危害森林资源。近年来松材线虫病危害严重,根据调查统计,受松材线虫疫病的严重影响。二是森林火灾损毁森林资源。近几年来未成林造林地抚育力度加大,林下可燃物增多,森林火灾隐患增加,对森林资源有较大影响。三是违法违规造成森林资源损毁。根据近几年森林督查结果显示,损毁森林资源的违法违规行为屡禁不止。

2.5产业发展转型慢,升级任务艰巨

一是规模小无集群效应。咸宁市林业产业门类多,但林业企业大多规模偏小,除竹产业、林业板材加工产业、油茶产业有一定规模外,其他产业没有形成集群,规模效应不强。二是生产技术设备落后。工艺陈旧,产品的差异化不大,同质化现象严重,企业竞争力不强。粗加工多,精深加工少,下游初级产品多、上游终端产品少,产业科技含量不高,产品附加值低。三是品牌竞争力不强。知名品牌少,市场影响力薄弱,除板材加工和油茶产业建立了龙头品牌,打造了生产、科研、示范、推广、营销一体化产业链,其他林业产业均陷入发展瓶颈,难以形成品牌效应。同时受宏观经济影响,企业整体活力不足,产业发展质量不高,林业产业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较大。

3对策与建议

3.1加强科技支撑,开展技术培训

一是加强合作,开展科研攻关。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联系,围绕关键环节,开展科研攻关,培育选优耐瘠薄、干旱的乡土树种,研究造、封、改、退等多项营林措施的有机结合,尤其是研究突破巴茅地造林技术措施,做到“精准”整地、适地适树、抚育管理,确保造林绿化成效。同时,采用科技示范、实地技术推广和媒介科普宣传相结合的方式,加大林业科技推广应用。二是推广合适的造林方式。各地针对灭荒造林、长江沿岸造林的特殊性,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科学合理选择人工造林、补植补造+封山育林、林地清理+封山育林、直播造林等造林模式。发展樟、楠木(Phoebe zhennan)、红椿(Toona ciliata)等珍贵用材林树种,中周期选择杉木、檫木(Sassafras tzumu)、香椿(Toona siensis)、栎类等,短周期选择杨树等,实现“为国储材,高效持续”目标[5]。三是创新造林合作模式。采取“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方式,积极推进大户能人造林、公司造林、政府部门包保造林、专业合作社造林、乡镇村组集体造林等方式,实行造林主体多样化。稳步推进植树造林,在全市形成爱绿、护绿、种绿的生态发展理念。四是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应用。抓好适用技术推广,把“多功能近自然经营技术”“林下复合经营技术”等多项林业科技成果应用于国土绿化中;抓好专业队伍建设,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实用型人才;抓好信息化技术应用,推动林木交易电子化,实现“林地一张图”管理,不断提高项目建设的科技含量。

3.2坚持高起点谋划,抓好“四个结合”

将国土绿化与乡村绿化、特色产业、美丽咸宁建设相结合,推进绿色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一是与乡村振兴相结合。把村庄绿化融入“乡村振兴”行动,作为民生工程、造福工程、生态工程来建设。充分挖掘乡村绿化潜力,拓展绿化空间,实施规划建绿、见缝插绿、见空补绿、拆违还绿,促进乡村绿化美化。二是与生态修复相结合。通过开展石漠化区域综合整治,栽植柏木(Cupressus funebris)、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栎类等耐干旱瘠薄的树种,进行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实施幕阜山区森林质量提升项目和全市森林覆盖率提升工程,对全市退化林分实施低效林改造。三是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积极动员企业、合作社、造林大户利用现有无立木林地、宜林地、疏林地、嚴重退化灌木林地,建设特色产业基地。四是与森林旅游相结合。以旅游景区、沿线村镇为点,以国省道、旅游公路为线,营造多层次、立体化的彩色景观林带,带动旅游康养产业发展。如咸安区“香飘十里桂花长廊”、通城、崇阳、通山幕阜山旅游公路、崇阳“柃蜜小镇”、赤壁、崇阳等五县(市)野樱花等精品旅游景观点(带)。

3.3创新经营理念,提升森林质量

学习德国近自然林业等国际先进森林经营理念和技术,确立以培育健康稳定优质高效森林生态系统为目标的多功能、全周期森林经营理念[6]。重视提升森林组成、结构、功能,宜封则封、宜造则造,宜林则林、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7]。加快转变林业发展方式,由以扩大森林面积为主的外延式发展向着力提高森林质量的内涵式发展转变,由追求森林的单一功能向发挥森林的多种功能转变,由粗放经营向集约化、精细化经营转变。不仅要重视扩大森林面积,更要着力提高森林质量,构建健康稳定优质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

3.4加大资金投入,完善管护机制

一是整合资金。通过财政预算、部门整合、金融支持、社会投资等方式整合资金加大投入。积极创新林业投融资机制及金融产品和服务,为林业政策贷款项目提供长周期、低成本的资金支持,积极落实林业政策贷款项目贴息补助。建立林业资金长效投入机制,加大公益林补偿力度,形成生态建设的激励机制和内在动力。结合农业综合开发模式,加大林业工程建设中的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断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降低造林成本,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8]。二是产业带动。围绕“竹、油茶、桂花”三大百亿产业及“大健康”产业发展,持续推进森林生态旅游和森林康养产业。三是落实管护。严格落实精准灭荒工程八个禁令,严禁“只造不管,重造轻管”。如经承包、租赁、流转后集中造林的地块,先由造林主体连续抚育管理3年,再按林地权属交还给农户进行抚育管护,签订管护合同,管护责任落实到人。对于公益林,实行专人专班专项资金管护。对于通道林、林网林、湾子林,让利于民,实行谁栽谁管谁受益,确保每一棵树、每一片林管护责任落实到户到人。对技术要求高、造林难度大的造林地,聘请专业队伍进行管护。对村道以上道路和水系进行绿化,实行网格化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人,将责任落实到人[9]。四是加强防控。不断加强森林火灾监测与防控能力,完善森林火灾监测系统。五是完善林权流转制度。在现有林业政策前提下,探索完善有效的林权流转措施,促进“两山”理论的有效转化,增强生态成效。

3.5严格科学监管,做好“放管服”

坚守“一条红线”,建立全市重要生态区域保护资料库,进行科学监管,紧密结合实际,精准施策。推动生态保护红线落实,明确属地管理责任,确立生态保护红线优先地位,实行严格管控。建立监测网络和监管平台,开展定期评价,建立考核机制,明确的奖惩机制,建立追责制度,强化执法监督,严格责任追究。进一步深化林业“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简政放权,优化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创新监管机制,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促进公平竞争,服务林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咸宁市史志研究中心.咸宁年鉴2019[M].武汉: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9:321322.

[2]咸宁市林业局.20182019年全省第五次森林资源普查[A].咸宁:咸宁林业局,2018.

[3]咸宁市史志研究中心.咸宁年鉴2020[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20:17.

[4]咸宁市林业局.咸宁市林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A].咸宁:咸宁林业局,2021.

[5]常富智.困难立地造林难点与对策研究[J].河南农业,2019(26):2728.

[6]程金丹,尤森,陈程,等.关于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的对策建议[J].湖北林业科技,2018,47(1):7779.

[7]高文婧.加快推进绿满莱西国土绿化行动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9(39)16:178180.

[8]王明英.泌阳县国土绿化工作成效及经验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21(4):133134.

[9]林晓坤.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策略分析[J].新农业,2020(12):5152.

[10]盛炜彤.关于我国人工林长期生产力的保持[J].林业科学研究,2018,31(1):114.

(责任编辑:郑京津)

猜你喜欢

咸宁市对策与建议制约因素
二次函数的最值的探究与应用
咸宁市水稻一种两收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规程
高速公路项目投融资管理问题研究
论城市社区体育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关于提升财政补助资金使用效率的思考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发展制约因素的探讨
咸宁市检察机关依法对李春城提起公诉
此so非彼s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