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兰花花叙事曲》演奏技巧及人物形象分析

2021-01-13金东旭

艺术评鉴 2021年24期
关键词:人物形象

金东旭

摘要:著名作曲家关铭1981年改编的二胡作品《兰花花叙事曲》的原型是陕北地区民歌《兰花花》,改编之后的主题音调不变,故事情节有所扩张,人物形象更加丰富,情感更加细腻,将陕北女子的善良、真挚、纯洁的性格展现得一览无余,人物形象极为丰满。乐曲创作中汲取了奏鸣曲的曲式结构特征,并且融合了传统戏曲音乐的表现手法和技巧。本文从人物形象视角出发,结合音乐创作来剖析作品人物形象的特征。

关键词:二胡曲  《兰花花叙事曲》  人物形象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24-0042-04

《兰花花叙事曲》的主人公生活在陕北地区,具有反封建的斗争精神,不同于一般女子,兰花花性格坚韧,不屈服于地方黑恶势力,敢于和他们作斗争。乐曲《兰花花叙事曲》由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和尾声组成,塑造了生动的人物形象。

一、引子与呈示部

在出版的乐谱中虽然记有二胡的引子部分,但在实际演奏时,引子通常是由伴奏乐器来奏出。它以民歌《兰花花》为主题,将人们带到了辽阔的陕北黄土高原,最后用四个琶音引出了二胡的主题旋律。[1]

呈示部中,我们可以发现其主题音调与传统民歌《兰花花》相同,音乐一开始就能感受到熟悉的味道,同时将听众带入到那种悠久的氛围当中,叙事的格调瞬间展开,让人不知不觉进入到故事环境当中,等待对兰花花的叙说。在前4个小节当中不断利用较轻的力度贴弦呈现,速度也较快,弓速轻快活泼,彷佛置身于遥远的大山中,音响效果极为轻灵。主题旋律的前三拍在节奏上可稍稍自由一些,尤其是第3小节(引子因是散板,只算1小节)第一拍中的“2”音,在时值上应适当地延长,到第二拍的长音“6”起“上板”。此外,上述4小节中的三个“5 ”音,都要用快慢、轻重不同的回滑音来加以装饰。第6小节第二拍在指法上用了二指的同指滑音,其滑动的速度不要过快,滑音的过程要充分,以表现出村民们对兰花花的一种怜爱之情。

第8小节起是主题的第二个乐句,旋律的演奏要以柔美、委婉见长,以体现出主人公美丽、纯朴的形象。如:第一拍句首“2”音上的回滑音就要演奏得圆润、柔美;第二拍连断弓的两个“5 ”音,前者时值可短促些,使两个音之间适当断开,而后者的时值要奏足,音尾还要带有藏尾的下滑音,与第9小节第一拍“3”音上藏头的上滑音形成一个相对应的关系,以增加旋律的委婉程度。第二拍的和第10小节中的同指换把滑音等,在奏法和分寸上都要求符合于特定的人物形象。经过伴奏乐器4小节的加花过门后,二胡在第15小节的第二拍弱起,在演奏上要用运动起音法,即弓子在运动中缓缓贴弦发声,让声音“流”出来,以避免生硬的音头。这种表达更加自然,更加真实,隐隐约约让观众感受到一种悲剧意识释放的动机。从第28小节第二拍开始,二胡的连弓反复运用,演奏者也不断加强力度,值得注意的是,“6”音的演奏要显得稍微短促一些,在换弓的过程中快速将弓子抬起,然后在“2”音时快速“甩”动,左手同时配以滑音,这种技巧的运用是为了表达兰花花心中不服的人物心理活动。

8小节之后过渡结束,这时候二胡开始转调进入副部。副部主题也是一首陕北民歌《女娃担水》,这里的旋律开始变得轻松活泼,旋律时上时下,给人一种富有张力的感受,观众可以感受到兰花花别样的性格特征,一个天真的女子跃然纸上。[2]第59至74小节是一个4 ×4的工整乐段,这里可以处理得十分平和,旋律起伏不大,节奏适中,变化循序渐进。具体来看,第一句的4个小节听起来特别活泼,发音比较短促,略带跳跃感。第二句的4个小节“承接”了前句的奏法,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一个在山里成长的、蹦蹦跳跳的小女孩的形象。第三句4小节“笔”锋一转,用宽阔的长弓、连贯的线条奏出,富有歌唱性,与前两句形成音乐性格上的鲜明对比。第四句4小节“回归”到第一、二句的奏法,使乐段显得非常完整。接着第75至90这16小节是同一乐段的加花变奏,作者运用了快弓、抛弓等演奏技法,更进—步地表现了主人公活泼跳跃、天真无邪的可爱形象。

从第100小节的第二拍开始进入了副部的第三个乐段,这里其实是一个歌唱性段落,旋律听起来十分富有张力,情绪较为舒展,可以发现借鉴了中国传统戏曲演奏的“紧拉慢唱”处理手法,尤其在二胡高音區表现中更清楚地体现出来,衬托出了兰花花人物心情极好,青春活泼的性格特征,体现了主人公对生活的热爱与憧憬。[3]

乐曲的呈示部从各个不同的侧面着重塑造了山村姑娘兰花花的形象。大家都知道“被毁灭的事物越是美好,其悲剧的力量也就越大”这一道理,因此在演奏时,将主人公的形象塑造得越是动人、可爱,那么乐曲的艺术感染力也就越强,这是我们在处理作品的呈示部时所应遵循的一大原则。

二、展开部

展开部是叙事曲的关键部位。从第135小节开始,旋律进入华彩部分,叙事渐渐展开。观众彷佛可以看到周家地主老财逼婚兰花花的场景,试想一下,兰花花一个天真的女子面对欺凌,心情究竟如何。在演奏这一乐段时,借鉴了戏曲音乐板腔体的技巧手法,听起来具有一种艺术张力。

展开部的第二个部分是慢板,声音听起来彷佛在哭诉,表达了兰花花“进入周家”后的心情感受。这个段落共有四个乐段,借鉴了民间音乐中“合头”的技巧,旋律走向呈现“山”字结构,起伏较大,情感充沛。

第一乐段从第136至143小节,为2x4的结构。这一段旋律十分简洁,所表现的情感陷入苦痛,观众彷佛看到了兰花花刚入周家时的画面,那种无助,那种可怜,那种委屈都引起了观众共鸣。演奏者要想表达出这种情绪,就必须适当的控制好手部的力量,增加短分句处理,听起来就会有一种顿挫感。这一乐段的后两个乐句就要相对奏得较为连贯,同时左手还要运用一些大的回滑音来表现兰花花哭诉的情景。

第二乐段从第144至151小节,同样是2x4的结构。这一段旋律始终处在高音区,表达的情绪特别高涨,衬托了兰花花向天诉苦的场景。大量密集的十六分音符伴奏将气氛推向紧张,彷佛预示着有事情发生。第148小节带起拍是这一乐段中的“眼”,表现在音量要突然减弱,生动地描绘出主人公在哭诉中抽泣的情景,到第149小节再回复到激愤的情绪之中,以此来求得音乐上的“透气”与变化。为了更好地推出下一个高潮乐段,因此第150和151小节的这一乐句要奏得相对柔和一些,在音量上也要适当地减弱;第150小节第四拍的以三指换把滑音的方式来奏出,以取得委婉的效果。第115小节第四拍是第三乐段的引导音型,在力度上要迅速渐强,以推出慢板部分的高潮乐段。

第三乐段从第152至159小节,基本上也是2x4的结构,但第三句以短句模进的方式形成了句法上的变化,从而避免了因结构过于方整而带来的呆板之感。这个乐段情感更加充沛,旋律不断上行,表现了兰花花内心愤怒无处发泄的心情,伴随着这种情绪音乐也达到高潮。[4]演奏者的二胡运弓始终保持了较大力度的贴弦,速度也较快,这样听起来声音富有重量,十分激烈。二胡左手揉弦幅度不断变大,偶尔带有压弦的手法处理,这是为了模拟人物哭诉的表情。

第四乐段从第160至167小节属于复调音乐。这部分的主旋律是由伴奏器乐完成,同时配以二胡演奏的副旋律,整体上相得益彰,结构紧密,乐感丰富,完美地表现了兰花花的境遇以及众人的同情。所以演奏这里时,要注意情绪和旋律的紧密性。

第三部分“出逃”是展开部的核心,它采用了戏曲音乐中的〔摇板〕、〔快板〕等不同板式缀合的形式,使音乐充满了戏剧性的结构张力,生动地表现了兰花花对封建恶势力的坚决抗争,这个部分由互相穿插的六个乐段构成。

第一乐段以“摇板”的形式展现,速度较快,情绪紧张,重音突出,对比鲜明。这个乐段是由两个16小节的、结构相同的乐句组成的,每个乐句又分为各8小节的前后两个半句。

第二乐段以“紧拉慢唱”的形式展开,其结构规整,旋律连贯,伴奏乐器的“紧拉”和偶数句尾的音型大大地增加了音乐的运动感与急促感,深刻地刻画了主人公此时此刻的内心感受。

第三乐段以“快板”的形式描绘了出逃和追逐时纷乱的情景。在演奏时,为了使音乐更具动感,在力度上要注意根据旋律线条的高低奏出相应的强弱变化来,尤其是最后的上行半音阶更要以迅速的渐强,将音乐推向高潮。

第四乐段转入“#F”羽调式,主题音调发生变化,这时候拉弦速度有意识的加快,可以看出主题旋律相比呈示部更加复杂,人物的性格也更加饱满。兰花花已经身临险境,可是她临危不惧,大义凛然,英雄气概跃然纸上。这一段演奏时要运弓扎实有力,旋律稳重沉着。在滑音的运用上,要滑得充分,大刀阔斧。[5]

从12小节的第五乐段开始,旋律进行呈现上行态势,大量的半音阶音型模进出现,让人心情激昂振奋,速度也越来越快,整个乐曲迅速被推向高潮,观众心中彷佛能看到“兰花花投崖”的画面。这一段在演奏时除了要掌握好力度的变化和半音阶音位的准确外,还要求演奏者在意念中具有当时的特定情景和主人公内心情感的意象,身临其境地投入到音乐的表现之中,才能使乐曲的演奏更具艺术感染力。

第六乐段节奏较为自由,它以发自内心的特强音,来表现乡亲们怀着悲痛的心情,在山崖边奋力地呼唤兰花花时的动人情景。这个乐段有四个乐句组成,由慢渐快的三连音近似于戏曲打击乐中的〔乱锤〕。第一、二两句主要是呼唤,因此要用最大的力度奏出,演奏时弓子贴弦要紧,弓速要快,要充分利用手腕的甩动,将每个音以特强的音头“击发”出去。第三句开始在情感上更多地包含了悲愤的成份,这主要体现在乐句的渐快幅度明显地减小,以及第二拍用内弦三指的同指伸展滑音奏出,其滑音过程慢而充分,哭腔中饱含了一个“悲”字。第三拍用三个连续的强拉弓奏出,铿锵有力的音响中突出了一个“愤”字。第四句在音乐上充满了悲伤和惋惜的情感,发音逐渐趋于连贯、柔和,第二拍甚至要比第三句奏得更内在、更悲痛;乐句的补充结尾要以渐慢和渐弱,使情绪逐步归于平静,从而结束乐曲的展开部。

三、再现部

这首二胡叙事曲的再现部较短,听起来甚至有尾声的意味,演奏者也可以将其处理得十分舒缓,彷佛人们在怀念兰花花这样一个天真善良的女子。此时民歌《兰花花》主题的再现,似乎蒙上了一层淡淡的轻纱,仿佛是悠扬的山歌久久地在人们的心中徘徊,给后人留下了动人的故事。

四、尾声

二胡那徐缓、深情的旋律在两小节的伴奏音型后进入,透亮、流动的十六分音符伴奏音型与二胡深切、平稳的曲调互相衬托,互为对比,在人们面前展现出这样一幅动人的情景:乡亲们在开满鲜花的山坡上,在潺潺流水的深涧前默默地为兰花花致哀,深切地怀念这位勇于向封建势力抗争到底的美丽姑娘。二胡在演奏第272至279这8小节的乐段时,要用十分平静、近似默哀般的情绪和轻盈、柔美的音色奏出,并注意音量要弱,滑音要轻,揉弦要淡(前4小节甚至可不揉弦,用平直音来表现乡亲们默哀时肃穆的神情)。第279小节也可奏成二分音符来作为这一乐段的结束音。从第280小节开始,十个小节之内重复了《兰花花》的陕北民歌主题,与主部主题呈示时完全统一,听起来十分工整、大气。值得一提的是,这首乐曲的结尾除了乐谱所示以外,还有另一种版本的处理,还可以用高把位的泛音奏出,使音乐在余音袅袅的深远意境中结束全曲,给人们留下无穷的遐思。

总之,《兰花花叙事曲》用二胡给人们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在演奏这类叙事曲时,有一个演奏者在作品中投入角色的问题。演奏者究竟是演奏人物的故事,还是将人物的故事移植到自己身上?这种争论始终存在,按照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观点,演奏者有两个自己,一个是第一自我,一個是第二自我,第一自我就是演奏者本人,第二自我就是角色人物。笔者认为,在演奏情感的把握上,演奏者可以适当“替人物说话”,将人物的情感移植到演奏者身上,这样可以更好的将情感表达出来,听众角度看也更加真实自然。在演奏技法、状态等方面,要保持第一自我,演奏者必须保持冷静,避免过分投入情感破坏音乐整体。两者属于调和状态,而《兰花花叙事曲》中的人物形象塑造正是在于这种“恰好”之中。

参考文献:

[1]郝叶妮.二胡名曲《兰花花叙事曲》的演奏感悟[J].音乐天地,2011(07).

[2]郭琼洁.二胡独奏曲《兰花花叙事曲》赏析[J].大众文艺,2010(16).

[3]周文泉.浅议二胡独奏《兰花花叙事曲》[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0(05).

[4]邵吉民.“兰花花”好——评二胡独奏曲《兰花花叙事曲》[J].人民音乐,1983(10).

[5]林阳地,谭勇.二胡叙事曲戏剧性初探——从《兰花花叙事曲》说起[J].四川戏剧, 2009(02).

猜你喜欢

人物形象
聚焦语文要素,整合单元教学
中外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对比分析
浅析欧·亨利的短篇小说《最后的一片叶子》中的人性之美
不懈的坚守,孤独的“上坟”
论沈从文笔下女性悲剧产生的因素
浅析芥川龙之介“鼻子”的人物形象
共时性与历时性视点对小说人物塑造的意义
谈历史传记题材的古装影视剧化装造型设计
21世纪以来被拐卖女性文学中的典型形象
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学生正确价值观引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