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制造业产业链升级研究

2021-01-13练湘梅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1年21期
关键词:产业链供给互联网+

□文/练湘梅

(山东工商学院 山东·烟台)

[提要]制造业是供给侧改革的深水区改革重点。此时,不能依靠政府调控推进进程,科技创新才是“良药”。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具有41个全产业类型,以及成熟的产业链体系。但是,存在地理分布不均、行业饱和等阶段性问题。笔者以“信息流通”为视角,以供给侧改革为基础,通过分析我国现有“互联网+”传统行业的形式,探索“互联网+”制造业的可能途径,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一、引言

我党第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互相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笔者经过研究国内学者的文章和若干中央指导意见,发现拉动国内大循环有两辆重要马车:需求侧和供给侧。需求侧侧面反映了供给侧的各个方面,本文不再展开赘述。而供给侧则是使得国际国内,特别是国内大循环良好运转,最重要的一环。国内需求长效供给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辅相成,才是促进我国长远发展的有效策略。

我国拥有41个大类的产业链,但是,这个成就是在我国“十三五”期间政府牵头的大量基础建设投资的作用下完成的。单看数量,我国产业种类齐全,企业数量庞大,是工业大国、制造业强国。但是,仔细分析,我国的产业链、企业存在地理分布不均、产能过剩的问题。总体上资源配置不合理。我国长期处于“微笑曲线”的中间低位,主要从事以人力资源、土地资源为优势的加工零部件等低技术水平的产业。而“微笑曲线”两端的高科技技术创新部分,以及营销、销售部分,几乎掌握在欧美、日韩等国家手中,占这个产业链利润的大头。解决供给侧产业链问题,除了政府要逐渐放手,让市场回归资源配置的主导位置,更重要的是通过科技创新,进行产业链升级,摆脱低技术门槛、低附加值的代加工产业,把握上游核心技术和下游的市场营销。

笔者通过阅读文献和政府政策,查找数据,发现“互联网+”产业链可以有效解决目前这个瓶颈。“互联网+”模式主要是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打破产业链在地理上的信息交流障碍,通过人工智能和数控机床,节能减排,减少人力成本,生产制造成本,让企业将更多的资源投放在自主研发上,从而实现乘数效应。

二、我国供给侧改革背景及改革重点

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我国的供给侧改革重点在于结构性改革。我国的供给侧改革是从结构性入手,以去产能、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为目的,以提高我国产业链供给能力为目的,提升我国产业链在世界产业链的地位为最终目标。与西方经济学中,通过货币政策消除通胀等手段的供给侧改革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所谓“结构性”是指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无效的供给是指超出市场需求,或者不满足市场需求的库存,低端供给指的是技术门槛低、污染大、利润低的产业。这中间涉及整个产业链的上、中、下游的少则四五个,多则数十个企业的配合运作。这不仅要求单个企业生产线柔性化,更重要的是整个产业链上下游信息交流通畅,能够对市场需求变化作出快速反应——调配生产资料、组织生产、包装、运输、销售、到达消费者手中,要求这一系列的动作在短时间内完成。

进入供给侧改革深水区,解决产能、库存、成本的问题,就不能局限于政府赋能、市场调配,而最关键、最紧要的应该是科技赋能,主要是互联网技术,通过物联网、数控机床、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优化企业生产运营模式,提升柔性化,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配合运作和联系。

三、产业链概念、特征

产业链是“供给侧”的具体表现形式。首先,产业链是一个包含价值链、企业链、供需链和空间链四个维度的概念。这四个维度在相互对接的均衡过程中形成了产业链。从微观角度,这四个维度以企业为载体在客观上存在相互连接的关系;从宏观角度,市场调节和政府把控又使得这四个维度相互影响,形成一个循环。可以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际上就是对产业链上的各级企业进行调配生产。

这四个维度在客观上存在联系,但是这四个维度在链接时如果存在“信息差”,那么这个链接就不平衡,从而导致整个产业链的失衡。这个“信息差”就是需求侧,包括消费者市场需求和生产要素需求。消费市场信息在产业链上下游的传递,市场需求信息转换为生产资料需求的信息。如果市场需求信息在传递中产生偏差,或者信息传递不及时,导致生产企业误判,就会产生库存积压。

从上述产业链概念、特征的梳理,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浅显的结论:信息传递是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重要纽带。

四、“互联网+传统产业”案例整理

我国进入互联网时代20余年。从最初的QQ、1688提供最简单的通讯、营销服务,到如今京东、小米、字节跳动等互联网巨头渗入到我们生活的吃、穿、住、行、娱乐等各个方面,我们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数字化、信息化、网格化的时代。那么,互联网与产业链的结合也应该以数字化、网格化的方式渗入到产业链的各个方面,包括物流、生产技术、企业管理、经营机制、销售理念等。

(一)“互联网+农业”。在农业方面,“互联网+”模式的运用已经十分广泛。畜牧养殖业,养殖环境实时监控,数字化生产记录、自动投喂、病害监测预警等推广运用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互联网+农业”模式极大节约人力成本,有效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双汇在我国的肉质品加工企业中处于领先地位,也是我国率先采用“互联网+农业”模式的企业。2000年双汇从欧洲引进国内第一条冷鲜肉生产线,实现计算机管理和控制,提高了信息传递效率,强化了企业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从而保证了产品质量,实现了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二)“互联网+纺织产业”。纺织产业是比较典型的产品品种多,生产量大、快速的产业,这对生产线柔性化具有较高的要求。并且,纺织业的产业链很长。棉花种植-采摘-布料纺织-染色-设计-生产-销售,整个产业链包含农业、纺织业。同时,纺织业生产技术要求并不太高,门槛较低,主要是中小企业居多。原本企业适应生产大订单和固定种类的产品,而电商的冲击,款式多样且数量较少的订单增多。由于我国纺织业以中小企业为主,且没有工业互联网的支持。企业之间的信息流通阻碍非常大。而服装产业又是季节性、流行性变化强的行业,企业如果接收到错误的市场信息,或者延迟接收,对市场判断不清晰,生产的产品种类不对,产品就很可能变成库存,甚至要亏本销售。从2012年开始,我国纺织业工业增加率从12%跌落到2019年的1.3%。2019年,我国90%的纺织企业都还没有运用生产信息化系统,信息化程度度为0。全国只有20%的织布机加装了物联网设备。物联网设备能让织布厂的老板线上管理整个过程,了解织布机的效率、工人工作情况、生产布匹质量。并且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生产,极大提升了生产线的柔性化程度。目前,有5,000多家企业正在使用这套系统,覆盖30%中国的织布产能。

(三)“互联网+电商”。淘宝直播是“互联网+电商”的典型案例。2015年之前,淘宝为代表的电商平台上还是以“图片+文字”的销售模式,对于消费者来说,虚拟性过高,影响消费体验。同时,鱼龙混杂的市场,对于优质卖家来说也是极大的消耗。现在,4G技术的加持,将电商“人、货、场”融合在一场直播中,打破了电商的瓶颈,优质卖家可以将产品优势发挥到最大化,也降低了消费者的辨别成本、试错成本,极大地激发了电商的潜力。而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开启了“互联网+N”的新世纪。短视频门槛极低,不管是哪一个行业、工种,只需一部手机,通过短视频平台就可以将自己的产品销售出去。由此,给广大中小商家一个免费的营销平台的同时,也激发了万众创业的热潮。

产业链包含了供给侧,也包含了需求侧。不仅有生产制造,营销、销售也是重中之重。生产企业与市场的信息流通不是单向的,是无时无刻不在交互流动的。从上文“互联网+电商”模式案例,我们可以肯定的是,互联网是生产企业与消费者最直接、最及时的信息交流方式。

(四)“互联网+供应链”管理。京东快递是目前国内送货效率最快的一家物流公司,也是“物联网+供应链”的典型代表。京东商城下单购买,基本可以做到次日达,送货速度甚至超过顺丰。这个成果不仅得益于京东遍布全国的仓储物流中心,更归功于京东采用的以物联网技术为核心的仓储配送方式。利用物联网技术进行商品的调配,全自动商品包装、分拣、配送,极大节省了时间成本、人力成本。同时,通过大数据,分析各地区消费者的消费特点,精准采购配货,节省了仓储成本。

五、小结

从电商、双汇、纺织业的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互联网+传统产业”主要优势有:信息传递迅速、减少人力成本、标准化生产。从微观角度,对于企业而言,“互联网+传统产业”可有效地提高企业生产能力,缩减生产成本。标准化、机械化生产,有利于提高商品品质稳定性,减少残次品带来的损失。从宏观角度,对于整个产业链而言,互联网提高了整个产业链的边际效用,打通了产业链上下游的信息通道,柔性化生产线,使得整个产业链的调配能力大大提高,极大减小了库存积压的风险。

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到,“互联网+制造业”可以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库存,高效管理。更重要的是突破了行业瓶颈,激发了潜在生产力,提高了生产效率,还带动了就业。“互联网+”提出不到6年时间,我们已经尝到了很多的甜头。同样,我们也看见了目前“互联网+”与纺织业结合中产业链内信息传递存在阻碍、缓慢等问题。

那么,“互联网+”的潜力已经开发完了吗?不会。因为互联网技术在不断的发展,譬如刚面世不久的“5G”技术,会给互联网产业带来什么样的革新,会引发其他行业什么样的进步,目前还不得而知。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互联网+”的模式可以极大地促进产业链的发展,是我国供给侧改革进程中攻破难点的重要环节。

六、政策建议

“互联网+制造业”产业链模式是我国供给侧改革探索科技赋能的重要道路。我国是制造业大国,也是互联网大国,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有利于形成叠加效应、聚合效应、倍增效应,促进我国制造业产业链升级,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稳固提升我国在世界产业链上的地位。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我国明确了“国内大循环,国际双循环”的指导方针,强调了需求侧的管理,与我国供给侧改革两个政策相辅相成。这说明,我国的供给侧改革初期有显著成效,同样,暗示着改革进入了深水区。此时,不仅要稳固现有成果,更重要的是突破瓶颈区。

本文从“互联网+制造业”模式的角度,以优化产业链中信息传递为核心,通过分析“互联网+”农业、纺织业、电商供应链模式的典型案例,梳理出“互联网+制造业”模式的突破点。整理出关于发展“互联网+制造业”需要着重发展提高的四个方面。

(一)加大力度建设通讯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是重要一环,可以说网络的速度、稳定性决定了“互联网+产业链”发展的快慢。目前(2020),我国4G基站总数达到575万个,基本完成了城乡的深度覆盖。5G基站超过71.8万个,基本上覆盖了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和重点县市。那么,下一步继续扫除网络盲点、降低网费、为居民企业带来便利是网络基础建设的第二个重点。

(二)建立数据基础设施,创建共享大数据平台。截至2018年年底,中国中小企业企业已超3,000万家贡献了60%以上的GDP,是我国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面对这次疫情,我们发现,大多数的中小型企业并不具备较高的抗风险能力,根据人民法院公告网公告,2020年1月1日至6月5日,全类型破产案件高达12,567件,同期增长近1倍,多数为注册资本在1亿元以下的机械制造、零售、餐饮类等企业。由此我们能看出我国的产业链并不如我们所想的安全稳定。这些中小型企业抗风险能力低,除了对自身资金流的把握,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些企业所在的行业本身就是饱和状态,疫情起到筛选淘汰的作用。而导致这些中小企业没有及时调整、转换市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行业、市场信息的接收滞后,市场走向判断不准确。大数据平台可以辅助企业判断市场走向和分析行业发展情况,如智慧拉面生态数据平台就是一个优秀的范本。商家可以下载手机APP,线上采购食材、餐具,削减了时间成本、试错成本。并且通过大数据平台了解周边竞品店铺数量以及客流量,了解市场信息。

(三)坚持可持续发展,利用互联网推动新旧动能转换进程。我国虽然已经是拥有41个产业链的全产业链国家,具有非常成熟的生产制造体系。但是,我国的许多产业,包括钢铁,煤炭等重工业,服装、食品等轻工业,普遍存在生产污染、资源浪费的现象。可持续发展一直是我国发展道路上的一项中央指导方针。数控机床、数字化生产线、人工智能与制造业融合或可以攻克这个难题。从老钢企济钢集团的转型,我们可以看见这个方法的可行性。2017年7月8日,建厂60年的济钢集团有限公司钢铁生产线全部停止运行,尝试探索绿色环保的道路。经过60多名技术骨干的努力,利用厂房、运输铁路等固定资产,建立了济钢顺丰分拨中心。利用原有的生产线,改造成了建筑废物回收、3D打印生产的业务。3年时间,济钢从一个排放型企业变成一个消纳型企业,甚至创下历史最好营收水平。

(四)依托基础建设,“互联网+”促进产业升级,带动城乡工业发展。近年来,我国确实有许多城镇开发了工业区,试图利用低廉的地价、房租招商引资,收效甚微。主要原因在城乡工业园区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周边配套产业完善,有利于减少运输成本。此外,在市场变动较大的情况下,产业集群有利于企业柔性生产,减少库存。

若能够加大基础交通建设,加大力度铺设高铁、高速公路网络,缩短小工业区的地理上的距离,并利用“互联网+”技术,打通信息流通上的壁垒,形成区域产业链集群。此举有利于招商引资,吸引人才回流。既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还扩大了就业。

七、结语

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路。产业体系的完备、产业链的结构稳定是成长为一个制造业大国的基本盘。从2020年的疫情就能看出,我国作为一个拥有较完备产业链的大国的优越性。不论是疫情初期紧急加大口罩、消毒水、防护服的生产,快速地调配,五个月内基本控制疫情,复产复工,满足百姓的生活基本需求,还是疫情后期疫苗的生产研发,都能看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与完备的工业体系、成熟产业链的相互配合,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虽然我国的疫情已基本平复,但是疫情带来的冲击波及全球,依然极大地影响了我国的进出口业务。这是挑战,也是机遇。■

猜你喜欢

产业链供给互联网+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产业链春之奏鸣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
骗保已成“地下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