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理论逻辑与制度选择

2021-01-13李松龄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市场化劳动力工作者

李松龄

(1.湖南财政经济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2.湖南大学 经济研究中心,湖南 长沙 410079)

一、引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就健全职务科技成果产权制度、完善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方式、培育发展技术转移机构和技术经理人、促进技术要素与资本要素融合发展和支持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等方面,明确了政策支持的范围和相应的制度安排。关于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的问题,理论界早就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如何实现技术要素按贡献分配,充分发挥科技工作者技术创新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等方面。

袁易民(2003)[1]将高技术企业组织分为两类,探讨按技术要素分配的方式:在以市场交易途径建立的技术企业里,技术要素所有者不参与企业内部的治理结构,技术在企业里作为一种资本形态,技术的市场交易过程就是技术要素的分配过程;在以合约途径建立的技术企业里,依据技术要素与其他要素可分离和技术要素与劳动力要素不可分离两种情况,技术要素参与分配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刘萌芽(2002)[2]认为人力资本是技术创新的源泉,应该以“分享制”的形式参与创新剩余价值的分配,“分享制”有利于调动技术人员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周振华(2003)[3]从理论高度探索技术要素按贡献分配的道理,他以技术要素内涵界定、基本属性及其按贡献分配为依据,构建理论分析框架,分析技术要素特性对收益分配的影响,概括技术要素按贡献分配的方式类型,及其分类原则与机制设计。周燕子和彭必源(2004)[4]对技术要素按贡献参与收入分配的相关理论成果作了综述,概括为两个方面的观点:一是主张技术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认为技术进步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出更多的价值,技术要素可以作为创造主体参与价值分配;二是主张技术要素依据所有权参与分配,认为技术要素所有者可以技术入股的方式参与剩余价值转化的利润分红。

也有人探讨技术交易的特征、技术商品及其价格形成,以及高新技术企业制度创新等问题。刘学(2000)[5]认为,技术交易具有信息非对称性、不完全性、公共物品属性、产权易逝性、合约不完全性和交易成本高等基本特征。其中,交易成本理论是研究技术要素市场运行的基本工具。陈煜和李慧中(2004)[6]与伍柏麟等(1986)[7],就技术商品及其价格形成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认为技术要素作为商品,它的价格取决于需求方和供给方的讨价还价。需求方以技术要素投入的增量收益为依据决定技术要素的需求价格,供给方则以技术要素收益最大化为目标决定技术要素的供给价格。技术要素的价格围绕价值波动,引导技术要素流动。张琦(2001)[8]认为高技术企业是技术创新主体,应遵循明晰产权,科学界定企业剩余索取权和促进产权开放化、多元化三个基本条件,推进制度创新。

上述研究成果对推进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有相当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不过,构建完善的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仍有许多理论和制度创新的问题需要分析和研究。科技工作者是技术要素的创造者,从理论上讲应该拥有技术要素的所有权,可以把技术要素作为商品交换,出卖技术要素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获得商品交换价格。但是,技术要素内含职务科技成果和非职务科技成果,二者权属性质不完全一样,分配内涵也不完全相同。职务科技成果的技术要素所有权属于科技工作者所在单位或国家所有,科技工作者不拥有所有权,如何变革职务科技成果技术要素的所有制形式,值得深入分析和探讨。有人认为技术要素是资本,可以资本化为股份,参与股份分红,也有一个技术要素资本的理论依据是什么的问题,需要认真研究和探索。即使科技工作者拥有技术要素所有权,能够把技术要素作为商品交换,他也只是获得与技术要素价值相当的价格收入,技术要素资本贡献的部分归技术要素的使用者占有,是否影响科技工作者技术创新和供给的积极性,也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通过何种所有制形式的制度创新,既使科技工作者通过直接参与技术创新性劳动,获得工资性收入,又以技术要素资本化的股份获得剩余价值转化的利润分红收入,同样需要理论创新,才有可能做出合理回答。因此,有必要对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内涵及其理论依据进行深化认识。

二、技术要素属性及其对市场化配置的影响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技术要素具有商品属性,需要通过市场化配置才能提高效率。技术要素作为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其中,技术要素的价值决定技术要素的交换价格,后者围绕前者上下波动。技术要素的使用价值是指它同资本要素有机结合,能够提高生产力水平,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和创新更多的财富,降低商品的个别价值。技术要素内含职务科技成果和非职务科技成果,前者由科技工作者所创造,但所有权属于科技工作者所在部门或国家;后者的所有权则属于科技工作者。所以,技术要素供给方包括科技工作者及其所在单位或国家,应当说,科技工作者是供给主体。技术要素需求方则是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需要价值高、使用价值大的技术要素,愿意支付较高的交换价格。为追求更高的收益,技术要素供给方会把创新的技术要素投入高新技术企业,带动其他要素向高新技术企业集聚,提高要素的配置水平和配置效率。低技术企业需要的技术要素价值低、使用价值小,愿意支付的交换价格也低,技术要素供给方因而不太愿意为它们提供低水平的技术要素。技术要素的商品属性,有利于推动技术创新和促进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提高技术要素配置水平和配置效率。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的效率能否提高,取决于技术要素供求双方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程度;而技术要素供求双方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又由技术要素的市场交换能为供求双方带来多少收益所决定。技术要素的市场交换如果能为供求双方带来较高的收益,技术要素供求双方市场化配置技术要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能够充分发挥出来,技术要素配置效率提高;不然的话,技术要素的配置效率降低。要揭示技术要素商品属性对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水平和配置效率的作用和影响机理,就有必要对技术要素供求双方的深层次理论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

技术要素作为商品交换,需求方获得技术要素的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供给方获得与技术要素价值相当的交换价格收入。需求方把交换来的技术要素同他的资本有机结合,生产出商品的价值:转移价值、必要价值和剩余价值。技术要素的价值体现在转移价值中,必要价值转化为劳动者的工资收入,剩余价值则被技术要素需求方占有。应该说,技术要素作为商品交换,需求方能通过技术要素的使用获得更高的收益,市场化配置要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充分发挥出来。技术要素仅仅作为供给方的商品,供给方(如科技工作者)得到的就只是技术要素价值决定的价格收入,市场化配置技术要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否充分发挥出来,需要进一步分析和研究。

劳动力、资本和技术等要素在生产过程中有机结合生产的剩余价值,除了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以外,还有超额剩余价值。其中,绝对剩余价值是延长劳动时间生产的,相对剩余价值是工作日时间不变,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增加生产的,二者明显是劳动的贡献。超额剩余价值是因为资本运用新方法,提高生产力和降低个别价值形成的,如果资本不采用新方法,则不能形成超额剩余价值。从现象上看,资本采用新方法对超额剩余价值的形成有一定的贡献和作用。所谓新方法,其实就是新技术的应用,技术要素在超额剩余价值的形成中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科技工作者作为技术要素供给方,不是不知道技术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对财富价值生产的贡献,只是因为他缺乏资本,不能把他拥有的技术要素同资本相结合,生产出商品,而不得不把技术要素作为商品出售。如果技术要素能够成为供给方科技工作者的资本,他们能以技术要素资本分享剩余价值,那么,他们的市场化配置技术要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有可能充分激发出来,技术要素的配置效率提高。所以,作为技术要素供给方的科技工作者能否以技术要素资本分享剩余价值转化的收入,直接影响他们技术创新和供给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于是,需要研究和探讨的理论问题是,技术要素究竟是不是资本,能不能成为科技工作者的资本以及如何成为科技工作者的资本;资本和技术要素对超额剩余价值形成有贡献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技术要素是不是资本、是谁的资本,必须揭示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在生产过程中技术要素能否实现其价值及其增值;二是技术要素的价值及其增值归谁所有。前者是技术要素资本的价值属性,后者是技术要素资本的所有权属性。就像资本在生产过程中能够实现它的价值及其增值,且归资本所有者所有一样。技术要素在生产过程中能够实现它的价值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在商品的转移价值中就有技术要素价值转移的部分。问题在于,技术要素在生产过程中能否实现价值增值。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论述技术要素的作用时,曾经指出,“随着大工业的发展,现实财富的创造较少地取决于劳动时间和己耗费的劳动量,较多地取决于劳动时间内所运用的动因的力量,而这种动因自身——它们的巨大效率——又和生产它们所花费的直接劳动时间不成比例,相反地却取决于一般的科学水平和技术进步,或者取决于科学在生产上的应用。”[9]可见,技术要素参与生产的过程,能够在一定的资本量和劳动时间内,大幅度地增加商品生产的数量,降低商品的个别价值。所以,生产力水平提高和财富增加,不能仅仅归功于资本的贡献,技术要素发挥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商品的个别价值降低,却能以社会价值的价格出售。即使社会价值也会因为科学水平和技术进步有所降低,但降低的幅度不会有科学水平和技术进步引起的个别价值降低的幅度大和速度快。商品价格高于个别价值的部分,是超额剩余价值形成的根源。可见,超额剩余价值不是资本单方面的作用就能形成的,技术要素的作用十分重要。

关于超额剩余价值形成的问题,马克思有过非常精辟的论述。“商品的现实价值不是它的个别价值,而是它的社会价值,就是说,它的现实价值不是用生产者在个别场合生产它所实际花费的劳动时间来计量,而是用生产它所必需的社会劳动时间来计量。因此,如果采用新方法的资本家按1先令这个社会价值出售自己的商品,那么他的商品的售价就超出它的个别价值3便士,这样,他就实现了3便士的超额剩余价值。”[10]马克思在这段文字中明确指出,资本家之所以能够获得超额剩余价值,是因为他运用资本并采用了新方法。尽管科学技术的应用离不开资本的作用,但资本不采用科学技术,决不会产生超额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应该有技术要素贡献的部分,这种认识的理论依据是充分的。这就说明,技术要素在参与物质生产的过程中,不仅能够生产自身的价值(在商品价值中体现为转移价值部分),而且对形成超额剩余价值也有贡献作用。既然如此,它所贡献的超额剩余价值部分,可以视为技术要素的价值增值。技术要素能够在物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实现其价值及其增值,技术要素是资本的理论依据是充分的。至于它是技术要素供给方如科技工作者的资本,还是技术要素需求方资本所有者的资本,是由所有制的形式决定的。变革所有制形式可以改变技术要素资本的所有权归属。这是下一节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现在的问题是,技术要素是在资本的介入下,也就是在同资本要素有机结合的前提下,才能成为技术要素资本;如果不同资本有机结合,它就成为不了技术要素资本。超额剩余价值的形成不仅有技术要素的作用,也有资本的贡献。如果不能合理界定超额剩余价值中技术要素资本贡献的部分和资本贡献的部分,就有可能产生资本收益挤占技术要素资本收益,或是技术要素资本收益挤占资本收益的现象。不管出现哪一种情况,都会影响技术要素供给方如科技工作者和资本所有者作为技术要素需求方的市场化配置技术要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提高技术要素的配置效率。如果能够合理界定超额剩余价值中资本贡献的部分和技术要素资本贡献的部分,实现技术要素资本贡献的部分归技术要素供给方所有,资本贡献的部分归资本所有者所有,则能够充分调动二者市场化配置技术要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技术要素的配置效率。于是,提出的又一个问题是,什么样的制度安排能够合理界定超额剩余价值中资本贡献的份额和技术要素资本贡献的份额。这也是下一节需要研究的问题。

资本所有者不能把他的资本同新技术相结合,他就不可能获得超额剩余价值;他要获得超额剩余价值,就必须通过购买技术要素的方式将资本与新技术相结合。当然,也可以技术要素资本化为股份的方式实现技术要素共同占有、共同使用。超额剩余价值是资本所有者(也就是技术要素需求方)应用新技术、采用新方法所追求的利益对象。技术要素供给方如果只是把技术要素当作商品出卖,他就只能获得技术要素价值转化的价格收入。如果技术要素能够成为技术要素供给方的资本,参与剩余价值转化的利润分红,就能分享技术要素资本的价值增值;如果出卖技术要素资本股份,也能获得与技术要素资本价值相当的价格收入。这是技术要素供给方不断技术创新和供给的利益动机。要提高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水平和配置效率,就需要构建完善的激发资本所有者应用新技术、激发技术要素供给方技术创新和供给的利益激励机制。如何创新制度安排,形成完善的利益激励体制机制,是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需要研究的又一个问题。

即使是高新技术企业,没有普通劳动者的参与,商品生产不可能正常进行。所以,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能否充分发挥,是商品生产乃至技术要素配置效率能不能充分激发出来的又一个重要方面。资本所有者不直接参加生产劳动,技术要素供给方(如科技工作者所在单位或国家)也不一定直接参加生产劳动。商品价值中的必要价值、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是由劳动者的劳动生产出来的。劳动者只是把他的劳动力当作商品出卖,他就只能获得必要价值部分的劳动工资,劳动贡献的绝对剩余价值部分和相对剩余价值部分,则被资本或技术要素资本占有。虽然劳动力的商品属性有利于劳动力要素的市场化配置,但劳动者得到的只是劳动力的价格收入,仅仅维持劳动力的再生产,就会影响他们的劳动积极性,不利于提高劳动力要素的配置效率。比如,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劳动力价格较低,有可能低于劳动力价值,从而影响劳动力的再生产和劳动力要素的配置效率。再说,技术要素需要同劳动力要素和资本要素协同配合,才能提高生产力水平。如果劳动力价格波动,影响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那么就会降低劳动力要素与技术要素协同配合的程度,影响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水平和配置效率。所以,维护劳动力所有权的权益,对提高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水平和配置效率,也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劳动力不只是作为劳动者的商品,而且也能够成为劳动者的资本,则有利于维护劳动力所有权的权益。劳动者直接参加劳动,获得劳动力价值转化的劳动工资收入;依据劳动力资本股份,分享剩余价值转化的利润分红收入,劳动贡献的部分则能归劳动者所有。劳动力所有权的权益得到保障,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和劳动力要素的配置效率提高。张秋菊(2002)[11]对劳动力资本化及其重要作用的问题作了比较深入的分析和讨论。李松龄(2020)[12]也对劳动力能够成为劳动者的资本问题作了研究和探索。二者认为,劳动力资本化为劳动者股份的制度安排,是一种可以界定劳动收益和资本收益合理边界的产权制度,有利于调动劳动者和资本所有者市场化配置生产要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下一节中将对这个问题做出进一步的专题分析和讨论。

三、创新体制机制,提高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效率

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主要是指技术要素的产权有效激励体制机制和收益分配有效激励体制机制、完善的市场运行体制机制和健全的法治监管体制机制等。只有不断地创新和完善上述四个方面的体制机制,才有可能保障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有序健康运行。

技术要素所有权完整性和排他性的制度安排,有利于提高技术创新程度和技术要素供给水平。如果技术要素所有权的完整性和排他性失效,技术要素供给方就会因为所有权权益流失而缺乏技术创新和供给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科技工作者是技术要素创新主体,维护他们的技术要素所有权权益,能够提高技术创新和供给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技术要素作为商品交换,科技工作者能够得到技术要素价值转化的价格收入;技术要素需求方——资本所有者把他的资本同交换来的技术要素有机结合,将技术要素变为他的资本,获得资本和技术要素资本的双重收益。如果技术要素资本能为科技工作者所有,他们就能够占有技术要素资本股份收益,而且在他们认为需要的时候,可以通过转让技术要素资本股份,获得技术要素资本价值的价格收入。相对于技术要素只是科技工作者的商品而言,技术要素既是他们的商品,也是他们的资本,有利于调动他们技术创新和供给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提高技术要素的配置效率。在我国技术要素供给方不一定就是科技工作者,因为科技工作者一般带薪工作,技术要素更多地表现为职务科技成果,不由他们自主支配,而是由他们所在的单位或国家占有,单位或国家也是技术要素的供给方。只有那些非职务科技成果,科技工作者才有自主支配的权利。所以,要激发科技工作者技术创新和供给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必要通过所有制形式创新,使他们既能够占有非职务科技成果技术要素资本的收益,也可以分享职务科技成果技术要素资本的收益。

因为技术要素要同资本有机结合,才能转化为技术要素资本,所以,资本所有者能够通过购买技术要素的方式,实现技术要素和资本的有机结合,使技术要素转化为他们的技术要素资本,并且占有技术要素资本的收益。能否通过所有制形式创新,使技术要素也能成为科技工作者的资本,以调动他们技术创新和供给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一个需要进一步分析和研究的问题。《意见》指出,“深化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意见》强调科技成果所有权或使用权的试点改革,但没有说明以何种形式的制度安排,使职务科技成果技术要素的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归科技工作者所有。科技工作者一般带薪工作,把职务科技成果技术要素直接归他所有,理由似乎不很充分(不能把带薪工作时间里创造的职务科技成果据为己有)。因为技术要素是资本,是否可以将职务科技成果技术要素部分地或者全部资本化为科技工作者的股份,使他们分享剩余价值转化的利润分红收入,倒是一种值得研究和实践的产权制度。具体说就是,职务科技成果技术要素归科技工作者所在单位或国家所有,职务科技成果技术要素资本化为股份的部分收益,可以为科技工作者所有。科技工作者不直接占有职务科技成果技术要素,但能够依据股份分享职务科技成果技术要素资本的收益。科技工作者依据职务科技成果技术要素资本股份参与分红,只是一种收益权,而不是对职务科技成果的直接占有权,但却有调动科技工作者技术创新和供给的积极作用,需要在试点改革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非职务科技成果技术要素的所有权归科技工作者所有,他们既可以把它作为商品出售,获得非职务科技成果价值转化的价格收入,也可以把它资本化为股份(技术入股),参与股份分红。非职务科技成果作为商品,科技工作者得到的是一次性收入和一次性激励;作为资本,科技工作者获得的则是持久性收入和长期性激励。而且,科技工作者也可以把非职务科技成果技术要素资本股份转让他人,获得技术要素资本价值转化的价格收入。非职务科技成果技术要素的所有权具有完整性和排他性,具有较大的产权激励作用和收益激励作用,能够提高科技工作者技术创新和供给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职务科技成果或者非职务科技成果作为技术要素,资本化为科技工作者股份的制度安排,有利于界定资本收益和技术要素资本收益的合理边界。上一节已经论证,超额剩余价值有资本和技术要素资本的共同贡献,但资本贡献的收益是多少,技术要素资本贡献的收益又是多少,需要一种制度安排明确二者的合理边界。技术要素资本化为科技工作者股份的制度安排,是一种有可能明确界定二者合理边界的产权制度。只要技术要素市场完善,技术要素的价格能够反映它的价值,只要资本要素市场完善,资本要素的价格能够反映它的价值,而且资本股份和技术要素资本股份能够达到相互均衡的地步,那么资本要素依据它的价值资本化为资本所有者的股份,技术要素依据它的价值资本化为科技工作者的股份,按股分红的资本收益和技术要素资本收益就有可能反映资本的贡献和技术要素资本的贡献。不断完善技术要素市场和资本市场,推动资本股份和技术要素资本股份相均衡,并使二者分别为资本所有者和科技工作者持有,则有可能实现资本贡献的超额剩余价值部分归资本所有者所得,技术要素资本贡献的超额剩余价值部分归科技工作者所得。这种制度安排不仅能够发挥资本所有者需求和应用技术要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也能够发挥科技工作者技术创新和供给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提高要素配置效率。

劳动力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发挥主动积极性的作用,技术要素和资本要素离不开劳动力要素的主观能动作用。所以,要提高要素市场化配置水平和配置效率,就必须发挥劳动者有效配置劳动力要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劳动力的使用生产必要价值、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其中,绝对剩余价值是延长劳动时间生产出来的,应是劳动的贡献;相对剩余价值是工作日不变,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增加生产出来的,也是劳动的贡献。劳动力作为劳动者的商品,劳动者得到的是必要价值转化的工资收入,剩余价值部分被资本占有。劳动力若是劳动者的资本,并能资本化为他们的股份,劳动者通过劳动力资本股份分红,则能得到剩余价值转化的利润分红收入。劳动者直接参加劳动和持有劳动力资本股份,能够获得工资和利润分红双重收入,市场化配置劳动力要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充分发挥出来。劳动力资本化为劳动者股份的制度安排,有利于提高劳动力要素市场化配置水平和配置效率。技术劳动力(复杂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和价值都高,劳动力资本化为股份的量大,能为技术劳动者提供更多的股份分红收益。一般劳动力(简单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和价值都低,劳动力资本化为股份的量小,能为一般劳动者提供的股份分红收益较少。一般劳动者和技术劳动者因为劳动力资本化为股份而出现的收入差别是一种合理性的收入差距。技术劳动者不一定能够提供科技成果技术要素,但能提供技术劳动,技术劳动力资本化为股份使他们能从分红中获得较高的收益,他们的劳动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充分发挥出来,有利于技术劳动力要素市场化配置。

资本股份化、技术要素资本股份化和劳动力资本股份化的制度安排,是一种激励资本所有者、科技工作者和劳动者市场化配置要素的产权制度,能够形成产权有效激励体制机制。同时,因为有利于合理界定资本收益、技术要素资本收益和劳动力资本收益的边界,保障资本所有者、科技工作者和劳动力所有者的权益,因而能够形成收益分配有效激励体制机制。产权有效激励体制机制和收益分配有效激励体制机制能够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市场活力,从而能够提高要素市场化配置水平和配置效率。产权有效激励体制机制是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基础,收益分配有效激励体制机制建立在产权有效激励体制机制的基础之上。

技术要素作为商品,是它能够市场化配置的原因。而要提高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水平和配置效率,还需要不断完善市场运行体制机制。完善的技术要素市场运行体制机制,指的是能够实现技术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的市场运行体制机制。如果技术要素不能自由流动到高新技术企业,技术要素的生产力水平则难以充分提高;如果价格不能反应技术要素稀缺性程度,也就难以引导技术要素从富裕的企业或部门流向稀缺的企业或部门,提高技术要素的配置效率;如果竞争不是充分有序,市场垄断和行政垄断问题严重,则会影响技术要素自由流动,不利于要素市场化配置。所以,只有不断地完善市场运行体制机制,才有可能提高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的程度。《意见》提出的“建立市场化社会化的科研成果评价制度,修订技术合同认定规则及科研成果登记管理办法”“积极推进科研院所市场化企业化发展”“积极探索通过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知识产权证券化、科技保险等方式推动科技成果资本化”等政策安排,有利于维护科技工作者和资本所有者的权益,有利于完善技术要素市场运行体制机制,从而能够提高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效率。同时,也有必要在建立产权有效激励体制机制的基础上,针对制约技术要素自由流动、妨碍价格灵活反应、阻碍竞争公平有序的不利因素,通过政策和制度创新,“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打破行政性垄断,防止市场垄断”[13],消除不利于市场有序健康运行的各种因素,不断完善市场运行体制机制。

三位一体的产权有效激励体制机制、收益分配有效激励体制机制和完善的市场运行体制机制,能够激发资本要素、技术要素和劳动力要素的活力和创造力,能够提高要素市场化配置效率。但是,如果缺乏健全的法治监管体制机制,三位一体的体制机制的作用也不一定能够充分发挥出来。资本要素所有权、技术要素所有权和劳动力要素所有权的权益,需要相应的财产权益保护法、知识产权保护法和劳动权益保护法的维护和保障;要素市场也是在相关市场法律法规的维系下才能健康有序运行。缺乏健全的法治监管体制机制,各种要素所有权的权益就得不到保障,市场运行也不可能健康有序。要素所有者因为权益得不到保障而缺乏市场化配置要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市场不能引导要素有序运行,要素配置效率也就难以提高。所以,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改革,必然要求健全法治监管体制机制。

四、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现实意义

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现实意义十分重要,概括起来,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指的是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不存在市场垄断和行政垄断,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价格灵活反应、竞争公平有序。技术要素是生产要素的一个重要方面,技术市场是否垄断、技术要素能否自由流动、价格能否灵活反应、竞争能否公平有序,直接影响市场体系统一开放和竞争有序的程度。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内在要求建设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的市场运行体制机制,也就必须通过深化改革,破除行政垄断和市场垄断,消除一切制约市场健康有序运行的不利因素。之所以认为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有利于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就是因为这个道理。从我国市场体系的现实状况来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程度不是很高,技术要素行政垄断和市场垄断的现象客观存在,知识产权制度也不尽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技术要素自由流动、影响价格对技术要素稀缺性的反应程度和技术要素公平有序的竞争程度。客观现实呼唤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也就必然要求深化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2.有利于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有利于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完整的市场体系和完善的市场机制是建设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前面已经论述了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有利于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也就从一个侧面论证了它具有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作用。在此,只需要分析完善技术市场机制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作用和影响。市场机制指的是价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如果缺乏多元化的市场主体,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也难以充分发挥作用。构建多元化的市场主体是完善市场机制的一个重要内容。只有市场主体多元化,才能开展自由竞争,推动要素自由流动,促使价格灵活反应。市场主体多元化有利于完善市场运行体制机制,有利于要素市场化配置。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一种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制度安排,有利于发展多元化的市场主体。建设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发展多元化的市场主体,也就必然要求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市场主体多元化,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和竞争公平有序,是要素市场运行体制机制的基本内容,也是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改革的对象。所以说,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也就内在要求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建设和完善。技术要素市场是要素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意味着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也具有相应的作用和影响。

3.有利于提高要素配置效率,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市场活力,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经济发展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源于全社会创造力和市场活力。其中,市场活力能否激发出来,取决于市场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程度。市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程度高,市场活力就能充分激发出来,否则,就不可能充分激发出来。技术要素等的市场化配置改革,有利于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也就能够激发出市场活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全社会创造力能否激发出来,取决于要素所有者和使用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的程度。产权有效激励体制机制和收益分配有效激励体制机制能够激发要素所有者和使用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就能够激发全社会创造力。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改革,需要构建产权有效激励体制机制和收益分配有效激励体制机制,也就能够激发全社会创造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激发全社会创造力,也就必然要求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改革。现阶段我国全社会创造力和市场活力的水平不是很高,要素市场化配置水平和配置效率较低,极需要通过技术要素等的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改革,焕发出全社会的创造力和市场活力,以提高要素配置效率,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4.有利于提高劳动者和科技工作者的收入水平和增加他们的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实现美好生活需要

劳动者和科技工作者的美好生活需要能否满足,取决于他们的收入水平和可自由支配的时间,也取决于社会财富的有效供给程度。有足够的收入水平只是实现美好生活需要的一个方面,没有足够的可自由支配时间照样享受不了美好生活。反过来也是一样。技术要素等的市场化配置改革,要求完善产权有效激励体制机制,有利于维护劳动者和科技工作者的权益;要求完善收益分配有效激励体制机制,有利于提高劳动者和科技工作者的收入水平。技术要素等的市场化配置改革,能够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和生产力水平,增加财富供给。无论提高收入水平还是增加财富供给,都有利于满足劳动者和科技工作者的美好生活需要。技术要素应用于生产,能够节约劳动时间,使劳动者和科技工作者有更多的可自由支配时间,享受美好生活。所以说,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能为劳动者和科技工作者享受美好生活提供充分条件。目前,我国劳动者和科技工作者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程度还不是很高,既有财富不能充分供给方面的原因,也有收入不高和可自由支配时间不足方面的问题。所以,需要加快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改革的步伐,增加劳动者和科技工作者的收入和可自由支配的时间,扩大财富的生产和供给,最大限度地满足他们的美好生活需要。所以说,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有利于缓和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

5.有利于推动制度创新和理论创新

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的有序健康发展,需要技术要素产权的有效激励和收益分配的有效激励,也就需要创新产权制度安排和收益分配体制机制。技术要素是不是资本、能否成为科技工作者的资本,技术要素如何资本化为科技工作者的股份,以及通过何种制度安排能够合理界定劳动权益、资本权益和技术要素权益等等,是产权制度和收益分配体制机制创新研究中面临的问题,需要通过理论创新做出回答。通过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深化认识,我们深刻感觉到,技术要素同资本要素和劳动力要素相结合,在生产过程中不仅能够生产出自身的价值(转移价值),还能够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水平,降低个别价值,形成超额剩余价值。技术要素在生产过程中能够实现它的价值及其增值,具有资本属性,技术要素是资本。技术要素资本化为科技工作者的股份,科技工作者通过持有股份占有技术要素资本的价值增值,技术要素能够成为科技工作者的资本。技术要素资本化为科技工作者股份和劳动力资本化为劳动者股份的制度安排,有利于合理界定劳动权益、资本权益和技术要素资本权益,能够维护劳动者、科技工作者和资本所有者的权益,因而能够激发三者市场化配置要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不只是需要制度创新和理论创新,而且也能够推动制度创新和理论创新。

6.有利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和政治经济学体系

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提出来的改革目标,需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理论进行诠释,也就必然要求建设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和政治经济学体系。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13]的政治主张,目的就在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作出理论解释,以坚定人民的改革理念和信心。技术要素资本、劳动力资本、技术要素资本化为科技工作者的股份、劳动力资本化为劳动者的股份等等,是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中需要深入认识的理论概念和制度安排,需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理论,才能诠释上述概念。可以说,这些理论概念和制度安排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所要研究的问题,也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和政治经济学体系建设的内容。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不只是需要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和政治经济学理论作为指导,而更重要的是它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和政治经济学体系的建设提供了需要研究的理论对象,增添了需要探索的理论内容。

五、结语

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能够促进技术要素自主有序流动,提高配置效率;能够激发科技工作者创造力和市场活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技术要素具有商品属性,能够通过市场化的配置方式,提高配置水平和配置效率。技术要素作为商品交换,科技工作者获得技术要素价值转换的价格收入,需求方(资本所有者)购买技术要素并将它同资本有机结合,把技术要素变为他的资本,通过提高生产力,降低个别价值而获得超额剩余价值转化的超额利润。技术要素具有资本属性,在生产过程中以转移价值的方式再现它的价值。技术应用于生产,是提高生产力水平和形成超额剩余价值的重要原因,技术要素贡献的超额剩余价值是它的价值增值,技术要素是资本,而不仅仅是商品。技术要素资本化为科技工作者的股份,科技工作者通过持有技术要素资本股份,参与股份分红,能够占有技术要素资本的价值增值。技术要素资本化为科技工作者的股份、劳动力资本化为劳动者的股份,有利于合理界定劳动收益、资本收益和技术要素收益的边界,形成收益分配有效激励体制机制,因而能够提高劳动者、资本所有者和科技工作者市场化配置要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能够增加财富的生产和供给,能够提高劳动者和科技工作者的收入水平和增加他们的可自由支配时间,有利于满足劳动者和科技工作者的美好生活需要,因而有利于化解社会主要矛盾。同时,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内在要求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理论水平和认识水平。

猜你喜欢

市场化劳动力工作者
关爱工作者之歌
致敬科技工作者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试论二人台市场化的发展前景
离市场化还有多远
普法工作者的“生意经”
利率市场化对中小银行的影响研究
羌绣市场化发展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