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特种畜禽养殖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2021-01-13朱红卫睢富根吉进卿王献伟黄炎坤韩占兵岳草子徐泽君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1年1期
关键词:特种畜禽养殖场

●朱红卫 睢富根 吉进卿 王献伟 黄炎坤 韩占兵 岳草子 徐泽君※

(1.河南省畜牧总站 河南 郑州 450008;2.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46)

特种畜禽养殖具有“小动物、大市场”的产业特色,在农业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畜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生态环境的治理,使得小众特养成为多数养殖户的选择,特种畜禽养殖越来越成为畜牧业养殖的有效补充。但特种畜禽养殖存在历史短、行业认识不足、产业研究不透彻、发展方式落后、研究体系不完善、产品加工开发滞后等现实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特种畜禽产业的健康发展。对此,我们组织行业有关专家,对全省特种畜禽养殖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一些发展对策,以期为政府制定特种畜禽管理办法、养殖场(户)科学养殖提供参考依据。

1 特种畜禽养殖发展现状

据调研,河南省现有特种畜禽养殖品种11个,养殖场(户)278家,分布在全省18个省辖市9个直管县。通过表1分析可知,目前,河南省特种畜禽养殖场(户)中占比较大的主要是银狐(30.58%)、雉鸡(16.19%)、鸵鸟(11.51%)、貉(9.35%)、梅花鹿(8.63%)、火鸡(7.91%)、珍珠鸡(7.19%),其养殖场(户)数和饲养量具有形成规模发展的潜力,在全省具有形成产业发展的优势。其他养殖场(户)饲养少量北极狐、马鹿、水貂、番鸭等,总占比8.64%。

表1 河南省特种畜禽养殖情况统计表

2 存在问题

2.1 特种畜禽养殖盲目性大

由于特种畜禽本身的特殊性,大多数种类的特种畜禽产业发展还不够充分,人们对该行业的认识与现实也有一定差距。但特种畜禽养殖业具有高回报率的特点,受该行业高利润的诱惑,出现了养殖炒作多于实质的现象。有些种类的特种畜禽养殖技术还不成熟,生产中也不注意专业技术及市场信息的补充和更新,导致养殖风险加大。目前,特种畜禽养殖除了国家允许饲养和利用的品种外,在市场上还能见到一些经济性状不明显、开发难度较大或是根本不存在消费市场的品种,甚至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也被当作特种畜禽来推广,这对特种畜禽养殖行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2.2 良种化程度低、繁育体系发展不均衡

总体来看,特种畜禽的育种自有化和良种繁育体系发展极不均衡,除水貂、狐、貉、梅花鹿等有良种繁育体系外,大多数品种严重缺乏良种繁育体系。即使有良种繁育体系的种类,到了扩大生产商品这一阶段,大多数养殖场采用自繁自养的模式,缺乏科学的选育选配,系谱混乱、遗传背景不清,造成品种退化,生产性能严重降低。

2.3 特种畜禽养殖门槛低,防疫问题突出

特种畜禽养殖的发展历史短,品种繁多,而且缺乏专业的研究机构和人员,导致生产中很多技术问题没有办法解决。特种畜禽养殖门槛低,饲养环境差,大部分品种没有可参考的行业标准,饲养管理粗放,营养水平不能满足特种畜禽生长和生产的需要,养殖收益下降,产品质量不高。特种畜禽产业规模小,没有得到相关管理部门的重视,科研力量投入不够,绝大多数特种畜禽缺乏配套的饲料、兽药、疫苗,特种畜禽疾病防控不力,导致疫病广泛蔓延,在生产上造成较大损失。

2.4 形成地标性特色产品,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

特种畜禽养殖前景普遍较好,大部分企业及养殖户基本都有固定的销售渠道及销售模式,但多数规模较小,仅能满足区域内部分市场需求,市场和价格均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特种畜禽产业由于缺乏相关政策引导与项目资金扶持或养殖补贴,抵御风险、扩大规模的能力较差。当前特种畜禽养殖业尚处于生产力较低下、多而散、小而全的状态,这种多而分散的经营机制不仅制约了自身的发展,面对市场竞争,缺乏抗风险的能力和长足发展的后劲。

特种畜禽产品深加工企业缺乏,影响产业发展。深加工能力缺乏,行业凝聚力不足。特种畜禽产品综合加工利用落后是造成特种经济动物生产不稳定的重要因素,也是特种畜禽养殖业受国际市场调节而出现被动局面的主要因素。特种畜禽产品深加工技术和经济动物产品综合开发利用未得到充分发展,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产业的发展。

2.5 专业研究机构较少,科研人员不足

特种畜禽产业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历了一个非常迅速的发展历程。从特种畜禽产业现状看,一些特种畜禽产业已经发展到相当规模,但与之相匹配的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发展速度却滞后于产业的发展。目前,省内专门从事特种畜禽研究的机构只有有限的几家单位,专业研究人员很少,研究经费严重不足,这就导致特种畜禽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难以有效解决,严重制约了特种畜禽产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3 发展对策

3.1 选择合适的特种畜禽种类

强化法律意识,对国家一、二类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规范管理,禁止饲养。参考《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名录》发布的允许经营利用的物种名单,同时要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办理相关的饲养许可手续。一要选择饲养技术成熟、种源充足和供求市场较大的物种;二要选择适合本地区饲养的物种,且具有综合开发价值的特种畜禽品种;三要考虑社会文化和习俗的发展与变化,因地制宜,避免选择那些饲养技术尚不成熟、会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新奇特物种。

3.2 建立良种繁育体系,规范品种市场

根据不同特种畜禽发展现状和发展水平,结合不同地区的品种资源优势,对特种畜禽发展较快的地区重点扶持,组建原种场,定期从国内外引进良种,进行扩繁,培育良种,加快特种畜禽良种培育进程,尽早实现我国特种畜禽良种自由化。建立特种畜禽品种评定机构,对品种质量加强监督,杜绝特种畜禽的非审定品种在市场蔓延,保护广大特种畜禽养殖者的利益。

3.3 完善相关配套技术服务体系,推广特种畜禽生产新技术

特种畜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必然导致相应的饲料、兽药种类和市场需求量扩大。开发和生产特种畜禽专用饲料和兽药,建立完善的饲料和兽药生产、供应及配套技术综合服务体系,可最大限度地发挥特种畜禽生产的潜力,增加经济效益,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保证特种畜禽养殖业稳定健康发展。近年来,广大养殖者和科研工作者研究总结了不少特种畜禽生产新技术,如鹿、貉、貂、狐品种改良技术,鹿、狐的人工授精技术,狐、貉、貂的提前取皮技术,疫病防治及产品深加工、系列产品开发技术等。加强对特种畜禽相关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定期组织相关技术培训、论坛,帮助养殖场(户)更新技术知识,交流经验,获取更多的养殖及市场信息。

3.4 完善管理体制,规范销售渠道

特种畜禽饲养、产品加工业及其产品市场的管理法制尚不健全,行业规范性管理发展滞后,致使少数投机商乘虚而入,大肆炒种、倒种,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导致市场混乱。同时,由于缺乏统一的引导和管理,行业内还存在许多盲目竞争的现象。因此,加强法制管理势在必行,制定特种畜禽产品标准,规范销售渠道,建立产、加、销一体化的经营体系。开发研究适应市场需求的名、优、新产品,建立产、加、销联合体组织,为特种畜禽养殖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

3.5 加强产品综合开发,提升产品附加值

发展特种畜禽养殖市场无法预测,技术配套滞后,风险往往较大,更需要养殖场(户)增强市场风险意识,适当扩大或缩小养殖规模,或者改变养殖品种,准确把握市场“脉搏”。

特种畜禽养殖业的出路是优质产品的深加工和产品综合开发,通过产品的深加工和综合开发,形成系统的产业链,这样特种畜禽生产不仅能适应市场的需求变化,也可提高市场的竞争能力。

猜你喜欢

特种畜禽养殖场
特种加工技术在航空航天制造中的应用专刊
牛!这家浙江本土料企19年专注特种板块,2021年增量50%
现代生态养殖场认证常见问题及对策
我国大型畜禽规模养殖场全部配套粪污处理设施装备
畜禽夏季喂野菜 防病快长真不赖
菌株出马让畜禽污染物变废为宝
夏季养畜禽 驱蚊有妙招
上海祥欣畜禽有限公司
小型地面特种机器人初露锋芒
邯郸新兴特种管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