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语言学视角下语言隐喻模式及特征探析

2021-01-12文昌多杰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24期
关键词:应用语言学

文昌多杰

摘要:在隐喻研究中,西方早期主要分为贬义派和赞颂派,代表人物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认为,隐喻是一种用一个词代替另一个词来表达相同意思的语言手段,并强调隐喻的主要功能是修饰。应用语言学的核心内容是语言上的教与学,研究在真实情景下语言的运用,在此角度下,进行应用语言学视角下语言隐喻模式及特征研究,在继承传统隐喻研究形式、结构和逻辑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与发展隐喻理论。

关键词:应用语言学;语言隐喻模式;隐喻认知

引言:

语言隐喻模式在真实语言语境中的运用与实践经验是其广泛应用的必经之路,研究应用语言学视角下语言隐喻模式及特征,有助于进一步发展隐喻理论。本文从应用语言学的角度确定了语言隐喻模式的特征,从特征出发,深化分析了语言主体与隐喻的关系,通过实践经验充分揭示了隐喻的本质和作用。

一、语言隐喻模式的认知阶段性特征

应用语言学视角下,隐喻是两个域之间的映射关系,其认知方式与脑的运作方式有密切关系,而语言认知的物质基础是大脑,隐喻认知同样如此,由于隐喻语句至少包含两个及以上含义,大脑对于隐喻的加工过程比一般的语言要复杂,也就是说,不同于一般语言,语言隐喻模式具有阶段性特征,在其形成的初始阶段和成熟阶段具有不同的加工模式。在初始阶段,隐喻理解用两步加工模式;在成熟阶段,采用一步加工模式,这种模式更接近于“电脑加工”模式。依据纯匹配的特征比较论,隐喻需要执行其对应阶段的加工模式。初始阶段的两步加工主要根据字面意义隐喻的理解来分工,理解流程使人们理解隐喻语言比原语言更费时,听者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匹配隐喻特征,找到不同于主题原意的隐喻要素。语言隐喻意义与语言字面意义有着某种共同的属性,这些属性之间存在相互联系,然而并非所有的隐喻意义都得通过字面意义的理解才能获得,大多数的日常用语并不是以传统的隐喻建构而成的,而是将其加工。通过这种模式可知,常用的概念化的隐喻表达基本上可以和其它一般本义表达一样,不需要初始阶段中的迂回步骤,直接进入加工即可。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是在特定的语境中,语言隐喻意义直接加工,其语言主体表面意义直接被忽略掉。从整体上看,应用语言学视角下的隐喻发展的某个阶段可以用其中某一种模式来解释。隐喻从初始阶段的两步加工到成熟阶段的一步加工,就是一个语言主体的隐喻从诞生到死亡的演化过程。基于人们使用语言的经济性,隐喻和字面具有一定的共同属性,这一特点在隐喻认知的初始阶段尚未体现完全,而一个人在理解隐喻时,会尽量在本义和隐喻之间建立联想,寻求相似性,这种联想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特定的联想逐渐减少,最后认知主体甚至能够脱离字面意义,直接将隐喻体投入到本体之上,此时也标志着隐喻到达了成熟阶段。从上述内容可知,从隐喻的产生到人们的普遍接受是一个语言隐喻进化的过程。从新隐喻的产生到新隐喻的消亡,都与本体相对应。在转化过程中,它呈现出阶段性变化的特征,取决于认知主体对它的熟悉程度。

二、语境依赖性特征

从应用语言学的角度来看,语言隐喻对语言应用语境有很大的依赖性,不同的语境对同一隐喻有不同的理解,隐喻在两个不同的范畴之间进行映射,在映射的过程中,语境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语言语境通常分为客观语境和主观语境,主观语境是认知主体对隐喻的熟悉程度,而主观语境又受个体的文化水平、年龄、经验等因素的影响。上下文是影响隐喻理解的客观因素,如语境、文化背景等。在应用语言学的视角下,语言交际主体忽视了主观能动性对语言理解的重要作用。隐喻认知首先取决于认知主体对具体隐喻的熟悉程度。语言形式就是交际场景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语言本身并不存在本义,只有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说话人与听话人的语言交际才有明确的意义,才有具体的意图。由此可以看出,只有交际情境才能决定一种表达是否隐喻,而且二者之间有着很强的依赖性。

三、语言隐喻模式的空间方向性

语言隐喻模式的空间指向来自人与自然的交互作用,并通过交互作用形成若干列隐喻,它们以空间方位作为参照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概念。通过人类与自然的互动,形成了用方位词来表达抽象概念的语言,在实际的交际活动中,人们的语言思维和事物认知能力往往出现偏差,很容易把注意力投到现象的、非空间方位的概念上,通过叠加操作,形成隐喻化的转换,其语言表达不是任意的,而是基于某种物质文化经验,在自然界中,非空间方位与空间方位之间形成了不可分割的关系。“前、后”概念在空间方位上对人们表达时间概念十分重要,在语言中也有许多体现,在隐喻与语言本体的表述上很容易出现偏差,因此,对“前、后”时间隐喻的理解和建构必须保持一致。一般情况下,空间方位的时间隐喻映射遵循恒定原则,其内部结构完全映射到时间概念,对时间“前后”的理解符合对空间“前后”的认知。当分析时空中的“前后”隐喻时,可以把这些不同的空间隐喻过程,通过可视化的方式,以可见的形式呈现出来,这样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语言中的隐喻。从“前后”来看,出现了单独语素、单单词隐喻思维和隐喻过程。除了这些,还有“上,下”和“左,右”两组比喻。

结论:

本文围绕着语言隐喻模式及特征展开研究与分析,在原有研究资料和文献的支持下,研究应用语言学视角下语言隐喻模式及特征。研究发现语言隐喻模式具有的多种特征,将这些特征应用到语言应用中,对语言学习者和相关研究有较大的理论价值和應用价值。但是研究内容受到时间、精力和相关经验限制,对语音隐喻模式的实际应用方面即相关语句具体分析等,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和缺憾,在运用语言隐喻模式上还需要进一步深入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台启昊.隐喻及其对第二语言教学的启示[J].英语广场,2021(04):56-59.

[2]刘家琪.基于应用语言学的英语语言交际中隐喻研究[J].校园英语,2018(37):240.

[3]埃琳娜·塞米诺Elena Semino,潘红,郑晓岚.基于语料库的元语言评述术语“混合隐喻”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5):36-48+168.

猜你喜欢

应用语言学
复杂动态理论视角下关于应用语言学的研究
试述应用语言学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整合应用语言学与高校英语教学之间的关系
应用语言学视角下的英语文化导入教学研究
语料库下的应用语言学学术语篇发展趋势分析
《红楼梦》“宝黛钗”之间称呼语研究综述
应用语言学视角下大学英语教学探究
你的“口气”他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