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教学初探

2021-01-12赵黛杨静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24期
关键词:纸盒数学课长方体

赵黛 杨静

《新课标》指出:“好的数学教育应该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由此可见,新课程是把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摆在了突出的位置,要求教育从育分转变到全面育人的新维度。

因此,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大量的刷题,死记硬背的陈旧方式方法随之淘汰,快乐学习和玩转数学便成为一种教学常态。课前学生对知识的初探,课中对知识的深入研究,课后的拓展性研究,常常用到实验、演示、操作、测量等数学游戏活动,不仅学生动手能力增强,理解更清晰,而且学生快速从师生关系中的学习者转变到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教授者,学习效果成倍提升。

在省级课题《基于“四自”育人的课程融合实践研究》活动下,我们开展的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研究也有颇多收获。

一、数学实践活动教学探究再认知。

1、数学实践活动课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演示多,学生的动手少,现在倡导以学为中心,则学生实践活动在时间上为主。活动遵循实践性原则和 开放性原则。

2、 数学实践活动与学校的数学课异同点。

①从目标分析。数学课有大纲统一要求;而数学实践活动要求积极参与,探索知识。同时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②.从内容分析。数学课教材统一;而数学实践活动的内容不统一,一般以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为基础,进行提升拓展。

例如人教版五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中,已知长方形a=16厘米,b=12厘米,四个角各剪掉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利用剩下部分做长方体盒子(纸的厚度忽略不计)。求这个盒子的体积。

采用对比实验教学:

A组:数学课中,先复习体积公式,然后在老师的示范下,学生观看从剪到折的过程,观察长方形纸从二维到三维纸盒的转变,找出长方体长14厘米、宽10厘米、高1厘米,由体积公式:V=abh,得知纸盒的体积(16-2)×(12-2)×1=140立方厘米。

B组:活动课中,第二组学的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每人准备一张长16厘米,宽12厘米的纸,你能利用这张纸做一个无盖的纸盒吗?怎么办呢?分组活动,历经猜想,探究,汇报,总结的过程。计算出纸盒的体积(16-2)×(12-2)×1=140立方厘米。老师质疑:怎样剪,纸盒的体积最大呢?再次引发学生的深入探究。学生分组交流,讨论探究的方法和步骤。

完成表格: 各剪4个1厘米的小正方形,剩下的纸折叠成的无盖长方体纸盒,体积=140立方厘米;剪2厘米的小正方形,长方体的体积为192立方厘米;剪3厘米的正方形,体积=180立方厘米;

发现剪的正方形边长不同,纸盒的长宽高都是一个变量,高为2厘米时,纸盒的体积最大是192立方厘米。随后两组都采用同样的试题进行检测,A组的正确率为69.1﹪, B,组的正确率为90.9﹪,有效的数学实践活动证明: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又在学习中进一步实践,所学的知识更加牢固。③.从空间分析。数学课以课堂教学为主,而实践活动还可以延伸到室外进行。

如在教学学人教版三上《长度单位》时,我们以操场为教室,学生分组测量1米,10米,100米,10个100米是1000米,感知1千米的距离,知道几米和几千米是单位长度的叠加,会用米和千米表示物体间的距离。

通过实验操作,学生发现水的体积不变,底面积发生变化,从而水柱的高度发生了变化。20×16×7=2240(立方厘米)2240÷16÷10=14(厘米)。善于观察的孩子还发现,长方体在向右翻转后,16的边不变,所以还可以20÷10×7=14厘米来计算。同一个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会有不同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二、教学关系的转变。

以往教师按照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学生只需要在老师的蓝图中按图索骥,获取知识和能力锻炼。现在,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活动要有实践性、研究性、针对性和开放性特点。因而,活动主要是学生实践为主,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探究过程中的发生现象,总结提炼形成的结果,并认识自己及组员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的发展。

三、数学实践活动具备完整的教学过程。

数学实践活动有以下主要步骤:

例如,一个长方体容器,a=30厘米,b=20厘米,h=20厘米,倒入4厘米的水,在水中央放一个棱长为10厘米的正方体,水的高度是多少厘米?理解题意后,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很快做出误判,跃跃欲试。老师适时点拨,以前都是浸没在水中,底面积不变,此题有什么不同呢?

步骤如下:

1、分组试验,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分组填写试验单。学生汇报:水面上升没有浸没正方体,水柱呈“回”字形,底面积是(30×20-10×10)500平方厘米,这是这道题的难点和解题的关键,高是30×20×4÷500=4.8厘米。

2、实践活动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最后学生总结长方体的体积在生活中可以幻化出许多变式题,需要大家仔细分析,从已知条件入手灵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数学实践活动要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必须以生活问题为载体,培养学生运用意识,最终实现“四自”育人目的。

实践活动可利用学生生活中的人和事,适时创设情境。 例如在学习常见的数量关系:单价 ×数量=总价,事先安排孩子在超市购物活动或周末在小区卖菜的活动,体验生活,认识劳动的意义和价值,积累数学学习的生活经验, 通过“从购物你知道些什么?”“你发现什么?”等问题。让学生感知单价、数量和总价以及三者之间的基本关系和变式。

教育家皮亚杰说:“智慧自动作发端,活动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在实践中,学生的求知欲一旦被激发,学生的思维就会擦出创新的火花。例如,观察直角三角形,三条直角边分别是5分米,4分米和3分米,这三条边存在什么关系?有的学生通过大胆的猜测,得出a²+b²=c²,老师利用数形结合的办法讲解,公式的推导,强调这就是勾股定理。在我讲解完毕,一个一直在默默验算这什么的学生站起来,不自信地说:“老师,通过计算我還发现它们还有这样的关系:a²-b²=(a+b)(a-b)。”他并上台举例子演示5²-4²=(5+4)(5-4)。师生及时评价他的想法,及时追问,这位同学发现的规律叫什么?感兴趣的同学可以上网搜索了解,活动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探究数学奥秘的浓厚兴趣。

猜你喜欢

纸盒数学课长方体
拆拼长方体
拆装纸盒
探究组合长方体的最小表面积
纸盒里面捞小鱼
有趣的数学课
讨厌的理由
“网红”数学课
表面积是多少
折叠纸盒
不计算比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