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科临床治疗中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分析

2021-01-12于洪霞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100期
关键词:儿科抗菌用药

于洪霞

(吉林省梅河口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吉林 梅河口)

0 引言

小儿年龄较小,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疾病的抵抗能力不足,免疫力缺乏,若不加小心,容易被多种细菌所侵袭,导致多种疾病发生。儿科是临床中较大的科室,就诊人数较多,且患儿所患疾病种类较多,病情复杂,有些患儿病情严重且多变,给治疗增加了相当大的难度[1]。因此,在临床儿科治疗过程中,抗菌药物是较为广泛使用的一种药物,但是因为儿童的身体各项功能都还没有发育完全,他们不仅抗病能力不强,而且药物代谢能力和耐受性也很弱,所以在给患儿应用抗菌药物治疗之后,就很容易出现较多的不良情况,也就是副作用,而一旦发生不良反应,就会对患儿的用药依从性造成影响,而且对疾病的治疗产生不利影响,造成更加恶劣的影响,甚至导致死亡事件发生。由此,本研究主要探究在儿科临床治疗中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情况,意在为广大患儿造福。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资料均为本单位收集到的患者资料,是本单位在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期间收集到的患儿,共计80例,全部患儿均符合研究标准并由家长签署同意书,随后将全部患儿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下面分别介绍一下两组患儿的基本资料情况。在对照组40例患儿中,包括男性患儿30例与10例女性患儿,患儿的年龄为3-9岁,患儿的中位年龄为(4.00±1.30)岁,经过统计,本组患儿所患疾病为:毛细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上呼吸道感染。在观察组40例患儿中,包括男性患儿20例与20例女性患儿,患儿的年龄为3-11岁,患儿的中位年龄为(5.51±2.86)岁,经过统计,本组患儿所患疾病为:毛细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上呼吸道感染。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儿的基础情况,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具备较强的可比较性[2]。

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给对照组患儿应用常规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也不在用药工作方面搞特殊指导。干观察组:给观察组患儿在应用常规化抗菌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再辅以特殊的(有效、科学化)用药指导。主要内容为:在患儿住院后,医护人员要对患儿的情况进行详细了解,不仅要详细了解患儿的疾病与治疗情况,还要对患儿的生活等其他情况有详细了解,这样便于对患儿开展更加科学、有效的干预[3]。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安排其做针对性检查,治疗方案要有针对性结合检查结果和患儿的临床表现来具体制定,有一些问题一定要在应用抗菌药物之前明确,主要问题如下:要掌握一下患儿和家属是不是有过过敏史;要详细掌握患儿的生理反应[4],科学掌握抗菌药物的类型、剂量,并按照患儿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精准的选择;对口服药物进行优先选择,当治疗期间应用新型药物进行,选择要根据药物的性质,用药要科学合理依据说明书实施[5]。

1.3 统计学分析措施

对相关统计学资料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用(n,%)描述计数资料,并应用χ2进行检验,应用(均数±标准差)描述计量资料,并采用t值检验,倘若两组间存在P<0.05的数据,这就证明统计学意义在一定程度存在。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情况对比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情况对比(n,%)

2.2 两组副作用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药物副作用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在临床儿科疾病的治疗中,对儿童感染性疾病采取的治疗措施主要是用药治疗,主要应用抗菌药物治疗,但是由于儿童的机体尚未发育成熟,因此抗病能力较为衰弱,各种病菌很容易侵入儿童的身体,由此导致各种细菌性疾病出现,这不利于儿童身体发育,还会对其疗效及治疗依从性产生不利影响。其中,很多原因会造成儿科药物不良反应的出现,在导致不良反应的原因中[6],不仅有患儿的生理原因,而且还有药物的剂型剂量等方面的原因。而且临床中不合理的抗菌药物的应用可能把细菌耐药性引发,造成抗感染难度不断增加。目前,市场上存在诸多类型的抗菌药物,这就要求在临床治疗患儿的过程中,医生要对其进行专业的监督与指导,要根据患儿的实际病情为患儿科学合理地应用抗菌药物,经过治疗后,当患儿的疾病症状有所改善之后,可见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不断减少。在本研究的过程中,对患儿用药实施的是全方位的科学且有效地指导,还要将科学用药的药量与给药方法指出来,让患儿家属在有针对性地应用抗菌药物相关知识方面的能力显著提升,使得广大患儿家长在疾病有关知识与治疗知识方面有更加详细地了解,在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方面不断提高,进而使抗菌药物的安全可靠性获得显著提升[7,8]。

本次对收治的共计80例患儿的一般资料进行分析并进行合理分组,将全部患儿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儿纳入40例,给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用药干预,给观察组实施科学有效的用药指导,在干预后分别总结两组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情况,其中,在治疗效果方面,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结果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对比两组患儿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对照组显著高于观察组,组间结果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综上所述,在儿科临床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对患儿合理开展抗菌药物的治疗,相关医护人员要全面了解患儿的情况[9,10],在详细掌握其情况之后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与治疗情况适时有效且科学地抗菌药物应用方案,这样,不仅能促使抗感染疗效的提升,而且也能促使药物毒副作用降低[11,12]。

猜你喜欢

儿科抗菌用药
什么是抗菌药物?
我国儿科急诊医学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精准用药——打造您自己的用药“身份证”
联合用药与单一用药在高血压治疗中的有效性对比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竹纤维织物抗菌研究进展
SSE教学模式在普通本科-儿科专业后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安徽推出儿科分级诊疗规范
我国将恢复儿科本科招生8所院校今年7月招生
第五届百姓安全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