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生物检验技术在慢性胃炎临床治疗中的意义

2021-01-11李艳杰

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 2021年17期
关键词:幽门螺旋杆菌慢性胃炎临床治疗

李艳杰

摘要:目的:分析微生物检验技术在慢性胃炎临床治疗中价值。方法:从2016年2月开始筛选患者,以门诊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入组,截止2016年8月,入选患者106例,根据患者的意愿、结合入院顺序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入组患者53例,对照组采用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片治疗,观察组Hp 呼吸检验,其中阳性者,阳性者进行Hp根除治疗,采用大肠埃希菌和大肠菌群测试片检测患者的肠道菌群情况,出现菌群紊乱的对象,给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结果:未见退出例。观察组控制+显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获得控制时间、6个月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胃炎临床治疗中进行微生物监测,指导辅助治疗,可增进疗效。

关键词:慢性胃炎;临床治疗;幽门螺旋杆菌;肠道菌群紊乱

【中图分类号】 R44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1)17--01

慢性胃炎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生活工作压力大,精神心理疾病发生率逐年上升,随着危险因素的增多,慢性胃炎的发病率也隨之上升。慢性胃炎的病因复杂,临床治疗以质子泵抑制剂、抑酸药物、抗炎药物为主,有报道显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胃肠道菌群紊乱可能与胃炎发生进展有关。为此,医院尝试对慢性胃炎患者开展相关检查,针对病因治疗,取得一定成效。

1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6年2月开始筛选患者,以门诊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入组。纳入标准:①明确诊断;②活动期,以消化道症状入院;③年龄18~65岁;④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需要手术治疗;②合并其他类型严重的器质性、系统性疾病,如脑卒中;③其他类型消化道疾病,如结直肠炎;④其他可能导致消化道症状的疾病,如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功能病变、尿毒症;⑤需要手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⑥认知精神障碍;⑦无法获得随访;⑧酗酒,药物滥用;⑨进行过幽门螺旋杆菌根除治疗;⑩近1个月出现腹泻,食物中毒病史吸毒;k近1周自行用药治疗史;l哺乳期、妊娠期女性;m药物禁忌症。退出标准:①未按照用药;②依从性差;③采取其他治疗方法;④失访;⑤严重的不良生活习惯,如加班、饮食不规律等;⑥服用计划外的药物;⑦自行退出。截止2016年8月,入选患者106例,其中男60例、女46例,年龄22~57岁、平均(43.0±5.6)岁。病程6个月~3年,平均(1.7±0.6)年。疾病严重程度:轻度40例、中度50例、重度16例。根据患者的意愿、结合入院顺序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入组患者53例,两组对象年龄、性别、病程、疾病严重程度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雷贝拉唑,20mg/次,1日2次,联合莫沙必利片,5mg/次,1日3次,口服,8周1个疗程,同时医嘱规律作息、饮食,禁喝红茶等刺激性饮食,戒烟酒。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Hp 呼吸检验,其中阳性者,进行Hp根除治疗,联合阿莫西林0.5g+克拉霉素0.25g,1日1次,联用10日,雷贝拉唑餐前5-10min服用,阿莫西林、克拉霉素餐后10-20min服用,同时采用大肠埃希菌和大肠菌群测试片检测患者的肠道菌群情况,出现菌群紊乱的对象,在根除Hp治疗后,给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0.5g/次,3次/d,联用1周。

1.3  观察指标

8周后评价疗效。获得控制时间,疗效,停药后6个月复发率。

1.4疗效判定

控制:腹痛、腹胀等消化道症状消失基本消失,无中重度症状,生活、工作不受,症状总积分降幅>90%。显效:腹痛等症状明显改善,无重度症状,症状总积分降幅75%~90%。有效:腹痛等症状有所改善,症状总积分降幅50%~74%。无效:腹痛等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加重,症状总积分降幅<50%[1]。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计算,活动痊愈时间服从正态分布采用(Mean±SD)符号(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疗效与复发率采用x2检验比较,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未见退出例。观察组控制+显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获得控制时间(2.3±0.9)个月,低于对照组(3.5±1.0)个月。观察组6个月复发率1.9%(1/53),低于对照组20.8%(11/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慢性胃炎发生机制较复杂,可能与谨慎心理、饮食、遗传等因素有关,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Hp感染、胃肠道菌群失调可能是慢性胃炎发生、进展、复发的重要因素[2]。这可能与菌群紊乱、感染引起的胃肠道黏膜屏障功能障碍有关,Hp感染引起的持续性的组织细胞损害,肠道菌群紊乱还通过影响腹胀等消化道症状影响患者的食欲,从而导致饮食不规律,最终引起慢性胃炎发生、急性发作[3]。研究中,观察组开展肠道菌群检查、Hp感染检查,并以此指导辅助治疗,属针对病因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控制+显效率达到90.6%,明显高于对照组73.6%(P<0.05),与此同时患者的复发率显著下降。

小结:在慢性胃炎临床治疗中进行微生物监测,指导辅助治疗,可增进疗效。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012年,上海)[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3,33(3):5-15.

[2]张丹.慢性胃炎的治疗近况研究进展[J].临床合理用药,2014,7(1):175-176.

[3]王子恺, 杨云生. 肠道微生物与肠易激综合征 [J]. 中华内科杂志, 2013, 52 (03): 245-247.

猜你喜欢

幽门螺旋杆菌慢性胃炎临床治疗
克拉霉素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相关胃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荆花胃康胶丸联合PPI三联清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临床观察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中医体质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研究
兰索拉唑联合克拉霉素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治疗进展述评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排空功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