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人才培养状态数据平台建设及数据应用的探索研究

2021-01-11阳,陈

数字通信世界 2021年9期
关键词:状态部门院校

方 阳,陈 霞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00)

1 人才培养状态数据平台应用意义

1.1 实现对学校教学的宏观管理和监控

通过数据平台的建设有利于为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提供高职院校的教学相关数据,能够对区域内高等职业学校的整体发展状况进行准确把握,有利于教育体系战略以及政策的制定,实现对社会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明确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强化教学内涵建设,为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以及监督提供相应参考。

1.2 为高职院校的开放性教学提供保障

人才培养状态数据平台建设中随着平台建设的不断完善,会对平台的信息进行公开,并对平台上的数据和信息定期分析,使家长、用人单位以及社会各方面都能够了解学校的教学水平、办学现状以及人才培养效果等,是高职院校公信力建设的关键[1]。数据采集平台的建设中信息收集是对高职院校整体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工作的客观评价。高职院校通过平台对数据和信息的客观公布,有利于社会监督,为数据采集平台的构建提供相应的载体。

2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状态数据平台建设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2.1 高职院校的状态数据采集平台认知不清晰

数据采集平台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尚属于新生事物,学校管理人员对数据采集平台的认知不全面,不深刻。在数据平台上的数据报填中都是按照教育部门的要求进行填写,而且在平台的应用中仅限于数据的填写。高职院校内部在数据采集完成后忽视对数据的分析和比较,导致数据采集的应用意义降低。

2.2 高职院校对各项指标内涵的理解不透彻

人才培养状态数据平台建设是以《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为指导的,高职院校要想利用好人才培养状态数据平台必须要加强对《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的深入理解。但是从当前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状态数据平台的建设情况来看,学校对人才培养状态数据平台的认知不清晰,理解不深刻,在表格的填写方面仍然存在很多的分歧。不同高职院校对指标的理解存在差异,导致人才培养状态数据的填写和采集无法进行对比,影响数据分析效果和质量[2]。同时高职院校在填写过程中对指标内涵的理解存在差异,在填写申报内容是口径不统一,使学校内部数据最后的汇总和分析难度加大。

2.3 数据填写源头保证作用不大

人才培养状态数据平台建设是为了获得真实的数据,可以表现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真实状态,在数据中应该包括从招生到就业各个过程的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管理模式。而且从横向来看,需要覆盖高职院校所有的部门以及基层教师、管理人员和学生,保证数据应用的真实性。通过大量调查研究发现,当前高校负责状态数据采集和填写的人员仅局限在学校行政部门,无法对学校管理中各个学院以及各个环节有效认知。导致人才培养状态数据采集平台的指标设置以及数据填写准确性等都难以得到保障。

3 人才培养状态数据平台建设以及数据应用策略

3.1 加强人才培养状态数据平台应用的思想认知

高职院校会在统一的时间对状态数据采集信息进行上报,因此集中在一段时间内高职院校需要组织数据信息填报。在信息填报中需要各个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全部参与,做好各项数据填写。数学信息采集完毕后,领导以及教师在思想上认为平台建设已经完成,在之后很少会关注和利用平台信息。这种状态下人才培养状态数据平台的采集工作成为高职院校的时令性任务,忽视平台的构建意义,不注重对数据平台的常态化管理。从数据采集平台的构建意义方面来说,对高职院校内涵和外延的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促进高职院校的发展,改革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教学管理水平,促进教学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也是保证高职院校人才质量培养的重要方式[3]。因此高职院校的领导以及各个学院的教师都需要提升对数据平台构建的重视。

首先,转变传统数据采集平台建设管理理念,数据采集平台的作用并不是用来进行信息填报的,而是要学校提起重视,并对各项数字和指标认真建设。同时平台建设并不是朝夕可成,而是一个比较漫长、持续坚持的工作,将数据采集平台管理纳入到学校日常管理中,并在管理中扎实开展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其次,构建专门的数据平台的采集部门,当前高职院校在数据填报中负责的部门不统一,虽然每年都会开展填报工作,但是各部门都无法认同这项工作是自身的本职工作,而是学校强加的工作内容,甚至对这项工作产生不良情绪。这种情况下更需要加强对数据采集专门机构的建设,在数据平台采集机构中需要进行专门的岗位设置,并对这些岗位的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保证数据填报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3.2 注重人才培养状态数据平台的制度建设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状态数据平台的构建中,并不是为了简单的数据填写,而是需要通过数据的填写和分析,对学校人才培养的状态以及发展方向等进行梳理,及时查找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学校在人才培养中的自查、自纠。在数据平台管理中不仅需要注重对平台的建设,还需要加强对制度的完善,保证管理的科学性。在制度的建设中可以先构建数据采集领导机构,明确数据平台管理以及填报的各级负责人,并对填报的各项流程进行规范。为了提升管理效率,需要将数据平台的采集工作与员工个人以及部门考核工作结合,为平台数据采集的有效性奠定基础[4]。首先,构建状态数据平台的领导组织机构,为了提升对数据平台构建的重视度可以由各学院的院长担任组长,同时学校内部的行政人员作为组员,负责对状态数据采集工作的开展。其次,构建三级管理制度。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在状态数据采集平台的信息填报中,审核数据的人员往往仅限于几个人,而且各部门在填报的表格审核中不严谨、不完善,经常会出现填报数据出错、不一致等现象,需要进行返工。数据平台在数据采集中需要做到全校的覆盖,涉及的层级多,程序复杂,为了保证填报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将责任落实到个人。结合数据平台数据特点合理分配负责部门,保证工作归口的科学性。在管理中构建数据填报人、组织部门以及归口部门三级管理制度。填报人主要负责自身填报信息,归口部门负责对本部门业务信息内容的审核,组织部门负责对学校总体信息的审核。

此外,做好数据平台采集工作的考核。基于数据填报人以及业务归口管理的基础上,需要结合采集工作指标,构建考核体系,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到部门的最终考核工作中。考核指标的设定中需要严格按照分工,从数据的填报源头、组织结构以及数据审核等多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使评价指标量化。针对组织数据采集部门的考核,需要从填报制度制定、任务下发到任务完成进度等多个方面进行考核。归口审核部门的考核内容主要限定在填报数据的准确性以及完整性。

3.3 加强状态数据采集平台人员队伍建设

首先,保证数据采集平台人员对操作软件的熟练操作。当前高职院校状态数据采集平台系统具有多个版本,高职院校在数据的填报中不是对学校的各项指标数据进行单机汇总,其中还含有大量的网络数据库文件。因此在数据填报中每个学校都需要具有专业的,熟悉操作平台的人员进行操作,可以有效指导各部门按照规范填写各部门的填报流程,同时也为数据审核和汇总提供便利。并做好后备人员的储备,有效应对人员变动带来的管理问题,为数据采集工作开展提供保障。此外,保证指标填报内容的正确理解,熟练掌握平台的软硬件建设,明确各项指标的内涵,保证各项指标信息源填报的规范性。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人才培养状态数据平台建设已经成为当前高职院校发展以及人才培养方针制定的重要指导方法,但是从当前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情况来看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高职院校对人才培养状态数据平台的认知有误,操作不规范,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还需要结合人才培养状态平台构建现状,转变传统认知理念,采用科学的建设手段,保证平台信息的有效应用。

猜你喜欢

状态部门院校
联合监督让纪检部门不再单打独斗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状态联想
102个中央部门公开预算过“紧日子”成关键词
生命的另一种状态
坚持是成功前的状态
我国多部门联合行动打击网上造谣传谣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