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无线通信干扰和抗干扰技术分析

2021-01-11薛灏勣

数字通信世界 2021年9期
关键词:频点干扰信号运作

薛灏勣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研究所,陕西 西安 710068)

0 引言

在现代战争中,通信技术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能够为我方带来一定的安全保证,并且战争核心向信息化以及网络化靠拢,优先掌握信息则占据一定的战争主导权。战时专用的无线通信技术能够将情报信息进行稳定传输,并使战场内部的各个平台联系到局域网上、共同协作、发挥作用,进而形成专业的作战体系。

1 无线通信干扰技术

通常来看,无线通信干扰技术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跟踪式干扰技术,以及阻塞式干扰技术。对方通信时发出的信号,我方能够通过侦查技术进行识别以及测量,然后,可将通信频率调节至与对面一致,以进行干扰,这种技术在战时所发挥的作用极为显著,基于此,笔者整理了以下几种通信干扰技术及特点。

1.1 跟踪型干扰技术

跟踪式干扰技术的运作原理,是在我方进行侦测工作时、捕捉到对面信号后发射与对面频率相同的信号进行干扰作用。若干扰信号比较强,并与追踪目标的信号的频率有所重合,那么,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实现信号覆盖。具体到军事方面,跟踪型干扰技术有三种不同形式,波形,引导式以及转发式。其中,应用较为常见的是引导型干扰技术。常用的是引导式追踪干扰。该技术的操作流程和使用方法比较简单,通信人员只需进行侦测工作即可,直至侦测到外部的信号频率。同时,保证信号通信信息的时效性,保证第一时间能够干扰到外部未知信息的频率。

该技术的主要优点是能够以追踪形式直接对目标信号进行干扰,并且操作具有一定的简单性,不过,若想保证其干扰效果,通信人员需进行检测,以保障干扰频率能够与目标信号频率一致。波形跟踪技术,主要是对图案进行有效破解、以实现干扰目标信号频率的目的,进而干扰通信。

1.2 阻塞式干扰技术

阻塞式干扰技术能够覆盖目标信号的全频段,然后发射相应的干扰信号对其进行针对性干扰。阻塞式干扰技术通常用于对外部信号频率识别失败的情况,或者无法识别目标信号的跳频规律,都可以采用这种阻塞式干扰技术,以最大化实现对目标信号频率的干扰作用。阻塞式干扰技术结合不同的应用环境和条件能够分为许多类型,其中,比较常用的一种类型是宽带阻塞技术。只有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才能对目标信号产生最好的干扰效果。在对目标信号的频率进行侦测时,可以选择并运用多种干扰技术、共同对目标信号进行频率追踪以及阻碍[1]。

2 无线通信主要抗干扰技术

2.1 跳频抗干扰技术

2.1.1 提高跳频组网能力

能够起到非常明显的抗干扰作用。通常来看,跳频组网能够使跳频通信功能具有一定的反侦察能力,并结合正确的跳频组网模式,侦测目标方面则无法将无规律的频率与其图案进行有效对比及分析,基于此,这种抗干扰技术能够可以明显增加我方跳频图案的破解难度,进而针对增强抗干扰、跟踪的能力。若侦测目标方对我方进行通信线路干扰,我方通信人员可以通过利用跳频组网、将其内部的路由中继部分选用其他链接线路进行连接。与此同时,在保证正确运用组网的前提下,还应开展部分通信战术手段,例如,跳频佯动,优化频率设置等方法。

2.1.2 将跳频的速率进行改变

在侦测目标方已经对跳频图案进行了获取以及破译后,则只能与干扰方进行对抗,并降低跳频的停留时间,以此加快跳频的速度。通常调频的速度发生变化有很多种情况,若跳频的速率比目标方的干扰速度要高,这时则可以有效开展跟踪式干扰技术;若此时的调频速度较为稳定,则表示跳速安全。调频的速率与抗干扰能力有直接影响关系,跳频的速率越高,那么抗干扰能力则呈正比例增强,反之亦然,若跳频速率低于安全跳速,则会被干扰在点式跳频通信系统中体现得尤为明显。跳频战术策略的有效应用能够起到非常关键的通信抗干扰、跟踪作用。这种方式的主要运作原理是将跳频频点的驻留时间进行随机变化,但这种呈现在表面的变化具有一定伪装性,侦测目标方在进行跳频图案的破译时,则能够有效提高其破译难度,以达到阻止通信干扰跟踪的目的。

2.1.3 针对性提高跳频图案的性能以及技术水平

这种方式能够有效起到对跳频图案之间的对抗作用,尤其针对波形干扰技术。具体到实际技术操作方面,跳频图案具有一定的优势,并且破译算法十分的复杂,重复的周期较长,以及具有较强的随机性等特点,算法以及跳频密钥能够灵活运用。从具体的使用方法来看,正确的设置跳频图案非常的重要,以便后期能够正常结合该跳频图案进而有效执行战术,不同的跳频图案对应着不同的战术类型,通信人员一定要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通信方案。同时,要根据不同的作战情况,合理的将跳频图案以及密钥进行有效分配,才能投入后续使用。通信人员在进行侦查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电磁波的干扰情况,以最大限度增加破译难度。

2.2 抗阻塞式干扰

2.2.1 信道搜索技术在抗阻塞式干扰技术中,该技术的主要运作原理是建立在正式开展通信之前的时期、对将要使用的频率进行搜索及扫描,并对频点进行检测工作,以有效排查各类干扰因素。若不存在干扰因素,该频点可以保留并继续使用,若该频点在检测过程中出现干扰现象,则应及时弃用并排除。当频段通过有效检测后,可以利用这些频点组成新的频率子集,并使通信的双方在这个新建立的子频率集的内部进行实时通信。一旦阻塞式干扰技术对系统产生了影响、使其无法正常运作,这种情况下可以重新对空闲、安全的信道进行搜索,继续寻找干扰程度较低的频率子集、形成有效通信渠道。

2.2.2 自适应跳频技术

该技术的有效开展能够使跳频处理条件进行相应的改善,通常来看,干扰频点的最大容量占频率子集的30%左右,以实现1/3频率数的干扰战术策略。这是阻碍跳频抗阻塞干扰技术的关键部分,该技术能够在通信过程中进行有效侦查,以实时掌握通信频率的具体情况,最大限度的避免干扰。同时,该技术还能对已经被干扰的频点进行有效删除,确保通信的两端能够在安全、没有干扰作用的频率集中进行通信。该技术在通信过程中能够有效产生抗干扰作用并进行躲避,并对具有干扰性的频点进行及时删除,以保证通信渠道的安全稳定性。如果能够将上述两种技术进行有效融合,通信侦测系统则会有更加优良的抗干扰能力,增强信息的安全性。

2.2.3 频率点区域的处理技术

阻塞式干扰技术具有一点的区域局限性,技术执行的时间也非常的固定。在具体通信情况中,还存在不同类型的阻塞式干扰——动态阻塞干扰。例如,侦测目标可能以扫描式阻塞干扰技术对我方通信进行干扰,所以,针对这种情况来看,单一抗干扰技术的开展范围较小,势单力薄,通信人员应该结合频率集以及时间方面展开联合检测工作。开展联合检测工作时,通信人员需在频道段对干扰信号进行有效筛查,并确定其干扰信号的特性,同时,还要对干扰信号的时间信息进行检查,以确保信息来源的准确性。该项技术是一种具有支援作用,且非常有效的通信措施。如果将频域处理技术与自适应跳频技术进行有效结合,则能够起到非常不错的阻塞干扰作用,对通信过程中的动态阻塞进行实时干扰。其实,固定阻塞式干扰技术也属于动态阻塞技术中比较特殊的类型。

2.2.4 自动更换频率表

在通信系统被侦测目标进行阻塞式干扰后,这时可用的频率点非常的少,并且,跳频通信系统已经处在运作超负荷的水平,通信能力也无法继续增强,对通信现状没有太好的应对措施。针对这种紧急情况,自动更换频率表能够有效改善通信系统的运作环境,并缓解其运作压力。该技术的主要运作原理建立在还存在可用的频率资源的基础上,若频率表已经被严重干扰、无法进行正常作业,那么通信的双方会自动切换到其他的、全新的频率表继续或完成通信。该技术严格来看,是频率自适应技术的另一种延伸,开展该技术则需首先考虑切换的频率表限度,对系统的运作极限需进行全面了解,以及保证切换时间、信息传导的同步性[2]。

3 结束语

总的来看,通信技术手段的优劣对信息安全性以及完整性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尤其在军用范畴中,战时通信传输以及抗干扰技术的有效应用能够为我方提供更加完备的备战系统,而无线通信干扰技术以及抗干扰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是作出回应与反击的重要因素,加强对抗干扰通信技术的研究能够使信息在传输时的时效性得到保证。

猜你喜欢

频点干扰信号运作
基于小波域滤波的电子通信信道恶意干扰信号分离方法
基于DJS的射频噪声干扰信号产生方法及其特性分析
浅议耶律德光于大梁城的政务运作
基于变邻域粒子群的短波频率选择算法
企业创新机制的设立和运作研究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光纤通信干扰信号定位方法
LTE系统下D2D功能高层协议探析
一种高速跳频图案的高效同步方法
歌剧艺术市场化运作的可行性研究
传统媒体微信运作六要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