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隐性课程视角下医学院课程思政构建

2021-01-11李继光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21年1期
关键词:医学院隐性医学生

李继光,瞿 平

(哈尔滨医科大学,哈尔滨 150086)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思政教育不仅局限于思政课程,所有学科的课程都应该协同思政课程发挥协同育人的作用,形成课程思政体系。2014年,教育部、国家卫生计生委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在深化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生培养改革方面,提出要加强医学人文教育和职业素质培养[2]。结合医学生教育的特点,为培养具有人文素质的医学生,医学院应把人文元素有效融入课程思政体系建设中,兼顾思政和人文两大要素,使思政教育和人文教育同向而行,并把隐性课程和显性课程相结合,形成具有医学特色的全方位育人课程思政体系。

一、医学院课程思政的内涵及其开展的必要性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3]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健康已经成为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民健康的保障应该被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而医学生的培养质量则是人民健康得以保障的基础。在新时代背景下,思政教育关系着培养什么样的医学生、为谁培养医学生和如何培养医学生等根本问题。基于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性以及传统医学人文教育的不足,课程思政在医学院拥有了新的内涵,其是思政元素和人文元素的有效结合体,而具有医学特色的课程思政的开展,对于医学生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 医学院课程思政的内涵

课程思政是指依托、借助于专业课、通识课而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或者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寓于、融入专业课和通识课的教育实践活动[4]。这里所谓的课程思政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泛指以思政教育为载体,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树立正确价值观和理想信念为目的的一切教学实践活动的总和。医学生既应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和理想信念,又应具有人本主义情怀。为实现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医学院开展课程思政不仅要对学生进行通识的思想政治教育,而且要培养医学生高尚的医德修养和人文情怀,加强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医学生的人本主义情怀,加强学生对以人为本、珍爱生命的理解,培养医学生的敬业精神、创新意识和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进而不断促进医学人才的培养和医学生的自我完善[5]。因此,医学院课程思政要同时兼顾思政和人文两大要素。这两大要素都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具有意识形态主导的社会属性,体现了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思政元素体现人文价值,人文元素具有思政功能,两者相互促进,缺一不可,构成了医学院课程思政内容这一整体。

(二) 医学院课程思政开展的必要性

课程思政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医学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和职业素质培养主要依靠思政课程[6]。在医学院校,存在着注重医学专业技能培养而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和医学人文素质培养、思政课程和医学人文课程有限等现象,严重制约了医学院校的发展,并影响了医学生的培养质量。因此,医学院开展课程思政迫在眉睫。医学院开展课程思政,要有效把思政元素和人文元素贯彻于医学生教育的过程中,从而实现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养。

1. 医学院开展课程思政是实现教育根本目标的需要

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高校立身之本,是新时代高等教育的重要命题。高等教育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正确价值观和思想信念的引领。医学院要在整个教育实践过程中逐步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以德育为先,营造随时随地全程育人的氛围,使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从而培养出拥护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医学工作者。课程思政体现了立德树人教育根本目标的基本要求,注重价值观塑造和思想引领相结合,价值引领和知识导向相结合,能够在教育全过程中实现育人的根本目标,在育人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医学院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目标,应结合医学生教育特点,将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有机结合,将课程思政元素和所有学科课程及教学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营造出德育无处不在的全程育人氛围。通过课程思政把所有学科以及相关教育实践活动整合在一起,这样既可以丰富学科教育和教学实践的内涵,也可以将所有的学科教育和教学实践活动回归到育人的本质。医学院开展课程思政是实现立德树人教育根本目标,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的内在需求。

2.医学院开展课程思政是加强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需要

医学教育是涵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一门艺术,医学是有温度的科学,在医学教育中要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传统上,医学院对于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仅仅局限于医学人文类课程和几门思政课程,数量有限,效果并不理想。一方面,由于医学院开设的医学类课程较多,思政课程以及医学人文课程有限,因此,很难达到全程育人的良好效果。另一方面,思政课程及医学人文类课程教师并非来自医生队伍,更多的是侧重理论性知识的传授,缺乏临床实际应用,理论知识不能和临床实践相结合,无法对医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一般、学生兴趣不高的现象。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医学专业课以及临床实践中,一线医生在临床实践中对学生言传身教,可以有效地弥补传统上医学院在人文素质教育方面的不足,也会对医学生在医学人文素质培养方面产生积极的效果。因此,医学院开展课程思政是加强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

二、隐性课程在医学院课程思政体系建设中的作用

课程从广义上来说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两种。显性课程,指的是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而正式列入学校教学计划的各门学科以及有目的、有组织的课外活动[7]。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相对,指的是不在课程规划 (教学计划)中、不通过正式的教学进行的学校教育实践。隐性课程对学生的知识、情感、信念、意志、行为和价值观等方面起潜移默化的作用,促进或干扰教育目标得以实现;通常体现在学校和班级的情境中,包括物质情境(如学校建筑、设备)、文化情境(如教室布置、校园文化、各种仪式活动)、人际情境(如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学风、班风、校风、校纪等)[8]。隐性课程涉及范围广泛,内容复杂,既可以潜隐在显性课程中,又可以体现在校园环境、学校制度文化、教师人格等非教学性因素中,能够对学生的价值导向、行为约束、职业素质培养等思政教育和医学人文教育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哈佛提(Hafferty)认为,医学院里所学的大多数知识来源于隐性课程[9]。隐性课程对于医学院课程思政体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隐性课程是构建医学院课程思政体系的有效手段

医学院的课程思政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和医学人文教育,应具有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目标,其侧重点不在于理论知识的灌输和传授,而在于强调价值引领、在价值传播中凝聚知识底蕴、形成全方位的课程思政育人体系。隐性课程在传递方式上具有内隐性和渗透性,可以避免在显性课程中对于学生的直接说教,可以使学生在特定文化氛围中进行情感体验,逐渐地融入到老师预先设定的教育情境中,进而自觉地接受思想政治和医学人文教育。隐性课程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价值观塑造和人文素质培养,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产生某种思想或感悟,并将这种思想或感悟内化为学生自身的行为规范,具有良好的育人效果。隐性课程模式可以把思政元素和人文元素隐含在丰富的文化氛围中,间接地对学生价值观、信念、意志等社会性品质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激励学生产生正确认知的内动力,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从而能够对思想政治教育和医学人文教育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隐性课程符合思想政治教育和医学人文教育的内在规律,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和医学人文教育的开展,对于医学院课程思政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是构建医学院课程思政体系的有效手段。

(二)隐性课程是构建医学院课程思政体系的重要载体

思想政治教育和医学人文教育要贯穿医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其影响因素颇多,波及范围颇广。医学院需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持续而又有效的课程思政体系。隐性课程的内容具有多样性和广域性等特征,既可以体现在教学活动中,又可以体现在校园文化和物质环境等非教学性因素中,可以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价值观培养和行为约束,进而使医学院的课程思政无处不在。隐性课程在影响方面具有持久性和长期性,可以持续不断地对学生的价值观、行为方式和职业态度产生深远的影响。显然,课程思政体系的构建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仅仅依靠显性课程无法完成思政体系的构建,而隐性课程作为承载思政元素和人文元素的重要载体,会对医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和医学人文教育方面产生长期而又深远的影响。隐性课程是思政和医学人文显性课程的有力补充,是医学院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课程思政体系必不可少的环节,是构建医学院课程思政体系的重要载体。

隐性课程作为构建医学院课程思政体系的有效手段和重要载体,在医学院课程思政体系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医学院所有任课教师应发挥课堂育人的主渠道作用,从隐性视角充分挖掘所有课程中所包含的思想政治和医学人文教育元素,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医学人文教育贯穿于医学院教学的全过程中,使医学院的所有课程都具有价值培养、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学功能。医学院应以隐性课程为手段和载体,挖掘所有思政元素和医学人文元素,整合思想政治教育和医学人文素质教育资源,营造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的育人氛围,构建具有医学院校特色的课程思政育人体系。

三、隐性课程视角下医学院课程思政体系的构建路径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强调:“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10]医学院课程思政体系的构建应以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结合为路径,发挥隐性课程在思政教育和人文教育方面的积极作用,重点开发和优化隐性课程资源。医学院课程思政的隐性资源既包括教学计划内非思政和非医学人文类显性课程,又包括在医学生培养过程中能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医学人文教育起到潜移默化影响的文化氛围。从隐性课程视角构建课程思政体系,要充分挖掘教育实践活动中各种情景和文化氛围所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整合医学人文素质教育资源,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课程思政共同体,提高医学生的思想道德觉悟和医学人文素养。

(一)充分挖掘医学专业课思政及医学人文元素

医学院课程思政体系的构建,要结合每门课程的特色,充分挖掘每门课程的思政和人文元素。医学院的医学专业课程是医学院课程的主体,同时又普遍受到医学生的重视,结合医学专业课程特点,有效开发医学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和医学人文资源,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医学人文教育有机融入医学专业教育中,不仅会增加医学生对医学专业课程学习的兴趣和专注度,激发医学生对医学知识的热情,而且还会使得思政教育和医学人文教育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更好地被医学生认可和接受。因此,通过医学专业课开展课程思政将成为隐性课程视角下医学院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的重要途径。

医学专业教师在课堂传授医学知识的过程中,要从医学课程知识点中充分挖掘思政元素和医学人文元素(如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自信、公民人格、科学精神、医学生职业素养、医学人文精神等),强调价值引领,进行情感提炼,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分析解决医学学科的实际问题,通过有意识的相关元素构建,实现对医学生的价值引导和医学人文素质培养。医学专业课教师在科学地、系统地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建立起医学知识与人和生活的交融关系,做好对学生的思想引领和价值观的塑造工作,将医学专业知识和价值引领相结合,使医学专业课堂教学的过程成为引导学生学习知识、锤炼品质以及养成优良品性的过程。例如,在医学微生物等课程涉及鼠疫知识点时,可以介绍一下消灭东北鼠疫的英雄伍连德博士的事迹,从而让医学生更好地学习伍连德不怕危险的牺牲精神、敢于担当的勇气和医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在预防医学课程中当涉及克山病时,可以介绍一下在克山病防治领域的医界泰斗于维汉院士的事迹,让医学生学习于维汉院士热爱祖国、忠于职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学习于维汉院士医者仁心、敬业奉献的优良作风,以及他坚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职业精神和宽厚的医德仁心。

同时,作为课程思政开展的主要实施者,医学院医学专业师资队伍的思政素质和人文素养是医学院课程思政开展的关键。医学专业教师要加强自身政治觉悟和人文素养,重视思想政治和医学人文教育,将思政元素和人文元素融入医学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从而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形成各学科协同育人的新局面,实现全课程育人。医学院要提高师资队伍的政治觉悟和医学人文素养,以思政课程和医学人文课程为依托,各学科协调统一,协同发力,同频共振,充分挖掘思政元素和医学人文元素,整合优质育人资源,建立具有医学院特色的课程思政共同体。

(二)借助医学院外语课程优势,有效开展课程思政

外语课程具有普及面广、学习时间长等特点,每名学生都会长时间接触到外语类课程。外语课程属于通识课程,其使命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同时具备人文性、工具性和思辨性等特点,能够为课程思政的开展提供有效途径。因此,外语课程在医学院课程思政体系构建中,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医学院校通过外语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可以传播中国的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在语言和文化学习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通过中西方文化对比,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家国情怀和批判性思维,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和推广、开拓国际视野、讲好中国故事;通过医学文化背景介绍,加强医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培养医学生的人文情怀。例如,通过西方万圣节和中国中元节以及清明节的对比,帮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礼、孝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材料以及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对西方媒体言论进行理性思考和判断,增强 “四个自信”。

(三)利用“互联网+”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和医学人文教育新模式

互联网和移动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学习方式。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和学习知识的重要途径,并对他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政治认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网络是把双刃剑,其广泛性和开放性的特点,难免会导致一些不良信息在网络上传播,这对于大学生的价值观树立会产生负面的影响。因此,医学院应该把握教育的主动权,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积极探索新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和医学人文教育新模式。医学院可以开通思政教育和人文教育公众号或者在校园网开通思政和医学人文教育专栏,介绍最新时事政治、医学相关政策法规、名医事迹、医德楷模,链接具有积极价值导向的文章和视频。在思政和医学人文公众号和专栏设置互动区或者问答专区,了解学生思想动态,解决学生道德困惑,对问题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同时,医学院可以开展线上讲座,或者创建网络电台,定期邀请一线医生通过线上讲座或者网络电台讲述“好医生”故事,分享临床工作中的职业感悟,以期对医学生的价值观和职业素养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互联网时代,医学院应发挥网络的优势,通过“互联网+”构建医学生思想政治和医学人文教育新途径,探索“互联网+”的全新育人模式。

(四)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形成具有医学院特色的育人氛围

校园文化是学校历史发展过程中凝聚而成的特定环境和文化氛围,对学生的价值观导向和人文素质培养具有重要的影响,是医学院课程思政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广义的角度来说,校园文化包括校园物质文化和校园精神文化。校园物质文化主要包括校园建筑和校园景观。校园建筑和校园景观 “默默无闻”地对学生的行为规范和心理体验产生着影响,起到隐性育人的作用。医学院应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政理念和医者仁心、大医精诚的职业精神融入校园物质文化中,形成具有医学院特色的育人氛围。医学院可以在校园中安放具有代表性的医学名家雕像,如药王孙思邈、药圣李时珍、医圣张仲景、抗疫先驱伍连德等,利用榜样的精神力量指引医学生的职业生涯;医学院可以在显著位置悬挂名医画像和与医学相关的名言警句,作为精神力量激发学生的内心源动力;医学院可以充分利用设施环境建设,如在图书馆、实验中心、学生活动中心等场所营造出具有医学特色的优美氛围,培养医学生健康的心态和积极的人生观,等等。具有医学院特色的物质文化氛围,既可以陶冶医学生的情操,又能让医学生领悟到自身的责任和担当。医学生长期处于特定物质文化氛围中,可以将其内化成一种精神力量,约束并规范个人行为和职业态度。

校园精神文化主要体现在校风、教风、学风以及学校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创建的各种活动中。校园文化从狭义的角度来说,指的就是校园精神文化的传播,体现着学校的内在精神和文化底蕴,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医学院应当结合自身发展历史和医学生的实际需求,精心策划,统筹安排,积极推进健康向上的校园精神文化的传播,将思政元素和医学人文元素融入校园精神文化中,提高医学生的精神境界和职业修养。医学院可以通过制定科学、严格的规章制度,规范学生行为,加强学生管理,确保形成良好的校风和学风,从而将其转化为激励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医学院可以以校园为载体,通过开展医学知识竞赛、校园文化节、主题演讲比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情感认同,提升个人修养;医学院可以开展艾滋病日、自闭症日、医师节、护士节等相关医学主题宣传活动,培养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增强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等等。医学院要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隐性育人功能,营造出积极进取、恪守医德的具有医学特色的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地对医学生进行价值观和人文素质培养。

(五)践行实践思政,发挥临床实习和社会实践中的育人作用

医学是实践性极强的一门学科,医学生的培养离不开临床阶段的实习培训,医学生的教育至少有两年以上要在临床医院完成。经过临床实习培训,医学生将步入社会,实现从医学生到医务工作者的转型。因此,临床实习是对医学生进行价值引领和职业精神培养的重要阶段,对于医学生的整个职业生涯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在临床实习阶段,作为医师和教师双重身份的医院带教老师,要做到言传身教和以身作则,其一言一行都会对医学生的价值观和职业精神认知产生直接的影响。此外,在临床实习阶段可以要求医学生撰写医学人文感悟和思想反思日志,将临床实习中的职业感悟和思想认识进行反思总结,并定期召开医学人文感悟和思想交流会,让学生在此过程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和医学人文素质培养,从而提高医学生的政治觉悟和职业素养。

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在真实场景中将现实问题呈现给医学生,使其在身临其境的氛围中通过实践操作提升道德情操和人文素养。医学院应多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把思想道德教育和医学人文素质培养转移到社会实践的大课堂中,通过社会实践陶冶道德情操、提高觉悟修养、感知职业精神、加强人文素养。医学院可以依托医学专业优势,定期组织医学生开展义诊咨询、免费医疗社区服务,通过医学实践体验医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心;组织医学生到养老院、孤儿院、特殊学校等开展义诊和志愿帮扶,关爱特殊群体,加深医学生对生命的敬畏感,培养医学生的仁爱之心,增强其为人民服务意识;通过每周举行升旗仪式,定期参观博物馆、烈士陵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对医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奉献精神;开展一些以小组或者班级为单位参加的团体活动,培养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和团结协作精神。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医学生奉献社会、为人民服务的意识,而且能够帮助医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培养正确的职业精神,提高人文素养。

总之,医学院培养的医学生不仅要具备过硬的医疗技术,更要拥有良好的品德修养和人文素养,医学院的课程思政建设对于医学生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隐性课程实现了思政元素和人文元素的有效融合,为医学院课程思政体系构建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路径。医学院应该从隐性视角出发,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医学人文素质培养贯穿于医学生培养的全过程,构建具有医学特色的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课程思政体系,从而为国家培养“政治坚定,技术优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医疗卫生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医学院隐性医学生
新乡医学院
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临床医学院)简介
让“隐性课程”会说话
医学生与非医学生对减肥与断食晚餐认识的比较研究
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人文精神教育策略的思考
南方科技大学医学院
浅析书籍设计中的“隐性”表现
右江民族医学院全科医学院简介
医学生颈痛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论高中语文隐性知识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