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甲氨蝶呤药物不良反应的关系

2021-01-11王丹刘静陈勇冯丹姜蓉琼杨桂钊袁国华

山东医药 2021年34期
关键词:叶酸多态性基因型

王丹,刘静,陈勇,冯丹,姜蓉琼,杨桂钊,袁国华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研究所,四川南充637000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侵蚀性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RA的治疗药物主要包括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s)、糖皮质激素、生物制剂及JAK抑制剂等。在DMARDs中,甲氨蝶呤(MTX)为RA临床一线用药,常作为RA的起始治疗药物,尤其是对有侵袭性证据的RA患者,其可有效控制患者骨质破坏进展。近年来,许多针对RA的生物制剂得到广泛应用,但在无用药禁忌情况下,MTX为RA的首选药物,其可单独用药或与其他DMARDs联合用药[1-3]。虽然已知甲氨蝶呤具有最佳的成本效益和疗效/毒性比率,但其毒性作用仍不容忽视,多数患者由于甲氨蝶呤相关药物不良反应(ADRs)的发生而中断长期治疗[4]。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为叶酸代谢途径中重要的转化酶,MTHFR在MTX作用机制途径(包括叶酸途径、蛋氨酸途径、嘌呤及嘧啶从头合成途径等[5])中意义重大。目前已有多项研究表明,MTX治疗结果与MTHFRC677T基因多态性有关[6-9]。为进一步探讨RA患者MTHFRC677T基因多态性与MTX相关ADRs的关系,本研究采用TaqMan荧光PCR技术检测MTHFR[677C>T (rs1801133)]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并回顾患者使用MTX期间出现的相关ADRs,分析MTHFRC677T基因多态性与MTX不良反应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于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的RA患者178例,其中男24例、女154例,年龄18~75岁,患者均连续接受过MTX治疗,MTX剂量为每周5~20 mg,治疗持续至少4个月。入选患者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和欧洲风湿病联盟(EULAR)2010年修订的RA分类标准,并排除感染、肿瘤、妊娠或母乳、其他慢性疾病及肝肾功能不全等因素。本研究遵循人体受试者道德伦理学标准,研究方案得到川北医学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受试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DNA提取 空腹抽取受试者外周静脉血2 mL置于EDTA-K2抗凝管中,取1 mL全血样本,用DNA提取试剂盒(北京天根生化科技有限公司)提取DNA,提取出的DNA样本使用Merinton仪器公司SMA4000微量分光光度计(Merinton Instrument, Inc)测量样本浓度及纯度,要求A260/A280在1.8~2.0,浓度大于20 ng/mL,测量完成的样本保存于-80 ℃冰箱,用于后续实验。

1.3 等位基因分型 用TaqMan荧光PCR方法检测MTHFR[677C>T (rs1801133)]的SNP。用Primer Premier 5.0软件设计PCR引物及TaqMan-MGB探针,PCR引物序列:正向引物5′-GCTGACCTGAAGCACTTGAAG-3′,反向引物5′-GAATGTGTCAGCCTCAAAGAAA-3′;TaqMan探针序列:FAM-TGAAATCGGCTCCC-MGB,VIC-TGAAATCGACTCCCG-MGB,C型为FAM标记,T型为VIC标记,MGB为小沟结合物。DNA样本稀释10倍后作为模板检测。PCR反应体系总体积为10 μL,2×TaqMan Fast qPCR Master Mix 5 μL,正向引物0.25 μL,反向引物0.25 μL,两种荧光探针各0.2 μL,模板DNA 1 μL,ddH2O 3.1 μL。PCR反应条件:94 ℃反应3 min、94 ℃反应5 s、60 ℃反应30 s。PCR反应在LightCycler480型荧光定量PCR仪(Rotkreuz, Switzerland)上进行,反应结果表现为不同基因型发出不同的荧光:C型为FAM标记,蓝色荧光,表现为X型;T型为VIC标记,绿色荧光,表现Y型;杂合CT型,混合型,为红色荧光,表现为XY型。

1.4 不良反应观察 统计受试者MTX应用期间出现的MTX相关ADRs,包括胃肠黏膜反应(如口腔溃疡、反酸、恶心、呕吐、胃痛、胃溃疡、腹痛等)、血液系统损害(如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肝肾功能损害(转氨酶、肌酐、尿素氮等异常)、生殖系统(如月经异常)及其他(如头晕、脱发、口唇疱疹、肺间质病变等)。其中,血液系统损害定义为白细胞计数<3.5×109/L[(3.5~9.5)×109/L]和/或血小板计数<100×109/L[(100~300)×109/L];肝功损害表现为转氨酶≥3倍正常值上限;肾功能损害表现为血尿素氮、肌酐大于正常值上限,尿常规出现隐血、尿蛋白,并排除生理及食源性因素影响。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采用Hardy-Weinberg平衡法检测基因型间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是否符合遗传平衡法则。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各可能影响因素的关系研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各基因型ADRs发生频率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MTX相关ADRs的发生率 178例受试者中,应用MTX治疗期间出现ADRs71例,包括胃肠道反应31例、血液系统毒性35例、肝毒性7例、肾毒性4例、生殖系统毒性6例、其他(脱发、头晕、肺间质病变等)7例,MTX相关ADRs的发生率为39.9%。31例发生胃肠道反应患者中,同时伴有血液系统毒性7例、肝毒性2例、生殖系统毒性1例、其他(脱发、头晕、肺间质病变等)3例。35例发生血液系统毒性患者中,同时伴有胃肠道反应7例、肝毒性1例、肾毒性1例、生殖系统毒性2例、其他(脱发、头晕、肺间质病变等)3例。

2.2 基因分型结果 TaqMan荧光PCR结果显示,178例受试者基因型分布:CC基因型71例,CT基因型76例,TT基因型31例。根据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方法,对各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进行χ2检验,结果提示P>0.05,等位基因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符合遗传平衡定律。

2.3 ADRs的影响因素分析 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患者性别、年龄、用药时间、基因型因素与患者是否发生ADRs的相关性。结果提示患者的基因型与其发生ADRs结果有关;TT基因型与CT基因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3.032,95%CI:1.259~7.298,P<0.05),TT基因型与CC基因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611,95%CI:0.683~3.801,P>0.05),CT基因型与CC基因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531,95%CI:0.265~1.064,P>0.05);TT基因型较CT基因型患者更易发生ADRs。性别、年龄及用药时间对是否发生ADRs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2.4 基因多态性与ADRs的关系 178例受试者中71例发生ADRs,其中CC基因型31例、CT基因型23例、TT基因型17例。在各个基因型患者中,TT基因型ADRs发生率最高,约54.8%,其次CC基因型(43.7%),CT基因型最低(30.3%)。三组基因型间ADRs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48,P<0.05)。进一步分析各基因型患者不同类型ADRs的发生差异。CC基因型中,胃肠道反应15例、血液系统毒性16例、肝毒性2例、肾毒性1例,生殖系统毒性4例,其他1例;CT基因型中,胃肠道反应11例、血液系统毒性12例、肝毒性1例、肾毒性1例、生殖系统毒性1例、其他2例;TT基因型中,胃肠道反应5例、血液系统毒性7例、肝毒性4例、肾毒性2例、生殖系统毒性1例、其他3例。三种基因型不同ADRs发生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938,P>0.05)。此外,在监测RA患者血常规指标时,发现患者在应用MTX后,后期较初期平均红细胞体积(MCV)有增高趋势,有35例患者后期出现MCV值高于正常上限,其中CC基因型14例、CT基因型13例、TT基因型8例,基因型间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56,P>0.05)。对各基因型MCV变化值(ΔMCV)进行统计,使用非参数秩和检验分析方法,结果显示三种基因型MCV变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0.365,P>0.05)

3 讨论

RA是一种较常见的致残性关节炎,未正确治疗的RA可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早期、合理地选择药物治疗,可控制RA患者的病情进展,改善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MTX为治疗RA的常用药物之一,多作为RA的起始治疗药物,对控制患者疾病进展疗效显著。此外,对合并关节外表现的RA患者,特别是血管炎,也可推荐使用MTX。MTX的作用机制包括MTX膜转运途径及细胞内途径,其中细胞内途径又包括多聚谷氨酸途径、叶酸途径、蛋氨酸途径、腺苷途径和嘌呤、嘧啶从头合成途径[5]。

细胞内叶酸代谢处于嘧啶、嘌呤从头合成途径和蛋氨酸合成途径的分支上,且10-甲基四氢叶酸(10-MTHF)为嘌呤合成提供碳基,5,10-MTHF为胸腺嘧啶合成提供碳基,5-MTHF为蛋氨酸合成提供甲基[10]。由此可见,叶酸代谢在MTX细胞内途径通路中作用显著。MTHFR作为叶酸代谢的关键酶,其功能活性影响血浆中四氢叶酸水平。由此可推测,MTHFR酶活性与MTX作用可能相关。

多种转化酶参与MTX的作用途径,如二氢叶酸还原酶(DHFR)、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蛋氨酸合酶(MTR)、胸苷酸合酶(TYMS)、氨基咪唑羧酰胺核糖核苷酸转化酶(ATIC)等[5]。研究发现,MTX及其细胞内稳定形态—甲氨蝶呤聚谷氨酸(MTXPG),对DHFR、MTR、TYMS、ATIC有直接抑制作用[11-12],使细胞内多种途径受到影响,从而抑制核酸的合成、影响氨基酸代谢,致使各种免疫细胞的增殖、分化受抑,从而发挥免疫抑制作用。目前虽无研究发现MTX对MTHFR酶活性有直接抑制作用,但有研究观察到MTHFR基因多态性与MTX治疗结果相关[13-15]。

虽然有关基因多态性与MTX疗效的研究有很多,但因地域、纳入条件、样本大小等各方面差异,这些研究结果参差不齐[7-8,15]。因MTX作用机制与叶酸代谢的密切关系,MTHFRC677T基因位点多态性成为研究热点。且部分学者针对MTX治疗结果与MTHFR基因多态性关系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发现,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MTX毒性有关,MTHFR A1298C基因多态性与MTX疗效有关[9,13-14]。

本研究发现,178例受试者中71例在应用MTX期间出现ADRs,其中胃肠道反应31例、血液系统毒性35例、肝毒性7例、肾毒性4例、生殖系统毒性6例、其他7例。TT基因型患者MTX的ADRs发生率最高(54.8%),CC基因型其次(43.7%),CT基因型最低(30.3%);三种基因型ADRs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在各个基因型间,MTX不同类型ADRs的发生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在TT基因型个体中,因MTHFR基因677位点C>T突变使丙氨酸被缬氨酸取代,导致MTHFR酶活性降低,从而影响叶酸循环代谢,进而影响MTX相关作用途径,这可能是TT基因型患者更易出现MTX毒性的原因。

在MTX应用期间,随访监测患者血常规指标时发现,后期MCV较初期有明显增高趋势,但这种改变在各基因型的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与MTX的抗叶酸合成代谢有关,MTX使DNA、蛋白质的合成受阻,影响细胞核的增殖。

因本研究纳入患者多为MTX与其他DMARDs联用,不易评估MTX的疗效,所以本研究仅探讨了基因多态性与MTX相关ADRs的关系,但未分析药物疗效与其相关性。此外,MTX治疗结果与基因多态性关系研究可能受到MTX与其他DMARDs联用的影响,进一步研究应优化实验方案,尽可能选择单用MTX控制病情的受试者,尽全面地检测MTX途径相关基因多态性,从而明确基因多态性与MTX治疗结果的关系。结合患者的药物相关基因分型结果,有助于风湿科临床医师制定患者的合理有效治疗方案,为RA患者提供个体化治疗。

猜你喜欢

叶酸多态性基因型
HBV基因型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探讨
HBsAg低反应性乙肝患者HBeAg表达与HBV基因型、DNA载量的关系
PD-1和CTLA-4 3′UTR基因交互作用在HBV感染中的作用*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进展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RANTES及其受体CCR5基因多态性及环境因素在昆明汉族T2DM发生中的交互作用
CLOCK基因rs4580704多态性位点与2型糖尿病和睡眠质量的相关性
我国科学家成功研发富叶酸鸡蛋质控技术
准备怀孕前3个月还不补叶酸就晚了
正在备孕的你,叶酸补对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