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髋部骨折患者不同体位护理方法的效果分析

2021-01-11李丰宁

中国伤残医学 2020年19期
关键词:髋部躯体体位

李丰宁

( 东港市中心医院 , 辽宁 东港 118300 )

髋部骨折是骨折中的常见类型,好发于老年群体,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该种骨折发生率持续升高,临床多采用手术方式治疗此类疾病,能缓解患者疼痛现象,使得关节的灵活度及功能得以保持。患者术后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修复期,且长期卧床,患者如果长期保持一个体位,容易引起疲劳,更增加痛苦,增加并发症的风险[1]。髋部骨折患者由于害怕因为变换体位导致的剧烈疼痛,因此常常畏惧变换体位,长期保持同种体位,使得并发症发生率不断增加,不利于疾病的预后。采取舒适的护理体位,对于患者而言,不仅提高其舒适度,更减少并发症发生,缩短疾病康复时间,缩短住院时间,促使患者早日康复。由此可见,对患者实施合适的体位护理十分重要[2]。下面将110例髋骨骨折患者平分为2组,分别采用2种不同的体位护理方式,现对此2组护理效果、疼痛缓解情况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髋骨骨折患者,从2017年3月-2019年3月时间段选取其中就诊的11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采取协助体位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自行体位变换为主,协助体位变换为辅的护理方式。对照组中男性31例,女性24例,年龄最小25.6岁,最大79.8岁,平均年龄(50.24±3.26)岁;观察组男性33例,女性22例,年龄最小26.2岁,最大80.3岁,平均年龄(50.14±3.18)岁,性别采用x2分析,平均年龄采用t分析,显示(P>0.05),具有公平对比的前提条件。

2 护理方法:对照组采取协助体位护理方式。(1)对侧法:如患者右髋骨折,护理人员站立在患者左侧,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将患者健侧腿呈自然弯曲状态,将患者双手置于胸腹部位置,护理人员一手放置在患者肩部,将其扶稳,一手放置在患者膝盖部位,将其固定,并将患者推向右侧,使用软枕将其腰臀部垫高。(2)同侧法:护理人员站立在患者左侧,将患者右手置于胸前,右腿置于左腿上,一手放置在患者肩部,将其扶稳,一手扶稳髋部,将患者左侧轻轻翻转,使用软枕将其腰臀部垫高。观察组采用自行体位变换为主,协助体位变换为辅的护理方式,指导患者借助肩膀、腹肌及健侧的力量,自行翻转身体,并将臀部抬高。先将健侧肢体呈自然状态弯曲,双腿用力蹬床,一手抓住对侧护栏,从健侧向患侧逐渐侧转身体;其次,指导患者使用双侧肩膀、双轴及健侧肢体,五点一线,在腹肌的帮助下,将腰背及臀部向上提升,并借助手掌的力量,一只手掌轻托患侧髋关节,另一只手将骶尾位置用力托住,逐渐转换体位。患者从出院到入院,采取系统的体位护理,先协助患者变换体位,然后在短时间内帮助患者掌握自行变换体位的方法。

3 观察指标:(1)躯体移动指标评价。优:能独立完成体位变换;良: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能变换体位;中:需要护理人员辅助完成体位变换;差:患者拒绝进行体位变换。总优良率=(优+良+中)/总人数×100%。(2)疼痛评分采用数字测量的方式,疼痛分数从0-10分,0分表示无痛,1-3分表示轻度疼痛,4-7表示中度疼痛,8-10分表示重度疼痛,得分与患者疼痛感呈正比。(3)采用简明健康测量量表(SF-36)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定,包括躯体疼痛、情感职能、生理职能及社会功能等方面,每项总分100分,最后所得分数与患者生活质量得分成正比。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软件系统,进行对比和检验值计算,躯体移动指标行x2检验,疼痛评分及生活质量行t检验,当P<0.05表示统计学差异显著。

5 结果

5.1 2组躯体移动情况结果对比:观察组躯体移动度优良率98.18%,明显高于对照组87.27%,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表1 2组躯体移动情况结果对比(n,%)

5.2 2组患者疼痛评分结果对比:实施体位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2组患者疼痛评分结果对比(分,

5.3 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情况对比: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总评分明显高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改善显著(P<0.05),详见表3。

表3 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情况对比(分,

讨 论

骨对人体起到支撑的作用,关节是运动的枢纽,骨骼肌是动力,人体力学原理认为,人体大部分运动,都是依靠骨骼肌牵引骨骼实施运动,与杠杆原理相通,骨骼起着杠杆作用。而指导患者自行变换体位,就是运用力学原理,患肢在牵动状态下,在患肢健好的骨骼肌的帮助下,牵引骨骼,借助健肌的力量变换体位[3]。髋骨骨折是临床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需要一个较长的修复期,患者长期卧床休息,如不实时变换体位,对肢体进行锻炼,容易引发各种并发症,延长疾病康复时间。髋骨骨折患者惧怕变换体位导致疼痛加剧,因此,常常拒绝变换体位,长期保持同种体位容易出现并发症,影响疾病预后[4]。

体位护理是一种将人体力学原理与护理相结合的产物,协助患者变换体位的方式是临床常用的一种体位护理方式,患者容易出现不用程度的疼痛及不适感,使得患者一看到护理人员靠近,就会产生抵触,出现恐惧及不安心理,强烈拒绝变换体位,引发护患矛盾[5]。而对患者进行有计划、系统的体位护理,指导其自行变换体位,通过抬臀运动,能锻炼患者的下肢功能,使得患者的舒适度得以提高,使得患者增加信心,缓解护患矛盾,患者的依从性得以提高[6]。本次研究中,观察组采用自行体位变换为主,协助体位变换为辅的护理方法,能改善躯体移动度,使得体位转换能自行完成,且疼痛现象得以缓解,由此可见,自行变换体位能提高患者自我保护能力,使得患者在床上限定区域内能根据自身需求自我照顾,提高舒适度的同时,促进肢体尽快恢复。

综上所述,针对髋部骨折患者,采用自行体位变换为主,协助体位变换为辅的护理方式能改善躯体移动度,缓解患者疼痛现象,促使患者疾病得以康复。

猜你喜欢

髋部躯体体位
后路全髋置换术后髋关节保护体位影响脱位率吗?一项7项研究6 900例荟萃分析/CROMPTON J,OSAGIE-CLOUARD L,PATEL A//Acta Orthop,2020,91(6):687-692.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营养支持下加速康复外科护理(ERAS)在老年髋部骨折中的应用效果
分娩镇痛与体位管理联用于产妇中的效果观察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高级篇)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中级篇)
导乐陪伴联合自由体位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
最后的晚餐
现在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