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在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对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2021-01-11包献丰佘亚峰

中国伤残医学 2020年19期
关键词:经皮胫骨钢板

包献丰 佘亚峰 佘 浩

( 宜兴市第二人民医院 , 江苏 宜兴 214221 )

胫骨平台骨折是胫骨上端参与膝关节构成的胫骨平台的骨折[1]。其主要的临床症状为膝关节肿胀、疼痛、活动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的运动功能[2]。以往临床上常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该病,其虽然一定程度能够复位骨折,增强骨折固定的稳定性,但是手术切口较大,对局部软组织损伤较大,易发生感染,且不易愈合,从而严重影响治疗效果[3]。然而,随着微创技术的快速发展及生物学内固定原则的确立,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同时有研究报道[4],其在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中具有创伤小、软组织损伤少、稳定可靠、关节功能恢复好的特点。鉴于此,本文为了探讨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在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对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影响,选取收治的102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研究。将结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将2013年6月-2019年3月收治的102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51例患者,男31例,女20例;年龄34-46岁,平均年龄为(39.57±4.29)岁;Schatzker分型:Ⅰ型7例、Ⅱ型9例、Ⅲ型12例、Ⅳ型14例、V型9例。观察组51例患者,男30例,女21例;年龄34-47岁,平均年龄为(39.64±4.32)岁;Schatzker分型:Ⅰ型8例、Ⅱ型9例、Ⅲ型13例、Ⅳ型13例、V型8例。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1)经CT或X射线确诊为胫骨平台骨折者;(2)骨折至手术时间<10天者;(3)符合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和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指征者;(4)知情本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1)精神、意识障碍者,听觉、语言障碍者;(2)伴有心肝肾等严重疾病者。本研究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的认证。

2 手术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首先依据CT或X射线确定骨折情况及手术部位,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然后选取膝关节合适部位作为手术切口,且使得胫骨上段和胫骨平台充分暴露。最后切口关节囊,进行骨折复位,用钢板螺钉内固定。观察组患者给予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首先依据CT或X射线确定骨折情况及手术部位,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然后选取膝关节前外侧切1个小口,置入关节镜清除积血和骨折碎片,灌洗关节腔。接着在关节平面下方4cm左右处的胫骨结节外再切1个小口,把空心钻放入骨内,用顶推器把塌陷的骨折骨片顶起。再在关节镜引导下进行解剖复位,把钢板置入皮下,置入克氏针并与关节面平行。最后用螺钉进行内固定。

3 观察指标:(1)各项临床指标。记录2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等。(2)膝关节功能[5]。利用美国特种外科(HSS)评分标准分别从膝关节疼痛、伸膝、行走能力、关节活动度、关节稳定性及是否需要支具和内外翻畸形等对2组患者治疗后的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总分为100分。其中评分>80分判定为优;评分为70-79分判定为良;评分为60-69分判定为中;评分<60分判定为差。并计算优良率。(3)膝关节活动度。测量并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伸膝和屈膝最大角度。

5 结果

5.1 2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比较

5.2 2组患者治疗后的膝关节功能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优良率分别为96.08%和80.39%,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后的膝关节功能比较(n,%)

5.3 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膝关节活动度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伸膝和屈膝最大角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显著增加,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膝关节活动度比较

讨 论

胫骨平台骨折是膝关节创伤中最常见的骨折之一,该病的发病率在全部骨折中约占15%,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6]。并且大量研究表明[7-8],胫骨平台发生骨折,会使内、外平台受力不均,将产生骨关节炎,常伴有韧带及半月板的损伤,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往临床上治疗该病常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虽然有一定的疗效,但是其手术切口大,易造成软组织损伤,且术后愈合慢,易感染[9]。然而,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是一种关节镜引导下的微创手术,其手术创伤小,且术中不用显露骨折区域,对软骨组织损伤小。且刘名等研究报道[10],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相比传统术式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恢复快,能够明显改善膝关节功能。鉴于此,本文为了探讨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在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对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影响,选取收治的102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这均是由于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切口长度较小,术中出血量少,有利于术后恢复和伤口愈合。另外,临床上以恢复关节面的平整和韧带的完整性,保持膝关节活动为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目的,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重要指标。在本次研究中发现,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6.0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39%;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伸膝和屈膝最大角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这充分说明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创伤小,对软骨组织损伤较小,有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综上所述,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明显改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提高膝关节功能和膝关节活动度,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猜你喜欢

经皮胫骨钢板
经皮迷走神经刺激对抑制控制的调节机制*
胫骨内侧开放楔形高位截骨术中矢状位截骨倾斜角度对胫骨平台后倾角的影响
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抗抑郁胆碱能机制的探讨
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37例
3D技术打印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应用及护理
双钢板与锁定钢板在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青少年双侧胫骨近端对称性疲劳骨折1例
探讨拉森钢板桩在市政工程基坑支护中的应用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一种用于经皮脊髓电刺激的可调便携式刺激器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