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核磁共振技术(MRI)在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方面的临床应用

2021-01-11朱丽丽邱丽芹

中国伤残医学 2020年19期
关键词:脊髓椎间盘腰椎间盘

朱丽丽 邱丽芹 田 颖

( 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铁煤总医院磁共振中心 , 辽宁 调兵山 112700 )

腰椎间盘突出症相对比而言临床发生率较高,一般情况下患者的发病机制均为基于外力的影响导致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突出,进而刺激、压迫周边脊神经根,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双下肢麻木、单侧下肢麻木、腰部疼痛较为常见,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干预,会给患者的工作、学习、生活造成不良影响,弱化患者的生活质量[1-2]。该病症临床治疗需要以诊断结果为参考,所以有效的诊断方案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意义。现阶段,临床所使用的影像学手术以CT、MRI为主,本次为了探究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诊断的最佳方案,选择我院于2018年1月-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经手术病理确诊的8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分析CT、MRI的应用价值展开了研究分析,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于2018年1月-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经手术病理确诊的8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存在程度不一的坐骨神经痛、腰痛、下肢放射痛;(2)活动时疼痛感加剧;(3)活动轻度受限;(4)了解本次研究具体内容并授权;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器质性疾病;(2)合并传染性疾病;(3)意识模糊、语言功能障碍或是精神疾病等;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81例患者中有45例为男性,36例为女性,年龄最小的为44岁,年龄最大的为65岁,均值为(54.65±3.36)岁;经手术病理检查发现,有25例为硬膜囊受压,18例脊髓变形,27例椎间盘积气,22例钙化。

2 方法:(1)CT扫描。本次研究所用的仪器为GE公司提供的64排LightSpeed VCT型号,所有患者均维持仰卧体位,明确具体扫描位置之后,调整CT参数,电流为400mA,电压为120kV,层距为0.625mm,螺距为0.516:1,依次扫描患者腰椎间隙,期间需要详细检查患者具体的椎间盘突出位置、密度以及形态等,同时明确椎管经线、侧隐窝、椎体以及椎弓等。(2)MRI扫描。本次研究所用仪器为GE公司提供的3.0T HD Signa型号,8通道CTL线圈,患者同样维持仰卧体位,SE序列成像,以常规横轴位、矢状面进行扫描,若情况必须,可以添加冠状面平扫患者的腰部,值得注意的是,横轴位扫描时,需要对患者盘具体受压、膨出情况进行密切观察;矢状面扫描时需要对患者的椎间盘改变情况、椎管路径等进行重点观察。扫描时的具体参数如下:FSE序列T2WI:TR3575ms;TE102ms。SE序列T1WI:TR2250ms;TE24ms。

3 观察指标:观察并比对2种检查方法的扫描征象,包括硬膜囊受压、脊髓变形、椎间盘积气、钙化,并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为参考,判定CT扫描、MRI扫描的检出准确性。

5 结果

5.1 2种检查方法征象对比:MRI扫描结果显示,81例患者中有25例为硬膜囊受压,17例脊髓变形,18例椎间盘积气,10例钙化,CT扫描结果显示,81例患者中有17例硬膜囊受压,10例脊髓变形,25例椎间盘积气,20例钙化,对应数据进行比较,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见表1。

表1 2种检查方法征象对比(n,%)

5.2 2种检查方法的检出率对比:MRI检出率为97.53%,CT检出率为60.49%,组间对比分析,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种检查方法的检出率对比(n,%)

讨 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起病隐匿的特点,而且病情进程相对缓慢,相对比而言临床发生率较高,临床医学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发病机制均为基于外力的影响导致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突出,进而刺激、压迫周边脊神经根,而主要诱发因素为患者相同姿势持续时间较长,例如长期坐着、站立等,均会导致腰椎间盘劳损,除此之外,风寒侵袭也存在诱发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风险性[3-5]。一般情况下,患者的轻度表现以腰部麻木、发凉、酸痛、抽筋等症状为主若不及时诊断、治疗,导致患者病情进一步发展,会诱发腰部侧弯、性功能障碍、大小便失禁以及肌肉萎缩等情况[6],给患者的生活、学习以及工作带来严重性影响,弱化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探讨有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诊断方案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它是患者早期确诊以及接受有效治疗的根本保障。现阶段,临床所使用的影像学手术以CT、MRI为主,本次为了探究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诊断的最佳方案,选择我院于2018年1月-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经手术病理确诊的8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分析CT、MRI的应用价值展开了研究分析,结果显示,在检查征象方面,MRI扫描结果显示,81例患者中有25例为硬膜囊受压,17例脊髓变形,18例椎间盘积气,10例钙化,CT扫描结果显示,81例患者中有17例硬膜囊受压,10例脊髓变形,25例椎间盘积气,20例钙化,对应数据进行比较,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检出方面,MRI检出率为97.53%,CT检出率为60.49%,组间对比分析,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螺旋CT具有操作简便、经济成本较低、扫描范围较广以及检查速度快等特点,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螺旋CT扫描检测,可以清晰反映患者的腰椎间盘大小以及具体位置,相对而言,分辨率较高,有利于医生准确判断患者腰椎间盘的具体形态以及病变程度[7-8];除此之外,还能明确神经根受压情况、髓核与周边组织之间的关联性;而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检测中的最大优势则是其对腰椎间盘积气、钙化方面拥有较强的敏感度[9]。但值得注意的是,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检测中也存在不可忽视的局限性,例如,其在硬膜囊受压以及脊髓变形方面的敏感度较低,而且使用期间会给患者机体造成较大的辐射损害,在肿瘤、结核方面的判断性能较差,无法对椎管内游离性椎间盘突出做出准确反映,所以医生在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螺旋CT扫描时,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应用该技术,否则极易将腰椎间盘突出症认定为腰椎间盘膨出,导致误诊,延误患者的最佳治疗时机[10-12]。而MRI技术作为一种新型检测手段,具有支持多方位扫描以及较高的组织分辨率的特点,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检测中应用,支持1次性矢状位成像,这样不仅可以保证成像拥有较好的完整性,同时还能对患者游离髓核的具体形态以及部位作为清晰反映,并且在临床使用期间,无需依靠显示剂便能反映患者具体的血管结构,不会对患者机体产生辐射损害,能够对椎管内游离性椎间盘椎间喷突出做出有效判断,弥补螺旋CT的不足[13-14];除此之外,还能帮助医生更好的了解患者边缘骨化情况,支持医生有效掌握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具体有多少个病变结节。而MRI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检测中的优势不仅如此,其还支持清晰反映患者的脊柱解剖结构与脊髓解剖结构,可以多方成像,最终成像结果并不会因伪影而出现误判的情况,可以提高患者检出的准确性[15]。但值得注意是的,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检测中MRI技术也同样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在腰椎间盘积气、钙化方面的敏感度较低,不如螺旋CT。因此,认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诊断中,CT扫描、MRI扫描各具优势,医生可以结合患者具体情况进行选择使用,或是联合使用二者,以减少漏诊、误诊的风险。

综上所述,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诊断中,CT扫描、MRI扫描各具优势,但相对比而言,MRI检出率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更为贴近,临床可以联合使用二者,以实现最佳诊断。

猜你喜欢

脊髓椎间盘腰椎间盘
人工3D脊髓能帮助瘫痪者重新行走?
脊髓电刺激新技术让瘫痪患者恢复运动能力
针刺联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研究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经皮椎体强化术后对邻近椎间盘影响的观察
颈椎间盘突出症的CT、MRI特征及诊断准确性比较*
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MRI和CT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
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锻炼首选蛙泳
一种用于经皮脊髓电刺激的可调便携式刺激器设计
半躺姿势最伤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