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踝关节置换围术期护理体会

2021-01-11侯玉磊

中国伤残医学 2020年19期
关键词:围术置换术踝关节

侯玉磊

( 天津医院 , 天津 300000 )

人工踝关节置换术是利用金属、陶瓷、高分子聚乙烯等材料制造人工踝关节假体,将其植入人体内,代替踝关节功能,达到缓解疼痛、恢复正常生活的目的[1]。需要注意的是,人工踝关节置换术相比其他关节置换风险较高,需要围术期施以合理的护理手段,以降低患者风险,提高治疗效果[2]。本研究以此为题,对我院收治的行人工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开展实验,取得一定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月期间于我院行人工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4例,其中男3例,女1例,年龄30-72岁,平均(49.02±4.77)岁,均为创伤性关节炎。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踝关节疼痛、肿胀及关节活动受限等症状,摄有踝关节正侧位片和MRI片。

2 护理方法:于患者围术期实施康复护理,其分为术前、术后2个阶段,术前主要给予心理疏导、术前准备,术后主要给予病情监测、石膏管理、饮食调理、疼痛干预、生活护理、功能锻炼,其具体操作如下。(1)术前护理:①心理疏导。由于人工踝关节置换术并非常规治疗方法,患者对其了解较少,其对术后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缺乏认知,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护理人员需根据患者个人情况采取合理的心理疏导手段,为其讲解手术的原理、优点及可能产生的不适,特别强调术后效果及术后注意事项,解除患者心理负担,以最佳状态面对手术。②术前准备。术前评估患者精神状态及机体各系统的指标情况,确认是否存在异常,同时进行辅助检查、备血、过敏试验。由于踝部皮肤皱褶较多,护理人员需给予患者皮肤护理,运用0.1%高锰酸钾液泡脚,清洗潜藏细菌,2次/d,保证手术顺利开展。(2)术后护理:①病情监测。给予持续心电监护和吸氧,护理人员每30分钟观察1次患者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稳定后可2小时监测1次。监测过程中观察引流管是否妥善固定,及时清理管道中的异物,保持引流管通畅,调整引流液流速适中。特别需要观察患者足趾血运情况,注意足趾保暖,若患者足趾部分皮肤呈现青紫色,需及时报告医生并予以敷料松解处理。②石膏管理。患者术后常规应用石膏后托固定,持续10天,此过程中,护理人员严密观察石膏外观是否存在塌陷或变形,伤口周围是否渗血,若出现上述情况,对渗血部位进行标记,重新给予包扎与固定。同时调整患者体位,垫高患者头部,患肢抬高30cm并保持20°-30°外展,有助于患者静脉血运,避免石膏固定期间发生肿胀。③饮食调理。踝关节骨病患者情绪波动往往较大,这会导致其食欲下降,影响生理代谢,此类患者多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不利于术后伤口愈合。护理人员需根据患者饮食习惯,为其制定科学的饮食计划,给予易消化的饮食,以富含蛋白质、热量、维生素的食物为佳,如鱼肉、瘦肉、蛋类、牛奶等,叮嘱其多食蔬菜水果,少食辛辣刺激类食物,若患者营养不良情况较为严重,可给予静脉补充营养,增强患者抵抗力。④疼痛干预。以患者主诉为“金标准”,判断其疼痛严重程度,护理人员积极采取有效镇痛措施,教导患者深呼吸止痛法、情绪转移法等发放缓解疼痛,同时视情况给予镇痛药物。若疼痛发生在小腿、足跟、足趾且局限于一点,提示可能产生压疮,及其松解石膏处理。⑤生活护理。患者术后需卧床休息,护理人员需协助其家属做好患者的生活护理,保持病房环境整洁,及时更换床上用品及患者衣物。⑥功能锻炼。患者伤口愈合后,护理人员指导其进行功能锻炼,患者坐于床边,患肢置于地面,用力抬起足跟直至与地面成60°-70°倾角,随后缓慢放松置于地面,锻炼时间控制在10-20分钟,3次/d。在医生允许情况下引导患者下床活动,指导其进行负重下蹲练习,双脚站立缓慢下蹲至最大程度,再缓慢站起并尽力抬起足跟直至与地面成60°-70°倾角,随后放松置于地面,锻炼时间控制在10-20分钟,3次/d。功能锻炼均以患者耐受为宜,根据病情恢复情况逐渐增加运动时间,帮助其快速恢复。

3 研究指标:患者疼痛指数运用数字分级法(NRS)评估,满分10分,0分无痛,0-3分为轻微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10分为重度疼痛。患者心理状态采用SAS焦虑自评量表及SDS抑郁自评量表评估,分值与患者焦虑、抑郁程度成正比。

5 结果

5.1 护理前后患者疼痛情况分析:护理后患者NRS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前,评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详见表1。

表1 护理前后患者NRS评分对比

5.2 护理前后患者心理状态分析:护理后患者SAS评分、SDS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前,评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详见表2。

表2 护理前后患者SAS评分与SDS评分对比

讨 论

人工踝关节置换是指利用金属、陶瓷、高分子聚乙烯等材料,根据踝关节形态、构造及功能制成人工踝关节假体,通过外科手术植入人体,以代替踝关节发挥功效,其对于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等踝关节骨病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3]。但应当注意的是,人工踝关节置换术由于适应证较少,在临床上泛用性不高,患者对其了解不多,常易产生各类负性情绪,不利于手术开展及术后伤口愈合,而且该术式风险较高,为尽可能降低患者手术风险,需要在围术期施以科学的护理手段[4]。

本研究提出于人工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实施康复护理,其是在术前给予患者心理疏导,降低其不良情绪影响手术效果,同时做好术前准备,保证手术顺利开展;术后密切观测患者病情,并为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手术风险的发生。同时加强石膏管理和疼痛干预,保障术后恢复效果,配合适量的功能锻炼,促进患者快速恢复,缩短住院时间。本研究结果提示,实施康复护理后,患者NRS评分显著低于护理前(P<0.05),这提示康复护理对于术后疼痛应激反应有较好的控制作用。而护理后患者SAS评分、SAS评分显著降低(P<0.05),证明围术期康复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精神状态,纠正其负性情绪对于治疗效果的不良影响,提高预后质量。

综上所述,对行人工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围术期实施康复护理,可以有效帮助患者改善疼痛情况及心理状态,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治疗效果与预后质量,在临床上是具有借鉴与推广价值的护理方法。

猜你喜欢

围术置换术踝关节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镜治疗:不是良好的治疗措施/LOVRO L R,KANG H P,BOLIA I K,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12):3575-3580.
有髋关节手术史的全髋置换术与单纯全髋置换术比较
肾结石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应用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对比分析
个性化护理在老年白内障围术期病人中的应用观察
2021 年下半年专题预告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膝踝关节
崴脚,不可忽视的伤害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分析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围术期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