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心律失常的临床对比分析

2021-01-10靳秀娟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15期
关键词: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

靳秀娟

【摘要】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66例冠心病患者,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分别实施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其对心律失常检出情况。结果:①动态心电图、常规心电图对心律失常检出阳性率分别为78.79%.56.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常规心电图房性早搏二三联律、房性早搏成对、房室传导阻滞、组室性早搏二三联律、室性早搏成对、短阵室上速检出率均低于动态心电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室性早搏早发、房性早搏早发、心房颤动检出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诊断中,相较于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检出率更高,便于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关键词】冠心病;心律失常;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诊断

[中图分类号]R540.41;R541 .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 (2021)09-0177-02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具有较高发病率和病死率的心血管系统疾病,又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该病极易诱发心律失常,危害性较大,若不及时干预,可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2]。故需做好冠心病心律失常早期诊断,并尽早采取积极措施进行治疗。以往,临床上多采用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具有无创伤、价格低廉、可重复检查等特点,能对心脏电活动进行观察和记录。但近年来,也有研究发现,常规心电图在诊断冠心病中存在一定局限,部分患者即便冠状动脉病变、狭窄已发展到一定程度,但检查结果仍显示无异常,且在诊断非持续性心律失常中灵敏度较低[3]。近年来,冠心病诊断中动态心电图的应用被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人们认为其在提升无症状性心肌缺血、非持续性心律失常早期检出率上有重要作用。本次研究为证实这一点,选取66例冠心病患者,重点调查分析了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在其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时间段为2017.3-2020.3,方法为便利抽样法,数量为本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66例。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4]中冠心病临床诊断标准;②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③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电解质紊乱;②合并急性心肌梗死;③合并心包炎、心肌炎、心肌肥厚等疾病;④合并肝肾功能不全、甲状腺疾病;⑤存在预激综合征。本组患者中,男36例,女30例;年龄54~81岁,平均年龄(67.62±8.05)岁;病程3个月~15年,平均病程(8.32±1.08)年。所有患者均分别实施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检查,且两种检查方法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实施心电图检查前均停药3d。先行常规心电图检查,所用仪器为BurdickECG-9130P型心电图仪12导联。检查时指导患者保持平卧位,放松身心。参数设置:增益10mm/mV,纸速25mm/s。密切检测心电情况。完成常规心电图检查后,行动态心电图检查,所用仪器为HS9514型动态心电图记录仪,连续监测患者24h心电变化,以计算机分析、处理检查所得数据,观察并记录特殊心电信号。由两名经验丰富的心电图医师采用双盲法做出诊断。

1.3 心律失常阳性标准 ①ST段呈水平型或下降型下移,且下移幅度超过0.1mV;②ST段下移时间超过1ms(包括1ms);③心肌缺血前后两次发作间隔时间超过1ms(包括1ms),以J点后80ms为标准测量ST段。

1.4 观察指标 ①观察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检出阳性率;②观察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类型检出情况,包括房性早发、房性早搏二三联律、房性早搏成对、房室传导阻滞、室性早发、室性早搏二三联律、室性早搏成对、短阵室上速、心房颤动等。

1.5 统计学分析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分析数据。以“n,%”表示患者性别、心律失常检出阳性率等计数资料,且样本容量n>40,理论频数T>5,用直接x2检验。以(x±s)表示患者年龄等计量资料,检验以t表示。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种方法对心律失常检出阳性率对比 对心律失常检出阳性率,常规心电图为56.06%,动态心电图则为78.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方法对心律失常类型检出情况对比 动态心电图组室性早搏二三联律、室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二三联律、房性早搏成对、房室传导阻滞、短阵室上速检出率均高于常规心电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室性早搏早发、房性早搏早发、心房颤动检出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国内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及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冠心病患病人数不断增多。该病发病机制较为复杂,考虑其与诸如遗传、年龄、超重、吸烟、血脂异常等因素有关[5]。此类患者大多存在冠脉病变、心肌缺血现象,极易诱发心律失常,增加病死率。故需尽早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升心律失常检出阳性率,以便指导临床治疗方案制定,改善预后。以往,临床上多采用冠脉造影或冠脉CTA诊断,但也具有技术要求高、创伤性、医疗费用高等弊端,部分患者难以接受。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包括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不同方法各有利弊。

常规心电图在临床领域中的应用有一百多年历史,具有操作简单、方便决捷、无创伤、价格低廉、重复性好等特点。但是,常规心电图仅能对某时段内心脏电活动进行观察和记录,而冠心病心律失常往往较为复杂,且具有非持续性特点,故常规心電图难以准确显示非持续性心律失常,极易导致出现误诊、漏诊现象。张栩[6]提出,冠心病诊断中动态心电图检查能有效克服常规心电图弊端,可经由监测患者24h内心脏电活动,获得多达10万次左右心电信号,便于发现非持续性心律失常。

本次研究调查发现,与常规心电图相比,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检出阳性率更高,与张红梅等[7]研究结果相符。而且,自表2可以看出,在房性早搏二三联律、房性早搏成对、房室传导阻滞、室性早搏二三联律、室性早搏成对、短阵室上速检出率上,动态心电图均较常规心电图高,差异显著。综上所述,相较于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心律失常诊断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需引起高度关注。

参考文献

[1]刘敏,吴湘杰,贾凯侠.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J].海南医学,2017,28(12):2009-2011.

[2]陈郧,赵文成,卢小伟,等.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8,26(4):100-102.

[3]肖姗姗,唐冰,李毅,等.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效果比较[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7,17(14):2663-2665.

[4]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J].人人健康,2016,41(14):263-279.

[5]刘芳,操淮芳,殷锐,等.老年及中青年男性体检者冠心病相关危险因素现状比较[J].实用老年医学,2017,31(6):548-550+554.

[6]张栩.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心律失常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7,17(6):873-875.

[7]张红梅,王学工,李艳玲.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对冠心合病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比较[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12,19(17):2592-2593.

猜你喜欢

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
动态心电图及心脏彩超与冠脉造影对冠心病的诊断分析
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比较
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律失常的效果分析
更年期女性动态心电图ST—T变化的临床意义
动态心电图应用于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评估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临床应用
常规心电图诊断隐匿型冠心病的准确率评价
比较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以及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