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冷链物流配送促进生猪屠宰经济发展的研究

2021-01-10许丁宏

时代商家 2021年36期

许丁宏

摘要:本文分析了以冷链物流配送,促进生猪屠宰经济发展的意义,介绍了冷链物流配送的概念及相关特点,并通过分析区域冷链配送发展,生猪屠宰现状,从品牌化经营意识不强、冷链配送能力不足、企业管理有待提升、适应消费转型节奏慢等方面介绍了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解决思路,强调要抓住冷链配送、适应时代变化,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大力发展生猪屠宰经济。

关键词:屠宰行业;冷链配送;消费转型

生猪屠宰行业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猪肉是人民日常消费的重要肉食品。时代发展呼唤肉食品消费转型升级,2019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促进转型升级的意见》,此政策对生猪屠宰经济有指导作用,要求推行猪肉产品冷链调运,加快建立冷鲜肉品流通和配送体系。生猪屠宰行业应当以此为契机,加快转型升级,推动屠宰经济发展。

一、以冷链物流配送促进生猪屠宰经济发展的意义

(一)提升食品安全

屠宰行业关系猪肉食品的安全,食品安全不容忽视,屠宰行业为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保驾护航,如不加快发展生猪屠宰行业,发展冷链物流,加强温控,则影响猪肉食品的品质。食品安全备受关注,食品安全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不允许发生食品安全事故。

(二)规范行业发展

私屠滥宰、手工屠宰等行为严重制约屠宰行业发展,行业乱象时有发生,如不加以引导发展,则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严重影响行业秩序。发展冷链物流配送,可以进一步推动屠宰行业发展,提升行业标准,净化屠宰市场,使得行业朝着良性方向发展。

(三)满足人民需要

民以食为天,新形势下,人们对肉食品提出了更多新的需求,在互联网、网络经济的推动下,传统的屠宰經营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需求,规划屠宰行业发展,深化生猪屠宰供给侧改革,大力发展冷链物流配送,才能更有效地满足人民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

(四)推动经济发展

生猪屠宰是肉食品供应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产业链上游是生猪饲养,下游则是对应市场供应,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推进生猪屠宰行业发展,对肉食品经济发展尤为重要。

(五)促进冷链物流发展

生猪肉品冷链物流发展,可以打开食品冷链网络,以肉食品为突破口,初步建立冷链物流网络,进一步发展冷链物流,调动物流企业积极性,提升物流配送能力。

二、冷链物流配送的概念及相关特点

(一)冷链物流配送的概念

冷链物流配送是指采取有效运输工具,快速、高效运输,使得被运送的产品在生产、存储、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可以保持低温保存,实现产品质量稳定的一种运输方式。冷链物流配送的产品有药品、果蔬、肉类、奶制品等,随着人们消费方式的不断升级,冷链物流配送将大有可为。

(二)冷链物流配送的相关特点

1.投资大。冷链物流配送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实现配送全链条冷藏储存,保证运送产品的品质,特别是国家对食品实行“四个最严”管理要求,冷链物流配送更是要调研、论证,选择符合标准的储存设备、运输工具、转运工具,实现无缝对接。冷链配送基础性投资大,系统配备投入多,智能化要求高。

2.技术要求高。温控要求严格,冷链物流配送涉及冷冻加工、冷藏、运输、配送、销售,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技术要求,包括技术参数,人员操作规程等,对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要求高,要提高各环节的管理水平,严格技术要求,为最终的产品输出提供保障。

3.时效性强。产品的储存有一定的周期,即便通过冷链物流配送,产品仍会存在腐烂变质的风险,这就是产品的时效性。冷链产品配送的时效性要求各个环节能够有效组织,争取时间,但保持时效性必然带来成本的提高,冷链配送与成本息息相关。

4.配送分散化。肉类冷链配送最终要流入到市场,进入超市、农贸市场、专卖店、企业食堂等,配送涉及城市的各个消费单位,分散、面广是配送对象的一大特点。冷链配送面对分散化的消费群体,要优化配送半径,处理好末端配送的分拣、搬运,防止配送物品的运输消耗,选择好向末端运输的运输工具。

5.配送路径多样化。城市道路的发展,使得配送路径发生不断的变化,冷链物流配送要结合信息技术手段,不断加强运输路线算法计算,从出发开始要有最优路径,减少在途运输时间,从电商发展带来的外卖小哥,可以看出产品到客户手中运输的重要性,冷链物流同样面临此类问题。

三、以冷链物流配送促生猪屠宰经济发展的现状——以芜湖城区为例

(一)企业数目压缩

原城区为4个区,随着政策导向,全面推行生猪定点屠宰,原有规模不大,不符合环保等审核条件的,逐步清理、过度关闭,仅存1家本土生猪屠宰企业,为清水屠宰场,另外,引进生猪屠宰企业1家,为双汇屠宰厂,生猪定点屠宰审核清理工作,打破了原有小而散的格局,进一步整合了屠宰资源,实现集中屠宰,对当地生猪屠宰行业发展意义重大。

(二)企业供应范围扩大

该市大力发展江北,落实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政策,跨江而治、推动江北经济发展,肉食品供应半径随之大幅增大。这对屠宰企业运输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三)肉食品消费方式转变

一是疫情使然。非洲猪瘟疫情爆发后,传统生猪调运遭到重创,猪肉流通体系面临变革,未来生猪就地屠宰、冷鲜肉调运或成为生猪产销发展趋势。二是工作模式使然。日常早出晚归工作模式已逐步形成,而菜市场的热鲜肉早晨供应,等到下班时间已放置很长时间,新鲜度下降,不能满足这些消费群体需求,如此也催生了社区便利店等经济,冷鲜肉有了市场。

(四)供应主体多元化

目前原城区的生猪热鲜肉供应,以本地屠宰企业清水屠宰场和易太屠宰场供应为主,冷鲜肉主要由双汇和外埠肉等供应。菜市场、超市、生鲜店等多种经营场所,共同保障终端肉品需求。

四、以冷链物流配送促生猪屠宰经济发展的不足

从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生猪屠宰经济发展仍有待完善,传统屠宰经济发展仍有提升空间。

第一,品牌化经营意识不强。对冷链物流发展,打造品牌经营方面重视不够,本土生猪肉经营以白条肉供应为主,深加工、包装、营销、宣传等意识不强,不能形成品牌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与时代发展不适应,不利于生存发展。

第二,冷链配送能力不足。目前单靠冷链车配送至江北,车行距离长,不能保证肉类品质,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而且长距离的运输,产生了大量的运输成本。

第三,企业管理有待提升。目前本土企业仍以自营和代宰并有的方式运行,资金结算,工作区管理,客户管理等都与现代企业有一定的差距,冷链物流发展在硬件投入,管理方式上存在不足。

第四,适应消费转型节奏慢。一是经历非洲猪瘟疫情后,“调猪”向“调肉”逐步转变,屠宰企业难以适应调猪困难的局面;二是凌晨屠宰,早上菜市场买菜的消费方式已不符合上班族的需求,对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的肉品消费需求保障不及时。三是网络发展迅速,而网络化经营肉品供应不足。

五、以冷链物流配送促生猪屠宰经济发展的建议

(一)积极向政府要政策

生猪屠宰企业要加大力度打造冷链物流体系,寻求政策支持,推动建设冷库、冷链配送车、分销点等成体系配送网络,支持末端肉品销售网点,积极申报冷链物流、农业产业政策,以政策推动工作,以政策为导向,以政策促发展。积极争取金融部门支持,拓展融资渠道,取得贷款政策。

(二)改革求变提升管理

提升品牌意识。屠宰企业在冷链物流管理方面做足功课,引进相关人才,在生猪产品深加工方面下功夫。要打造消费品牌,获得消费者的信任。完善企业管理。引入企业管理信息化系统,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加大员工培训力度,招引优秀人才,打造一支有竞争力的团队,不断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三)大力发展冷链物流

引入优势第三方物流企业,将专业的物流运输交给第三方,屠宰企业在自身产品上,集中优势精力,推进屠宰肉品质量、机械化屠宰、品牌化运营等方面下功夫,培育冷链物流产业,打造冷链物流产业链条,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行业标准制定方面继续探索。注重“最后一公里”的服务,投入一批冷链运输车,建立冷链运输体系,形成联动供应。

(四)主动适应消费转型

一是线上线下消费相结合。将猪肉细分并上网,满足消费者足不出户购买的需求,可以选择平台及超市合作,实现线上下单,线下配送。二是拓展生猪供应。主动适应调猪困难的局面,寻求生猪供应渠道,可主动延伸产业链条。三是注重社区经济。积极保障社区猪肉供应,完善下班时间的肉品供应。四是优化运输配送方式。精准匹配需求,及时供应,发挥冷链物流配送效能。

(五)充分运用信息手段

加强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运用,以信息化手段,精准定位需求,锁定目标客户群,以冷链物流配送为支撑,由批量化、单一品种供应转为个性化、多元化品种供应,挖掘客户需求,分析市场行情,深化猪肉供给侧改革,供需有效匹配,精準发力,久久为功,势必打破传统猪肉供应局面,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需求。

(六)加大执法监管力度

行业的规范发展,离不开执法部门的重拳整治,冷链物流配送促进屠宰发展更是如此,监管部门要整合执法力量,加大执法力度。持续开展生猪私屠滥宰整治行动,压实屠宰企业主体责任,加强防疫监管,督促屠宰企业落实进出场登记、检验、无害化处理等各项工作。

(七)加强交流提升发展

屠宰行业协会要适时举办行业交流会,推动行业发展。屠宰企业也应从自身发展的需要,学习先进经验。政府需要搭建交流平台,可以带领企业学习考察,优化产业链条,实现生猪屠宰产业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金鑫,张立毅,费腾.我国冷链物流配送发展现状综述[J].2019(07):20-21.

[2]张云川,邹婷.生鲜食品冷链物流配送路径优化[J].2019,47(03):315-319.

[3]姚源果,贺盛瑜.基于交通大数据的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路径优化研究[J].2019(04):240-253.

[4]杨健.以构建肉品销售网点为突破口促进生猪屠宰行业转型升级[J].中国畜牧业,2016(21):23-24.

[5]孙功慧.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与对策研究——以安徽省合肥市为例[J].全国流通经济,2018(22):11-12.

[6]任青青.“互联网+”环境下生鲜农产品冷链配送研究——以海南为例[J].农业经济,2017,(06):12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