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生自我实训与多方评价的医学实训平台建设实践

2021-01-10刘武熊国林孙雪林

广西教育·B版 2021年8期

刘武 熊国林 孙雪林

【摘 要】本文论述基于学生自我实训与多方评价的医学实训平台的建设,在分析当前医学实训教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创建标准的实训可视化教学资源,设计一个可以储备足够标准教学资源的机器人教学平台的建议。

【关键词】学生自我实训 多方评价 医学实训平台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30-0056-02

医学实训是医学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如何高效地组织与指导学生训练,特别是自我训练,实现对实训内容进行自我测试与评价、同伴评价以及教师评价与指导,保证实训效率与效果,提高实训质量,是医学实训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就如何为医学专业学生搭建一个以医学实训教学机器人为主角的、充分利用线上线下途径的、实用高效的医学实训教学平台进行探讨。

一、目前医学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

回顾当今医学职业院校的技能实训教育不难发现,传统实训模式效果不尽如人意。传统的实训教学过程存在师资相对不足、部分实训教师示范操作不够规范、实训考核质量不高、学生实训积极性不高、学生实训期间自我管理效率不高、学生自主学习效果不佳、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较少、实训形式简单等问题。

(一)实训教学模式落后,学生训练机会少

有效的医学专业学生实训模式应该是:学生能早实践、多实践、反复实践,实现自我实训与评价,及时了解技能操作的要领,分析存在的偏差,评价训练效果,并及时改进和纠正。当前的实训教学基本模式是:一位指导教师操作带教,众多学生在旁观看,然后教师利用较短暂的时间,让学生代表进行实训操作,部分学生只能协助或者旁观,未能实现技能教学的全覆盖,进而影响实训教学效果。且每次实训教学时间有限,教师操作示教多为一次性,难以满足重复模拟训练的需求,严重影响技能实训教学效果。迫切需要构建医学技能实训教学平台,同时满足高容量重复模拟训练与评价的需求,达到早实践、多实践、反复实践,并及时评价与纠正,提升医学实训教学效果。

(二)缺乏系统规范标准的可视化教学资源

就可视化教学资源而言,教师层面要求的是标准化、规范化;学校层面则是全面提供资源、建设资源。但是,目前许多院校主要是购买第三方的教学资源。因此,许多医学实训可视化教学资源不能完全切合教学与岗位的需求,资源的开发缺乏系统性与规范性,基本处于零散式自主开发状态,加之数量比较少,涵盖学科专业不多,标准不一,教学资源内容构成、长度、拍摄技术等均缺乏统一规范,最终导致实训教学效果不佳,对学生实训指导和评价反馈等作用不明显。

(三)缺乏“学练考评”一体化教学平台

当前,在教学过程中常出现教师指导的训练项目有限的现象,或因分组教学的人员太多,或因实践教学教师数量有限,导致许多实训项目在课堂上难以充分训练,教师未能及时评价与纠正学生。可见,迫切需要建设“学练考评”一体化教学平台,便于学生课外自主学习、训练、考核、评价,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把课堂实训教学与课外自主练习、自主练习考评与教师后台评价有机结合,打破课堂内外的界限、打破时空界限、打破练习与考试的界限、打破教师与学生的界限,克服场地、师资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提升医学专业实训教学质量。

(四)以学科为主体设置实训项目,割裂了医学实训的整体性

绝大多数实训室的布局以学科为中心,并按照学科分类设置实训项目,人为地割裂了医学实训的整体性,事实证明,这种教学模式在提升了学生单项技能操作能力的同时,也束缚了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学生掌握了详尽的操作要领,但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操作的缘由,进而导致综合思维能力不能随着技能的掌握而提升,单项技能提升向复杂综合技能提升的内驱力不足。为此,应以学习为中心,满足“人人需要训练”为基本要求,提升综合临床训练为导向,注重职业能力考试为目标,构建基于学生自我实训与多方评价的医学实训平台,有效改进实训项目的设置,主动对接岗位需求和职业资格考试要求。

二、医学实训平台的构建

“互联网+教育”为医学实训教学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更广阔的平台。设计一个可以储备足够标准教学资源的机器人教学平台,该机器人可移动,可与操作者人机对话,还可通过网络实现线上互动。同时,机器人还可以實现操作示范、可以担任指导教师的角色、可以记录操作者的操作过程,而学习者可以将自我操作的视频与标准进行比对,通过线上与教师进行互动,教师可以即时或者机动时间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教学质量判断。

(一)创建标准的实训可视化教学资源

基于学生自我实训与多方评价的医学实训平台的硬件与软件建设已相对成熟。平台的视频播放可以代替教师示范,学生可以借助设备进行自我训练与测试,并同步记录练习的影像和数据,自动提供给操作者进行比对与纠正,同时,教师可以随时调阅后台的练习与自测数据,通过线上线下互动进行教学指导与反馈,并自动生成教学过程评价。有了平台硬件与软件的支撑,平台构建的关键还在于创建标准的实训可视化教学资源。

可视化资源的内容与结构标准应当是内容丰富的,涵盖执业医师和执业护士考试的基本内容;每一个视频时间长短符合学习规律;每一个视频的内容学习点明晰;让视频教学成为有效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医学实践教育的特殊性,更是需要使用可视化的视频教学作为重要的手段。为了满足医学技能实训的要求,必须有针对性地选取临床基础性训练项目,内容涵盖当前执业医师、执业护士考试范围,内容与结构标准与全国相关技能大赛要求保持一致,视频拍摄技术标准参照教育部慕课视频制作国家标准,拍摄场景为标准实训室与医院病房,实训项目已经超过200项。

(二)平台建设

平台的构建,主要由电脑主机与显示器、视频采集组件、互联网手机、实训操作台及相关模型与材料四部分组成。显示器主要由可储存标准视频、评分标准、操作指令等资料的窗口与可以播放录制视频的次窗口组成。视频采集组件主要由摄像头和可伸缩转换的手臂组成。主机与互联网连接,实现数据传输。实训操作台与模型等根据不同项目配置。

(三)功能的实现与评价

基于学生自我实训与多方评价的医学实训平台是一个“课程资源+视频自动采集与反馈系统+互联网远程控制系统”,从而构建了“学练考评”一体化智慧实训教学平台。将中医、临床医学、护理等200项具有自我知识产权的技能操作视频作为主要的实训课程资源,通過平台引领学生进行自助式学习、练习与考试,学生把自我练习的视频与标准视频进行比对、小组间讨论,实现自我学习、自我评价,解决了技能教学师资缺乏、实训项目标准与规范缺乏、实训效率低、难以规模化等问题,较好地实现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平台可实现远程跨时空监控,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实现师生线上、线下互动交流,解决学生实际问题,实现了个性化指导,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也可以对学生进行技能抽查、水平测试、综合素质的评价,实现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提高实训教学过程评价的整体质量。

该平台是产教融合背景下企业主动介入教学领域开发的教学平台,是解决职业教育教学研究过程中资金、技术、人才缺乏的有效途径,为医学院校与教育企业联合开发教学平台提供了一条新路径,是学校与企业进行深度教学合作研究的模式创新。

基于平台的自学模式,延伸了技能实训教师的功能,平台相当于一位教师,可以示范教学,即可以播放视频,而且是智能播放,其内容足够丰富、涵盖各个学科的综合体;平台可以随时将测试的操作视频记录下来;平台可以对操作视频进行自我评价、同伴评价以及教师评价,不但可以实现即时视频回放评价,还可以网上评价、线上与线下结合评价。

1.学习与训练。基于平台的学习与练习的功能,操作者可以戴上指令耳麦,实现无接触式的指令,实现视频播放、暂停、快进、快退,以及录制等功能。可以一人一机,完全实现自我学习与实训任务,无需他人协助。同时,可以实现自我测试,将操作进行自动录像,完整高清记录。可以不断操作并记录,保存满意的操作。

2.评价与多方评价。自我评价:学生操作者可以将自我操作的视频和标准视频进行比对,可以根据内置的评分标准进行自我评价。找出差距,找出错误点,进行自我修正。同伴评价:学习讲究交流,同伴可以立刻评价,也可以线下共同讨论。通过他人评价,可以找出基本的问题。教师评价:在经过自我检查,同伴讨论后,学生可以通过线上与教师互动,教师在精准、细节、人文关怀、良好习惯培养等方面对学生的操作进行评价指导。

三、实践效果与反思

2014年以来,广西中医药大学本科、高职、中职均使用了本系统,在不同层次的医学生教育中,首先满足了学生上课时间和业余时间随时学习的需要,内容可以随机选择,可以提前预订训练场所,可以较大程度地满足各学科的训练内容。其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可以不断反复视频学习,可以与同伴交流,可以请教教师,这样有效提高了解决问题的效率,也加深了认识与体会,加强了知与行之间的转化。此外,在经过反复的训练后,学生不但锻炼了技能,更进一步增强了学技能的信心。

当然,该平台也存在不足的地方需要改进和完善。如多角度拍摄镜头的设置需要优化。由于该款产品在摄像记录的镜头布局上,不能多角度拍摄记录,在方位上出现记录盲区,导致数据记录不完整。此外,特写记录镜头缺乏,对细节操作记录还没有实现。因此,教师在使用平台教学过程中应主动介入教学各环节,关注每个环节存在的问题,做好教学反思,以利于平台的优化与改进。同时,更加关注学习对象,关注学习效果,主动对接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与执业护士资格考试的要求,及时更新教学资源,使平台发挥更好的作用,助力医学专业实训教学。

基于学生自我实训与多方评价的医学实训平台建设实践,是学法、教法改革的一种尝试,是实现实训教学从虚拟仿真到真实场景操作的重要过渡环节之一。该平台的投入使用,为提升医学专业实训教学质量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为培养更多高质量医学技术技能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荆淑杰,荆淑敏.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实验实训教学思考[J].中国卫生产业,2016(30).

[2]万俊杰.“互联网+”理念下实训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化与定位[J].教育观察,2016(10).

[3]王慧.技能操作类教学视频的学习机制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3).

注:本文系2017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借助‘互联网+’构建中医特色养老护理实训平台的研究与实践”(编号:GXGZJG2017A068);2018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项目“壮医传承·融入中医·智慧实训——培养农村基层中壮医技能型人才的实践与探索”(编号:ZZ-08)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刘 武(1964— ),广西南宁人,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方向为后期实践教学的改革;熊国林(1987— ),女,汉族,广西桂林人,主管护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实践教学研究;孙雪林(通讯作者)(1987— ),广西桂林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实践教学改革。

(责编 田 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