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水稻种植情况调研
——基于9 个水稻生产大省的调研数据

2021-01-09敖和军曾晓珊

湖南农业科学 2020年11期
关键词:播种面积大省农户

陈 博,敖和军,曾晓珊

(1.湖南省水稻研究所,湖南 长沙 410125;2.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9 年统计的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和产量数据来看,2019 年玉米、水稻、小麦的播种面积分别为4 128 万、2 969 万、2 373 万hm2,产量分别为26 077.89 万、20 961 万、13 359.63 万t。水稻播种面积占粮食作物播种总面积的25.58%,产量占粮食作物总产量的31.58%,是我国第二大粮食作物,也是我国南方地区最重要的主食。了解水稻生产大省在水稻生产过程中的种植规模、种植方式、熟制模式情况对农业技术人员指导水稻生产、帮助当地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有重大意义。基于此,研究组在9 个水稻生产大省建立了56个站点,对当地水稻种植规模、种植方式、熟制模式进行调查,然后对数据进行归纳分析总结,从中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为我国水稻生产提供指导,确保粮食生产安全。

1 水稻生产大省的选取

以水稻种植面积大于150 万hm2、稻谷产量大于1 000 万t 的条件作为划分水稻生产大省和非生产大省的标准。在我国31 个省级行政区中(不包括港澳台,下同),湖南、黑龙江、江西、安徽、湖北、江苏、四川、广东、广西壮族自治区9 个省区符合水稻生产大省的标准。2009—2018 年,这9 个省区水稻年平均播种面积占全国31 个省级行政区(不包括港澳台)水稻播种面积的78.35%,年平均产量占全国水稻年产量的77.83%。其中,湖南、黑龙江、江西3 个省的播种面积和产量占全国水稻播种面积和产量的10%以上,湖南省在播种面积和产量上暂列第一,分别达到全国(不包括港澳台,下同)的13.75%和12.96%;安徽省、湖北省、江苏省、四川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5个地区的水稻播种面积和产量占全国水稻播种面积和产量比例分别为6.08%~7.97%和5.07%~9.08%(表1)。

2 9 个水稻生产大省水稻种植情况介绍

2.1 种植规模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0—2019 年我国水稻产量基本稳定在2 亿t 左右,播种面积稳定在3 000 万hm2左右,占世界水稻种植面积的20%[1]。笔者剔除一些有错漏的数据后,选取了9 个水稻生产大省共计56 个地区的水稻种植情况数据,如表2 所示,在调查的地区里,水田的面积占耕地面积的37.14%~92.43%,说明水稻是这些地区种植的最主要农作物。

表1 2009—2018 年9 省区水稻播种面积及产量情况

表2 9 省区56 个站点水稻的种植规模

2.2 种植方式

从表3 可以看出,湖南、江西2 省水稻种植以抛秧为主,黑龙江和江苏以机插为主,四川和广东以手工移栽为主,安徽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以直播为主;湖北的直播、手工移栽、机插3 种方式占比相近。

抛秧的秧苗一般分蘖较多,到了后期有效穗会增多,对产量有一定的提高[2],且抛秧操作简单、省时省力,节约了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3]。湖南和江西地处我国中部,雨水光照充足,然而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且劳动力短缺,抛秧符合当地的现实情况。但是这种方式对大田平整度、田间水深及泥土土质要求高,且秧苗在田间的均匀度差,又因为禾苗扎根浅所以抗倒伏能力差,在技术未成熟以前不宜大规模推广。

黑龙江地处东北平原,土地平坦肥沃适宜大规模机械作业,近年来其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的增长速度位居全国第一,有赶上并超过湖南成为全国水稻生产第一省的趋势。江苏属沿海地区,经济水平发达,机械化程度高,虽然机插方式操作较难,经济成本高,对地形的要求也较高,但是该方式节省了时间成本和劳动力成本,且机插的秧苗整齐度高、深浅一致,田间通风透光好,可有效促进秧苗的生长,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有利于农户增产增收。目前,国家正鼓励和推广农业机械化的发展[4-5]。

四川和广东的调查站点主要分布在山地丘陵地区,这些地区目前还不适宜推广机械化,因地形影响当地经济发展程度相对较低,劳动力成本因此也相对较低,故水稻种植以手工移栽为主;当地种植大户少、散户多,许多农户种植水稻的目的仅仅只为满足自家吃饭。这也是水稻种植情况调查中这2 个省以单季稻为主的原因之一[6]。

直播是所有水稻种植方式中操作最简单的,也是最省时省力省工的,虽然直播水稻田杂草偏多且植株易倒伏[7-8],但它对缓解当今中国经济不发达地区劳动力短缺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的矛盾具有重要意义。早在2008 年,我国就有超过8%的水稻种植面积是采用直播方式,随后直播水稻面积逐年上升[9]。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安徽的经济发展速度较慢,劳动力大量流失,水稻种植效益低,农户的生产积极性不高,因此这2 个省区12 个站点的调查情况里水稻直播现象最为普遍。

表3 9 省区56 个站点水稻的种植方式 (%)

2.3 熟制模式

从表4 可以看出,除黑龙江因气候原因实行的是单季稻种植模式外,其他8 省基本实行二熟制种植模式。广西壮族自治区因为劳动力缺乏和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所以有一部分地区是实行单季稻种植模式。而三熟制种植模式在南方地区影响力不大,究其原因还是种植模式效益太低且操作麻烦导致,这个问题是导致“三改双”甚至“双改单”现象的主要原因,而要解决这个问题主要还是要加强对粮食生产重要性的宣传,让农民意识到这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同时把好政策及时传达给农民,让他们放心种粮、安心种粮。

在氮肥使用量方面,各省情况略有差别,四川和黑龙江的纯N 用量最低,江苏的纯N 用量最高,其他6 个省区的纯N 用量为8.5~16 kg/667m2;产量上,各省份水稻单季产量均未超过600 kg/667m2,基本在400~500 kg/667m2,单年的水稻产量不超过950 kg/667m2,在提高产量方面,仍有较大潜力。

3 调研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3.1 水稻生产经济效益低,农户积极性不高

水稻生产经济效益低主要是2 个方面造成的:一是生产效益低,调查了湖南38 个县共计1 152 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生产情况后发现,双季稻的种植模式利润约573.12 元/667m2;种植再生稻的利润约543.3元/667m2;一季中稻的利润仅323.77 元/667m2左右,因此水稻种植如果不能形成规模,农户辛苦一年的劳动所得并不多;二是生产成本高,以湖南为例,劳动用工的平均价格为136 元/d,土地的流转费平均约243.51 元/667m2,农资价格也居高不下,许多农户种植水稻仅仅只是为了解决自己家的吃饭问题。水稻种植经济效益低是水稻产业发展的最大限制因素,也是横亘在每个从事水稻生产行业的人心中的一座大山。

表4 9 省区56 个站点水稻的主要熟制模式、氮肥用量和产量

3.2 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种粮人员老龄化加剧

由于经济效益低、劳动强度大,加上城市中机会更多,因此年轻人更倾向于外出打工,现在在农村从事水稻种植生产的人大多都是50 岁以上的老人,基层的农事劳作人员出现了明显的断层,这也给未来水稻种植行业的发展带来了隐患。

3.3 科研新成果难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我国的科研人员和育种家们在促进粮食发展的研究中每年都有许多新成果,但由于基层的农技站推广新技术和新品种的力度不够、粮食生产的相关设备和品种的更新换代速度快、农民对传统技术和品种的依赖以及接受新成果的速度慢等原因,许多科研新成果难以转换成为现实生产力。

4 建 议

4.1 加强宏观调控,加大惠农力度

政府对粮食生产进行宏观调控,改善农业的供给结构;控制农资价格,降低水稻生产成本;加大对水稻生产的补助,对形成一定规模的种植大户予以奖励。政府的宏观调控手段和经济补助是提高农户种粮积极性的重要方法。

4.2 加强宣传,营造“种粮光荣”的社会风气

加大对粮食生产工作重要性的宣传力度,让农户们认识到种粮不仅是满足自家粮食需求的手段,更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与义务;对积极带动当地粮食生产的人,特别是年轻人予以宣传和奖励。

4.3 改善基础设施,推广新品种和新技术

农业相关部门应积极推广适宜当地情况的农机与生产管理技术,积极改善农田基础设施[6],以保障水稻生产所需;同时,鼓励农户种植优质稻,扶持企业进行水稻深加工,以提高经济效益,降低生产成本;加大对各乡镇农技站的经费补助,并积极安排农技指导人员深入农村与农民交流;积极组织相关的培训,拉动种植大户带头使用新技术新成果;搞好新成果示范点,邀请种植大户实地参观学习;帮助农户筹备农资,并对使用新技术的农户给予补贴;对积极性高、新技术新成果搞得好的农户予以宣传。

4.4 建立供求两侧交流平台,发展当地特色

积极建立供求两侧交流平台,拓宽农户与需求方的交流渠道,帮助农户与企业进行合作,发展当地特色,树立品牌意识,提升产品附加值。

猜你喜欢

播种面积大省农户
大省担当与大国蓄力
国家统计局发布关于2022年夏粮产量数据的公告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可食用香水玫瑰成农户致富新选择
土库曼斯坦土豆播种面积创纪录
2021年俄罗斯油籽播种面积或创下历史最高纪录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我国粮食生产喜获“十七连丰”
加快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 争当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
传统农业大省如何走现代化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