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动训练与竞技体育理论探讨

2021-01-09吉林警察学院

体育风尚 2021年2期
关键词:选材竞技运动员

吉林警察学院

一、竞技体育理论

(一)运动员选材理论

运动员选材是近年来竞技体育理论研究的基本课题之一,也是重要课题之一。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所谓“出名要趁早”的理论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并以此为目标规划自己的未来,而竞技体育作为一项体力劳动,更是对从业者的身体素质有着超高的要求。如何从众多的中小学生中高效的选拔适合竞技体育的人才,是目前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竞技体育也是如此,“伯乐”善于发现“千里马”十分重要,对“千里马”的培养亦十分重要。在竞技体育最初被重视,甚至可以说最初萌芽的时期,对运动员的挑选是无意识、无组织的,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选择竞技体育运动员应运而生。《运动员选材理论与实践》一书中介绍了竞技体育运动员选材的四个发展阶段,分别为“原始选材”“自然选材”“经验选材”和“科学选材”。第一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力的进步以及宗教的产生等,自然而言的产生;第二阶段是人们对竞技体育的认识还不充足,对专业的竞技体育运动员也没有足够的认识的情况下,主要以运动员的成绩为标准衡量竞技体育运动员的优劣;第三阶段的时间为20世纪三十年代至五十年代,那时,竞技体育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发展,教练员们有了多年的工作经验、竞技体育现场的经验,他们根据自身的经验,采用定性分析的方式对竞技体育运动员进行评价与筛选;第四阶段是20世纪60年代后,那时,经验选材已经有所局限,其缺点也已经显现出来,这就促使从业者探索新的竞技体育运动员选材方式,如何运用科学技术手段,采用综合分析的办法评选竞技体育运动员应时而生。

在我国,对于第四阶段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有起步阶段、发展壮大阶段、相对停滞阶段与巩固提升阶段。其中,起步阶段是从20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的,1980年至20世纪末是其发展壮大的阶段,停滞阶段是20世纪末,21世纪后,伴随着我们国家竞技体育的快速发展,竞技体育运动员的选材理论也进入了巩固提升阶段。总而言之,经过五十余年的发展,我国“科学选材”的竞技体育运动员选材标准逐步完善,到现在已经具备了比较系统和科学的发展模式,这一方法有“选材指标定量化”“评价方法规范化”“年龄分组规范化”“简便易行”“可操作性强”等特点。

(二)运动训练理论

运动训练理论包含“运动训练分期理论”“板块训练理论”和“全年均衡性周期安排理论”三种,其中,第一种理论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由马特维耶夫提出的,当时前苏联为了在奥运会上战胜美国,设立了这一理论导向;第二种理论出现在20世纪末,当时运动员全年约九个月左右的时间参加大量的训练与比赛,依据这一现实情况,“板块训练理论”被“应时”的提出,其提出者是我们所不熟悉的维尔赫尚斯基;第三种理论是邦达尔丘克提出的,以期让运动员全年都保持竞技状态,在接二连三的比赛中取得最优秀的综合成绩。从以上三个理论可以看出,运动员训练理论也在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渐现代化、综合化。

以上所述的理论是基于竞技体育运动员的,主要为奥运会、亚运会、世锦赛、世界杯、NBA 比赛等重大赛事。且第一种理论不分年龄、能力等,可以说适用于所有的竞技体育运动员;第二种理论更适用于较高水平和能力的竞技体育运动员;第三种理论则更侧重于竞技体育运动员中的“最优者”。

(三)运动竞赛理论

运动竞赛包含各种体育运动项目比赛,各种体育运动项目比赛共同组成了运动竞赛。运动竞赛活动可以宣传体育运动,吸引人们参加运动与体育锻炼,营造良好的运动氛围。运动竞赛包括四个特征:竞争性、竞赛的公平性、规则的制约性以及结果的随机性。其中,竞争性是运动竞赛的基本属性之一,无论比赛规模的大小、参与人数的多少、比赛的意义是否重要,竞争性都存在于运动竞赛之中;竞赛的公平性是运动竞赛的固有属性,主要表现在竞技体育运动员参赛的等同性与运动竞赛中裁判员判决的公平公正性,这之中,关于运动竞赛的一些规章制度可能不尽完善,关于竞赛的规则和判决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争议,但随着竞技体育的发展,这些问题必将逐渐完善;规则的制约性主要体现在规则对竞赛条件有明确的规定、对竞赛行为有严格的限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则的制约性很好的保证了竞技体育与一般体育运动的正常开展,如篮球比赛的“三秒违例”“八秒违例”和“二十秒违例”等规则,都很好的保证了赛事的正常进行;结果的随机性比较好理解,在运动竞赛中充斥着数不清的不确定性因素,无论是运动员自身的不确定性因素、还是赛场上的不确定性因素,都能造成比赛结果的不确定性,但恰恰因为未知,运动竞赛具有强大的魅力。

运动竞赛的种类可分为“学校体育竞赛活动”和“社会竞赛活动”两部分,其中,学校体育竞赛活动又包括单项赛、对抗赛、选拔赛、友谊赛、测验赛、表演赛、通讯赛、运动会等8 种,社会竞赛活动则包括冠军赛、联赛、等级赛、锦标赛、杯赛、公开赛、综合性运动会等7 种。

(四)竞技体育管理理论

竞技体育管理理论的实质是对参与竞技体育活动的资源,如人、财、物等进行合理的计划、协调和控制,以期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实现已有资源价值最大化,从而实现竞技体育“赢”的目标。其特点包括三点,一为管理系统的包容性、一为管理系统的差异性、一为管理因素的复杂性。其中,管理系统的包容性指竞技体育管理需要与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等社会上各个方面的活动相结合,而不是“顾影自怜”式的自顾自地局限于自身的理论管理;管理系统的差异性是因为竞技体育管理受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影响,不同地域不同的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决定了竞技体育管理也是“参差不齐”的;管理因素的复杂性是由于人、财、物在数量、质量以及流通上有着不同的基础,且竞技体育管理既需要与环境密切联系,又需要结合各自的运动员水平、能力具体分析,即糅杂了主管与客观两方面的因素,故更为复杂。

二、我国竞技体育学理论发展中存在的认识问题

(一)竞技体育学与运动训练学的逻辑关系问题

竞技体育学理论与运动训练学理论属于两个层面上完全不同的理论问题,正如上文所说,传统竞技体育包括“运动员选材学”“运动训练学”“运动竞赛学”以及“竞赛体育管理学”四个方面,而运动训练学只是竞技体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已。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运动训练学在竞技体育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因为其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原理和方式使得运动训练更加科学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对于竞技体育和运动训练学理论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化和强化,将竞技体育学和运动训练学二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区分清楚是解决目前我国竞技体育问题的重要理论依据。

(二)竞技体育学理论体系研究中存在的认识问题

这一部分中涉及的问题主要有两个。第一个是“运动员选材学”这一名词的含义与“运动选材学”这一名词的含义之间微妙却截然不同的关系。要分析这两个名词的关系,首先还要从竞技体育的基本构成入手,竞技体育包含“教练员”与“运动员”两部分,自然,竞技体育的选材也需要选择“教练员人才”和“运动员人才”。简单来讲,如果没有郎平,中国女排是否能取得如今的成就很难说,但我国的竞技体育理论研究一直在关注运动员的选材,而忽视了教练员的选材,甚至会出现对教练员的质疑、变更等。“运动员选材学”可以说是“运动选材学”的一部分,前者更加局限,后者更加完善。只有将现在大众所关心的“运动员选材学”扩展、发展成为“运动选材学”,才能进一步完善竞技体育学理论体系。

第二个是正确认识人在竞技体育中的位置。传统竞技体育的四个构成部分在上文已有论述,但这一结构体系并没有突出竞技体育的主体——运动员,即人。众所周知,目前竞技体育中经常出现各种问题,最常见也较重要的一种便是兴奋剂,要知道,一名运动员即使再具天赋,也得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人文素质才能成为一名合格且优秀的运动员,才能成为“运动员选材学”里面的“材”。此外,竞技体育作为体育的一大分支,在整个体育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竞技体育的运动员,则是很多从事运动或者大众的关注点,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众的思维认知,这就意味着运动员除了需要有很好的技能,还需要具备作为“偶像”应该有的人格魅力,而这些,都需要在研究分析竞技体育时,将运动员的地位突出出来,将育人理念加入竞技体育理念中。因此,竞技体育的结构应该重新划分。

三、结论

竞技体育是竞技体育,运动训练是运动训练,两者的区别本文已做了分析与探究。但正如同双刃剑的两面性,竞技体育和运动训练又是紧密相联的,了解运动训练学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投入到竞技体育中,而了解竞技体育的理论又能够帮助我们在运动训练中严格要求自己、完善自己对于运动训练的思维、明确自己的任务与目标,并将运动训练提升到更高的层级。

此外,在运动训练的实际过程中,完成了对竞技体育运动员自身潜在价值的挖掘、开发、强化利用。可以说,运动训练是对人体潜在运动能力的挖掘,只有充分挖掘、开发运动员的人体潜能,使运动员体育竞技活动的能力不断加强,才能让运动员在运动竞赛中更好的发挥,也正是在运动竞赛中,运动训练时激发的潜能可以转变为现实的价值。

所以说,我们要综合分析运动训练与竞技体育之间的关系,只有综合分析,才能将“微观”与“宏观”更好地结合起来,将“过程”与“结果”更好地结合起来,并通过“宏观”调整“微观”,通过“结果”反思“过程”,做好总结与归纳,从而更好地在“运动”这一大的方向上取得成功。

猜你喜欢

选材竞技运动员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第1-3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竞技格局分析
短道速滑运动员科学选材要素与评价
考场作文选材如何“闯关”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我国“轮转冰”跨项跨界选材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
花与竞技少女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
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