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察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用于行下肢骨科手术老年患者中的效果

2021-01-09朱玉成

中国伤残医学 2020年8期
关键词:优良率疼痛感组间

朱玉成

(大连市第五人民医院麻醉科,辽宁 大连 116000)

下肢骨折通常多发生于老年人群,这主要是因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其自身新陈代谢体功能降低,骨头中碳酸钙等无机物逐渐增多,容易导致骨质疏松[1],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骨折的发生率。目前临床中针对骨折主要采用手术治疗方式,但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且老年患者身体机能差,对于手术与麻醉的耐受性较低,这使得术中麻醉风险增高,因而选择有效的麻醉方式对于临床治疗效果,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有着直接作用[2]。在本次研究观察中,将主要针对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用于行下肢骨科手术老年患者中的效果做出探讨和分析。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62例行下肢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均经X线、CT检查确诊,ASA分级:I-II级;对照组中男19例、女12例,年龄57-82岁,平均年龄(69.5±12.5)岁,行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中男17例、女14例,年龄58-81岁,平均年龄(69.5±11.5)岁,采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所有患者和家属皆知情同意,且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组间一般资料相比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2 方法:对照组患者行常规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指导患者呈侧卧位状,将患肢置于水平线上侧,以确保手术顺利展开;经髂嵴确定L4位置,先给予1%利多卡因行局部浸润麻醉,采用硬膜外穿刺法将L4间隙旁开脊柱正中4-5cm位置作为穿刺点,并垂直进针,当针尖抵达L4横突时即可退出少许,更改进针方向为稍向上倾斜;随后在横突上缘位置持续进针0.5-1.0cm[3],调节神经刺激器电流1.0mA,频率2.0Hz,观察下肢肌肉收缩并逐渐降低刺激电流强度至0.3mA以下时,若肌肉收缩还存在即表明已到达注药点,回抽无脑脊液、无回血时则可停止[4];给予0.5%罗哌卡因20ml注射,并在股骨大转子与骶管裂孔连线中点处垂直进针行穿刺,用神经刺激仪辅助寻找坐骨神经,结束后注入0.5%罗哌卡因25ml。观察组患者则采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采用超声诊断仪扫描L4位置,确定L4横突、腰方肌、腰大肌具体位置,应用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在超声引导下于L4间隙旁开脊柱正中位置4cm,垂直进针至腰大肌深部L4神经根旁,出现股外侧肌跳动确认回抽无脑脊液、无回血时缓慢注入0.5%罗哌卡因20ml;再经超声横扫股骨大转子与坐骨结节连线中点位置行穿刺,以到达坐骨神经为准[5],并出现支配区域肌肉收缩,缓慢注入0.5%罗哌卡因25ml。完成麻醉后仔细观察患者临床体征,若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处理,保障手术顺利完全。

3 判定标准:(1)观察分析2组患者采用不同方式麻醉后的效果,若患者行手术中无疼痛感,无需另行镇痛药物,肌肉完全松弛,为麻醉效果优;若患者在术中可感受到轻微疼痛感,且需要给予少量镇痛药物确保手术顺利进行,且患者其肌肉松弛程度为一般,则麻醉效果良;若患者在术中有明显疼痛感,且肌肉松弛程度差,在给予镇痛药物后患者仍有明显痛感,则麻醉效果差;麻醉优良率=优秀率+良好率[6]。(2)对比2组患者感觉神经、运动神经麻阻滞醉起效始建于维持时间。(3)组间患者疼痛症状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分,以0-10分为准,分值越高则患者疼痛程度越严重。

5 结果

5.1 2组患者临床手术中麻醉效果比较:对比分析2组间数据可得知,观察组患者在行麻醉后,其总优良率为93.5%,对照组麻醉总优良率为77.4%,观察组麻醉优良率相比对照组明显更高,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手术中麻醉效果比较(n,%)

5.2 组间患者各项麻醉指标对比:观察2组间数据,观察组患者在行麻醉后,其感觉神经、运动神经麻醉起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维持时间则长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组间患者各项麻醉指标对比

5.3 组间患者疼痛情况对比:观察组患者行麻醉后VAS疼痛评分为(2.18±0.14)分,对照组患者麻醉VAS疼痛评分为(6.05±2.03)分,计算结果:VAS疼痛评分(t=10.589,p=0.000)。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较之对照组有明显减轻,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 论

老年人普遍存在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多系统器官功能衰退等情况,因而对于手术的耐受性较低,在手术中其血流动力学波动幅度较高,这也直接导致术中麻醉风险增高;目前临床中对于下肢骨折老年患者在手术中主要采用椎管内麻醉、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以及全身麻醉等方式,其中椎管内麻醉在行穿刺过程中难度较大,且患者血流动力学波动风险高;全身麻醉后老年人呼吸功能恢复较慢,重症患者可能因带管时间过长增加肺内感染概率,并且对认知功能有影响,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其能够完成手术部位麻醉,效果满意,且对于下肢血管扩张作用较轻,不会对患者血流动力学产生较大影响[7]。但在操作中需盲操作,这无疑对麻醉人员的操作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若在行麻醉中操作失误极易导致不良事件发生,进而降低麻醉效果,反复穿刺也会增加患者痛苦,甚至对患者神经造成损伤。因而当前在临床中,采用这一麻醉方式时多结合超声引导,以便于观察患者神经与筋膜组织,确保穿刺位置与深度的准确性[8],有效避免对患者神经组织造成损伤,并提高穿刺成功率与麻醉效果,更好反应其麻醉药物在局部的分布与弥散情况。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经超声引导下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后,其麻醉优良率相比对照组提高,其感觉神经、运动神经麻醉起效时间与维持时间更优于对照组,患者麻醉疼痛感减轻,麻醉效果理想,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综上所述,在行下肢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中实施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理想,可改善各项麻醉指标,降低患者不适感与疼痛感。

猜你喜欢

优良率疼痛感组间
A case of conjunctiv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with spheroidal degeneration: a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疗效初探
豆粕:美豆产区干旱威胁仍未解除,大豆优良率持续偏低
慢速训练法助力体弱人群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试论寒烟、李南、荣荣诗歌中的疼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