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和手法复位治疗对比分析

2021-01-09

中国伤残医学 2020年8期
关键词:优良率踝关节手法

宋 扬

(铁岭市中心医院骨科,辽宁 铁岭 112000)

伴随现代交通事业以及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意外事故的出现越来越多,踝关节骨折的发生率呈上升的发展趋势[1]。踝关节骨折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踝关节骨折属于关节内骨折,所以,是否有效对位对患者的临床效果与预后情况有直接影响[2-3]。现阶段,临床对踝关节骨折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与手法复位,临床对2种方法的临床效果还没有达成一致意见[4]。为了探究手术治疗与手法复位治疗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对比,本研究选取9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分为2组,分别予以手术治疗与手法复位治疗,并分析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纳入的9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都来自本院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期间,全部患者都通过X线或CT等检查确诊,都存在手术适应证与手法复位症状;并将伴随其他部位、组织或器官严重外伤患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以及严重心功能不全患者等充分排除。并按照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45例患者中,有男性26例,女性19例,年龄范围27-64岁,平均年龄(44.86±18.15)岁;致伤原因:26例车祸伤,9例重物砸伤,8例摔伤,2例打击伤;受伤至就诊时间范围2-32小时,平均时间(14.16±12.76)小时。观察组45例患者中,有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龄范围28-63岁,平均年龄(44.75±18.05)岁;致伤原因:25例车祸伤,10例重物砸伤,9例摔伤,1例打击伤;受伤至就诊时间范围3-30小时,平均时间(14.26±12.82)小时。2组在致伤原因以及受伤至就诊时间等资料方面的对比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对象之间可以进行比较。

2 方法:(1)手术治疗。患者入院后接受常规检查,针对性治疗疼痛,避免病情发展,入院后7天开展手术治疗。进到手术室后实施硬膜外麻醉,对患者开展外踝处内固定处理,按照内踝、后踝的顺序。患者术后21天左右可下地行走,开始时仅开展简单行走,伴随恢复效果的提高开展负重行走,90天后经X线检查结果显示骨折愈合,可将内固定金属取出,对患者进行半年的随访。(2)手法复位治疗。患者入院后接受常规检查,充分掌握患者的骨折情况,入院后3天内开展骨折手法复位。患者选择仰卧位,由1位主治医师与2位助理医师一同完成复位,复位结束后选择石膏固定,借助X线检查确定复位情况,如果复位效果不佳,需再次复位。石膏外固定30天左右对其松紧度合理调整,并指导患者加强功能性训练。

3 观察指标:观察与记录2组患者住院天数、骨折愈合时间与治疗费用。

4 疗效判定标准[5]:(1)复位效果。选择X线片或CT三维重建对2组患者踝关节骨折端情况进行观察,根据Leeds标准予以评定:优表示患者治疗后踝关节骨折端基本恢复正常;良表示治疗后没有侧方向移位,后踝向近端移位与内外踝向后方移位低于2mm,下胫腓联合间隙在2.5-4mm范围内,距骨和内踝侧间隙处于正常水平;可表示内外踝向侧方向移位低于2mm,后踝向近端与内外踝向后方移位2-5mm范围内,距骨和内踝侧间隙增宽低于2mm;差表示内外踝向侧方向移位超过2mm,后踝向近端与内外踝向后方移位超过5mm,距骨和内踝侧间隙增宽超过2mm,或者出现脱位的情况。(2)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根据Mazur踝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评定2组患者的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优表示治疗后患者踝关节活动恢复到正常水平,没有肿胀与疼痛症状,步态较正常;良表示患者治疗后踝关节活动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偶尔存在疼痛与肿胀的症状,步态较正常;可表示患者踝关节活动恢复一半,存在显著的疼痛与肿胀表现,步态存在轻微的跛行;差表示踝关节活动恢复不足一半,存在严重疼痛与肿胀表现,步态跛行。

6 结果

6.1 2组患者复位效果对比:观察组患者复位效果优29例,占64.45%,良15例,占33.33%,优良率97.78%;对照组患者复位效果优13例,占38.89%,良23例,占51.11%,优良率80%,观察组患者复位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复位效果对比(n,%)

6.2 2组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对比:观察组患者踝关节恢复效果优28例,占62.22%,良15例,占33.34%,优良率95.56%;对照组患者踝关节恢复效果优21例,46.67%,良19例,占42.22%,优良率88.89%,观察组患者踝关节恢复优良率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对比(n,%)

6.3 2组患者住院天数、骨折愈合时间与治疗费用对比:观察组患者住院天数与治疗费用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住院天数、骨折愈合时间与治疗费用对比

讨 论

踝关节是机体的重要负重关节,踝关节对人们日常行走与体育锻炼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保证踝关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协调性与灵活性,才可以促使人们正常行走与运动[6]。踝关节如果受到撞击或车祸等的影响,会出现功能障碍,致使人们正常行走受到限制,还可能出现创伤性关节炎,对患者的健康与生活质量造成直接影响[7-8]。

临床对踝关节骨折的治疗方法有2种,一种为手术治疗,另一种为手法复位治疗,临床对2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存在不同意见[9-10]。手术治疗能够使患者的骨折解剖结构快速恢复,但会导致患者出现手术创伤与痛苦,还可使患者的经济负担明显增加。手法复位对患者没有创伤性,但复位效果低于手术复位,复位后借助外固定,对患者早期功能锻炼有不利影响,使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延长[11-12]。有学者表示,手术切开内固定对踝关节骨折治疗虽有一定手术创伤,会使患者痛苦与经济负担加重,但术后患者不仅可以开展功能锻炼,还可以防止相关并发症的出现,如关节僵硬等,进而促使患者临床效果与踝关节功能明显提高。也有学者表示,手法复位对踝关节骨折患者治疗,可使患者踝关节功能明显恢复,使患者的痛苦明显减轻,防止出现相关并发症[13-14]。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复位优良率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观察组患者踝关节恢复优良率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住院天数与治疗费用明显多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说明手法复位与手术治疗对踝关节的治疗各具优势,根据相关资料总结有如下几点:(1)手术治疗可使患者的骨折解剖结构及时、有效的恢复,促使患者早期开展功能锻炼,加快骨折愈合,使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缩短,在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方面有一定促进作用,但手术会为患者造成一定创伤,使患者经济负担与痛苦明显增加;(2)手法复位对患者没有创伤性,复位效果低于手术效果,复位后不能及时开展功能锻炼,使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延长,对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有一定影响[15]。

总而言之,手术治疗与手法复位对踝关节骨折患者的治疗各具优势,在治疗时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与意愿合理的选择治疗方法,以此获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猜你喜欢

优良率踝关节手法
豆粕:美豆产区干旱威胁仍未解除,大豆优良率持续偏低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膝踝关节
层递手法
崴脚,不可忽视的伤害
画与理
七步洗手法
Cross-cultural adaptation and validation of an ankle instability questionnaire for use in Chinese-speaking population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踝关节损伤的正确处置
《了不起的盖茨比》多元叙事手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