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目标性干预护理对腰椎椎间融合术患者腰椎功能的影响*

2021-01-09潘翠媛梁书琛

中国伤残医学 2020年8期
关键词:融合术椎间康复训练

潘翠媛 张 云 梁书琛

(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广州新海医院外一科,广东 广州 510300)

腰椎退行性病变主要是因为腰椎长时间劳累等原因造成相邻椎体骨性连接异常,代表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以下腰痛和活动功能受限为主要临床症状。临床治疗该病主要为手术治疗,其中腰椎椎间融合术是治疗该病成功率较高的一种手术方式[1]。目前传统的骨科护理针对这类患者,一般要求患者平卧位制动,并避免患者腰部负重从而达到保护患者腰部的目的,缺乏对患者心理、疼痛等全方位的护理,不能达到理想的护理效果[2],故探索新的护理方式来护理腰椎椎间融合术后患者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我院脊柱外科护理组采用目标性干预护理腰椎椎间融合术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3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12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的X线和CT等资料均符合行腰椎椎间融合术的手术指征[3]。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所有患者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60人,男性33人,女性27人,年龄32-62岁,平均年龄(51.7±7.1)岁,融合部位:L3-L4椎间28例,L4-L5椎间23例,其他9例;观察组60人,男性31人,女性29人,年龄31-61岁,平均年龄(48.1±7.3)岁,融合部位:L3-L4椎间29例,L4-L5椎间24例,其他7例。2组病例的性别、年龄、融合部位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具有可比性。

2 护理方法:所有患者行腰椎椎间融合术均进行对症治疗、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并定期检测患者的基础生命体征,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出现情况及时向医生汇报并处理。2组患者均安排服务意识强、了解并能熟练运用脊柱外科护理知识和技能的专科护士对患者实施护理,并进行入院宣讲[4]。对照组采用常规骨科护理,采取口头形式对本组所有患者进行术前饮食指导、术后恢复指导和康复训练指导,无具体康复训练计划,无疼痛护理等,且护理人员为轮流值班,不安排专人对患者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目标性护理干预,除基础护理外增加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康复指导等内容,具体实施如下[5]:(1)成立专门的护理小组。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制定小组工作目标及职责,通过查阅资料、结合脊柱外科的护理经验和知识,以及患者的心理状况等个体情况,制定针对性强护理措施,对小组成员的护理知识和技能进行强化训练,确保护理过程中操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2)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医护人员通过热情接待、主动交流、热心帮助等行为获取患者的信任、尊重和配合,日常护理过程中要多与患者接触,做到耐心倾听、细心解答问题,始终站在病人的角度思考问题,跟患者做朋友;(3)心理干预。护理中积极与患者交流,鼓励其说出内心的真是想法和困惑,及时发泄心中焦虑、抑郁等情绪,并针对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通过医护人员的不断鼓励、行动上无微不至的照顾以及日常听舒缓的音乐等方式消除其负面情绪,同时通过介绍其他病友治疗成果的案例增加患者的信心;(4)疼痛护理[6]。在安静的环境下关怀患者,告知患者术后会有疼痛感,护理时动作轻柔、温和,及时了解患者的疼痛情况,并通过调整操作的力度减轻患者的疼痛。同时可以通过与患者对话、开玩笑等方式分散患者注意力,达到缓解患者疼痛的目的;(5)康复指导。在患者术后,由专业康复师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适合患者本人的康复方案,并严格监督落实,悉心指导,确保患者的康复效果。

3 观察指标:护理满意度对比:自制调查问卷,在患者出院时让其对医护人员的护理态度、护理技术、讲解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共10问,每问评分为0、1、2、3、4、5分,分数越高表示越满意。将患者的满意度分为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其中总得分>40分为满意,30-40分为基本满意,<30分为不满意。总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比较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后的的腰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8],其中评分越低代表腰椎功能越好。

5 结果

5.1 2组患者不同护理干预下的满意度情况对比:经过不同的护理干预,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度为100%。对照组的护理总满意度为81.7%,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对比(n,%)

5.2 2组患者不同护理干预下的腰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情况对比:护理干预前,2组患者的腰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无显著差异。经过不同的护理方式,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观察组的腰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腰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对比

讨 论

腰椎椎间融合术主要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手段,但患者术后并发症较多,如疼痛、腰椎功能障碍,由于长期卧床甚至会导致抑郁,故采用目标性干预护理腰椎椎间融合术后的患者意义重大[9]。目标性护理干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还对患者开展心理护理、疼痛护理、康复指导等全方位综合护理[10]。此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在术后1个月与术后3个月的腰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目标性护理干预能更好的提升患者的满意度,更快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产生的原因可能是:目标性干预是基于循证医学的新型护理模式,立足于患者的实际情况,将一系列分散的护理措施整合优化,实现护理行为的有效性、系统化、目的化,能够充分发挥各项干预措施的优势,弥补相互之间的不足,达到改善患者临床疗效的目的[11]。目标性干预要求护理人员熟练掌握护理操作、观念和技能,同时还要求护理人员具有系统的护理理念和较高的人文素养。目标性干预通过变革理论提高执行力,严格操作程序,同时通过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操作能力、态度及行为,能最大限度的保证治疗效果,能显著提升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同时该护理方式根据每个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心理疏导方式,让患者通过适当的方式使患者的心理负面情绪合理宣泄,最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各种不良情绪,从而增强患者面对疾病的信心,有利于疾病的恢复。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利于患者的恢复,但最重要的还是康复训练的实施。目标性干预护理,通过疼痛护理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疼痛感,从而增加患者康复训练中的依从性,使治疗效率显著提高。术后,患者越早接受严格、系统、有针对性的训练,对患者最终的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能力影响越显著。目标性干预护理经由专业康复师针对每名患者的具体手术情况、身体损伤程度、关节活动能力等具体情况制定个人康复计划,使康复针对性、系统性强,能凸显康复指导的合理性、有效性,有利于患者腰椎功能恢复。其次,目标性可以有效避免常规护理中千篇一律的康复训练,从而使每名患者能够循序渐进的进行训练,能有效规避训练强度不适宜导致患者腰椎功能恢复减缓。最后,目标性干预中患者的康复训练全程由专业的康复师进行陪同,可以及时指出患者训练中的不足,纠正患者错误的训练动作,确保患者每天按时按量完成训练任务,从而大大提高了康复治疗的效果,能有效促进患者腰椎功能的恢复[12]。

综上所述,目标性干预护理对腰椎椎间融合术患者腰椎功能恢复较常规护理效果好,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融合术椎间康复训练
显微镜辅助下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颈椎病疗效研究
慢阻肺缓解期患者行肺康复训练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疗效分析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颈椎反弓对C4~5节段椎间孔形态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研究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20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