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统计测度

2021-01-08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投入产出增加值服务业

吴 滨

(天津财经大学 统计学院,天津 300222)

我国的服务业从建国之初“重生产、轻服务”起步,在改革开放后实现了起步发展,而在20世纪90年代后实现快速发展,不仅在三次产业结构中,成为第一大产业,还从2015年开始达到GDP的一半以上,为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同时,我国服务业的也存在着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支撑不强、生活性服务业有效供给不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尚未得到满足、国际竞争力不强、服务贸易逆差、服务业人才不足等问题。进入新世纪,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逐步解决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尤其是进入到“新时代”以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再度成为焦点。而从我国目前的研究看来,对现代服务业统计口径的界定还存在争议,对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状况研究还相对有限。

一、现代服务业的内涵及文献综述

现代服务业较早的表述出现在1997年的党的十五大报告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之后,在党的历次代表大会中多次强调要发展现代服务业。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中提出:“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瞄准国际标准提高水平”。

虽然“现代服务业”在各类报告、文件和研究中屡次出现,但其定义和界定却存在着差异。刘志彪认为[1],在国外较早提出现代服务业的是丹尼尔·贝尔(Daniel Bell),他得出工业社会中的服务业主要是零售业和交通运输业,后工业社会的服务业则是现代服务业,既包括交通运输,也包括信息服务、研发设计、市场影响、商务服务、金融服务等。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知识作为基础的服务业得以快速发展,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得到广泛关注。国外的研究转向“知识密集型服务业(knowledge-intensive service)”,另外一类较受关注的是生产性服务业(producer services),都较少使用“现代服务业一词”。

在国内,现代服务业也是与传统服务业相对的概念,因其具有相对性,难以形成一个统一的概念和标准化的定义。这就导致在许多研究中,出现了诸多标准,形成不同的数据,如同样计算2010年现代服务业增加值,杜鹏[2]计算值为8.66万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为49.8%,而李春红[3]计算值为12.98万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为74.8%,两者差异巨大。因此,对现代服务业进行清晰的界定,有助于相关研究的开展。

徐国祥[4]将现代服务业的内涵归纳为,现代服务业是在工业化高度发展阶段产生的,主要依托电子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概念和而发展起来的知识密集型的生产性服务业。并根据现代服务业“生产性”“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知识密集度高”作为划分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的依据,将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作业,电子商务,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远程教育中若干个细项列为现代服务业统计分类标准。

2012年国家科学技术部在《关于印发现代服务业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的通知》(国科发计〔2012〕70号)中将现代服务业定义为:“以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为主要支撑,建立在新的商业模式、服务方式和管理方法基础上的服务产业。它既包括随着技术发展而产生的新兴服务业态,也包括运用现代技术对传统服务业的改造和提升”。

丁秋实[5]将现比较发达的阶段产生代服务业定义为,在工业化比较发达的阶段产生的、随着科技发展而新兴的或从传统制造业分化而来的、主要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发展起来的信息和知识相对密集的服务业。

二、现代服务业的统计界定

目前,针对现代服务业可见的权威统计标准,是国家统计局近年来对《河北省现代服务业务统计调查报表制度》的审批。按照国家统计局2018年12月地方统计调查项目审批的《河北省现代服务业统计调查报表制度》(国统制〔2018〕165号),调查的对象和范围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批发零售业中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销售和邮购及电视电话零售服务,以及住宿餐饮业中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销售服务。

按照上述标准,对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整理我国现代服务业统计分类标准共涉及13个门类中40大类,为门类代码中的G、I~R中大类号为53~90的全部大类,包含了: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11个门类的全部大类,以及F批发和零售中公共网络实现的销售和邮购及电视电话零售服务,H住宿和餐饮中仅包括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销售服务。

三、现代服务业总体情况分析

按照前文标准,我国现代服务业共涉及13个门类中40大类,但批发和零售中仅包括公共网络实现的销售和邮购及电视电话零售服务,住宿和餐饮中仅包括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销售服务,由于无法获得相应数据,因此批发零售、餐饮住宿在后续研究中不再考虑。上述各大类在2017年投入产出表中,均有相应部门对应。为更好的与2012年相关数据对应,在后续整理过程中,对2017年细化的部门按照2012年投入产出表部门进行了归并,最终剩余先进制造业部门为32个。

1.总产出的统计分析

2012-2017年间,我国服务业得到快速发展。从总产出的角度看,服务业总产出总2012年的4 536 237 05.04万元增加到2017年的8 009 554 326.64万元,剔除价格因素后(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进行调整),实现了年均9.93%的增长。

而现代服务业在此期间占服务业比重持续加大,发展速度也较服务业整体更快。总产出从2012年的3 190 016 937.16万元增加到2017年的5 827 330 754.41万元,占服务业比重也从70.32%增大到72.75%。剔除价格因素后,现代服务业实现了年均10.68%的增长,较服务业整体略快0.75%。

2.增加值的统计分析

从增加值的角度看,服务增加值从2012年的2 426 604 464.65万元增加到2017年的4 286 883 114.21万元,剔除价格因素后,实现了年均9.94%增长。

而现代服务业在此期间在占服务业比重上持续加大、发展速度也较服务业整体更快。从增加值的角度看,现代服务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1 609 502 759.80万元增加到2012年的3 005 962 261.55万元,占服务业比重从66.33%增大到70.12%,剔除价格因素后,年均增长11.17%,年均增速较服务业快1.23%。

以国内生产总值作为参照系,衡量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情况。2012-2017年,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占比从2012年的45.06%上升到2017年的51.52%,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我国经济尤其是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带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占比则同样从2012年的29.88%上升到2017年的36.13%。说明我国的现代服务业在这5年的时间内,其发展速度仍高于我国经济整体的发展速度。

3.增加值率的统计分析

增加值率一般指一定时期内增加值与总产值之比。增加值率作为较为简单的经济指标,长期以来作为评价经济体或者行业发展质量效益的重要指标。增加值率的大小,可以直观表现投入品的经济效益水平,一般作为衡量行业发展“质”的测度指标。

利用前文得到的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数据,可计算得到我国两大类行业的增加值率。就服务业整体而言,增加值率在2012年和2017年保持了相对稳定的水平,均在53.5%上下,相对较为稳定。而现代服务业,在2012年和2017年增加值率只有50.5%和51.6%的水平,虽然也较为稳定,但通过与服务业整体对比可以看出,其不仅没有实现高于服务业整体水平,反而较其更低,其“现代”性并没有在增加值率指标上有较好体现。

四、现代服务业结构测度

1.现代服务业部门集中度测度

服务业40个部门中,32个部门为现代服务业,覆盖面近80%。由于劳动力等要素的使用程度不同,社会对各部门的需求存在差异,服务业内各部门间的差异也较大。从增加值的角度分析,现代服务业中最大的部门是房地产,占现代服务业总体增加值的19.41%,而最小的部门是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仅占现代服务业总体增加值的0.18%。

从部门结构来看,2012年和2017年部门结构保持了相对稳定的水平。市场份额集中度所使用的集中度系数(Concentration Ratio,一般用表示),本文借鉴该做法,首先研究现代服务业产业部门的集中度情况。经计算,产业内各部门结构没有发生重大变化,其中最大的7个部门(也是仅有的占现代服务业总增加值超过5%的部门)增加值合计占占现代服务业总增加值分别为73.40%和68.52%,呈现略有下降的态势。但这7个部门的前6大部门,不仅在排名上未发生任何变化,在结构占比上,除货币金融和其他金融服务降低较多外,其他均未发生大幅波动。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2012年和2017年现代服务业主要部门占比结构

除计算集中度系数外,还可以使用HHI指数对现代服务业内部部门结构进行判断。赫尔达尔—赫希曼指数(Herfindhal indices/ Herfindahl-Hirschman Index ,HHI指数)指数是用来衡量集中度的指标之一。从公式含义上看,该指数是指某个产业内每个企业占整个产业某项指标的平方和:

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HHI指数反映了产业的集中程度,并且取值在0~1之间,集中程度越高,该指数越大。在实践中,HHI并无客观标准用以衡量产业集中度,但可以通过参考经验值对集中度进行判定。如美国司法部(Department of Justice)将 HHI作为评估某一产业集中度的指标。

将现代服务业各部门增加值代入上述公式,计算可得HHI2012 =0.104 ,HHI2017 =0.090 。显示现代服务业各部门间,集中程度有所降低,总体发展有多元化发展的趋势。

2.部门增加值率与发展速度测度

现代服务业各个部门大多具有较高的增加值率。按照2017年投入产出表数据计算,最低的仓储部门增加值率为30.92%,最高的房地产部门增加值率高达74.55%。这也是服务业自身特点所决定的(参见图1)。

按照2012年和2017年投入产出表计算了各行业的名义增速,同时根据2017年投入产出表计算了增加值率。由于增加值率表示某一单位产值中增加值的比例,若该数值较高,代表单位产出的中间投入较少,毛利率较高,对投资该部门吸引力较大,往往容易促进该行业发展。以各行业的名义增速为横轴、以各行业的增加值率为纵轴,绘制散点图。从图2可以看出,整体而言,两者呈现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即高增加值率的部门其名义增速也相对较高,符合产业发展和投资的一般规律。

利用投入产出数据,最大的优势在于除了分析部门的发展状况,更可以分析部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经济发展对部门发展的影响。在借鉴基础上[6-9],本文使用投入产出中常见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进行研究。

图1 先进制造业各部门增加值率柱状图

图2 先进制造业各部门增加值率与名义增速的散点图

五、现代服务业投入产出关联分析

1.现代服务业影响力系数测度

影响力系数,一般又称为拉动力系数,是指某一产品部门增加1个单位最终产品时,对国民经济所有部门所产生的生产需求的波及程度,计算公式为:

其中bij为列昂惕夫逆矩阵的元素。

以我国2017年度149部门投入产出表为数据基础,按照影响力影响系数计算公式,计算得到我国现代服务业39个部门(由于未按照2012年投入产出表进行归并,因此本部分分析数据为39部门,并非前述分析的32部门,两者差异可通过归并得到)的影响力系数。从计算结果可知,39个部门中仅有3个部门的影响力系数大于1.00,说明只有货币金融和其他金融服务、商务服务、房地产这三个部门对经济的影响力高于社会平均水平,具有较大的拉动力作用,在加快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应更多的关注。而其他36个部门的影响力低于社会平均水平,这说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整体而言,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还相对有限。

2.现代服务业感应度系数测度

感应度系数,一般又称为推动力力系数,是指各部门均增加1个单位产品时,一个部门由此受到的感应程度,计算公式为:

其中bij为列昂惕夫逆矩阵的元素。

与计算影响力系数的数据口径相同,计算得到感应度系数。从计算结果可知,39个部门中有17个部门的感应度系数大于1.00,而大于0.90的已经达到了30个,说明现代服务业各部门大多会在经济发展的情况下,获得较大的推力,推动其向前发展。排名靠前的主要是各类运输服务,这也体现了经济活动对运输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六、结论与建议

本文在界定了现代服务业的基础上,利用2012年和2017年的投入产出数据对我国现代服务业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得出对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初步判断:我国现代服务业在近年来实现了快速发展,较服务业整体水平略高。占服务业比重显著上升,无论是从总产出的角度还是增加值的角度,占服务业比重都已超过七成。而受数据所限,其中并未包含新兴的住宿和餐饮中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销售服务、批发和零售中公共网络实现的销售和邮购及电视电话零售服务。若包括上述部分,现代服务业将呈现更为迅猛的发展势头。现代服务业已成长为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另一方面,我国现代服务业在“质”上并没有体现出“现代性”。现代服务业的整体增加值率与服务业增加值率相比处于略低水平。

从我国的现代服务业行业内结构构成来看,长时间内被房地产、货币金融、教育、道路运输等几大行业占据,集中度持续较高。而部门发展速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增加值率的影响,说明我国先进制造业内部发展,目前还存在着一定的“逐利”倾向。

而从影响力系数来看,现代服务业对于经济发展的拉动力有限,大多数部门都低于社会平均水平。相反,从感应系数来看,超过40%的部门感应系数大于社会平均水平,说明现代服务业受我国经济发展推动,得以有效发展。

结合以上情况,现代服务业应更为注重以下几方面的提高:

第一,加强现代科学技术支撑作用,从加快“量”的发展,向更注重“质”的提升转变。以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为主要支撑,建立在新的商业模式、服务方式和管理方法基础上进一步改造现代服务业,使其增加值率能够显著提高。

第二,引导现代服务业中增加值率低的行业发展。从研究中可以看出,仓储、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卫生、专业技术服务等部门增加值率处于较低水平,其名义增速也在较低水平。但恰恰是上述部门,在经济发展中起到了基础、保障或是引领未来经济发展的潜在作用。这些行业由于增加值率低,并非市场发展的首选,需要政府出台一定政策以利发展。

第三,与先进制造业形成优势互补,利用先进制造业推动现代服务业健康发展。与邓洲[10]对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分析结论相似,从现代服务业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可以看出,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呈现了截然相反的态势,现代服务业更需要相关产业发展的推动,因此更需要其他产业实现较好增长,以推动现代服务业更好、更快的增长。

猜你喜欢

投入产出增加值服务业
中国2012年至2021年十年间工业增加值的增长情况
一季度国民经济开局总体平稳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或仍下降
无锡高新区制造业投入产出分析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基于DEA模型的省域服务业投入产出效率评价
基于DEA-Tobit模型的我国2012—2013年群众体育投入产出效益评价与影响因素研究
四月份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9%
2014上海民营服务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