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藏岩画中古代体育运动雏形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2021-01-08赵凡王兴怀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岩画藏族西藏

赵凡 王兴怀

(西藏民族大学,陕西 咸阳 712082)

中华民族有着灿烂辉煌的古代体育文化,丰富多彩的西藏地方古代体育文化是中华民族古代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西藏地处祖国边疆地方,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受高原地理环境与藏传佛教的影响,造就了独具特色的古代体育文化。千百年来,尽管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西藏地方古代体育文化受到了外来体育文化的影响,但西藏许多古代体育项目流传至今仍然保持了它的原生态形式。西藏岩画中的射箭、舞蹈、武艺、投掷等活动就是这些原生态古代体育文化的最直观的具体表现。西藏岩画中的画面场景带有淳朴浓厚的生活情调和民俗色彩,从各个不同的侧面反映了高原古人的生产劳动、祭祀、战争、狩猎、歌舞娱乐等日常生活。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存是我们了解青藏高原古人身体活动和精神需求的“活化石”,也是探寻西藏地方古代体育文化发展演变的一个重要依据。

一、西藏岩画

岩画又称为“岩画艺术”,是对岩穴、石崖壁面及独立岩石上的彩画、线刻、浮雕等艺术创作的总称[1]3。岩画在世界各地及我国境内均有发现,成为考古学、人类学、艺术史学的研究者普遍关注的对象,人们通过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来解剖、分析、复原远古时候人们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

在国内西藏是岩画遗存较多的地区,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西藏的岩画发现较晚。西藏地区存在古代岩石雕刻的线索,最初是由著名意大利藏学家G·杜齐教授提出,他指出在西藏的一些巨大的花岗岩石上的雕刻物一般是动物,经常出现的是大角野山羊,还有骑在马背上的人,进行战斗的武士,后期还有塔的雕刻物[2]。随着西藏田野考古工作的开展,诸多的西藏岩画遗迹被发现。1985年,在西藏阿里地区日土县境内,首次调查发现了3处古代岩画点,从此开始了对这片高原土地的岩画考古调查。迄今为止,在60多个地点发现了30处岩画遗迹以及300多组画面[1]3。西藏岩画的发现,填补了我国岩画分布区域的一片空白。向世人展现出藏族在不同时期人类生活的经济状况和精神世界,成为世界岩画艺术长廊中的重要组成部分[3]。西藏岩画的题材内容众多,有狩猎、战争、舞蹈、祭祀、放牧等。在部分岩画中蕴含着射箭、武艺、舞蹈、投掷等古代体育的雏形,尽管相对于现今的传统体育项目从形态方面有着较大的区别,但这些古代体育的雏形已经体现出藏族传统体育的诸多作用功能。从体育学科的角度深入研究岩画中所表现的古代体育活动雏形,利于我们更好地传承和发展藏族传统体育文化,为新时代的西藏文化建设服务,为西藏广大群众的健康服务。

二、西藏岩画的分布概况

西藏岩画分布广泛,几乎遍布西藏各个地区,岩画题材随着历史时期、文化经济、生态环境的不同反映出多姿多彩的藏族文化。在各地区岩画中,具有体育元素的岩画也不在少数,体现出远古时期藏族先民在这片高原土地上强身健体和娱乐精神的场景,为我们研究西藏地方古代体育活动提供了依据。

(一)西藏西部岩画分布

西藏西部地处青藏高原西部,平均海拔4500m以上,是喜马拉雅山脉、冈底斯山脉等山脉的集聚地,有着“万山之祖”“世界屋脊的屋脊”的美称,同时也是雅鲁藏布江、恒河、印度河的发源地,被称之为“百川之源”。 西藏西部地区至今共发现14处岩画点,主要分布在日土、革吉、改则三县境内,岩画的具体分布地点见表1。

表1 西藏西部岩画分布

关于西藏西部阿里地区的岩画所产生的时代,通过查阅关于西藏地区岩画的学术研究,李永宪和霍巍在《西藏岩画艺术》中写道:“在西藏西部一些岩画地点的附近,还发现并采集到一些石器标本,包括打制的石核(砾石)工具、石片工具以及细石器等,这说明了该地区人类活动的历史相当久远,某些石器的年代可能追溯到旧石器时代的中、晚期。而人类长期生产劳动和生活经验的积累,则是岩画艺术产生的基础。”[1]3青藏高原古人在没有文字的前提下,通过简单地勾勒线条等形式,创造出了题材丰富的岩画,其中具有体育元素的岩画也是出现较多的岩画之一,如日土县的鲁日朗卡岩画、阿垄沟岩画、塔康巴岩画等反映了藏族先民狩猎、演武、舞蹈、投掷等活动场景。在日土县的鲁日朗卡岩画点中,有一副岩画中共有十个人物和动物的形象,里面包含了骑马、持弓狩猎、执弩射鹿等蕴含古代体育运动雏形的活动。这些古代体育活动的雏形来源于古人的劳动生产和生活实践,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和相关活动的发展演变,逐渐成为人们的娱乐精神和强身健体的方式,对后世的藏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西藏北部岩画分布

西藏北部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我国最完整的一块大山地,藏语称之为“羌塘”,意为“北方的平原”。藏北地区自然环境在地质发展史上曾有很大的变化,导致至今大部分地区仍处于少见人畜的“无人区”状态,可见环境的恶劣程度。但在远古时期,藏北地区的自然条件是适合人类居住生存的。据资料记载,远古时期藏北高原有着众多湖泊和广阔的草原,并且考古人员还在藏北高原地区发现过数十个制造石器的地点,说明当时的自然环境适宜人类生存并在此进行长期大规模的劳动生产生活。藏北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不仅孕育发展了藏族游牧文化,同时也奠定了藏北高原的游牧体育文化基础。

表2 西藏北部岩画分布

西藏北部岩画主要分布在文部、申扎、班戈、当雄、那曲和索县等境内。岩画具体分布地点见表2。藏北岩画以班戈县和当雄县岩画点为主,主要存在形式有两种:第一种是涂绘于天然洞穴和岩厦(一种遗迹类型)中,主要分布于拉木羊岩画、拉错龙巴沟岩画、沃扎日岩画、其多山岩画等岩画点。以地处于班戈县纳木湖西岸的其多山岩画最具代表性,在两个天然的洞穴中用红色颜料绘制而成,题材主要是描绘人和动物的一些活动,如武斗的战士、狩猎的猎人,其中一副多人骑马用弓箭射猎牦牛的场面最为典型;第二种是凿刻在独立岩石或崖面之上,主要分布于夏仓岩画、加林山岩画、扎西岛岩画、哈尔布沟岩画、军雄岩画等岩画点。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扎西岛岩画,是藏北岩画中数量最多且内容最为丰富的一个岩画点,在四处岩厦的崖壁上用红色和黑色的颜料绘制构成数十组画面,内容与民间生活息息相关,蕴含着人类在这片土地上多姿多彩的生活。岩画题材主要以动物和狩猎场面居多,其次是人类娱乐活动的场面,出现了舞蹈活动、骑马射箭、演武格斗、祭祀等活动。

(三)西藏南部岩画分布

西藏南部主要位于冈底斯山和念青唐古拉山以南的河谷地带也被称之为“藏南谷地”,地处西藏南部边陲,是以雅鲁藏布江流域为中心的高山、河谷与盆地相间的地貌区,平均海拔3700m左右,由于气候相对温暖、雨量充沛,所以土地肥沃人口稠密,是西藏重要的农业产区,也是古代西藏文化的重要发源地。藏南谷地历史悠久,据资料记载,从日喀则的定日遗址等可以看出在旧石器的中晚期,这片区域的人类就过着狩猎采集的生活,由于资源优势突出,人类劳动生产生活频繁,奠定了岩画创作的基础。

表3 西藏南部岩画分布

西藏南部岩画的具体分布地点见表3。在定日县和贡嘎县境内,以多吉扎岩画点和门吉岩画点为主,发现的岩画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均凿刻在露天的崖面上,这种特点的岩画多存在于传统纯牧业地区和发达的农业区域,证实了藏南谷地在原始时期的繁荣。西藏南部岩画以门吉岩画为典型代表, 门吉岩画位于定日县的南果乡达拉山北麓,岩画多分布在外露的岩层节理面上,岩画内容基本都是放牧类型的题材,最典型的一副岩画场面就是两人骑于马上,一前一后赶着五匹马奔跑,在右侧方还有一位骑者赶着三匹马与之相对奔跑。位于贡嘎县昌果乡的多扎吉岩画,分布在雅鲁藏布江北岸的沟口冲积扇侧缘崖壁上,岩画的题材较门吉岩画题材丰富,主要是以人物农耕和放牧为题材,有一副画面就是有一个人双臂伸直,双手分开呈弓步,手拿一物呈农耕状态。通过岩画均反映出藏南地区藏族先民在当时策马奔腾的游牧和辛勤劳作的场景。据资料记载,在多扎吉岩画点附近还采集到一些加工粮食的石杵和石磨盘等物体标本,说明了这片区域很早就存在着农耕与狩猎相结合的生活劳动方式。

(四)西藏东部岩画分布

西藏东部地处横断山脉和三江流域,是青海、四川、云南交界的咽喉位置,地形复杂,自然环境相对较好。据资料记载,在墨脱县境内发现的打磨石器的遗物可以证实,该地区的人从远古时期就开始受生态环境的影响制约,分散聚居在地貌不同的地点。

表4 西藏东部岩画分布

西藏东部的岩画主要分布在八宿县境内,具体分布地点见表4。八宿县拉鲁卡岩画地处海拔4800m左右的念青唐古拉山东端的河谷草原地带,主要分布在尼布索绒山南麓的岩石上。由于藏东地区一直是多种族部落和多类型文化共存发展的地方,所以导致该地区的岩画和其他地区岩画在刻画和内容上有明显的区别,表现出一种多元文化的面貌。拉鲁卡岩画整体的表现题材大多为狩猎、舞者、骑行,还有一些当地独特的符号,形象地反映了该地区藏族的狩猎活动和独特的民族文化。

三、西藏岩画中古代体育活动雏形

(一)岩画中的射箭运动雏形

射箭是藏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主要内容之一。在西藏岩画中,游牧民族使用弓箭猎杀野兽的场景也是最为常见。射箭有杀伤力强、射程远、技术易掌握的特点,射箭最初来源于高原古人生存生活的需要。在恶劣的自然环境条件下,为了应对野兽的袭击以及用其获取食物,射箭的方式和技术在实践过程中得以不断地提高和进步。社会的发展,部落之间出现抢夺领土和生存资源的战争,为获取战争的胜利,射箭成为部落争斗中士兵必须掌握的重要技能之一。随着火药等威力更大武器的出现,弓箭逐渐慢慢淡出军事领域,发展成为类似现代射箭运动的雏形,逐渐被广泛推广普及,成为受人们喜爱追捧的健身娱乐体育活动。

西藏西部的日土县塔康巴岩画中猎人头戴帽子,身体略呈三角形,双手执弓箭瞄准其前方的牦牛,另一人腰佩刀剑类武器,两人均作行走状。 在此岩画的场景中反映出猎人已经具备较为高超的射箭技能。

藏东八宿县拉鲁卡岩画中绘有身穿长袍,左手执弩,右臂弯曲,腰间挂箭囊的射箭者。此岩画中的猎人有固定的姿势动作还有相应的箭囊等配件物品,反映了射箭技术和文化已经非常的成熟。

藏北地区受到游牧文化的影响出现更多的是骑射题材的岩画。文部县加林山岩画中猎人射猎牦牛,手执弩瞄准其右侧的牦牛,牦牛的背部已经中箭,其猎犬扑向猎物想要将其控制住。文部县加林山岩画中猎人骑马手执弓箭追射前方的牦牛,牦牛做逃跑状其腹下有一串小圆点,可能表示已经受伤流血。藏北地区骑射狩猎方式更加多样有效,显现出该地区的先民已经熟练地掌握射箭和骑行的技能,并能在实践中发挥出猎人射艺的高超和弓箭的威力。可以看出射箭当时已经成为藏族所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

从射箭题材岩画上可以观察到藏族先民早已脱离了简单的采集-狩猎阶段,进入了相对成熟的生产型狩猎阶段,凭借着高超的射箭技术不仅满足生存的需要并且满足日常的娱乐活动,表现出远古藏族先民对弓箭的了解和运用十分娴熟,有着高超的射箭技术、与恶劣环境做斗争的生活态度以及尚武英雄的精神气息。据资料记载吐蕃军营中就很重视习练射箭的技能,有“青年为之增添勇气智慧令其骑射击学武”的要求[6],表现出弓箭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和重要性,既有生活物资方面的收获也有精神娱乐的满足。

(二)岩画中的武术运动雏形

远古时期西藏人烟稀少,野兽成群,恶劣的生存环境导致人们随时要做好与野兽搏斗的准备。之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开始逐渐有了部落的出现,部落之间由于生存环境的不同,造成了生活物资量与类的差异,为了争夺生活物资,部落之间的争斗十分频繁,近距离打斗时以拳脚肉搏为主,并利用一些棍棒等短兵器,距离较远时以弓箭、投掷石头等物体为主,投掷兵器相继出手后才近身肉搏,种种需要决定了原始先民必须掌握格斗的基本技能,并且在长期的争斗实践中,有意识地加以改进提高,逐渐形成类似后世武术运动的雏形,有了较为规范的武术形式,比如蹿蹦跳跃、闪展腾挪等技能。

演武格斗题材岩画最典型的就是藏北地区当雄县扎西岛岩画。画中多人交战,两个骑者一人手执长矛一人双手握刀,周围还有很多徒步的武士,手拿弓箭或长矛盾牌将两名骑者层层包围,反映战争双方交手激烈的场面。类似演武格斗题材岩画的表现与西藏早期社会的部落的矛盾战争有着密切关系,随着发展形成了军事武艺,长期以来就形成了藏族彪悍的性格与尚武的精神。

西藏东部八宿县拉鲁卡岩画中两人相对,四拳紧握,扬臂迈步,两人或进或退展开拳脚较量,都有种凭借武力战胜对手的决心和自信。

西藏西部日土县阿垄沟岩画中,一位体型瘦长的人一手持盾、一手执弩,作防守姿势,另有一人身穿长袍,一手执弩一手持圆形盾牌准备进行格斗,他的后面还有一助威者,表现出比武格斗已经成为提高武力的一个环节。日土县塔康巴岩画中身穿长袍的两个武士相对而立,双手拿着一根长竿或长矛攻击对方,正在演练作战时的进攻动作。

据资料记载,藏王松赞干布崇尚“弱冠位,性骁武,多英略,武艺高强,崇尚习武”的精神,反映藏族在当时在险恶的环境中,通过格斗的方法解决一些种族纠纷等矛盾,逐渐形成坚韧不拔、勇敢豪迈的民族性格。随着社会变化,武斗战争的减少,武术就脱离了战争,经过社会演变与各种文化的洗礼交融,最后形成了独特的藏族传统武术形式。

(三)岩画中的体育舞蹈雏形

藏族世代居住生活在青藏高原上,形成了独特的高原游牧民族文化特色,创造了具有浓郁民俗风格特点和绚丽多彩的藏族传统文化,藏族舞蹈便是这一古老文化的优秀结晶。舞蹈自古以来不但是表达感情的一种艺术形态,还是蕴含着调节身心、锻炼身体、促进交流的一项体育活动,西藏舞蹈题材的岩画是记载当时人们生活娱乐、祭祀祈祷、出征凯旋、狩猎丰收归来后的集体娱乐活动。

西藏西部日土县塔康巴岩画舞者题材岩画中,有两组舞者翩翩起舞,左侧一组的两人中,一位男子腰间配武器,两人四目相对手牵作对舞状;右侧的两名男子体型一大一小,相对起舞,和藏族自古以来就载歌载舞的生活气息遥相呼应。

西藏北部当雄县境内扎西岛岩画中有六名身穿长袍的男男女女围着一堆篝火载歌载舞,淋漓尽致地表现出舞蹈给藏族先民带来的快乐。

西藏东部八宿县境内拉鲁卡岩画中有两幅舞者岩画生动形象,一幅中舞者双臂高举,交叉于头顶上方,头上有乌黑的长辫,一腿弯曲一腿直立,翩翩起舞。另外一位舞者截然相反,长发舞动在风中,双臂侧伸,两腿呈弓步姿势,两位舞者都在享受着舞蹈带来放松愉快的心情。

舞者题材的岩画反映出古代藏族有两种类型的舞蹈,分别是祭祀性和自娱乐性的,据资料记载,“二月二十七日为歌舞节,于布达拉宫前架示为台,先以…女子歌舞。继则舞旗,以十人为旗手,旗形三角,皆黄缎上绣龙凤,舞时齐习招展,掩映蔽天,术亦良佳。”[5]不仅反映出当时西藏社会舞蹈形式的多彩多样,还表现出藏族自古以来便是热情奔放、载歌载舞、和谐友善的民族。

(四)岩画中的马术运动雏形

自古以来,藏族就过着游牧生活,在漫长的游牧岁月中,他们一边和恶劣的自然环境做着斗争,一边享受着广袤的草原带给他们的生活保障,世代以畜牧业为主要生活资料来源,放牧通常依靠的就是骑马前行。为更好地适应民族的交往、生产、战争等生活和生存环境,草原牧民从小常年的骑马活动练就了过硬的马上功夫。随着发展变迁,骑马的用途也逐渐多样化,典型的就是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赛马。在西藏不仅处处举办赛马活动,并且赛马活动还伴随着很多藏族的重要节日。西藏岩画中出现的骑者前行题材的岩画,表现了藏族先民通过养马、选马、驯马、骑马的发展演变,呈现出独特的游牧骑行文化,在满足生产劳动需要的同时,还形成了自娱自乐、具有观赏性的马术活动。

西藏西部革吉县境内盐湖岩画中一人骑于马背之上,头戴帽子,身穿长袖袍衣,脚蹬长靴,一手执缰绳一手催马,马的刻画极为细腻,五官均在,四条腿的姿态各不相同,表现出当时藏族已经将马优选驯化,成为日常放牧前行的交通工具和闲暇娱乐的活动。

西藏东部地区八宿县境内拉鲁卡岩画中有一匹马尾后扬、狂野奔腾的骏马,马背上安有马鞍。表现出当时藏族先民对马已经有着很深刻的研究认识,知道如何养马、骑马,对马的骑行用具也配备齐全、争取舒适的最大化。

西藏北部地区文部县境内夏仓岩画中,马匹载着货物,还有两个牧民,一人握缰扬鞭驱马,另一人一手执缰绳、身背长竿骑马前行。文部县加林山岩画中一人站立于马背,两臂侧平举,两手紧握缰绳,表现出骑马带来的欢乐刺激和高超的骑术。“以图证史”地反映出松赞干布“其为人慷慨才雄,常驱野牦牛,驰刺之以为乐”[6],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藏族先民确实对马匹的认识和运用相当到位。据《五部遗教》记载:“吐蕃兵制,谓其所部骑兵,均以马之毛色编队,可知其骑兵之盛”[7],反映骑马不但在平时生活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在战争中也受到了兵家重视,不仅要求士兵熟练掌握骑马作战,贵族甚至是藏王也需要有很高超的骑射技能。

(五)岩画中的投掷运动雏形

投掷在最初的远古时期属于狩猎活动中最常见的,主要是分为以手投掷或利用绊兽索和飞兽索投掷石球,利用投掷石球狩猎野兽获得生存的食物,是藏族的基本生活技能,随着社会进步发展,弓箭等一些杀伤力更大、准确性更高武器出现,人们狩猎野兽的工具变得多样化,狩猎的准确性和能力也随之提高,投掷石球也就从狩猎获取食物逐渐变为了放牧驱赶野兽的工具(古朵),最后发展为人们娱乐、锻炼身体的一种健身体育活动项目。

西藏西部地区日土县境内阿垄沟岩画中一人身穿长袍,右手高举作投掷动作,右手执弩指向其右侧已经中箭倒地的人。

藏北地区当雄县境内扎西岛岩画中,树上有很多只鸟,一猎人身穿长袍手执一套索状物作捕鸟状,有一只鸟已经落地,通过岩画反映出当时藏族先民在使用投掷性武器工具时已经很得心应手,不仅可以应用在战争之中,还可以捕食食物。据《格萨尔》史诗记载,格萨尔时期人们就发明了练习臂力和灵活性的投石工具——投石索,在藏学资料《丹珠尔》中也有利用投石进行远距离攻击术,并且在作战中得到广泛应用[8]。

四、西藏岩画中古代体育的当代价值

(一)繁荣西藏社会主义文化的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西藏岩画作为西藏历史的“见证者”,是藏族文化记录和传承的重要载体,在岩画中出现的古代体育活动更是体现了藏族文化多姿多彩的一面。西藏地方古代体育文化作为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民族从古至今在长期的生活中积累沉淀的精华,蕴含着民族性格、感情、精神、风俗等。在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中,西藏代表团不但在竞赛项目和表演项目上获得佳绩,还获得了体育道德风尚奖,同时实现了竞赛成绩和精神文明的双丰收,是西藏地方古代体育文化的传承和积淀后的华丽绽放。将西藏地方古代体育文化在交流中继承,在竞赛中发扬,为西藏群众的健康生活服务,推动加快西藏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

(二)助力西藏旅游发展的价值

西藏岩画分布在藏北、藏西、藏南、藏东各地点,岩画点的周边不仅拥有着千姿百态的自然风光,而且岩画本身就是一种具有文化参观价值的历史遗迹。西藏各地区岩画中蕴含着古代体育文化的雏形,是西藏古代体育文化数千年的“历史鉴定者”。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条件的提高,对精神文明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迫切。西藏拥有得天独厚的体育旅游优势资源,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户外运动爱好者前来观光游玩。在国家“一带一路”等政策的影响下,西藏体育旅游的发展速度很快。在2019年中国体育文化博览会·中国体育旅游博览会上,西藏展厅以“圣地西藏 户外天堂”的主题,向人们展示着西藏特色的体育文化与登山精神,吸引了一大批户外爱好者进藏体验,带动西藏地区旅游发展以及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在今后西藏体育旅游发展中要主动“走出去,引进来”,建立相适应的产业化运营机制,提供全面多视角的民族体育文化与产品,为助力西藏旅游发展做出新贡献。

(三)满足西藏各族群众健身娱乐需求的价值

我国古代体育发展历史悠久,随着时代的演变不断地赋予新的内涵,许多古代体育项目传承至今已经具有了与现代体育类似的功能和作用,比如武术、太极拳等具有了完整的训练、竞赛、育人等体系。西藏岩画中出现的古代体育雏形是藏族特有的一种原始的体育文化,这些体育文化在文明社会的不断演进中孕育出了包容万象、延绵不绝的藏族传统体育文化,如射箭、武术、舞蹈、马术等,在新时代依旧是人们健身娱乐的活动内容之一。藏族传统体育不仅表现出民族特色而且老少皆宜、参与性强,在参与的过程中促进交流、愉悦身心、强身健体,使人们在劳动生活之余得到精神的放松和身体的调节。西藏地处青藏高原,区域环境较内地闭塞,对外交流较少,需要多种体育活动来满足人们日常的健身娱乐需要,而藏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展正是适应这种环境所产生发展的,逐渐成为当地人民沟通交际、锻炼身体、享受生活不可缺少的活动。把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融入全民健身体系,是消解体育全球化商业化压力、破解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自身瓶颈、扩大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播的有效路径[9]。藏族传统体育发展建设在全民健身活动中越来越受重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好地传承发展藏族传统体育文化,增强西藏体育文化软实力,为建设体育强国、健康中国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西藏的价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实现和谐社会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社会和谐发展是建立在稳定的社会秩序之上的,是道德和制度规范的体现,同样需要人们自身文化与社会文化协调一致共同发展、共同实现的。体育既是一种文化活动又是一种文化现象,任何一种体育形态都反映着当时人类的生活和存在形式[10],西藏岩画作为藏族古代时期原始体育文化的载体之一,是藏族先民生产与社会活动的具体表现形式,岩画中所表现出的古代体育文化雏形,是在原生态的藏族社会中形成的,是在劳动生产生活中创造发现的,无处不体现着当时人们简单质朴的生活和民族文化特点。传承至今的藏族传统体育项目,深受藏族广大群众的喜爱,人们积极自愿参加,遵守活动规则,在公平平等的基础上竞技娱乐。西藏节庆日活动较多,如赛马节、望果节、藏历新年等,坚持在节假日期间组织开展喜闻乐见、人人能参与的藏族体育项目,引导民众参与科学文明的体育健身活动,丰富民众文化生活,通过实践与养成、需求与供给、形式与内容相结合,把藏族传统体育文化融入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为建设长治久安、和谐、健康西藏社会添砖加瓦。

西藏岩画中古代体育文化雏形是藏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西藏当代传统体育文化的根脉。传承发展藏族传统体育文化,既是建设和谐健康西藏的内在要求,也是增强西藏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国梦”的现实需要。西藏拥有丰富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使之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增强西藏体育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好地为建设体育强国、健康中国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猜你喜欢

岩画藏族西藏
都是西藏的“错”
占豫虹
The Light Inside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藏族度量衡起源探讨
神奇瑰丽的西藏
一个人的西藏
西藏:存在与虚无
孜孜荣岩画
阴山岩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