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护理观察

2021-01-08张欣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30期
关键词:卧床心衰护理人员

张欣

[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0 引言

急性心力衰竭是临床常见病,在老年群体中多发,直接的发病原因为心肌收缩力严重下降,致使心肌排血量减少,动脉血灌注不足且静脉瘀血,最终造成多器官组织缺血缺氧[1]。可分为急性左心衰竭和急性右心衰竭,临床中以前者比较常见,心源性休克或急性肺水肿为主要临床表现。该病起病急、病情进展迅速,短期即可导致患者出现死亡的严重后果,因此及时救治非常重要[2]。有研究表明,在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救治的过程中配合以相应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预后[3]。本次研究就对本院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采取了一系列综合性的护理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临床资料

将本院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65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纳入研究,其中包括42例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患者年龄45-72岁,平均(57.3±4.6)岁;35例为左心衰竭,18例为右心衰竭,12例为全心衰竭。患者入院后,对其进行血压测量,43例收缩压超过150mmHg,22例低于150mmHg;疾病诱因包括心肌梗死、扩张性心肌病、肺心病急性加重、肺部感染、过度劳累及情绪改变,各涉及到患者20例、14例、8例、4例、2例、2例,其余15例为无明显诱因发病。

2 护理方法

2.1 心理护理

急性心力衰竭起病急,病情进展快,患者多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还会产生对治疗过程的害怕、恐惧,对预后的担忧等心理,这些情绪在患者家属身上也很容易出现。为确保救治过程顺利进行,改善患者预后效果,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心理方面的引导和帮助,密切观察他们的情绪状态,针对出现的不良情绪进行耐心地安抚和疏导,抢救过程中向患者及家属耐心做好解释工作,获得他们的信任,从而提升患者配合治疗的依从性,提升康复的信心[4,5]。

2.2 卧床指导

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多为急诊入院,护理人员在接诊时应对患者的疾病症状和体征进行观察和询问,初步评估患者病情,为其选择合适的卧位以促进症状的缓解[6]。如果患者有肺水肿情况出现,护理人员应协助患者将体位调整至半卧位或端坐位。如果患者有比较严重的心衰症状,应下垂双下肢,轮流结扎四肢,每5min更换1次,以使回心血量减少,肺部瘀血情况得到缓解。如果患者颈动脉、股动脉等大动脉未发生明显波动甚至消失,需立即将其体位调整为平卧位,然后进行心肺复苏。

2.3 吸氧

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血液输出量急剧下降,动脉系统血供不足,组织严重缺氧。所以吸氧是必须的救治措施,通常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8-10L/min),如果患者有清醒的意识,可通过鼻导管给氧,如果患者存在意识障碍,需采用加压面罩给氧[7]。另外,应将20%-30%乙醇加入湿化瓶内,以使肺泡表面张力降低,促进吸氧效果的改善。如果患者乏氧且合并CO2潴留,应进行低流量、低浓度持续给氧。患者吸氧时,护理人员应将吸氧时间、流量等详细记录下来,同时要对患者的反应进行密切观察,如果发现异常,需及时告知医生进行相应的处理。

2.4 用药指导

护理人员在接到患者后,应迅速为其建立静脉通道,并按照医嘱为其提供相应的急救药物。如果没有禁忌,可给予50mg硝普钠+500ml 5%葡萄糖注射液缓慢静点,将初始的速度设置为每分钟15-40μg,观察患者反应及血压变化情况后进行药物输注速度的调整。对顽固性心衰患者可采取200-400μg/min高浓度输入。硝普钠见光容易分解,需要在避光的状态下给药,而且注射液配置好后,需要在4h之内使用,给药时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血压进行密切监测,对患者出现的反应进行观察,可另外建立一通道进行多巴胺或多巴酚丁胺静滴,以防出现血压急剧下降的不良情况。在为患者使用以上血管活性药物的同时,还应使用利尿剂、平喘药物、洋地黄类、激素等协助治疗。护理人员要对药物的种类、剂量、生产日期等进行认真核查,同时对患者用药后的反应进行密切观察,一旦发现异常,及时报告给医生,并配合进行相应处理[8]。

2.5 呼吸道护理

在心力衰竭的诱发因素中,呼吸道感染是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应加强对患者的健康宣教,避免出现感冒的情况,并嘱咐患者戒烟。如果有呼吸道感染情况出现,需要及时接受治疗,给予雾化吸入,促进痰液排出,以防发生坠积性肺炎[9]。

2.6 活动指导

通常情况下,如果患者的心衰等级为I级,可允许其下床进行适当的活动;如果心衰等级为II级,要嘱咐患者卧床休息,避免活动;如果心衰等级为III级,应绝对卧床并采取半卧位。在患者卧床期间,护理人员应做好患者的皮肤护理工作,定时协助患者翻身,保持床单干净、整洁,避免发生压疮;协助患者排便、进食等日常活动。等到患者病情缓解后可适当调整活动量。

2.7 饮食护理

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为其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计划,坚持少食多餐的原则,严格控制钠盐的摄入量,不要暴饮暴食而导致体液潴留增加,使心脏负荷加重。嘱咐患者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严禁食用刺激性食物及易产气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情况发生[10]。

3 结果

3.1 临床治疗效果

经过一系列护理措施的配合,65例患者全部治愈,治愈率达100%,患者均康复出院。

3.2 护理满意度

患者出院前,采用本院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40例患者表示对护理工作非常满意,25例对护理工作满意,护理满意度达到了100%。

4 讨论

急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具有较大危害性的心血管急性病症,在老年人群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该病发病快、病情重、并发症多、预后差,需要及时进行抢救治疗。而在抢救治疗的同时,加强临床护理工作的配合,对于提升整体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就将心理护理、卧床指导、吸氧、用药指导、饮食护理、活动指导、呼吸道护理等一系列护理措施应用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救治过程中,结果全部患者均得到治愈,治愈率达100%,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体验感大大提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达到了100%。所以,临床对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除了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外,还应配合相应的护理干预,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效果,改善预后。

猜你喜欢

卧床心衰护理人员
一种可升降卧床病人半自动转运车的研究与设计
老人气短、浮肿、乏力,警惕慢性心衰
家有卧床老人,如何预防压疮
国外心衰患者二元关系的研究进展
睡眠质量与心衰风险密切相关
牛繁殖、饲养、卧床精细管理七法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头低位卧床对恒河猴骨代谢、糖脂代谢的抑制效应及其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