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方法

2021-01-08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洛门中心小学丁永红

天津教育 2021年35期
关键词:连续性图表文本

■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洛门中心小学 丁永红

一、非连续性文本特点分析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概念在2009年首次被提出,不同于传统阅读需要对完整内容材料进行阅读和回答对应问题,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材料的基本单位并非句子,而是包含图表、漫画等各种相互关联的语言素材,因此对读者阅读能力的要求较高。从特点上来看,该类文本拥有较强直观性,能够利用形象图画等素材帮助学生感知文本内涵,辅助学生加强内容理解。此外,非连续性文本与社会现实关系相对密切,能够帮助学生接触更多社会信息,联系生活经验解决问题,体现了较强的实用性。再者,该类文本尽管内容不是完全连续,但表达的思想、意境拥有较强关联性,可以为学生理解文本和把握内容主题提供思路,实现深层次阅读学习。最后,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过程更注重学生思维引导和阅读体验,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因此从总体上来看,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够为学生提供各种类型的文化,对学生自主学习、信息整合等能力提出了一定要求,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具有强大作用。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方法探究

(一)图表阅读方法

指导学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需要做好教材研读,掌握文本内容组成情况和学生学情,合理进行阅读引导。对部编版教材中非连续性文本展开分析可以发现,图表类文本较多,考虑到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形成自主意识,但看待问题仍然偏向于依靠感性认知,教师要指导学生从表头、行列标题和表中数据三个角度解读图表,达到积累阅读经验和培养抽象思维逻辑的目标。阅读表头,能够把握文本主题,然后通过阅读行列标题对渉及的要素进行预设、理解,之后才对具体内容进行阅读。为帮助学生掌握科学阅读方法,教师可以完成对应学习任务的设计,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例如,在教学《故宫博物院》的内容时,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平面示意图,可以按照课文内容指引学生根据任务选择对应材料后,带领学生通过分析标题来源对地图产生整体认识。结合这一目标,教师可以设计“谁知道这张图为什么叫这个名字?”等问题,引导学生从全局角度进行思考,认识到故宫建筑群虽规模宏大,但布局统一。随后,在学生把握文意后,教师可以提出“计划全家到故宫旅游,希望你们能做好一天时间安排,画出参观路线图”的任务,加强学生对故宫格局、方位、院落分布等情况了解,促使学生以通过阅读主体部分抓住细节,发现地图中存在的阴影部分,然后联系注释发现故宫不对外开放的区域。在详细阅读后,学生可以选择部分景点,然后按照空间顺序对精美建筑结构布局和特色等进行说明,做到学以致用。在实际引导学生阅读图表类文本过程中,需要确保他们能够把握画面地点、特殊标识、图例等细节,确保学生能够按照预期合理完成路线设计,并做好绘图时间的安排,确保阅读任务能够在一节课内完成,引导学生快速提取信息。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文本内容完成不同任务的情境布置,引领学生从文本中快速分辨符合条件的信息,通过直接摘录掌握略读技能。

(二)图文阅读方法

实际非连续性文本在教材中并非单独存在,而是多与连续性文本搭配。对这类文本进行阅读,还要在提取信息基础上加强信息分析,通过整合实现信息输出。在阅读指导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文本中的问题在图表中寻求答案,利用图表完成关键信息的提取后,通过阅读材料进行自我印证,从图表中获得启发,对信息进行推测,这一过程能使学生阅读思维向着可视化方向发展,为学生厘清逻辑和输出信息奠定扎实基础。例如,在教学《不可思议的金字塔》的内容时,材料左侧存在“当时既没有车辆,又没有机器,人们是怎么修建金字塔的?”的批注,配合小人在石头下垫木棍的图片,学生可以进行联想和推测,然后通过阅读进行印证。在这一过程中,为帮助学生加强文字和图片的联系,实现内容整合,教师可以提出“金字塔外观是什么样的?”“塔高多少?”等问题,使学生不时通过回看图片和查找材料进行信息对照,逐步掌握图文对照阅读方法,从图片判断埃及人通过木船运输材料,然后通过阅读材料印证金字塔在尼罗河岸边,能够使学生有意识地阅读和整理文本信息,学会主动思考和理解,在阅读中获得丰富体会。教师在引导学生对信息相对分散的非连续性文本进行阅读时,还要创设相应的情境,使学生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把握阅读要义。如在学生阅读《假文盲》这则习作材料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公交站等待坐车的场景,帮助学生回想自己的排队经历。阅读图题后,学生观看图片中高大男人站在“母子上车处”提示牌周围的情形,可以立即意识到“假文盲”的内涵,把握画注等各要素,体会漫画的讽刺意味,最终准确把握“宣扬社会文明行为”的写作主旨。在分析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将从形象向抽象转变,能够完成深刻观点提炼,得到高级思维能力发展。

(三)纯文字阅读

非连续性文本中也包含纯文字类型,包含多个来源不同的文字材料,通过表达相似或能相互佐证的观点体现特定主题。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这类文本时,需要帮助学生体会材料综合性,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和联系把握文章内容与主题。如在教学《难忘小学生活》的内容时,材料为小学留言板上的五则临别赠言,学生通过联系自身可以直接意识到内容由即将毕业的小学生所写。比照不同的内容,学生可以感受到几段内容中都蕴含不舍和感激之情,但对象并不相同,有的为同学,有的为教师。根据自己内心感受,学生可以得到思维启发,不再单纯进行信息输入或输出,而是希望从中找到有价值的内容,形成评价反思能力。为加强学生能力锻炼,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摆脱文本内容束缚,通过联系已有经验和知识提出新的观点,学会运用更好的方式进行自我情感表达。例如,在教学《慈母情深》的内容时,文本特点就是通过三个镜头对母亲艰难生活的场景进行了记录。考虑学生平时喜欢看电影,教师可以布置“写胶片”的任务,引导学生联想自己的母亲,尝试运用简练语言对描写母亲的镜头进行概括叙述。在学生思维得到开拓的情况下,可以主动探究简练表达要点,产生各种各样的镜头拍摄思路,鼓励学生对各自的“拍摄方案”进行分享,促进学生的互动讨论,能够使学生产生思维碰撞,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和分析问题。经过反复练习,学生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中可以自觉联系生活,运用个人经验对作者观点表达认同或反对的态度,然后通过合作等方式寻求他人观点,运用非连续性文本对生活事件进行解读。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还要认识到非连续性文本的特殊性,通过系统梳理和深入分析做好学习任务设计,以便科学引导学生正确阅读文本,掌握图表、图文等不同文本阅读方法,从中得到信息提取、分析和运用等能力的培养。通过加强阅读指导,使学生不同层次的阅读能力得到锻炼,可以使学生逐步掌握略读、精读等不同阅读技巧的运用方法,得到语文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

猜你喜欢

连续性图表文本
不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解的非线性连续性
非连续性实用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例谈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半动力系统中闭集的稳定性和极限集映射的连续性
连续性
双周图表
双周图表
双周图表
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