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2021-01-08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市开元小学

天津教育 2021年35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教学内容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市开元小学 张 丽

在新时期教学变革背景下,小学阶段教育对学生整个人生成长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师需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并借助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生活性常识,让学生在生活化体验中拥有良好道德品质,养成遵纪守法的行为意识。然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未能充分发挥该学科的教学作用。只有提升小学道德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让学生在人生成长道路上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习惯照本宣科式讲解课文内容,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因为该学科教材是严格遵循新课程要求所编写的教学内容,是全国小学阶段通用教材。教师在授课之前,应依照本校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延伸,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然而,许多教师在教学讲解过程中,只是浅显地依照教材内容讲解教学知识,并没有对教学材料予以深入挖掘,致使教学形式单一,未能以多样化教学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

灌输式教学模式作为应试教育的传统模式,在诸多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中仍沿用至今。其主要原因是该学科教师未能遵循新时代发展需求,未能有效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设备,为学生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课程,并习惯性用大道理讲述该学科内容,致使学生在听讲过程中容易产生厌烦心理,不利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顺利开展实施。另外,该课程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教师需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选择适合学生体验的教学方法。然而,许多教师在实际授课中仍采用硬性课堂要求,致使整个课堂死气沉沉、毫无生机,未能将当前新兴的情境教学法与小组合作教学法应用其中,该种教学形式与新课改要求背道而驰,剥夺学生课堂参与主体地位。

教师要想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就要通过有效性教学引导,让学生在参与体验过程中拥有较高的综合素养。这就要求教师需在日常授课中,注重学生课堂引导作用,使其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体验,在丰富道德理论知识的同时,在实践中拥有法治意识。自我国新课改深入推进以后,越来越多的小学教师注重课堂教学形式,以此增加小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虽然课堂教学看似热闹非凡,但因为缺少教师正确引导,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提升课堂教学成效。

二、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一)丰富教学内容,构建生活化课堂

与其他学科相比,小学道德与法治更加贴近学生熟知的现实生活,教学内容大多以现实生活为来源,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生活化教学体验,使学生在体验中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为此,教师在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时,需以学生熟知的日常生活为基础,并对学生熟知的现实生活进行模拟教学,通过真实生活场景再现,强化学生规则行为意识,使学生将课堂中所学习到道德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当中,从而提高自身道德品质。在此期间,教师应与学生多沟通交流,准确掌握学生认知水平,依照学生身心发展需求设置课堂教学内容,将新时代教学理念与课堂教学模式优化组合,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在生活中予以灵活应用。例如,在学习“我们小点儿声”一课时,由于该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明确何种场合不能大声喧哗。教师需将本课教学内容与学生熟知的现实生活优化组合,并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随后借助多媒体教学为学生播放有关班级大声喧哗、医院大声叫嚷、公共场所大声打电话等视频内容,随后向学生提出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的感受,并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使视频中的情景予以再现,以便学生在亲自参与实践过程中,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使学生明白在公共场合遵守文明礼貌的重要性。

(二)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品德认知

由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属于活动性较强的教学科目,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倘若采用单一式教学方法,以小学生思维认知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无法深入理解该学科所讲述的理论知识以及行为规范。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敢于创新教学方法,根据本校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学生容易理解的新型教学方式,让学生对道德与法治所讲述的知识内容予以正确认知。为了保证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应给予学生个性发挥空间,注重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例如,在学习“选择合适的游戏”一课时,教师便可以围绕本课教学,以课堂游戏形式展开教学,通过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懂得遵守游戏规则。在此期间,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本课教学内容,教师可以设置多个游戏活动项目。对于参与过程中遵守游戏规则的学生,颁发进入下一游戏环节的活动奖章;对于在参与过程中未能遵守游戏规则的学生,则将其淘汰出局,不能与其他同学进行下个游戏活动。这样学生便可以通过游戏实践活动意识到规则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创建开放式课堂,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要求学生在学习时需拥有良好的学习能力以及丰富的知识储备。开放式教学模式作为新型教学模式,符合新时代课堂教学需求。与其他教学模式相比,开放式教学课堂主要通过开放式教学氛围与开放式教学内容,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在参与体验过程中拥有良好的道德行为,约束自己的行为规范,严格遵循我国法律法规,做一个知法懂法的小公民。为此,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除了深挖教学内容,还要对教学资源予以拓展延伸,既要寻找符合学生思维认知的社会教学资源,又要准备具有价值的自然教学资源,解放学生天性,打破原有教学结构束缚,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熟知的现实生活融为一体,使学生在学习实践中提高道德认知水准。例如,在学习“我爱家乡山水”一课时,倘若教师在授课时采用传统应试教学方法,以当前小学生思想认知而论,无疑是对牛弹琴,学生无法在学习中升华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采用开放式课堂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加真实客观地了解家乡的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在授课之前,教师可以邀请家长带领学生寻找、调查有关家乡的历史故事与人文知识,并让学生用脚步丈量家乡的山山水水,以便学生在亲自实践参与过程中,感受家乡的风土人情以及风景如画的自然景色,让学生更加了解家乡,热爱家乡。

综上所述,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意识到该学科教学的重要性,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提升学生道德水准,让学生在生活中拥有良好道德品质,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我国基本法律常识。为此,教师需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大胆应用新型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将学生熟知的现实生活与课堂教学内容相结合,以此提高课堂教学成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使其成为符合新时代发展需求的综合性人才。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教学内容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