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经内科开展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效果探讨

2021-01-08石金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30期
关键词:椎动脉脑血管病脑血管

石金

(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960医院,神经内科,山东淄博院区,山东 淄博)

0 引言

脑血管疾病是临床发生率较高的疾病类型,此类疾病具有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等特点,是影响患者身心健康以及生命安全的常见疾病[1]。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如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肿瘤压迫、高血脂等,都是导致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而精神压力增大、不规律的作息以及饮食习惯等,也使得发生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明显增加[2,3]。近年来随着工作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增大、人口老龄化程度增高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患有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不断增多,且发病年龄呈现出低龄化发展趋势。而随着对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研究不断增多,在治疗方面也取得了较大进展。其中介入治疗便是治疗脑血管疾病比较安全有效的方法。本文主要分析探讨了在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实施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作为本次研究的时间段,将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78例脑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性别情况进行统计,其中共有男性患者人数45例(57.69%),共有女性患者人数33例(42.31%);对患者的年龄情况实施统计,入选患者中年龄最大的为76岁,年龄最小的仅为36岁,年龄中位值为(58.11±3.79)岁;对患者的脑血管疾病病情进行统计,其中蛛网膜淤血患者共有40例(51.28%),患者病情轻重程度不一,另外,脑梗死患者共有23例(29.49%),存在第四脑室大面积淤血情况的患者共有10例(12.82%),另有脑缺血患者5例(6.41%)。

1.2 方法

本研究入选的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接受了介入治疗,具体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进行针对性的制定。(1)如果患者有前、后交通动脉瘤情况存在,给予患者全身麻醉,为后续治疗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之后给患者实施肝素化疗法,导引管的放置位置保持与患者的颈内动脉持平的状态,然后将适宜的微导管放在与患者动脉瘤水平高度的附近位置,之后采取正确方法连接导引管以及T型阀,对患者采取加压滴注的临床治疗方式。(2)如果患者存在椎动脉动脉瘤,通过实施双侧椎动脉造影,了解患者的椎动脉血流情况,保证血流以及血管管径等情况没有异常[4]。对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合理科学的分析,并在患者的椎动脉下端放置导引管,对于载瘤动脉侧的椎动脉近心端,使用可脱性球囊实施动脉闭塞处理。如果实施对侧造影检查显示瘤体显影消失,对患者的大脑后循环加强检查,并显示血流情况得到明显改善,保持较好的状态,则可以对患者实施拔管操作。(3)如果患者属于椎动脉和颈动脉狭窄的情况,术前3d需要给患者开展针对性的药物治疗,使用的治疗药物包括抵克立得、阿司匹林等。手术麻醉采取局麻方式,麻醉起效后,按照正确的操作方法对导引导管进行合理放置,并对患者的造影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全面的分析,结合实际情况,选取合适的自膨式支架。再将支架在微导丝的导引之下,送入到狭窄的部位。释放支架之后,通过造影对相关情况进行全方位的观察,确保狭窄部位的情况得到相应的缓解,血流情况得到较好的恢复。术后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肝素化治疗,通常需要持续治疗24h左右。还需要给患者口服阿司匹林、抵克立得等,服药时间越需要5周。之后遵医嘱给患者调整用药方式,停服抵克立得,持续服用阿司匹林。

1.3 观察指标

对入选患者接受介入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进行统计,同时统计患者中发生动脉瘤破裂、卒中、死亡等不良事件的情况。

2 结果

本研究共选择患者78例,所有患者的手术治疗均成功,手术成功率为100.00%。将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的各项数据信息实施分析比较,结果显示,患者的椎动脉狭窄、颈内动脉狭窄情况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狭窄程度改善率达到了90%以上。统计患者预后情况,没有出现卒中以及颅内出血、死亡等情况的患者。这说明对脑血管并患者实施介入治疗,对于改善患者预后,降低并发症率以及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3 讨论

神经内科患者中,有很大一部分为脑血管病患者,这也成为了因病致残、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5]。近年来,随着社会节奏不断加快,工作、生活压力都极大增加,使得存在熬夜、不健康饮食、缺少运动等情况的人群不断增多,因此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也明显升高,且呈现出年轻化发展的趋势[6]。研究显示,脑血管病患者的颈内动脉瘤、椎动脉瘤等发生恶化,使患者出现蛛网膜大面积出血的风险明显升高。及时有效的诊断以及治疗,是提升治疗效果、改善预后的关键性举措。

在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发病原因、发病时间、疾病严重程度等诸多因素进行综合全面的考虑,从而为患者制定出最为适宜的临床治疗方案。治疗原则应当首先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在此基础上考虑怎样使患者的脑血管病情得到最大限度的改善,使疾病复发风险有效降低[7,8]。对于患病时间长,病情严重的患者,应当具有预见性的治疗措施,及时做好预防性工作,防止病情发生进一步恶化,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案,从而最大限度提升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对于长期头痛的患者,一些患者的该症状出现原因是由于存在颅内动脉瘤所导致的,为此,这些患者需要接受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确定颅内具体情况,看是否有血管畸形、颅内动脉瘤等异常情况存在,以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9]。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应当需要做好卒中的预防,注意患者是否有卒中先兆症状,如头晕、眩晕,肢体麻木、口舌麻木,肢体活动灵活度降低,讲话清晰度下降,全身软弱乏力,总是处于昏昏欲睡状态,恶心呕吐,血压出现异常波动等等[10]。研究显示,导致患者发生卒中的原因中,颅内动脉狭窄、颈内动脉瘤是一个重要原因,此类患者约占1/3,因此对患者开展脑血管造影的意义重大,可以在脑血管发生梗死之前发现异常,给予有效的介入治疗,从而使患者发生卒中的风险被极大降低。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入选患者采取介入治疗之后,所有患者的颈内动脉狭窄、椎动脉狭窄等情况均得到了明显改善,相较于进行治疗之前,狭窄程度缩小了90%以上。通过对患者预后情况进行统计,治疗后没有患者发生颅内出血、卒中、死亡等情况。该研究证实了介入治疗对于神经内科脑血管病患者的良好治疗效果。

在不断增多的临床研究中,越来越证实了介入治疗在脑血管病患者临床治疗中有的优越性。该治疗方法具有的优点很多,例如给患者造成的创伤很小,且具有比较广的使用范围,操作简单快速,并发症少,后遗症少,疗效确切等。我国近年来对介入治疗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在很多医学领域都有了应用,且使用范围还在不断扩大。随着治疗技术的不断成熟,该疗法将会在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进步方面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

猜你喜欢

椎动脉脑血管病脑血管
对上颈椎后路手术并发椎动脉损伤防治策略的探讨
急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与动脉自旋标记的应用价值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介入治疗的疗效分析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黄精四草汤加味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观察
CT脑血管成像和造影的区别是什么
心理护理对脑血管疾病后抑郁的辅助疗效观察探讨
彩色多普勒评价椎动脉走行异常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