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牛布鲁氏菌病的综合防控

2021-01-08齐爽河北省秦皇岛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秦皇岛市动物卫生监督所066099

兽医导刊 2021年21期
关键词:牛场布鲁氏菌牛舍

齐爽/河北省秦皇岛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秦皇岛市动物卫生监督所)066099

牛布鲁氏菌病(简称牛布病)是由布鲁氏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接触性细菌传染病,主要感染成年牛,对牛养殖业和公共卫生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该病主要导致牛的繁殖障碍,病牛死亡主要原因为继发其他病原,单独感染布鲁氏菌的牛一般不出现死亡,但牛感染后布鲁氏菌可在牛群中迅速传播,造成牛淘汰率增加而造成经济损失。在国内,牛布鲁氏菌病的防控工作主要以预防为主,通过接种布鲁氏菌疫苗防止牛发病。此外,一系列生物安全管理措施也在牛布鲁氏病的防控工作中占据重要地位。

1 病原

牛布鲁氏菌病的病原为布鲁氏菌属的细菌,如羊布鲁氏菌、流产布鲁氏菌、猪布鲁氏菌,不同种的布鲁氏菌又可分为多种生物型。流产布鲁氏菌又名牛布鲁氏菌,主要感染牛,此外还可感染羊、猪、人等多种动物,其他布鲁氏菌主要感染的对象不同,但部分菌株也可感染牛。不同布鲁氏菌的菌株致病力和宿主特异性存在较大差异,牛布鲁氏菌感染后出现的症状与其他菌株比较相对较轻。布鲁氏菌具有致病性较强的内毒素,但牛布鲁氏菌的毒力相对较弱。

2 流行病学

牛布鲁氏菌病常见于成年动物,低日龄牛对布鲁氏菌感染具有一定的抵抗能力,母牛比公牛更易感染发病。可感染牛的布鲁氏菌主要为羊布鲁氏菌、流产布鲁氏菌、猪布鲁氏菌,上述布鲁氏菌还可感染羊、猪、马等动物以及人类,多种布鲁氏菌可出现交叉感染。患布鲁氏菌病的病牛或带菌牛是该病的传染源,易感牛可通过消化道、生殖道和皮肤黏膜损伤部位等接触布鲁氏菌感染发病。该病无明显的季节性,在新疫区可暴发大规模的牛布氏杆菌病流行。该病的潜伏期与患病牛的身体素质、致病菌株和疫苗接种情况有关,最长为6 个月。

3 临床症状

牛布鲁氏菌病主要感染性成熟的牛发病,造成牛繁殖障碍。母牛可出现子宫炎、不孕症,妊娠牛流产,公牛出现睾丸炎、精子活力降低等。此外,部分牛可出现关节炎、乳房炎等。

4 诊断方法

若母畜出现流产现象,同群牛出现上述临床表现,可初步怀疑为牛布鲁氏菌病。牛布鲁氏菌病的确诊需采集样品送至实验室检测,若送检样品中检测到布鲁氏菌基本可以确诊。

可采集的样品有流产母牛的胎儿、胎衣、阴道分泌物、血液等,采集过程中要注意人身安全,做好生物防控措施,防止工作人员感染。

可采用细菌学检测方法,对病料进行涂片后进行科兹洛夫斯基染色后镜检观察,有红色球杆菌细菌则判定为布鲁氏菌。分子生物学方法也常用于布鲁氏菌的检测,常用的检测方法有PCR 和荧光探针。免疫学检测方法在临床检测布鲁氏杆菌中更为常用,包括ELISA、凝集试验、补体结合试验等。

5 综合防控

牛群中出现患布鲁氏菌病的牛通常都会被淘汰,而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牛可进行治疗。大致可将牛布鲁氏菌防控工作划分为四个方面:外防病原的进入、内防病原扩散、定期接种疫苗和加强饲养管理。

5.1 外防病原的进入带有布鲁氏菌的病牛或带菌牛是牛群暴发布鲁氏菌病疫情的主要传播源,因此要注重防止布鲁氏菌进入牛场。

采用自繁自养和全进全出的养殖方法可有效的降低布鲁氏菌的引入风险。引进新牛,尤其是成年母牛时,应注意母牛来源,关注引进牛场的疫病防控信息,如是否存在布鲁氏菌疫情,是否接种布鲁氏菌疫苗等。牛引进后应隔离饲养至少1 个月,期间应观察引进牛是否出现病症,期间至少进行2 次布鲁氏菌的抗原检测,未接种疫苗的牛应在运输应激过后开始疫苗接种。隔离期过后可进行混养,但建议采用单独分圈饲养,可降低疫病的传播风险。

还要加强牛舍车辆和人员管理。在牛场门路应设置消毒池,对进入车辆和人员进行消毒。

5.2 内防病原扩散怀孕母牛和待产母牛应单独饲养,若出现母牛流产应及时诊断发病原因,确诊为牛布鲁氏菌感染后应及时淘汰和扑杀。发病牛尸体、分泌物、流产胎儿等应进行消毒后深埋或焚烧处理,牛舍用火碱或其他消毒剂消毒,病牛使用的水槽料槽、牛舍围栏等在仔细清洁消毒后方可继续使用。同时,应定期对牛场进行清洁消毒,牛粪及时处理,减少牛舍环境中病原体的数量。对同群牛可进行预防性治疗,如进行紧急免疫接种。每天应记录和观察牛舍中牛的状态,发现发病牛及时隔离,此外,奶牛场应每年进行布鲁氏菌病原检测工作,掌握牛群病原携带情况,发现布鲁氏菌检测阳性牛应及时隔离诊断,确诊后及时淘汰处理。

5.3 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防控布鲁氏菌最高效的方法,因此应重视牛布鲁氏菌疫苗的接种工作。目前,国内使用最多为布鲁氏菌弱毒疫苗,可采取肌肉注射、皮下注射、口服和喷雾方式进行接种。应注意的是,种牛场和奶牛场每年都应接种布鲁氏菌疫苗,在流行布鲁氏菌病地区的肉牛场也应制定疫苗接种计划,在牛产前、配种前也应接种疫苗进行预防。在疫苗接种前后,不能使用抗生素类药物,以免影响疫苗接种效果。对于体质弱、患病的牛应在牛免疫能力提高后或疾病痊愈后方可进行疫苗接种,防止牛应激反应或感染。在接种布鲁氏菌疫苗后,应在接种1 月左右采集牛血液进行抗体效价检测,监测疫苗接种效果,对抗体水平较低的牛及时补免疫苗。

5.4 加强饲养管理在日常的牛养殖中应加强牛的饲养管理工作。根据处于不同生长阶段的牛应保障日粮营养全面,能满足牛的日常需求,不使用低劣饲料和污水饲喂牛。应对牛进行分类饲养,饲养密度不宜过大,保证满足牛对养殖空间的需求。对于全封闭牛舍应设置有通风系统,每天进行通风换气,对于非封闭的牛舍应注意防风防雨保温工作,以防冷热交替和牛舍潮湿使牛易患疾病。此外,对牛场养殖人员应定期进行养殖技术和疫病防控技术的培训,提高养殖人员的科学养殖素养,增强对牛疾病的应对能力。

6 结语

牛布鲁氏菌是一种严重制约牛养殖业健康发展的疾病,在日常养殖中应予以重视。此外,该病作为一种人畜共患疾病,对养殖人员和兽医工作者的生命健康威胁极大,因此在养殖和治疗接生过程中应注意个人防护。牛布鲁氏菌病的控制重点在于预防,因此应对该病的防控工作予以重视,对相关防控措施保证质量的完成。

猜你喜欢

牛场布鲁氏菌牛舍
布鲁氏菌致病机制研究进展
羊布鲁氏菌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洛绒牛场
洛绒牛场
牛红眼病如何预防
在亚丁(二首)
羊布鲁氏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肉牛舍自走式牛场清粪车的研究
羊布鲁氏菌病流行情况调查及综合防控措施
发酵床牛舍与散放式牛舍对荷斯坦牛泌乳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