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综合防治

2021-01-08黄学成江苏省昆山市第五动物防疫站215341

兽医导刊 2021年21期
关键词:法氏囊雏鸡鸡舍

黄学成/江苏省昆山市第五动物防疫站 215341

患病鸡的主要临床症状为精神不振、食欲下降,经过解剖会出现明显的脱水和骨骼肌出血等症状,并且法氏囊肿大和出血,对中枢系统法氏囊的危害较大。任何品种和年龄的鸡都能染病,发病突然,死亡率高,直接影响养殖户的经济收入。

1 病原学

传染性法氏囊病主要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一种疾病,该病毒没有囊膜,并且在自然环境中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在鸡舍中也能长期存活,不容易灭杀。在56℃的环境中经过3h 也不会受到影响,在60℃的环境中经过90min 不会被灭活,在70℃的环境中经过0.5h 可以灭活。

2 流行病学特点

该病会传染任何品种和年龄的鸡只,尤其对雏鸡的危害较大,主要危害2~15 周龄的鸡,成年鸡的发病症状不明显。染病的鸡和隐性带毒鸡是主要的传染源,如果饲料、用具和饮水等被污染的话,也是重要的传染源,此外,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发病速度快,发病突然,当鸡只染病之后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死亡,并且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感染给其他的鸡只,患病鸡感染后的3d 左右可能死亡,经过5~7d 可能达到患病的高峰期。该疾病呈现明显的流行性特点,可能流行10d 左右,经过高峰期之后会慢慢的恢复。患病严重的鸡群的死亡率可达60%以上,普通患病死亡率15%~20%。此外,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容易和大肠杆菌病以及新城疫混合感染,增加了治疗难度,死亡率上升。

3 临床症状

经过调查研究发现,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潜伏期为2~3d。在患病的初期阶段,鸡群可能突然发病,精神不振和采食量下降,患病鸡羽毛松乱。随着病情的加重,患病鸡出现嗜睡和翅膀下垂等症状,并且排出水样的稀便,在肛门周围的羽毛被粪便污染。鸡只患病灭的3d左右体温升高,能够升高到43℃~45℃,鸡只在患病之后的3d内可能死亡,5~7d是该病的高发期,患病鸡康复之后生产能力下降,影响鸡只的生态性能,有些患病鸡在康复之后可以成为隐性带毒鸡,对鸡养殖业的危害较大。

4 剖检变化

经过剖检之后可发现患病鸡法氏囊内的粘液增多,并且出现水肿等病变,颜色为淡黄色,呈现弥漫性出血,体积和重量比原先大两倍左右,在感染后的5~6d,法氏囊开始逐渐萎缩,切开之后法氏囊浑浊不清,同时有黄白色的分泌物。此外,患病鸡的肝脏肿大,呈现坏死灶,并且胃黏膜出血,肾脏肿大和脾脏肿大。

5 诊断要点

结合该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和临床症状可以做出初步的诊断,如果需要明确诊断的话,应该做免疫学实验或者病毒分离鉴定等。

6 综合治疗措施

因为鸡法氏囊病病毒的抵抗力较强,可能在鸡舍内长期存在,很难彻底的清除,要做好该病的防治工作很关键,可以采取综合防治的措施。

6.1 做好卫生消毒工作加强日常的卫生和消毒管理工作,对鸡舍、用具和饮水等进行彻底的消毒,每周要消毒3~4 次。尤其要重点消毒孵化室和育雏室,防止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感染雏鸡,可以选择的消毒药品有福尔马林和过氧乙酸等,采取喷雾或者熏蒸的方法都可,需要注意的是,消毒药品应该轮换使用,才能保证消毒的效果。

6.2 做好预防接种工作通过科学的预防接种工作可能减少该病的发生,在鸡只8~20 周龄和40~42 周龄可以接种鸡传染性法氏囊油乳剂灭活疫苗,能够产生抗体,并且通过母源传染给雏鸡,让雏鸡能够获得抗体,在出生后的2~3 周内可以获得免疫保护,减少患病的可能性。不同地区应该结合当地的鸡场养殖情况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选择适合的疫苗和免疫的时间,适时的免疫接种工作可以提高免疫的效果。如果鸡法氏囊病病毒污染比较严重的养鸡场,可以使用灭活疫苗进行免疫,免疫效果显著。

6.3 做好养殖管理养鸡场应该采取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加强日常的生物安全管理,禁止不同日龄的鸡只混合饲养,在育雏阶段做好严格的管理隔离措施,降低发病的概率。此外,加强对饲料的管理,为不同生长年龄段的鸡只提供营养均衡和优质的全价饲料,保证饲料新鲜。选择合理的饲养密度,保证鸡舍内的温度和湿度条件适合鸡只的生长,加强日常的通风管理,避免鸡群出现应激反应,否则会造成免疫力的低下容易患病。

6.4 坚持早发现和早治疗养殖户定期观察鸡群的生长状态,如果发现疑似患病鸡只,要及时的隔离,并且尽早的诊断。对患病鸡使用过的用具进行彻底的消毒,粪便集中堆放处理之后进行无害化处理,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针对已经患病的鸡只,应该采取药物治疗的方式,可以选择解毒抗炎灵等药物,并且配合辅助使用口服补液盐饮水,防止患病鸡脱水。有些患病鸡可能出现继发感染其他疾病,必须做好紧急的防治对策,可以注射高免血清,选择肌肉注射,可以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或者可以在饲料中加入药物,或者使用病毒灵和板蓝根冲剂搅拌饲料喂养,能够取得明显的治疗效果。

6.5 坚持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坚持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不仅有利于管理,同时也能充分的利用养殖场地来减少疾病的发生,避免疾病出现交叉感染。在上一批鸡只出栏之后,要彻底的清理和消毒圈舍,空舍2 周之后再进行彻底的消毒,然后再重新的饲养鸡只。实践证明,坚持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模式能够预防该病的发生,同时降低成本,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收入。

6.6 使用高免血清和高免卵黄液治疗相关的临床实践证明,传染性法氏囊高免血清和高免卵黄液具有安全无副作用的特点,在治疗肝病方面效果显著,能够提高机制的免疫能力,缓解患病急诊临床症状,加速患病鸡的康复。该种治疗方式具有很好的推广和应用价值。该病会造成患病鸡的肾脏肿大,影响肾脏的生理功能,为此,应该保护患病鸡只的肾脏,减轻肾脏的负担,可以使用缓解肾脏损伤的药物,并且降低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减少肾脏的负担,让患病鸡尽早的康复,可以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有研究报道采取中医治疗该病能够取得显著的效果,中药能够起到清热解毒益气健脾的治疗作用,可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

7 结语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养鸡业中常见的一种疾病,具有高度接触传染性特点,发病速度快和染病率高,有很高的死亡率,对养鸡场的危害较大。为此,找到鸡法氏囊病的发病原因,做出科学的诊断之后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对策,发现病鸡之后及时的隔离和治疗,做好日常的免疫,提高鸡群的免疫能力,做好鸡舍的卫生和消毒,重视对饲料的管理。

猜你喜欢

法氏囊雏鸡鸡舍
夏季鸡舍通风管理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研究进展
禽法氏囊发育与免疫功能研究新进展
夏天养鸡如何防暑
雏鸡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肉鸡法氏囊病的诊断经验分析
别请狐狸建鸡舍
夏季严防雏鸡中暑
鸡舍
食醋可防鸡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