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谈高中语法教学策略

2021-01-08天津市河西区新华圣功学校刘婷婷

天津教育 2021年34期
关键词:条件句语篇语法

■天津市河西区新华圣功学校 刘婷婷

当前,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过程中,以知识讲授为主,“一言堂”的灌输式教学大量存在。基于此,笔者认为,要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进行英语语法教学设计,以发展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提高其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一、要明确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含义及特点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英语学习活动观是指学生在主题意义引领下,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体现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使学生基于已有的知识,依托不同类型的语篇,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自身的语言知识学习、语言技能发展、文化内涵理解、多元思维发展、价值取向判断和学习策略运用。”由此可见,英语教学已经越来越重视真实主题语境和语篇在各个教学环节的应用,这也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考虑的两个重要关键点。

(一)实践性

英语学习活动观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在这一特点的支持下,英语语法学习不再局限于课本中,而是要求学生利用所学语法知识来解决陌生情境中的具体问题,使英语语法能力转化为自身综合素养,以具体的情境为主题,依托相关语段,使语法知识学习变成一项综合性活动,强化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

(二)整合性

英语学习活动观既强调学习内容的整合,又主张整合型的学习过程。因此,教师在安排学习活动时,不是单一地安排某一节课的活动,而是有计划、有目的、合理、科学地整合并安排整个单元的教学活动。英语学习活动观体现在整个单元的教学目标设计中。在学生日常学习活动中,单元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学习单位,承载着主题意义和语境,提供给学生知识学习、技能训练和策略运用的实践,是学科核心素养形成与发展的基本平台。其中,作为英语单元学习中的重要一环,英语语法教学更不能割裂为单独的、碎片化的、独立的教学环节。学生在学习语法的过程中,应对整个单元的主题意义进行探究,并融合整个单元语篇的语言、文化和思维。也就是说,学生在语法学习过程中,英语学习活动观能够帮助他们产生更具整合性的思想和表达方式,发展语法运用技能,从而提高英语核心素养。

(三)综合性

英语学习活动观旨在促进活动中学生思维能力的综合性发展。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是学习过程的主导者,教师是起帮助作用的辅助者。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教师应首先鼓励学生自己整合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然后逐渐培养其创新思维和运用迁移能力,最终发展形成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核心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将知识内化形成新的认知结构,进而发展解决问题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要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做好语法教学设计

语法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难点。作为英语教师,我们不能就语法而讲语法,要借助有主题语境的语篇先进行语言理解,再归纳学习语法结构。这样,学生就不会惧怕语法,他们会觉得语法是一种帮助他们学习英语的有效工具和途径,从心理上突破学英语的畏难情绪,从而使学习变得容易、便捷。具体操作如下:

(一)语篇分析

课例文本选自剑桥版英语教材“English in Mind 3(EIM 3)Unit12 Regret”这一单元,主题语境是“人与自我”下的子课题“人生经历”,本文从一个成年人的视角讲述了自己对过往校园生活的回忆,抒发了自己对过往经历的反思和后悔,并表达了对未来的愿望。本课课型:语法课。教学内容:虚拟语气——第三条件句。

(二)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第三条件句”的基本用法。

2.学生能够在口语交际中自然且流利地表达自己的困惑、意图、愿望、假想等,并恰当使用第三条件句。

3.当学生想要表达后悔的想法时,会自然地想到使用虚拟语气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能够自如地运用第三条件句。

(三)教学设计思路

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应以解决问题为目的,鼓励学生从语篇中获得结构性知识及推断出新的知识,通过梳理、概括、整合信息,促进个人对文本结构框架的理解。

本课例设计思路如下:

1.Exposing,Presenting&Noticing

教师围绕一定的主题创设合理的情境,能够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因此,本环节力求利用学生学过的、熟悉的语篇,引导学生注意到特定的语法细节信息及其特点,并让学生暴露于特定的语境中,使其主动发现语言的规律,并为下一步的归纳、总结和概括作铺垫。同时,在语法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避免单向的、满堂灌的方式,将语法知识灌输给学生,让学生不加思考地、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应该强调学生自我发现与自我驱动学习,并发挥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2.Summarizing

此环节目的是让学生自主总结出相关语法规律。学生在教师的帮助和启发下,能够自主总结出语法规律,并且享受这一过程所带来的乐趣。在此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应该是帮助者、支持者、信息提供者,而不应该是此环节的主导者,学生应该是此环节的主体和主力。学生通过熟悉的语境和语篇,自己归纳、总结、概括出规律,印象会更加深刻,为下一步的运用环节作铺垫。

3.Practicing

该练习环节分为以下两个步骤:

第一步:半控制练习法(semi-control practice)。教师在此过程中,有意地提供一些辅助性的目标性信息,借此降低学生完成任务的难度,帮助他们顺利完成练习。

第二步:零控制练习法(non-control/free control practice)。教师在此过程中,从刚才的提供辅助性帮助过渡到学生的独立完成。教学设计目标是完成内化与运用(personalize)的过程,即让学生将知识内化到个人层面。从学习他人给的知识过渡到自己的知识,运用目标语法点“第三条件句”,自如地表达个人观点。

(四)具体教学设计

第一步:创设典型语言学习环境。将学生沉浸在目标语言环境之中(即含有大量目标语法的文本),旨在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发现语言的规律和差异。需要注意的是:观察使用的语料,可选自学生熟悉的课文,或者贴近其日常生活情景的内容,要注意引导和激发其表达和诉说自己想法的本能欲望。

第二步:引导学生自发地归纳总结规律。即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己总结第三条件句在使用时的以下两条规律。如果学生在自我归纳的时候有困难,教师可以借助PPT,用填空或者选择的方式,将需要得出的规律部分地呈现给学生,再让学生自己补充出剩余的部分规律,最终获得完整的知识体系。

第三条件句规律1:To speculate how past actions and results could have been different we use:If+had done,would or might have done.(注意引导学生自己总结)

第三条件句规律2:We use would for certainty and might for uncertainty.(即通过比较的方式,让学生体会would和might的区别)

第三步:开展阶梯式练习。一是半控制练习环节。首先,让学生将精选过的语料两两连接成句;然后,在练习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目标语法的相关要素,旨在让其逐步熟悉该语法的使用规则;最后,形成并输出一个趣味故事小品文,达到在熟悉的情境中内化语法规则的目的。二是自由练习/零控制环节。在此环节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独立完成该环节的任务和练习,利用第三条件句,写出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

范例:

Teacher:Think about five things you did or didn’t do which have had an effect on your life.

Student:If we haven’t discussed thoroughly,we wouldn’t have performed so wonderfully.

三、结论

综上所述,高中阶段的语法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在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已有的语法知识的基础上,在具体语境中恰当运用所学语法知识来理解和表达意义,进一步增强英语语法意识。教师在语法教学过程中,要通过设计学习、理解、实际应用、迁移创新以及其他各种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在语篇中灵活运用语法基础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语法知识,提升学生应用语法知识以及解决问题能力。

猜你喜欢

条件句语篇语法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跟踪导练(二)4
Book 5 Unit 1~Unit 3语法巩固练习
Hiddleston’s Causal Modeling Semantics and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Forward-Tracking and Backtracking Counterfactuals*
If条件句结构的范畴认知视角及翻译策略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
语篇填空训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