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弘扬红色精神 将党史“活教材”融入课堂

2021-01-08天津城建大学

天津教育 2021年34期
关键词:广大青年党史中国共产党

■天津城建大学 彭 聪

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浴血奋战、奋斗历程的见证,是中国人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等重要会议上不断强调,共产党人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这为我们将党史教育融入新时代课堂特别是思政课堂,用好、用活红色资源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将党史教育、伟大建党精神教育融入思政课堂之中,是新时代广大思政课教师铸魂育人、立德树人的责任与使命。我们不仅要把革命先烈不畏艰难险阻打下的红色江山守护好、建设好,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更要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坚持发挥红色教育指导作用,重视对党史的挖掘、学习和传播,从党史这部“活教材”中汲取理论和智慧,弘扬“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

一、讲好党史“历史课”,涵养共情共感力

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仰,是我们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和坚定信念的力量源泉。党史中蕴含着共产党员百年间丰富的斗争经验和无畏的革命勇气,起到了为新时代青年正本清源的作用。

思政课不仅要用好固定的教科书和指导用书,还要融会贯通、因材施教。用好建党百年历史上的红色故事、奋斗榜样等党史“活教材”,贴合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习特性和要求,积极教育、引导广大学生紧跟先进人物、榜样的时代脚步,学史崇德,为其沿着榜样的征程不断努力奋斗营造良好氛围。

在准确把握党的历史主题、主线的同时,应注重深刻挖掘革命遗迹、革命遗址、红色文物和纪念场所等的历史价值和时代价值。以天津为例,近代中国看天津,天津有着光荣而悠久的红色基因。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后,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间,天津这方热土涌现出众多革命志士与优秀共产党员。天津在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学生运动的开展、妇女运动的发展过程中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于方舟、张太雷、郭隆真、马骏等一批青年志士,他们高举马克思主义思想火炬,经历并推动了许多不同时期的重大革命活动,彰显了共产党人的人生追求和大无畏精神,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共产党人的中流砥柱作用。

思政课不仅要嘴上讲“红色”,更要心中有“红色”。要深入挖掘特色红色资源,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红色”教育活动。可以通过组织开展红色观影、红色讲座、红色论坛等强化“感官”印象;也可以通过参观红色旅游景点、革命遗址及相关展览馆、博物馆、纪念馆、烈士陵园等强化“现场”印象,让学生能更深刻地体会到在那个炮火连天的岁月、在那个英雄辈出的年代,我们天津的、全国的先进人物是如何尽自己所能投身于爱国主义运动中的,是如何以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为己任,艰苦奋斗、矢志不渝地顽强拼搏的。每段红色故事、每位红色人物,都不再是书本上一段平淡的叙述或模糊的剪影,而是真实的信仰的榜样。他们的精神激励着广大青年学生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从而将天津革命旧址蕴含的丰富红色资源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优势,真正讲好党史的故事、革命先烈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的故事,见人见事见情感,让这些红色历史记忆“活”起来,让其中蕴含的英雄精神“亮”出来,从而涵养广大学生的共情共感力,以“热血”引“热泪”。

二、融合党史“理论课”,启迪思考领悟力

党的百年历史是一部千千万万的革命先辈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生的血色奋斗史。思政课不仅要讲好党史故事,更要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党的历史中的重要人物、重要会议、重大事件。将党史故事中蕴含的丰富科学理论和内生逻辑讲清楚,引导学生看清党的历史脉络和规律,从而自主思考与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使得广大青年更加深刻地理解与认识党的理论、路线、方针,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更加坚定地沿着党和人民在百年探索中开辟出的正确道路上砥砺前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树立正确的党史观。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不能只停留在讲党的历史故事上。要让广大青年学生深刻领会故事背后的本质规律,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真正从党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鼓舞斗志、明确方向。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建党百年间,无论是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还是建国后开展的改革开放伟大实践,都契合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传播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这其中更蕴含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历史观和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内在联系与逻辑。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独特魅力。

教育正是要让学生领略这种魅力,学史增信、学史明理、以“理”服人,吸引学生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头脑,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在课堂上将党史材料与理论宣讲进行有机结合,让学生能沉浸式地感受红色故事中蕴含的力量,使思政课堂不再刻板,而是既有温度又有深度,既活泼生动又不失严肃认真。

思政课教师要在青年人的“新”语境中讲好革命的“老”故事,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天津的红色历史、党的红色历史,从而在新时代背景下,深刻认识党的理论成果,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同时,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让理论内涵为人生道路提供不竭的源动力,真正让党史教育“动”起来。

三、开展党史“实践课”,砥砺行动执行力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党史中闪光的“红色”基因不只存在于革命战争、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年代中,更存在于新时代,存在于未来。当今世界正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瞬息万变,中国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在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征程中,无处不展现出共产党人的“红色”基因与“红色”能量。近两年来,从壮士断腕的封城抗“疫”到自发接种疫苗的主动抗“疫”,从“汉服”兴起、“国潮”流行到消费者“用脚投票”的国货当自强,从百年难遇的暴雨天灾到众志成城的兵民互助、国企民企齐发力……这些生动实践都展现出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坚定的本色初心与“红色”态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更好地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必须从历史中获得启迪,从历史经验中提炼出克敌制胜的法宝。”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实现思政课党史教育对人的培养,最终还是要通过学生的人生实践来体现。党史资源是我们从过去到现在、再到未来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学习党史、讲好党史正是要把中华民族的“红色”基因与“红色”态度延续下去。要让学生从党史中读懂忠诚、责任与担当,从理论中悟透“大道至简,实干为要”“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从实践中体会到个人与社会、国家命运的紧密相连,切实做到“学史力行”。

思政课除了要在课堂中传道、授业、解惑外,更要在人生路上引导学生真正树立红色理想,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学好知识、打好基础、增长才干。在广大青年学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中、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事业中、实现中国梦的整个奋斗过程中,让党史中蕴含的丰富红色精神持续地传承、弘扬下去,引领广大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中,适应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新人标准,提升自身修养与素质,将个人的人生发展与祖国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

广大青年学生要不断总结经验、感悟真理,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提升自身的执行力与行动力,真正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与力量。

猜你喜欢

广大青年党史中国共产党
第一次学党史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新发展阶段要践行“两个维护”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学雷锋要有新发展
这是一个深得青年之心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