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庆阳香包工艺传承与发展的思考

2021-01-08杨璐瑗庆阳市艺术研究所

天工 2021年11期
关键词:香包庆阳传统工艺

杨璐瑗 庆阳市艺术研究所

一、庆阳香包的起源及发展历程

(一)庆阳香包的起源及价值

“董志塬上风光好,古城庆阳腾奇香。十里长棚人鼎沸,大街小巷交易忙。大妈巧手飞丝线,姑嫂性灵创新样。一年一度香包节,陇原华夏美名扬。”这说的正是甘肃庆阳的香包绣制。一个地区的民俗是当地社会文化的积淀,庆阳的香包绣制也不例外。香包在庆阳流传已久,中华医学最早的经典之作《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香包的记载。庆阳香包绣制是指以庆阳香包为代表的一切绣制品,香包又称绌绌,也叫荷包。庆阳人亲切地叫它耍活子。它的做法细致精妙,形状小巧玲珑。它不仅美观,还寓意丰富。吉祥如意、祝愿祈福、禳灾辟邪、祛病保平安是庆阳香包的亘古主题。

庆阳香包作为一种民间传统艺术,其最大的价值在于传递浓厚的传统文化内涵和黄土气息。比如,为了祝福婚姻的幸福美满,绣娘会在陪送的嫁衣、床品上绣上“鱼儿扑莲”“麒麟送子”“鸳鸯戏水”等寓意幸福富裕的图样,祝愿夫妻和睦、百年好合;在朋友乔迁新居时会送上香包挂件、刺绣屏风、刺绣装帧卷轴画绣片、刺绣门帘等,不仅可以装饰环境、美化生活,还寓意祈祥纳福;在孩子出生、满月时送上儿童肚兜、鞋帽、斗篷、挂锁、辟邪虎头枕、虎头鞋等,寄托了人们对下一代健康成长的美好祝愿。

(二)传承与发展的历程

从民国初年开始,庆阳香包绣制习俗开始逐渐流行于家庭之间,百姓在端午节期间佩戴香包,用以祈福和防止蚊虫叮咬,并成为民众美好寓意的寄托。

从2002年起,庆阳每年都会举办香包民俗文化节。2014年,熊有堂参加《星光大道》赛事,庆阳凌云服饰公司结合庆阳香包刺绣为其精心绣制的演出服典雅独特,为中国风元素的服装设计增加了陇绣符号,这也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属于庆阳的文化气质。2016年,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走进北京大学,这也是庆阳香包工艺首次走进大学。2019年底,庆阳香包绣制传承人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荐方法,结合本地气候,选取多种芳香避秽、化浊醒脑的中药材,打成粉,装入香囊袋制作完成了香囊,分发到我市全体医务人员的手中。

如今庆阳的香包艺术在保护与发展、继承与创新的碰撞中,摆脱千篇一律的困境,和睦却又独特地融入现代人类生活之中,带给人们美的感受和美的体验。

二、庆阳香包工艺传承与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市场发展方面

一是庆阳香包在销售方式上比较单一。庆阳当地香包大多还采用街边小摊零售方式销售,在网络上销售的不多。在当前,网购已经成为消费者最常用的消费方式之一,而庆阳香包在销售方面没有充分利用好网络这个平台,导致其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都不高。二是香包的生产规模小,市场影响力不足。虽然近年来通过政府的宣传和扶持,庆阳当地香包刺绣公司数量增多,但是过于分散,并且大部分以家庭生产为主,生产规模较小,产品的质量参差不齐。三是缺少精准的市场定位,品牌意识淡薄。香包在各地都有生产,但是在现实当中,香包的市场定位存在许多问题,定位不明确,缺少明确的发展目标。

(二)人才队伍的建设方面

一是传统文化载体的逐渐消亡,使传统工艺失去赖以生存的原始基础。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农民从传统文化生活模式中逐渐脱离出来,使庆阳香包传统工艺渐渐失去生存发展的根。二是香包工艺人年龄结构比例失衡,青黄不接的队伍结构使传统工艺的传承链条变得脆弱不堪。在全市传统工艺传承的队伍中,年龄结构的老、中、青分布呈倒梯形。近年来受市场经济冲击,大批农村中青年纷纷走出家门务工经商,使传承人群急剧缩小;另外由于部分传统工艺产品在经济市场上不能转化成商品,促使传承人纷纷放弃,从事他业,使传承链濒临断裂。三是商业运行举步维艰,部分传统工艺产业化道路还很漫长。由于绝大部分手艺人都是农民出身,传统的小农思想根深蒂固,他们认为传统工艺不能用来养家糊口。近几年,虽然各级组织大力倡导传统工艺的传承,努力拓宽市场化渠道,搭建促进传统工艺产品商品化的平台,但在部分技艺方面收效甚微。

(三)创新发展方面

一是香包等民俗文化产品本身功能的限制。比如香包只在端午节佩戴,其用途和装饰性受到了限制。二是设计的内容比较老套。庆阳香包绣制的图案以飞禽走兽、简单的花鸟鱼等元素为主,容易给人带来审美疲劳。虽然近年来受多元文化的影响,部分香包厂家在设计风格、图案元素等方面开始创新,但是当地大部分产品设计还是较为老套。

三、改革建议

(一)利用好网络平台,让庆阳香包“走出去”

一是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做好网络营销,提高经济效益。利用网络拓展香包的销售渠道,扩大消费的群体,使香包不仅限于在街边小摊销售,顾客也不局限于当地人。二是在宣传上下功夫,搭建宣传展示平台。通过网络,比如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提升庆阳香包的知名度。政府有关部门可以制作宣传短片,让更多的人了解庆阳香包文化。

(二)建设人才队伍,让庆阳香包工艺“传下来”

一是加强传统工艺传承人队伍建设。为了扩大传统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队伍,目前市、县(区)共认定了541名与传统工艺有关的、技艺精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他们中的大多数也都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广泛收徒授艺。下一步,要充分发挥传承人的作用,继续开展传统工艺项目“进社区、进校园”活动,使传统工艺振兴事业后继有人,形成较为合理的传承梯队,培养高水平的工匠队伍。二是常态化开展技艺研修研习培训。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训班,帮助传承人提高学历水平和技艺水平,支持同行业之间和跨行业之间切磋互鉴,提升传承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能力。整合部门资源,集中社会力量,举办传统技艺培训班,培养传承人和工匠,为传承人提供有利的环境。三是普及传统工艺知识。面向社会开展与香包绣制、剪纸、皮影、雕刻等相关的民俗文化活动,普及传统工艺知识,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加深人民群众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三)文化性与实用性结合,让庆阳香包文化“融进来”

一是推进传统工艺融入现代生活。要走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相结合的路子,充分发挥现代科技文化艺术的优势,在继承传统工艺时,要使其产品具有现代生活用途,融入现代生活,才能接续传承。二是制定措施具体、操作性强的中长期保护规划。要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结合实际组织专业人员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保护规划,并在有效的监督下实施。加强传统工艺的商业化运作,使其走向产业化。加强对传统技艺的传习和保护、发展,对传统工艺进行“活态传承”,巩固传统工艺振兴成果。三是树立品牌意识,打造专属品牌。庆阳香包作为当地民俗文化的代表,应该将生活与品牌的建立真正融合起来,让庆阳香包成为庆阳的名片,让庆阳香包在各种香包品牌中脱颖而出。

传统文化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化,是一个地区乃至一个民族的身份标签。如今,传承、创新民间艺术和文化成了我们当代人的责任。我们要不断发掘民间艺术的魅力,让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更好地融合起来,让我们的现代生活中处处充满民间艺术的身影,这样文化遗产就不再孤独。

猜你喜欢

香包庆阳传统工艺
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Our Best Friend
端午香包
高校艺术教育对传统工艺的传承发展分析
端午节香包
庆阳香包:一针一线皆故事
甘肃庆阳西峰区:吃上“产业饭”摘掉“贫困帽”
非遗徐州香包成网红
庆阳文化推广综合设计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