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教学中学习支架构建及应用

2021-01-08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梅李高级中学

天津教育 2021年8期
关键词:支架语文教师

■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梅李高级中学 周 雷

一、支架构建的理论内涵

社会各界对于这一词或许觉得十分陌生,何为“支架”,这如同教育之中不可或缺的工具,是搭建高楼大厦的重要辅助器具。支架教学作为教育教学中的新思路,研究表明:教师帮助学生搭建的“脚手架”是与“最近发展区”密切相关的,在支架教学这一模式中,只有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搭建的“脚手架”对学生的发展才是最有效的。这一思路用在教育教学中,就是要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辅导作用,促进学生搭建语文知识学习的璀璨殿堂,充分挖掘语文课堂教学的新资源,教师加以适当指导,借用相关的教辅工具,让学生自身学会操作与体验,从感性到理性、从片面思维到全面思维,从掌握知识点实现全方位学习能力的提升。

二、支架教学模式在课程实践中的运用

(一)紧扣语文教学落脚点,深化支架建设目标

提升支架教学质量的关键核心在于紧扣教学的落脚点,这是要任课教师认真挖掘课本教材可以用得到有效资源,促进学生掌握系统化、体系化地掌握语文框架,促进课堂教学高效开展。以《劝学》一文教学为例,文章系统地概述了学习的理论与方式方法、学习的重要性、正确的学习态度、学习的内容和方法这四个方面,全面而深刻地论证了学习相关的问题。教师在教学思搭建的过程中,需详细了解教材,分析学情,根据新课程改革教学大纲的指示,在课堂中给学生留下几个小问题,为学生提供阅读学习的问题支架:1.在《劝学》文言文学习的过程中,总结文言实字虚字的用法?2.本文注重以喻代议,作者是如何通过正反两方面论证核心思想?3.通过荀子《劝学》,同学们又该如何将其中所涉及的学习态度与意义引入日常学习中呢?通过问题的层层加深,学生会主动进行探究,首先,是对于文章基础内容的总结提升,通过反复阅读课文,结合文章注释,针对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古今异义字、特殊的文言文句式有了详细掌握。其次,学生也会深刻反思在日常学习中应当如何真正做到“学不可以已”。这既是充分发挥支架教学的积极优势,又能在深化支架建设目标的指引下,促进语文课堂高质量地开展。

(二)以学生为本的出发点,找准支架建设基础

现代教学理念认为,谁是受教育者,谁就是课堂教育教学的核心,因此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才能找准教学的出发点,促进学习支架的构建与运用。以《记念刘和珍君》一文教学为例,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恰当的情景支架,帮助学生理解文中情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闭目沉思,朗诵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学生通过沉思,配合教师的音乐播放逐渐,学生将自己带入刘和珍所处的悲惨时代,在国家动荡之际,一批具有进步思想的学生纷纷会涌现,他们心怀真理与正义,抱有爱国热忱,具有反抗精神。就是这样一批学生,与在座同学年龄相仿,毅然决然决定追求思想进步,激发民众的民族意识——参与学潮斗争之中,“温和”地面对灾难的降临,足见其性格温柔善良,思及母校之后,刘和珍黯然泪下,更体现其富有责任心——明知前路凶险,毅然到执政者面前请愿,足见刘和珍的爱国情怀。通过情景学习支架的建立,学生能够迅速抓住作者思想情感的发展脉络,感悟叙事过程中,人物性格的刻画,获得时代精神与人生意义的熏陶。在这样的教学引导下,高中年龄段的学生能够铭记五四运动时期爱国青年们的斗争精神,铭记过往,不忘教训,进而达到提升民族自信心,增加爱国情怀。通过这样的情景构建,让学生透过问题感悟文章背后的深意,促进自身的成长。

(三)扣住语文教学关键点,把握学习支架形态

语文的文学性也造就了文字世界的缤纷多彩,对于文学的理解每个人因其生活环境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对于文学的理解也各有差异,而这种差异本质上并无对错,引导学生充分交流自身学习体验与文学情感,能够最大程度拓展学生学习支架的形态,这是紧抓语文教学的关键点,以期激发学生多读、多思、多想。以《鸿门宴》一文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与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掌握鸿门宴教学的重点。首先,小组内学生通过对于文章进行归纳总结,学习其中多义词的义项,掌握文言文实词活用的相关规律,寻找文章中出现的成语并加以记录。其次,学生可以体会文章通过人物之间的矛盾,加深人物语言与动作的刻画,让每一位学生对于该时代枭雄有自己的认知。有学生认为:“项羽虽败,却仍是那个时代的霸王,正如李清照所言,‘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项羽德行经受得住考验,这也是太史公为何将其列入皇帝才有的本纪之中。”还有学生认为:“从鸿门宴一章节不难看出,项羽走向灭亡是有迹可循的,造成这一悲剧的原因,是因为项羽军事与政治上的轻敌自大,对于他人建议置若罔闻。历史上,细微小事决定成败,因此更善于谋划的刘邦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学生通过小组探究,有助于把握语文学习的关键点,更实现对于语文内容全面化的思考,极大促进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深化学生未来发展点,提升支架建设归宿

基础教学目的是要在学生心中留下一种意识,运用所学的知识指导学生的未来生活,这也是教学支架构建所要探究的意义,寻找学生的发展归宿,深化学生未来发展点进而实现提升语文课堂的高质量开展。以《拿来主义》一文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对于国外文学的态度入手,让学生说一说对于中国和外国的文化作品而言,我们应当抱有什么样的态度。让学生心中留有这一疑问,教师讲授文章内容,通过阅读与思考,可以看到鲁迅先生批判了“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教师结合时代背景,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的历史知识课件闭关主义是十分错误的,而“送去主义”则是为了媚外,把自己国家的东西不分类别统统送出去。鲁迅先生对于这些态度都持否认。只有“拿来主义”,吸收外来事物的长处为我所用,批判选取适合自身发展的积极之处加以学习,从而提升自身实力,在这才正确的态度。教师通过讲授,再次回到学生对课外阅读与对外国文学作品的观念,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多加思考,能够活用“拿来主义”提升自身的眼界与认知。

总而言之,学习支架的构建对于提升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重要帮助,学习支架的构建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在实践教学不难发现,支架构建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同伴之间互动具有重要帮助,在这一过程中,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语文任课教师不仅实现了知识技能的传授,更能促进学生掌握学习的规律与方法。只有这样,语文任课教师才能真正践行叶圣陶先生的教学引导,教是为了不教,促进教育教学取得进步。

猜你喜欢

支架语文教师
支架≠治愈,随意停药危害大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最美教师
给支架念个悬浮咒
教师如何说课
前门外拉手支架注射模设计与制造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星敏感器支架的改进设计
圆我教师梦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