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教材插图 助力语文素养培植
——低年级语文教材插图应用策略浅谈

2021-01-08福建省福州金山小学李秀丽

天津教育 2021年8期
关键词:想象文本教材

■福建省福州金山小学 李秀丽

随着人教统编教材的使用,教材插图越来越受到教师们的欣赏与重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教学目标提出“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低年级学生多项能力的培养需要借助图画展开训练。7~11岁的儿童依赖于具体的事物来感知,记忆方式还未成熟,插图具有直观、形象鲜明的特点,满足低年级儿童的视觉需求信息,补充了仅用文本理解可能存在的不足,容易被理解与识记。教师应结合文本,借助不同插图的不同特点,有效运用教学策略,助力学生语文素养的培植。

一、统编教材插图的特点

统编教材插图体现着编者的智慧,教材插图与文本科学融合,在引起儿童注意、激发想象力、创造力及审美力等方面有强有力的科学依据。首先,插图线条变化多姿,色彩柔和、调和深度、亮度及浓度,避免鲜亮,搭配和谐,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又起到保护视力的作用;其内容丰富多彩,虫鱼鸟兽、星辰大海、水墨丹青、民俗风情,插图表现力强,夸张的动植物表情、拟人化的童话世界、逼真的植物形态、流畅的水墨线条,能够营造和渲染文本情境,为学生留下想象空间;同时,教材插图还大量使用许多中国元素,审美特性增强,为传统文化的培植和传承奠定基础。插图有场景图、功能图(思维导图)等类型,不同类型的插图功能各不相同,若教师能合理利用插图资源,一定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教材插图的作用及应用策略

(一)依图辨形,巩固音义

统编一年级上册教材打破了先识拼音再识字的传统编排,其意义在于汉字贴近孩子生活认知,能更好树立学习信心。在识字的起步阶段,编者设计识字配图用心良苦。例如,《日月水火》一课,在教学中借助教材插图,我引导学生观察插图和汉字之间的联系:“火眼金睛亮起来,仔细观察,这个字和图上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点燃:“火字上半部分就像图片中的火焰,下半部分像两根木柴。”最早的“火”字就是先人根据木柴焚烧时的样子画出来的,经过演化简化成今天我们所认识的“火”字。在观察描述过程中,调动了学生生活体验,将字音、字义与字形关联起来,形象识记,轻松又有趣。在插图的辅助下,学生学习汉字的主动性增强,积极地自主地探索汉字规律。此外,插图还能激发孩子联想与想象,记忆词群。如,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识字加油站,教学中我请同学们将词卡移到插图相对应的位置。学生发现,插图描绘的仅仅是第一行有关沙滩景物的词语,而每一行词语描绘的都是不同场景的内容。借此,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并自行绘图,“沙漠”“高原”“悬崖”在孩子们的笔下生动丰富了起来,大大提高了识字效率。随后,根据学生绘图的场景,继续引导发散想象,在这些场景中还可能看到哪些景物。潜移默化中达到知识迁移拓展的目的。孩子在绘图实践的过程中,对课本插图的关注度也更高了,产生良好的循环效应。

(二)借图渲染,启发明意

在教材插图中,古诗、散文类的课文多以背景衬托的形式出现,这类插图在渲染营造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想象方面大有用处。二年级上册《敕勒歌》这一特点显著,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上到下观察课文插图——辽阔的天空、连绵起伏的山、成群的牛羊,辅佐文字,与文本合为一体,借着插图的意境,引导学生想象自己走进画中: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与草原一样辽阔的天空,笼罩这茫茫的草原,成群的牛羊在和同学们捉迷藏呢。学生们,情不自禁地感叹,“天好大好蓝啊”“躺在草原上一定又软又舒服”“啊,草原,我爱你”。学生边看图边反复诵读,图像深深印刻在脑海中,感受着人与自然和谐的美。借助插图注重“景”的描绘这一特点去引导学生想象达到“情”的深入,在“情景交融”中感受诗歌意境。情境渲染式的背景插图,在有意无意间开启孩子的视觉加工通道,强化对语言文字更形象的认知,是学生与文本之间链接的桥梁,是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文意的良剂。

(三)看图说话,理解记忆

在教材插图中,以组图的形式出现的这类插图主要用以培养学生复述能力,在教材编排系统中,复述是学生语言能力训练的一项重要内容。低年级引导学生借助图片讲故事,符合第一学段儿童认知规律,同时为第二三学段复述能力培养奠定基础。如《咕咚》《小蝌蚪找妈妈》《小壁虎借尾巴》等课文。儿童根据图像来识记的能力较强,但低年级学生尚不能自主观察插图,从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再到加工处理图文,最终借助图文储存记忆到复现,都需要教师有意识地进行方法指导。首先应引导学生观察组图细节,抓住每幅图的关键信息,提取关键词并板书;接着观察组图之间的关系顺序;最后,鼓励借助插图回忆讲述故事内容。在插图的帮助下,大部分的孩子都能很积极地完成讲述。

(四)据图探析,激发创造

“一切知觉都包含着思维,一切推理中都包含着直觉,一切观测中都包含着创造。”在统编教材中,插图的编排具有很强的科学性,有一部分的插图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语言表达。 如《植物妈妈有办法》课后题问学生还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在教学中,如果没有插图,学生显然毫无头绪,无从说起,大大削减表达的积极性。统编教材的配图是剂良药,图中有景物柳树、荷花、燕子、凤仙花等,学生借助插图观察的景物,很快寻找到思路,激发创作,并根据文字提示“乘着风”“炸开”“漂浮”,完成创作:“柳树的种子,柳絮乘着风,纷纷出发;睡莲的种子,漂浮在水中,慢慢长大;凤仙花果实炸开,种子弹向四方……”插图激发学生想象与联想,产生思维火花,增强表达欲望,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这类插图我们可之称为功能图。功能图还有流程图、思维导图等形式,如二年级下册《蜘蛛开店》一课课后习题中的示意图,其特点是由中心点向四周放射的图形,它能有效刺激大脑展开发散性思考,引导创造更多的可能性。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借助示意图讲述故事巩固复习课文内容,随后激发学生思考:为什么蜘蛛开了三家店都没有赚到钱?学生发现叙述规律,确定故事设定顾客的特殊性这一特点,引导学生继续拓展思考,补充完善示意图。学生按图索骥,设定了“卖手套给八爪鱼”“卖毛衣给蓝鲸”“卖帽子给大象”等故事线索进行续编故事。在教学过程中,将插图作为思维训练的素材,引导学生发现语言规律,指导进行模仿创作,久而久之,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综上所述,插图是很宝贵的教学资源,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合理利用插图这一宝贵的资源,充分挖掘和发挥它的价值,有效运用教学策略,助力学生语文素养的培植。

猜你喜欢

想象文本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快乐的想象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